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传因子的发现
- 共18860题
在进行封闭饲养的有毛小鼠繁殖种群中,偶然发现一对有毛小鼠生产的一窝鼠仔中有几只无毛小鼠,无毛小鼠全身裸露无毛,并终身保留无毛状态.科研人员为了研究无毛小鼠的遗传特性,让上述这对有毛小鼠继续杂交,仍有无毛鼠出生;让无毛鼠与亲代有毛小鼠回交,生产出lO只无毛小鼠和12只有毛小鼠,其中无毛小鼠雌、雄各5只,有毛雌小鼠7只,雄小鼠5只.
(1)科研人员初步判断:
①该小鼠无毛原因是种群中基因突变造成的,而不是营养不良或其他环境因素造成的.
②控制无毛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写出科研人员做出上述两项判断的理由.______
(2)由于该种无毛小鼠有极大的科研价值,科研人员需要将其扩大繁殖.已知无毛是由隐性基因控制,无毛雄鼠能正常生育,无毛雌鼠繁殖力低和哺育困难.若利用上述回交实验得到的小鼠做实验材料,理论上有四套交配方案能获得无毛小鼠.
其方案一为:杂合有毛小鼠♀×杂合有毛小鼠♂.
写出另三套方案,指出最佳方案并说明理由.
方案二:______
方案三:______
方案四:______
最佳方案:______理由:______.
正确答案
解:(1)①因为小鼠无毛的性状可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又种群中常见种为有毛,所以出现无毛性状最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因此该小鼠无毛原因是种群中基因突变造成的,而不是营养不良或其他环境因素造成的.
②由于无毛鼠与亲代有毛小鼠回交,后代无毛小鼠雌、雄各5只,有毛雌小鼠7只,雄小鼠5只,说明回交后代无毛性状没有性别的差异,因此控制无毛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科研人员用子代做实验材料,理论上存在着四种方案:①杂合有毛小鼠♀×杂合有毛小鼠♂、②无毛小鼠♂×杂合有毛小鼠♀、③毛小鼠♀×杂合有毛小鼠♂、④无毛小鼠♀×无毛小鼠♂.由于②中亲本均能正常生育,后代无小鼠出现概率较高为1/2;又①后代无毛小鼠出现概率较低,而③④中纯合隐性无毛雌鼠繁殖能力低,哺育困难,所以最佳方案是②.
故答案为:
(1)①因为小鼠无毛的性状可遗传给后代,是可遗传的变异,种群中常见种为有毛,出现无毛性状最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②因为回交后代无毛性状没有性别的差异,故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方案二:无毛小鼠♂×杂合有毛小鼠♀
方案三:无毛小鼠♀×杂合有毛小鼠♂
方案四:无毛小鼠♀×无毛小鼠♂
最佳方案:方案二
理由:因为方案二中亲本均能正常生育,后代无小鼠出现概率较高为1/2;而其它方案均存在缺点:方案一后代无毛小鼠出现概率较低为1/4,方案三、方案四中纯合隐性无毛雌鼠繁殖能力低,哺育困难
解析
解:(1)①因为小鼠无毛的性状可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又种群中常见种为有毛,所以出现无毛性状最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因此该小鼠无毛原因是种群中基因突变造成的,而不是营养不良或其他环境因素造成的.
②由于无毛鼠与亲代有毛小鼠回交,后代无毛小鼠雌、雄各5只,有毛雌小鼠7只,雄小鼠5只,说明回交后代无毛性状没有性别的差异,因此控制无毛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科研人员用子代做实验材料,理论上存在着四种方案:①杂合有毛小鼠♀×杂合有毛小鼠♂、②无毛小鼠♂×杂合有毛小鼠♀、③毛小鼠♀×杂合有毛小鼠♂、④无毛小鼠♀×无毛小鼠♂.由于②中亲本均能正常生育,后代无小鼠出现概率较高为1/2;又①后代无毛小鼠出现概率较低,而③④中纯合隐性无毛雌鼠繁殖能力低,哺育困难,所以最佳方案是②.
故答案为:
(1)①因为小鼠无毛的性状可遗传给后代,是可遗传的变异,种群中常见种为有毛,出现无毛性状最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②因为回交后代无毛性状没有性别的差异,故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方案二:无毛小鼠♂×杂合有毛小鼠♀
方案三:无毛小鼠♀×杂合有毛小鼠♂
方案四:无毛小鼠♀×无毛小鼠♂
最佳方案:方案二
理由:因为方案二中亲本均能正常生育,后代无小鼠出现概率较高为1/2;而其它方案均存在缺点:方案一后代无毛小鼠出现概率较低为1/4,方案三、方案四中纯合隐性无毛雌鼠繁殖能力低,哺育困难
(2016•宝鸡一模)人眼的虹膜有褐色和蓝色两种颜色,褐色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蓝色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已知一蓝眼男人与一个褐眼女人(这女人的母亲是蓝眼)结婚.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人的蓝眼与褐眼是一对相对性状,那么相对性状是指______.
(2)想要判断控制某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核基因还是质基因所用的方法是______.
(3)这对夫妇响应国家号召,想生两个孩子,那么他们生一个孩褐眼,一个孩蓝眼的几率是______.结果,这位妈妈一胎就生出个龙凤胎(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男孩是褐眼,女孩是蓝眼的几率是______.
