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白绵羊与白绵羊交配,后代出现了白绵羊和黑绵羊,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B等位基因分离

C基因重组

D性状分离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是复制关系,形成相同的染色体和基因,A错误;

B、由于亲代白绵羊都是杂合体,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产生两种不同的配子,B正确;

C、绵羊的白色和黑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重组,C错误;

D、白绵羊与白绵羊交配,后代出现了白绵羊和黑绵羊,这种现象称性状分离,但不是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要使其后代中出现的纯合子占总数的95%以上时,至少要自交几代后能达到目的(  )

A3

B4

C5

D6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由以上分析可知,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子亲本连续自交,后代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n,n是自交代数.要某代的纯合子所占比例达95%以上,即1-(n≥0.95,解得n最少为5,即该比例最早出现在第5代.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I、果蝇是遗传学研究常用的生物材料,请回答下列有关果蝇遗传试验的问题:

已知果蝇黄身和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一对体色为黑身的果蝇交配,后代有多只黑身果蝇和一只黄身雄果蝇,分析认为体色异常原因有两种:一是基因突变(只考虑一个基因)的结果,二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请设计杂交实验并预测试验结果.

试验方案:将这只黄身雄果蝇与______交配,获得若干后代,若后代______,则为原因一;若后代______,则为原因二.

Ⅱ、雄鸡和雌鸡在羽毛的结构上存在差别.通常雄鸡具有细、长、尖且弯曲的羽毛,这种特征的羽毛叫雄羽,只有雄鸡才具有;雌鸡的羽毛是宽、短、钝且直的叫母羽,所有的雌鸡都是母羽,但雄鸡也可以是母羽.研究表明,鸡的羽毛结构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用母羽的雄鸡与雌鸡互交,杂交结果如图所示,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羽毛性状的基因中,雄羽基因对母羽基因为______(填“显”或“隐”)性.

(2)由杂交结果分析可知,亲代的雄鸡和雌鸡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子代的雌鸡基因型为______

(3)______的基因型只在雄鸡中表达,而在雌鸡中不表达,这在遗传中称为限性遗传.若子代的雌雄鸡随机交配,则理论上后代雄羽鸡的比例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I、根据题干中“基因突变只考虑一个基因”分析,且产生了新性状(黄身),则只能是由aa突变为Aa才会出现性状的改变.若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则亲代基因型均为Aa,黄身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黑身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或者Aa.因此将这只黄身雄果蝇与多只黑身雌果蝇交配,获得若干后代,若后代黑身与黄身之比为1:1,则说明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若后代黑身多于黄身,则说明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

II、(1)根据母羽的雄鸡与雌鸡互交,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可知,控制羽毛性状的基因中,雄羽基因对母羽基因为隐性.

(2)由于亲代都是母羽,而后代出现雄羽,所以亲代都是杂合体,基因型分别为Aa和Aa.因此,子代的雌鸡基因型为AA、Aa、aa.

(3)由于aa的基因型只在雄鸡中表达,而在雌鸡中不表达,所以若子代的雌雄鸡随机交配,则理论上后代雄羽鸡的比例为=

故答案为:

I、多只黑身雌果蝇      黑身与黄身之比为1:1       黑身多于黄身

II、(1)隐    

(2)Aa和Aa    AA、Aa、aa    

(3)a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孟德尔选择的一对相对性状是子叶颜色,豌豆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如图是孟德尔用杂交得到的子一代(F1)分别作为父本、母本再进行杂交的实验结果示意图,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都是黄色子叶

B③的子叶颜色与F1相同

C①和②都是黄色子叶、③是绿色子叶

D①和②都是绿色子叶、③是黄色子叶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①②为Yy,都是黄色子叶;③为yy,是绿色子叶,A错误;

B、③的子叶颜色是绿色与F1不相同,B错误;

C、①和②为Yy,都是黄色子叶;③为yy,是绿色子叶,C正确;

