• 石油、煤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 共2320题
  • 石油、煤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 共2320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常用的混合物分离或提纯操作中,需使用冷凝器的是(  )

A过滤

B蒸发

C蒸馏

D分液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普通漏斗常用于过滤分离,故A错误;

B、蒸发皿常用于蒸发,故B错误;

C、蒸馏烧瓶和冷凝器用于蒸馏,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两种液体或固液分离,故C正确;

D、分液漏斗适用于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的分离,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实验室里除去乙醇中混有的少量水,常采用先加入少量新制的生石灰,然后蒸馏的方法.所用装置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和B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

(2)仪器B中水流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如此控制的原因是______

(3)能证明乙醇分子中只有羟基上的氢才能生成H2的事实是______

A.乙醇完全燃烧生成水

B.0.1mol乙醇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生成0.05molH2

C.乙醇容易挥发

D.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4)酒后驾车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交警对驾驶员进行呼气酒精检测的原理是:橙色的K2Cr2O7酸性水溶液遇乙醇迅速生成蓝绿色Cr3+.在此过程中乙醇表现出了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在实验室里可以用铜作催化剂,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该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A为蒸馏烧瓶,B为冷凝管,故答案为:蒸馏烧瓶;冷凝管;

(2)采取“逆流”的方式,可使冷凝管内始终充满了流动的水,到达充分冷凝的效果,故答案为:充分冷凝流经冷凝管的气体;

(3)0.1mol乙醇分子中有6molH原子,能够转化为H2的只有0.1mol,说明乙醇分子中只有羟基上的氢才能生成氢气,故答案为:B;

(4)K2Cr2O7中+6价的Cr转化为Cr3+发生了还原反应,所以乙醇表现出了还原性.在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中,乙醇的氧化产物是乙醛:2CH3CH2OH+O22CH3CHO+2H2O,故答案为:还原性;2CH3CH2OH+O22CH3CHO+2H2O.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实验小组只领取下列仪器或用品:铁架台、铁圈、铁夹、三角架、石棉网、烧杯、分液漏斗、酒精灯、玻璃棒、量筒、蒸发皿、蒸馏烧瓶、火柴、滤纸、漏斗.只应用上述仪器或用品,不能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

A蒸发

B萃取

C过滤

D蒸馏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蒸发用到三角架、蒸发皿、玻璃棒,提供的仪器能满足该操作,故A不选;

B.萃取需要铁架台、铁圈、分液漏斗、烧杯等仪器,提供的仪器能满足,故B不选;

C.过滤需要铁架台、铁圈、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提供的仪器能满足,故C不选;

D.蒸馏需要铁架台、铁圈、铁夹、石棉网、酒精灯、蒸馏烧瓶、火柴、冷凝管、牛角管以及锥形瓶,提供的仪器缺少冷凝管、牛角管以及锥形瓶,不能进行试验,故D选.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蒸馏操作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蒸馏操作的主要仪器是:蒸馏烧瓶,酒精灯,铁架台,冷凝管,锥形瓶,温度计等

B蒸馏操作使用的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人到液面下

C在蒸馏烧瓶内放入少量碎瓷片

D冷凝管进出的水的方向是下进上出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蒸馏是用来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装置,需要仪器为铁架台(带铁圈、铁夹)、酒精灯、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等仪器,故A正确;

B.蒸馏是用来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温度计测量的是蒸汽的温度,故应放在支管口,故B错误;

C.加入碎瓷片可防止液体暴沸,故C正确;

D.为使水充满冷凝管而达到充分冷却水蒸气的目的,水应从冷凝管的最下方接口进入,而且确保出水口在组装仪器的高处,故D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各实验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装置①常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B装置②可用于吸收氨气,能够防止倒吸

C以NH4Cl为原料,装置③可用于制备少量NH3

D装置④从a口进气可收集Cl2、NO2等气体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装置①是蒸馏装置,常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故A错误;

B.氨气极易溶于水,导气管直接伸入水层会产生倒吸,故B错误;

C.NH4Cl分解产生了NH3和HCl,而NH3和HCl在管口又发生反应:NH3+HCl=NH4Cl,生成了NH4Cl,最终制取不到NH3,故C错误;

D.Cl2、NO2等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反应,可从a口进气收集,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如图是用自来水制取少量蒸馏水的简易装置(加热及固定仪器略),其原理与教材中的实验完全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①左边大试管中要加入几片碎瓷片,其作用是______

②该装置中使用的玻璃导管较长,其作用是______

③烧杯中还要盛有的物质是______

正确答案

防止液体暴沸

冷凝水蒸气

冰水混合物

解析

解:(1)左边大试管中要加入几片碎瓷片,其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

故答案为:防止液体暴沸;