(4)这个男孩被怀疑携带有白化基因,最简洁的检测方法是______.(A.测交 B.配子染色,显微镜观察 C.对其基因进行电泳)
正确答案
解:(1)相对性状是指同一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豌豆的黄色和绿色.
(2)想要判断控制某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核基因还是质基因所用的方法可用正交和反交,若正反交结果相同,则为细胞核基因,若正反交结果不同,则为细胞质基因.
(3)据分析可知,蓝眼男人的基因型为aa,褐眼女人基因型为Aa,故其后代中为蓝眼和褐眼的概率均为,这对夫妇生一个孩褐眼,一个孩蓝眼的几率=
×
+
×
=
.结果,这位妈妈一胎就生出个龙凤胎(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男孩是褐眼,女孩是蓝眼的几率=
×
=
.
(4)白化基因为基因突变导致的,不属于染色体变异,故不能用显微镜观察;人也不适用杂交的方法,故最简洁的检测方法是对其基因进行电泳,看是否分离出白化基因.
故答案为:
(1)同一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
(2)正交和反交
(3)
(4)C
解析
解:(1)相对性状是指同一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豌豆的黄色和绿色.
(2)想要判断控制某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核基因还是质基因所用的方法可用正交和反交,若正反交结果相同,则为细胞核基因,若正反交结果不同,则为细胞质基因.
(3)据分析可知,蓝眼男人的基因型为aa,褐眼女人基因型为Aa,故其后代中为蓝眼和褐眼的概率均为,这对夫妇生一个孩褐眼,一个孩蓝眼的几率=
×
+
×
=
.结果,这位妈妈一胎就生出个龙凤胎(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男孩是褐眼,女孩是蓝眼的几率=
×
=
.
(4)白化基因为基因突变导致的,不属于染色体变异,故不能用显微镜观察;人也不适用杂交的方法,故最简洁的检测方法是对其基因进行电泳,看是否分离出白化基因.
故答案为:
(1)同一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
(2)正交和反交
(3)
(4)C
图甲为豌豆花发育的历程.甲、乙、丙、丁四个生物兴趣小组均选用基因型为Aa的豌豆为材料进行遗传学实验,他们分别采取了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四种实验方案,然后将实验结果中各代Aa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乙.请回答下列问题:
(1)豌豆是优良的遗传学实验材料,因为自然条件下严格______,都为纯种;也因为这样,乙、丁两个小组为了实现实验目的,需要在______之前(用图中字母或标号答题)对实验豌豆花进行______处理.
(2)甲组的实验结果是图乙中的曲线______,丁组的实验结果是图乙中的曲线______.
(3)______组中各代子代中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
(4)丁组因为工作疏忽,没有及时淘汰F2代中的隐形个体,则他们统计得到的F3代实验结果误差值约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豌豆是优良的遗传学实验材料,因为自然条件下严格自花受粉、闭花受粉,都为纯种;也因为这样,乙、丁两个小组为了实现实验目的,需要在②(或f)之前对实验豌豆花进行去除花瓣(花冠)处理.
(2)根据分析可知,甲组的实验结果是图乙中的曲线Ⅳ,丁组的实验结果是图乙中的曲线Ⅱ.
(3)连续自交和随机交配这两者都不存在选择,不会发生进化,所以甲、乙组中各代子代中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
(4)根据分析,丁组是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曲线Ⅱ是随机交配并淘汰aa的曲线,F3随机交配以后,Aa所占的比例是0.4.因为工作疏忽,没有及时淘汰F2代中的隐性个体,则F3代实验结果和F2代实验结果相同,都是AA、
Aa、
aa,淘汰aa后Aa占
.因此他们统计得到的F3代实验结果误差值约为
-0.4=
.
故答案为:
(1)自花受粉、闭花受粉 ②(或f) 去除花瓣(花冠)
(2)ⅣⅡ
(3)甲、乙
(4)
解析
解:(1)豌豆是优良的遗传学实验材料,因为自然条件下严格自花受粉、闭花受粉,都为纯种;也因为这样,乙、丁两个小组为了实现实验目的,需要在②(或f)之前对实验豌豆花进行去除花瓣(花冠)处理.
(2)根据分析可知,甲组的实验结果是图乙中的曲线Ⅳ,丁组的实验结果是图乙中的曲线Ⅱ.
(3)连续自交和随机交配这两者都不存在选择,不会发生进化,所以甲、乙组中各代子代中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
(4)根据分析,丁组是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曲线Ⅱ是随机交配并淘汰aa的曲线,F3随机交配以后,Aa所占的比例是0.4.因为工作疏忽,没有及时淘汰F2代中的隐性个体,则F3代实验结果和F2代实验结果相同,都是AA、
Aa、
aa,淘汰aa后Aa占
.因此他们统计得到的F3代实验结果误差值约为
-0.4=
.
故答案为:
(1)自花受粉、闭花受粉 ②(或f) 去除花瓣(花冠)
(2)ⅣⅡ
(3)甲、乙
(4)
家兔的黑毛与褐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4只家兔甲、乙、丙、丁,其中甲和乙为雌兔,丙和丁为雄兔,甲、乙、丙兔均为黑毛,丁兔为褐毛.已知甲和丁交配后代全部为黑毛子兔;乙和丁交配的后代中有褐色子兔.请回答:
(1)判断黑毛和褐毛的显隐性,并用符号B和b表示.______.