D、①和②为Yy,都是黄色子叶;③为yy,是绿色子叶,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的精原细胞中有23个四分体

B萨顿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C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决定性别

D遗传定律是用来描述生物在形成有性生殖配子时,相关基因的分配规律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只有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时才会出现四分体,因此人的精原细胞中不含四分体,A错误;

B、萨顿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B错误;

C、决定性别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决定性别,如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C错误;

D、遗传定律是用来描述生物在形成有性生殖配子时,相关基因的分配规律,D正确.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家兔毛色,褐色和黑色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用基因B和b表示.现有甲、乙、丙、丁四只兔,甲和乙为黑色雌兔,丙为黑色雄兔,丁为褐色雄兔.已知甲和丁交配产的F1全是黑色小兔;乙和丁交配产的F1中有褐色小兔.请回答:

(1)在褐色与黑色这对相对性状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______

(2)甲的基因型是______,乙的基因型是______,丁的基因型是______

(3)利用甲、乙、丙、丁四只兔,如何鉴别丙兔的基因型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甲兔与丁兔交配的后代全部为黑毛子兔,无性状分离,即可断定黑毛(B)是显性性状,褐毛(b)是隐性性状.

(2)根据上面的分析,甲和丁的子代无性状分离,说明甲兔是显性纯合体,基因型为BB,丁兔是隐性个体,基因型为bb;而乙和丁交配的后代中有性状分离现象,所以乙是杂合体,基因型为Bb.

(3)因为丙是雄兔,而在甲.乙二雌兔中无隐性个体,所以只能让丙与乙交配来鉴别其基因型,而不能按常规方法测交.如果交配后得到的子代全部是黑毛子兔,说明丙是纯种,基因型为BB;如果交配后得到的子代中有隐性个体褐毛子兔出现则丙是杂合子,基因型为Bb.

故答案为:

(1)黑毛

(2)BB Bb bb

(3)让丙与乙交配,若后代全部为黑毛子兔,则丙基因是型BB,若后代出现褐毛子兔,则丙基因型为B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小鼠的体色灰色与白色是一对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某校生物科研小组的同学饲养了8只小鼠(编号①~⑧),同时进行了一次杂交实验.表是杂交组合及所得第一胎子鼠的体色情况.请分析后回答问题:

(1)根据后代表现型及比例推测得出以下结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若灰对白是显性,则②③为隐性纯合子

B.若灰对白是显性,则①④为杂合子

C.若白对灰是显性,则②③为杂合子

D.若白对灰是显性,则⑦⑧中均为显性纯合子.

(2)该小组同学认为,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不能确认哪个性状是显性性状,需重新设计杂交组合,以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请你简要写出最合理的实验方案,并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使用题干提供的实验材料)

实验方案:______

预测结果及结论:______,则灰色为显性性状.______,则白色为显性性状.

(3)经上述实验测定,若灰色为显性性状,用______(杂交方法名称)可进一步检测⑤和⑥的基因型.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A、若灰对白是显性,则隐性个体为纯合子,所以②③为隐性纯合子,A正确;

B、若灰对白是显性,由于后代灰色与白色约为1:1,所以显性个体即①④为杂合子,B正确;

C、若白对灰是显性,则②③为杂合子,由于后代灰色与白色约为1:1,所以显性个体即②③为杂合子,C正确;

D、若白对灰是显性,由于后代只有白色个体,所以⑦⑧中可以均为显性纯合子;也可以是一个为显性纯合子,一个为杂合子,D错误.

故选:D.

(2)由于杂交组合Ⅰ、Ⅱ中的显性个体为杂合子,所以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可以让①与④杂交,②与③杂交,观察后代体色情况.如果①与④的后代既有灰鼠又有白鼠,②与③的后代全为白鼠,则灰色为显性性状.如果①与④的后代全为灰鼠,②与③的后代既有灰鼠又有白鼠,则白色为显性性状.