(2)该装置中使用的玻璃导管较长,其作用是冷凝水蒸气;

故答案为:冷凝水蒸气;

(3)为了增强冷凝效果,可以用冰水混合物使水蒸气充分冷凝;

故答案为:冰水混合物.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乙醇可以从碘水中萃取出碘

B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从海水中获得碘、烧碱和食盐

C二氧化硅材料广泛用于光纤通讯

D粗硅制备单晶硅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乙醇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因此不能用乙醇作为萃取剂,可改为四氯化碳,故A错误;

B、海水中不存在碘单质和氢氧化钠,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制取,故B错误;

C、二氧化硅是制造玻璃、石英玻璃、水玻璃、光导纤维、电子工业的重要部件、光学仪器、工艺品和耐火材料的原料,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材料,故C正确;

D、粗硅制备单晶硅涉及Si(粗硅)+2Cl2 SiCl4、2H2+SiCl4Si(单晶硅)+4HCl这两个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石油分馏时把温度计插入液面下

B向银氨溶液中加入几滴乙醛后用酒精灯加热至沸制银镜

C用乙醇、醋酸和18mol/L的硫酸混合用小火加热制乙酸乙酯

D向浓的苯酚溶液中滴入少量的稀溴水制三溴苯酚沉淀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因测量的是蒸气的温度,分馏石油时的温度计不需插入液面以下,故A错误;

B.银镜反应需要用水浴加热,不能直接加热,故B错误;

C.乙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故C正确;

D.用浓溴水与苯酚反应才能生成三溴苯酚,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溴苯是一种化工原料,实验室用以下甲、乙、丙、丁等仪器组合,合成溴苯的装置示意图(其余辅助仪器略去)及有关数据如下,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乙的名称为:______

(2)用如图的装置制备溴苯时的操作为:向甲中预先加入少量铁屑,再加入适量苯,丙中预先装好适量液溴,将丙中所装的液溴缓慢滴入甲中,充分反应.反应中铁屑的作用是:______

写出制备溴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

(3)丁装置烧杯中倒置的漏斗的目的是:______

写出丁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

(4)充分反应后,向甲中加入适量水,然后过滤除去未反应的铁屑;所得到滤液就是制得的粗溴苯,其中含有未反应完的液溴,最好应选择试剂______除去,

A 氢氧化钠溶液      B稀盐酸溶液    C氯化钠溶液    D水

经过上述操作所得的粗溴苯中还含有杂质苯,要进一步提纯,应选下列哪种操作______除去.

E 重结晶 F 过滤 G 蒸馏 H 萃取.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该实验的目的为合成溴苯,苯和溴易挥发,为了提高转化率,采用冷凝装置,由仪器的形状可知c为球型冷凝管,

故答案为:球型冷凝管;

(2)铁和溴反应生成三溴化铁,2Fe+3Br2=2FeBr3,三溴化铁与苯作用,生成溴苯和铁,同时有溴化氢生成,铁作催化剂,制备溴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6H6+Br2C6H5Br+HBr,

故答案为:催化剂;C6H6+Br2C6H5Br+HBr;

(3)苯和溴单质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同时有溴化氢生成,溴化氢极易溶于水且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用倒置的漏斗该装置的特点是气体被吸收时,液体上升到漏斗中.由于漏斗的容积较大,导致烧杯中液面下降,使漏斗口脱离液面,漏斗中的液体又流回烧杯中,所以能防倒吸,氢氧化钠和溴化氢发生中和反应,NaOH+HBr=NaBr+H2O,

故答案为:防倒吸;NaOH+HBr=NaBr+H2O;

(4)溴单质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溴化钠和次溴酸钠,所以选用氢氧化钠除去溴苯中的溴单质,利用沸点不同,苯的沸点小,被蒸馏出,溴苯留在母液中,所以采取蒸馏的方法分离溴苯与苯,

故答案为:A;G.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装置、操作及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可用来蒸馏海水

B图2证明铁生锈与空气有关

C图3定量测定H2O2的分解速率

D图4证明CH3CH2OH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了乙烯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蒸馏时温度计的位置应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不能插入到液面以下,故A错误;

B、在中性溶液中铁发生吸氧腐蚀,瓶内压强减小,U形管左侧液面上升,故B正确;

C、该实验不能用长颈漏斗,生成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实验结果不准确,故C错误;

D、乙醇也能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本实验没有排除乙醇的影响,故D错误.

故选B.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石油、煤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