(2)写出甲、乙、丁三只图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鉴别丙兔的基因是纯种还是杂种?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甲兔与丁兔交配的后代全部为黑毛子兔,无性状分离,即可断定黑毛(B)是显性性状,褐毛(b)是隐性性状.
(2)根据上面的分析,甲和丁的子代无性状分离,说明甲兔是显性纯合体,基因型为BB,丁兔是隐性个体,基因型为bb;而乙和丁交配的后代中有性状分离现象,所以乙是杂合体,基因型为Bb.
(3)因为丙是雄兔,而在甲.乙二雌兔中无隐性个体,所以只能让丙与乙交配来鉴别其基因型,而不能按常规方法测交.如果交配后得到的子代全部是黑毛子兔,说明丙是纯种,基因型为BB;如果交配后得到的子代中有隐性个体褐毛子兔出现则丙是杂合子,基因型为Bb.
故答案为:
(1)黑毛(B)对褐毛(b)为显性
(2)BB Bb bb
(3)让丙与乙交配,若后代全部为黑毛子兔,则丙基因是型BB,若后代出现褐毛子兔,则丙基因型为Bb
解析
解:(1)甲兔与丁兔交配的后代全部为黑毛子兔,无性状分离,即可断定黑毛(B)是显性性状,褐毛(b)是隐性性状.
(2)根据上面的分析,甲和丁的子代无性状分离,说明甲兔是显性纯合体,基因型为BB,丁兔是隐性个体,基因型为bb;而乙和丁交配的后代中有性状分离现象,所以乙是杂合体,基因型为Bb.
(3)因为丙是雄兔,而在甲.乙二雌兔中无隐性个体,所以只能让丙与乙交配来鉴别其基因型,而不能按常规方法测交.如果交配后得到的子代全部是黑毛子兔,说明丙是纯种,基因型为BB;如果交配后得到的子代中有隐性个体褐毛子兔出现则丙是杂合子,基因型为Bb.
故答案为:
(1)黑毛(B)对褐毛(b)为显性
(2)BB Bb bb
(3)让丙与乙交配,若后代全部为黑毛子兔,则丙基因是型BB,若后代出现褐毛子兔,则丙基因型为Bb
某种自花受粉、闭花传粉的植物,其花的颜色为白色.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Ⅰ.自然状态下该种植物一般都是______(纯合子/杂合子);若让两株相对性状不同的该种植物进行杂交时,应先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然后在进行人工异花传粉的过程中,需要两次套上纸袋,其目的是______.
Ⅱ.现发现这一白花植株种群中出现少量红花植株,但不清楚控制该植物花色性状的核基因情况,需进一步研究.
(1)若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且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花植株均为杂合子,则红花植株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2)若花色由D、d,E、e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基因型为DdEe的植株,其体细胞中相应基因在DNA上的位置及控制花色的生物化学途径如图.
①DNA所在染色体上的基因不能全部表达,原因是______.
②该植株花色为______,其体细胞内的DNA1和DNA2所在的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是______.
③该植株自交时(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现象)后代中纯合子的表现型为______,该植株自交时后代中红花植株占______.通过上述结果可知,控制花色的基因遗传______(是/不是)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正确答案
解:Ⅰ.该生物是自花受粉、闭花传粉的植物,因此自然状态下该种植物一般都是纯合子;若让两株相对性状不同的该种植物进行杂交时,应先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然后在进行人工异花传粉的过程中,需要两次套上纸袋,其目的是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
Ⅱ.(1)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花植株均为杂合子,说明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若该植物种群中红色植株均为杂合子,则红色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致死):Dd:dd=1:2:1,因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白色=2:1.
(2)①DNA所在染色体上的基因不能全部表达,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②由图可知,基因D和E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红色,因此基因型为DdEe的植株的花色为红色;其体细胞内的DNA1和DNA2含有等位基因D和d、E和e,而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它们所在的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是同源染色体.
③由图可知,控制花色的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但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该植株(DdEe)自交时,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DDee(白色):DdEe(红色):ddEE(白色)=1:2:1,其中纯合子均表现为白色,红色植株占.
故答案为:
Ⅰ.纯合子 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
Ⅱ. (1)红花:白花=2:1
(2)①当该植物为杂合子时,隐性基因不能表达(或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或基因的表达与环境因素有关)
②红色 同源染色体
③白花 不是
解析
解:Ⅰ.该生物是自花受粉、闭花传粉的植物,因此自然状态下该种植物一般都是纯合子;若让两株相对性状不同的该种植物进行杂交时,应先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然后在进行人工异花传粉的过程中,需要两次套上纸袋,其目的是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
Ⅱ.(1)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花植株均为杂合子,说明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若该植物种群中红色植株均为杂合子,则红色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致死):Dd:dd=1:2:1,因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白色=2:1.
(2)①DNA所在染色体上的基因不能全部表达,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②由图可知,基因D和E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红色,因此基因型为DdEe的植株的花色为红色;其体细胞内的DNA1和DNA2含有等位基因D和d、E和e,而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它们所在的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是同源染色体.