(3)检测显性个体基因型的方法是让其与隐性个体进行测交,看后代性状比.因此若灰色为显性性状,用测交方法可进一步检测⑤和⑥的基因型.

故答案为:

(1)D

(2)让①与④杂交,②与③杂交,观察后代体色情况

如果①与④的后代既有灰鼠又有白鼠,②与③的后代全为白鼠

如果①与④的后代全为灰鼠,②与③的后代既有灰鼠又有白鼠

(3)测交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孩子.这对夫妇希望再生一个孩子,预期这个孩子不患白化病的机会是(  )

A1

B

C

D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男孩,说明这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都是杂合体.因此,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不患白化病的可能性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豚鼠的黑毛对白毛为显性,一对杂合子的黑毛豚鼠交配,一次产崽4只,它们的表现性状是(  )

A全部黑色

B三黑一白

C一黑三白

D上述三种都有可能出现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根据“杂合子的黑毛豚鼠”可知黑毛相对于白色是显性性状(用A表示),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根据基因分离定律,杂合子的黑毛豚鼠交配,即Aa×Aa→AA(黑):Aa(黑):aa(白)=1:2:1,后代性状分离比为黑色:白色=3:1.但在子代数目较少的情况下,可能存在偶然性,后代不一定会出现3:1的分离比,有可能是全部黑色或全部白色或三黑一白或一黑三白或二黑二白.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宜昌期末)鉴别一株黄色子叶的豌豆是否为纯合子,最简单的方法是(  )

A杂交

B自交

C测交

D观察性状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鉴别一株黄色子叶的豌豆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豌豆是闭花自花授粉(自交)植物,因此其中自交法最简便.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任城区月考)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实现3:1的分离比的条件中错误的是(  )

AF1形成两种配子(如A和a)的数目是相等的

BF1雌雄配子的数目是相等的,且生活力一样

CF1雌雄配子的结合机会是相等的

DF2的各种基因型的个体成活率是相等的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F1形成的两种配子(如A和a)的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是实现3:1分离比的条件之一,A正确;

B、雄配子的数目远多于雌配子,B错误;

C、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且结合的机会相等是实现3:1分离比的条件之一,C正确;

D、F2不同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是实现3:1分离比的条件之一,D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为1:1

B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

CF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

DF1自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例为1:1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F1为杂合子,能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A正确;

B、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B错误;

C、F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C错误;

D、F1自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例为1:2:1,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宜春校级月考)科学工作者在玉米的育种过程中发现了一粒粉红色玉米粒,把该玉米粒种植后进行自花授粉,结出了两种玉米粒,黄色的玉米粒25粒.粉红色的玉米粒可能是多少呢?(  )

A25粒

B35粒

C100粒

D80粒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粉红色玉米粒自花授粉产生的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说明粉红色玉米粒是杂合体,后代分离比为粉红色:黄色=3:1.由于黄色的玉米粒有25粒,所以粉红色的玉米粒应有25×3=75粒.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孟德尔通过植物杂交实验揭示出了遗传的基本定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F1体细胞中各种基因表达的机会相等

BF1形配子时各种基因传递的机会相等

CF1自交时,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DF1自交后,各种基因型个体成活的机会相等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F1体细胞中各种基因表达的机会不相等,显性基因能表达,隐性基因不能表达,A错误;

B、F1形成配子时各种基因传递的机会相等,使产生的配子比为1:1,B正确;

C、F1自交时,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保证配子的随机结合,C正确;

D、F1自交后,各种基因型个体成活的机会相等,使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比为3:1,D正确.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解释分离现象的原因时,下列哪项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  )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配子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C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基因在体细胞染色体上成对存在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决定的,A正确;

B、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而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B正确;

C、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C正确;

D、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孟德尔所在的年代还没有提出基因一词,D错误.

故选:D.

下一知识点 :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遗传因子的发现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