③由图可知,控制花色的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但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该植株(DdEe)自交时,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DDee(白色):DdEe(红色):ddEE(白色)=1:2:1,其中纯合子均表现为白色,红色植株占.
故答案为:
Ⅰ.纯合子 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
Ⅱ. (1)红花:白花=2:1
(2)①当该植物为杂合子时,隐性基因不能表达(或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或基因的表达与环境因素有关)
②红色 同源染色体
③白花 不是
番茄中红果、黄果是一对相对性状,D控制显性性状,d控制隐性性状,如图所示,根据遗传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红果、黄果中显性性状是______.
(2)F1红果的基因型是______,F2中纯合红果的概率是______.
(3)P的两个个体的杂交相当于______(交配类型).
(4)F1黄果植株自交后代表现型是______,基因型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红果为显性性状.
(2)由以上分析可知,F1红果的基因型是Dd,其自交所得F2中纯合红果的概率是.
(3)P的两个个体的基因型为Dd和dd,它们的杂交相当于测交.
(4)F1黄果植株的基因型为dd,其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基因型仍为dd,表现为黄果.
故答案为:
(1)红果
(2)Dd
(3)测交
(4)黄果 dd
解析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红果为显性性状.
(2)由以上分析可知,F1红果的基因型是Dd,其自交所得F2中纯合红果的概率是.
(3)P的两个个体的基因型为Dd和dd,它们的杂交相当于测交.
(4)F1黄果植株的基因型为dd,其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基因型仍为dd,表现为黄果.
故答案为:
(1)红果
(2)Dd
(3)测交
(4)黄果 dd
某农场牧养的羊群中有黑、白两种毛色的羊.已知毛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牧民让两只白色羊交配,后代中既有白羊,也有黑羊.请分析回答:
(1)上述羊毛的黑色和白色中,显性性状的毛色为______.
(2)上述两只亲本白羊的基因型是______,它们生下的小羊的基因型是______.
(3)两只白羊交配产生的后代中出现了白羊和黑羊,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
(4)上述两只白羊再生一只黑色羊的几率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两只白色羊交配,后代中出现了一只黑色小公羊,即发生了性状分离,说明白色相对于黑身为显性性状.
(2)由于两只白羊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所以亲代两只白羊的基因型均为Aa.它们生下的小羊的基因型是AA、Aa、aa.
(3)两只白羊交配产生的后代中出现了白羊和黑羊,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
(4)上述两只白羊再生一只黑色羊的几率是.
故答案为:
(1)白色
(2)Aa和Aa AA、Aa、aa
(3)性状分离
(4)
解析
解:(1)两只白色羊交配,后代中出现了一只黑色小公羊,即发生了性状分离,说明白色相对于黑身为显性性状.
(2)由于两只白羊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所以亲代两只白羊的基因型均为Aa.它们生下的小羊的基因型是AA、Aa、aa.
(3)两只白羊交配产生的后代中出现了白羊和黑羊,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
(4)上述两只白羊再生一只黑色羊的几率是.
故答案为:
(1)白色
(2)Aa和Aa AA、Aa、aa
(3)性状分离
(4)
据研究表明某些基因型会导致生物的死亡.下面是对某种鼠的黄毛与非黄毛这一对相对性状(用字母A与a表示)的观察结果:黄毛鼠之间交配产生的后代中黄毛鼠与非黄毛鼠的比例为2:1.凡是黄毛鼠与非黄毛鼠交配,其后代中黄毛鼠与非黄毛鼠的比例总是1:1.非黄毛鼠之间交配产生的后代总是非黄毛鼠.请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隐性性状是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
(2)凡是黄毛鼠与非黄毛鼠交配,其后代中黄毛鼠与非黄毛鼠的比例总是1:1,那么亲本黄毛鼠的基因型是______.为什么?______.
(3)为什么黄毛鼠之间交配产生的后代中黄毛鼠与非黄毛鼠的比例是2:1而不是3:1?______.
正确答案
解:(1)黄毛鼠之间交配产生的后代中有非黄毛鼠,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非黄毛相对黄毛为隐性性状.
(2)非黄毛鼠是隐性性状,基因型为aa,与它交配的黄毛鼠必定是Aa,其后代中黄毛鼠与非黄毛鼠的比例才总是1:1.
(3)根据基因分离定律,杂合黄毛鼠(Aa)之间交配后代中黄毛鼠:非黄毛鼠应为3:1,但是黄毛鼠之间交配产生的后代中黄毛鼠与非黄毛鼠的比例是2:1而不是3:1,原因是基因型为AA的黄毛鼠全部死亡,存活的黄毛鼠都是杂合子,所以黄毛鼠与非黄毛鼠的比例是2:1而不是3:1.
故答案为:
(1)非黄毛鼠 黄毛鼠之间交配产生的后代中有非黄毛鼠
(2)Aa 因为非黄毛鼠是隐性性状,基因型为aa,与它交配的黄毛鼠必定是Aa,其后代中黄毛鼠与非黄毛鼠的比例才总是1:1
(3)因为基因型为从的鼠全部死亡,存活的黄毛鼠都是杂合子,所以黄毛鼠与非黄毛鼠的比例是2:1而不是3:1
解析
解:(1)黄毛鼠之间交配产生的后代中有非黄毛鼠,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非黄毛相对黄毛为隐性性状.
(2)非黄毛鼠是隐性性状,基因型为aa,与它交配的黄毛鼠必定是Aa,其后代中黄毛鼠与非黄毛鼠的比例才总是1:1.
(3)根据基因分离定律,杂合黄毛鼠(Aa)之间交配后代中黄毛鼠:非黄毛鼠应为3:1,但是黄毛鼠之间交配产生的后代中黄毛鼠与非黄毛鼠的比例是2:1而不是3:1,原因是基因型为AA的黄毛鼠全部死亡,存活的黄毛鼠都是杂合子,所以黄毛鼠与非黄毛鼠的比例是2:1而不是3:1.
故答案为:
(1)非黄毛鼠 黄毛鼠之间交配产生的后代中有非黄毛鼠
(2)Aa 因为非黄毛鼠是隐性性状,基因型为aa,与它交配的黄毛鼠必定是Aa,其后代中黄毛鼠与非黄毛鼠的比例才总是1:1
(3)因为基因型为从的鼠全部死亡,存活的黄毛鼠都是杂合子,所以黄毛鼠与非黄毛鼠的比例是2:1而不是3:1
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着,下表是关于番茄果实颜色的3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请分析回答:
(1)上述番茄果实颜色的遗传遵循______定律.
(2)番茄的果色中,显性性状是______,这一结论是依据实验______得出的.
(3)实验③中,子代既有红果番茄,又有黄果番茄,这一现象称为______.
(4)写出实验①中两个亲本的基因型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题意可知,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着,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根据实验②,亲本表现型为红果和黄果,但杂交后代只有红果,说明红果为显性性状;根据实验③,亲本表现型都为红果,但杂交后代出现了黄果,发生了性状分离,所以红果为显性性状.
(3)实验③中,子代既有红果番茄,又有黄果番茄,即后代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这一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2)由于红果的基因型是AA或Aa,而黄果的基因型只能是aa.实验①中A_×aa,后代红果:黄果比例为1:1,该比例符合测交结果的比例,因此确定亲本基因型为Aa和aa.
故答案为:
(1)基因分离
(2)红果 ②③
(3)性状分离
(4)Aa和aa
解析
解:(1)根据题意可知,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着,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根据实验②,亲本表现型为红果和黄果,但杂交后代只有红果,说明红果为显性性状;根据实验③,亲本表现型都为红果,但杂交后代出现了黄果,发生了性状分离,所以红果为显性性状.
(3)实验③中,子代既有红果番茄,又有黄果番茄,即后代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这一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2)由于红果的基因型是AA或Aa,而黄果的基因型只能是aa.实验①中A_×aa,后代红果:黄果比例为1:1,该比例符合测交结果的比例,因此确定亲本基因型为Aa和aa.
故答案为:
(1)基因分离
(2)红果 ②③
(3)性状分离
(4)Aa和aa
某中学的两个生物兴趣小组用牵牛花(二倍体)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1)若花色遗传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能否根据两组同学的实验结果判断显隐性?______.
(2)两组同学经过交流后,对该现象提出了两种可能的假说:
假说一:花色性状由三个等位基因(A+、A、a)控制,其中A决定蓝色,A+和a都决定红色,A+相对于A、a是显性,A相对于a是显性.若该假说正确,则第2组同学实验所得子一代:红花:蓝花=______.
假说二:花色性状由三个等位基因(A、a1、a2)控制,只有a1和a2同时存在时,才会表现为蓝色,其它情况均为红色,A相对于a1、a2为显性.若该假说正确,则第1组同学所用的亲代红花的基因型组合方式为______.
(3)为了进一步探究两种假设的合理性,第2组同学将F1中的蓝色花植株自交得F2并统计所有F2的花色及数量比.
若F2中______,则支持假说一;
若F2中______,则支持假说二.
(4)以上同学们探索牵牛花色遗传方式的思路在科学研究中被称为______法.
正确答案
解:(1)若花色遗传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由于两组实验的结论相互矛盾,所以不能根据两组同学的实验结果判断显隐性.
(2)假说一:花色性状由三个等位基因(A+、A、a)控制,其中A决定蓝色,A+和a都决定红色,A+相对于A、a是显性,A相对于a是显性.若该假说正确,则第2组同学实验中,蓝花的基因型都为Aa,因此,所得子一代中:红花(aa):蓝花(AA、Aa)=1:3.
假说二:花色性状由三个等位基因(A、a1、a2)控制,只有a1和a2同时存在时,才会表现为蓝色,其它情况均为红色,A相对于a1、a2为显性.若该假说正确,则第1组同学实验中,所用的亲代红花的基因型必须含有a1和a2,子一代才会表现出102株蓝色,因此,亲代红花的基因型组合方式为Aa1×Aa2.
(3)如果支持假说一:第2组同学的F1中的蓝色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Aa,比例为1:2,所以其自交后所得F2中,红花为=
,即红花:蓝花=1:5.
如果支持假说二:第2组同学的F1中的蓝色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1a2,所以其自交后所得F2中,红花(1a1a1、1a2a2):蓝花(2a1a2)=1:1.
(4)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研究的伴性遗传等.根据题意分析,以上同学们探索牵牛花色遗传方式的思路在科学研究中被称为假说-演绎法.
故答案为:
(1)不能
(2)1:3 Aa1×Aa2
(3)红花:蓝花=1:5 红花:蓝花=1:1
(4)假说-演绎
解析
解:(1)若花色遗传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由于两组实验的结论相互矛盾,所以不能根据两组同学的实验结果判断显隐性.
(2)假说一:花色性状由三个等位基因(A+、A、a)控制,其中A决定蓝色,A+和a都决定红色,A+相对于A、a是显性,A相对于a是显性.若该假说正确,则第2组同学实验中,蓝花的基因型都为Aa,因此,所得子一代中:红花(aa):蓝花(AA、Aa)=1:3.
假说二:花色性状由三个等位基因(A、a1、a2)控制,只有a1和a2同时存在时,才会表现为蓝色,其它情况均为红色,A相对于a1、a2为显性.若该假说正确,则第1组同学实验中,所用的亲代红花的基因型必须含有a1和a2,子一代才会表现出102株蓝色,因此,亲代红花的基因型组合方式为Aa1×Aa2.
(3)如果支持假说一:第2组同学的F1中的蓝色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Aa,比例为1:2,所以其自交后所得F2中,红花为=
,即红花:蓝花=1:5.
如果支持假说二:第2组同学的F1中的蓝色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1a2,所以其自交后所得F2中,红花(1a1a1、1a2a2):蓝花(2a1a2)=1:1.
(4)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研究的伴性遗传等.根据题意分析,以上同学们探索牵牛花色遗传方式的思路在科学研究中被称为假说-演绎法.
故答案为:
(1)不能
(2)1:3 Aa1×Aa2
(3)红花:蓝花=1:5 红花:蓝花=1:1
(4)假说-演绎
家兔的黑毛与褐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4只家兔甲、乙、丙、丁,其中甲和乙为雌兔,丙和丁为雄兔,甲、乙、丙兔均为黑毛,丁兔为褐毛.已知甲和丁交配后代全部为黑毛子兔;乙和丁交配的后代中有褐色子兔.请回答:
(1)黑毛和褐毛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
(2)写出甲、乙、丁三只兔的基因型(用符号B和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鉴别丙兔是纯种还是杂种?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甲兔与丁兔交配的后代全部为黑毛子兔,无性状分离,即可断定黑毛是显性性状,褐毛是隐性性状.
(2)根据上面的分析,甲和丁的子代无性状分离,说明甲兔是显性纯合体,基因型为BB,丁兔是隐性个体,基因型为bb;而乙和丁交配的后代中有性状分离现象,所以乙是杂合体,基因型为Bb.
(3)因为丙是雄兔,而在甲.乙二雌兔中无隐性个体,所以只能让丙与乙交配来鉴别其基因型,而不能按常规方法测交.如果交配后得到的子代全部是黑毛子兔,说明丙是纯种,基因型为BB;如果交配后得到的子代中有隐性个体褐毛子兔出现则丙是杂合子,基因型为Bb.
故答案为:
(1)黑毛
(2)BB Bb bb
(3)让丙与乙交配,若后代全部是黑毛子兔,说明丙是纯种,基因型为BB;若后代中有隐性个体褐毛兔子出现,则丙是杂合子,基因型为Bb.
解析
解:(1)甲兔与丁兔交配的后代全部为黑毛子兔,无性状分离,即可断定黑毛是显性性状,褐毛是隐性性状.
(2)根据上面的分析,甲和丁的子代无性状分离,说明甲兔是显性纯合体,基因型为BB,丁兔是隐性个体,基因型为bb;而乙和丁交配的后代中有性状分离现象,所以乙是杂合体,基因型为Bb.
(3)因为丙是雄兔,而在甲.乙二雌兔中无隐性个体,所以只能让丙与乙交配来鉴别其基因型,而不能按常规方法测交.如果交配后得到的子代全部是黑毛子兔,说明丙是纯种,基因型为BB;如果交配后得到的子代中有隐性个体褐毛子兔出现则丙是杂合子,基因型为Bb.
故答案为:
(1)黑毛
(2)BB Bb bb
(3)让丙与乙交配,若后代全部是黑毛子兔,说明丙是纯种,基因型为BB;若后代中有隐性个体褐毛兔子出现,则丙是杂合子,基因型为Bb.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已知玉米叶有宽叶和窄叶两种,籽粒的颜色有紫色、黄色和白色三种,味道有甜味和非甜味两种.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已知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且在玉米苗期便能识别.根据生产实践获知,杂交种(Aa)所结果实在数目和粒重上都表现为高产.某农场在培育玉米杂交种时,将纯种宽叶玉米和纯种窄叶玉米进行了间行均匀种植,但由于错过了人工授粉的时机,结果导致大面积自然授粉(同株异花授粉与品种间异株异花授粉).上述栽种方式中,两个品种玉米授粉方式共计有______种,F1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现有情况下,为选取杂交种避免减产,应在收获季节收集______(宽叶、窄叶)植株的种子,第二年播种后,在幼苗期选择______(宽叶、窄叶)植株进行栽种.
(2)用两紫色籽粒的玉米作亲本,F1籽粒颜色及比例为紫色:黄色:白色=12:3:1,则Fl紫色籽粒的基因型有______种;F1中所有黄色籽粒的玉米自交,后代中白色籽粒的比例应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纯种宽叶玉米和纯种窄叶玉米进行了间行均匀种植,自然状态下的授粉方式是AA×AA、aa×aa、×aa、aa×Aa四种方式;四种交配方式产生的F1植株的基因型是AA、Aa、aa三种;亲本宽叶植株上所结种子的基因型是AA、Aa,由于Aa具有杂种优势和,AA没有,因此应该在窄叶上留种,二年播种后,在幼苗期选择宽叶(Aa)植株进行栽种.
(2)用两紫色籽粒的玉米作亲本,F1籽粒颜色及比例为紫色:黄色:白色=12:3:1,12:3:1可以改写成9:3:3:1,符合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亲本紫色玉米的基因型是双杂合子,如果用B、C表示显性基因的话,则亲本基因型是BbCc,子一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B_C_:B_cc:bbC_:bbcc=9:3:3:1,其中Fl紫色籽粒的基因型是BBCC、BBCc、BbCC、BbCc、BBcc、Bbcc共6种;F1中所有黄色籽粒的玉米的基因型是bbCC、
bbCc,自交后代中白色籽粒的比例是bbcc=
.
故答案为:
(1)4 AA、Aa、aa 窄叶 宽叶
(2)6
解析
解:(1)纯种宽叶玉米和纯种窄叶玉米进行了间行均匀种植,自然状态下的授粉方式是AA×AA、aa×aa、×aa、aa×Aa四种方式;四种交配方式产生的F1植株的基因型是AA、Aa、aa三种;亲本宽叶植株上所结种子的基因型是AA、Aa,由于Aa具有杂种优势和,AA没有,因此应该在窄叶上留种,二年播种后,在幼苗期选择宽叶(Aa)植株进行栽种.
(2)用两紫色籽粒的玉米作亲本,F1籽粒颜色及比例为紫色:黄色:白色=12:3:1,12:3:1可以改写成9:3:3:1,符合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亲本紫色玉米的基因型是双杂合子,如果用B、C表示显性基因的话,则亲本基因型是BbCc,子一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B_C_:B_cc:bbC_:bbcc=9:3:3:1,其中Fl紫色籽粒的基因型是BBCC、BBCc、BbCC、BbCc、BBcc、Bbcc共6种;F1中所有黄色籽粒的玉米的基因型是bbCC、
bbCc,自交后代中白色籽粒的比例是bbcc=
.
故答案为:
(1)4 AA、Aa、aa 窄叶 宽叶
(2)6
如图为某种遗传病的家系图,图中黑色(2、8、9、10)的表示患病的男女,白色为不患病的个体.仔细分析该图,回答以下问题:
(1)该遗传病属于______性(显或隐)遗传病,患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2)7号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和______( 相关基因用A和a表示 ).
(3)若5号和6号希望再生一个孩子,那么预测出现以下两种情况的几率:
孩子不患病的几率______,是女携带者的几率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子女患病而父母正常,说明该遗传病属于隐性遗传病.
(2)由于8号患病而3号、4号正常,所以3号、4号的基因型都是Aa,则7号可能的基因型是AA或Aa.
(3)由于9号、10号患病而5号、6号正常,所以5号、6号的基因型都是Aa,他们再生一个孩子,孩子不患病的几率为,是女携带者的几率为
=
.
故答案为:
(1)隐性
(2)AA和Aa
(3)
解析
解:(1)子女患病而父母正常,说明该遗传病属于隐性遗传病.
(2)由于8号患病而3号、4号正常,所以3号、4号的基因型都是Aa,则7号可能的基因型是AA或Aa.
(3)由于9号、10号患病而5号、6号正常,所以5号、6号的基因型都是Aa,他们再生一个孩子,孩子不患病的几率为,是女携带者的几率为
=
.
故答案为:
(1)隐性
(2)AA和Aa
(3)
王明是一名生物爱好者,一次他在重复孟德尔豌豆实验时,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他选取豌豆的高茎植株与矮茎植株杂交得子一代,子一代全为高茎.子一代自交得子二代,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但分离比并不是预期的3:1,而是出现了高茎:矮茎=35:1.他对这一现象非常感兴趣,并利用所掌握的遗传学知识对此现象进行分析,还设计了实验加以验证.以下是他所写的简单研究思路,请你将其补充完整.
(1)分析:这种特殊遗传现象的出现必然有其规律的特殊性.根据遗传学知识推测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杂种子一代(Dd)变成了四倍体(DDdd).四倍体DDdd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由于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______的,子二代出现了5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表现型的比值为高茎:矮茎=35:1.
(2)为证明以上的分析是否正确,需通过测交实验来测定子一代的基因型.应选择待测子一代豌豆和矮茎(隐性亲本)豌豆进行测交实验.测交实验的结果应该是高茎:矮茎=______.
(3)进行测交实验,记录结果,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从王明对此实验的研究过程,可看出其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四倍体DDdd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1:4:1.由于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所以子二代出现了5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矮茎dddd占,因此,表现型的比值为高茎:矮茎=35:1.
(2)进行测交实验时,是子一代豌豆(DDdd)和矮茎豌豆(dd)杂交,矮茎豌豆只产生d一种配子,故测交后代均为三倍体,基因型为DDd:Ddd:ddd=1:4:1,表现型的比值为高茎:矮茎=5:1.
(3)王明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为假说-演绎法.
故答案为:
(1)DD:Dd:dd=1:4:1 随机
(2)5:1
(3)假说-演绎法
解析
解:(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四倍体DDdd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1:4:1.由于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所以子二代出现了5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矮茎dddd占,因此,表现型的比值为高茎:矮茎=35:1.
(2)进行测交实验时,是子一代豌豆(DDdd)和矮茎豌豆(dd)杂交,矮茎豌豆只产生d一种配子,故测交后代均为三倍体,基因型为DDd:Ddd:ddd=1:4:1,表现型的比值为高茎:矮茎=5:1.
(3)王明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为假说-演绎法.
故答案为:
(1)DD:Dd:dd=1:4:1 随机
(2)5:1
(3)假说-演绎法
水稻花为两性花,风媒传粉,花小,杂交育种工作量巨大.水稻的紫叶鞘对绿叶鞘完全显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设为A和a).现有紫叶鞘(甲)和绿叶鞘(乙)两个纯系水稻品种,将甲、乙两种水稻间行种植.
(1)若要获得甲为父本乙为母本的杂交种子,需对母本植株进行去雄并套袋隔离,待父本植株花粉成熟后人工授粉并进行______(操作).种子成熟后收获______(填“甲”或“乙”)植株上结的种子即为杂交种子,其基因型为______,播种这些种子所得的幼苗表现型为______,若某次实验的这些幼苗出现了性状分离,原因可能是______.
(2)若间行种植后自然生长,待种子成熟后,收获乙品种植株上的种子播种,长出的幼苗将会出现紫叶鞘和绿叶鞘两种表现型.其中______性状幼苗是乙的自交后代,请用遗传图解解释你的判断.
(3)由于甲、乙两品系各有一些不同的优良性状,研究者欲以此为基础培育优良杂种.请你设计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实现甲、乙间的杂交,获得杂种植株.你的方案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若要获得甲为父本乙为母本的杂交种子,需对母本植株进行去雄并套袋隔离,待父本植株花粉成熟后人工授粉并进行套袋隔离.甲(AA)为父本乙(aa)为母本,因此种子成熟后收获乙植株上结的种子即为杂交种子,其基因型为Aa,播种这些种子所得的幼苗表现型为紫叶鞘,若某次实验的这些幼苗出现了性状分离,原因可能是由于操作失误(如没有全部套袋隔离、母本去雄不彻底等)造成母本发生了部分自交.
(2)水稻花为两性花,风媒传粉,若间行种植后自然生长,则可发生自交,也可发生杂交,因此待种子成熟后,收获乙品种植株上的种子播种,长出的幼苗将会出现紫叶鞘和绿叶鞘两种表现型,其中绿叶鞘性状幼苗是乙的自交后代,遗传图解如下:
.
(3)要实现甲、乙间的杂交,获得杂种植株,可将甲乙间行种植,令其自然传粉,收获乙植株上的种子,种植,在苗期根据叶鞘色选苗,保留紫叶鞘幼苗即为杂种植株.
故答案为:
(1)套袋隔离 乙 Aa 紫叶鞘 由于操作失误(如没有全部套袋隔离、母本去雄不彻底等)造成母本发生了部分自交
(2)绿叶鞘 遗传图解如下
(3)将甲乙间行种植,令其自然传粉,收获乙植株上的种子,种植,在苗期根据叶鞘色选苗,保留紫叶鞘幼苗即为杂种植株.
解析
解:(1)若要获得甲为父本乙为母本的杂交种子,需对母本植株进行去雄并套袋隔离,待父本植株花粉成熟后人工授粉并进行套袋隔离.甲(AA)为父本乙(aa)为母本,因此种子成熟后收获乙植株上结的种子即为杂交种子,其基因型为Aa,播种这些种子所得的幼苗表现型为紫叶鞘,若某次实验的这些幼苗出现了性状分离,原因可能是由于操作失误(如没有全部套袋隔离、母本去雄不彻底等)造成母本发生了部分自交.
(2)水稻花为两性花,风媒传粉,若间行种植后自然生长,则可发生自交,也可发生杂交,因此待种子成熟后,收获乙品种植株上的种子播种,长出的幼苗将会出现紫叶鞘和绿叶鞘两种表现型,其中绿叶鞘性状幼苗是乙的自交后代,遗传图解如下:
.
(3)要实现甲、乙间的杂交,获得杂种植株,可将甲乙间行种植,令其自然传粉,收获乙植株上的种子,种植,在苗期根据叶鞘色选苗,保留紫叶鞘幼苗即为杂种植株.
故答案为:
(1)套袋隔离 乙 Aa 紫叶鞘 由于操作失误(如没有全部套袋隔离、母本去雄不彻底等)造成母本发生了部分自交
(2)绿叶鞘 遗传图解如下
(3)将甲乙间行种植,令其自然传粉,收获乙植株上的种子,种植,在苗期根据叶鞘色选苗,保留紫叶鞘幼苗即为杂种植株.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