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传因子的发现
- 共18860题
如图为白化病家谱图(设白化基因为r)
(1)写出下列成员的基因型:1______ 2______ 7______ 8______
(2)如[10]与[11]结婚,如果她们再生一个孩子,该孩子患白化病的可能性是______.
(3)[4]的基因型为______,她为杂合子的可能性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于7号患病而1号、2号正常,所以1号和2号都是携带者,基因型均为Rr,7号为rr;由于11号正常,所以无法确定8号个体的基因型,因此8号的基因型为RR或Rr.
(2)由于13号、14号患病,所以10号和11号都是携带者,基因型均为Rr,因此她们再生一个孩子,该孩子患白化病的可能性是.
(3)由于7号患病而1号、2号正常,所以1号和2号都是携带者,基因型均为Rr.因此4号基因型为RR或Rr,比例为1:2,则她为杂合子的可能性是.
故答案为:
(1)Rr Rr rr RR或Rr
(2)
(3)RR或Rr
解析
解:(1)由于7号患病而1号、2号正常,所以1号和2号都是携带者,基因型均为Rr,7号为rr;由于11号正常,所以无法确定8号个体的基因型,因此8号的基因型为RR或Rr.
(2)由于13号、14号患病,所以10号和11号都是携带者,基因型均为Rr,因此她们再生一个孩子,该孩子患白化病的可能性是.
(3)由于7号患病而1号、2号正常,所以1号和2号都是携带者,基因型均为Rr.因此4号基因型为RR或Rr,比例为1:2,则她为杂合子的可能性是.
故答案为:
(1)Rr Rr rr RR或Rr
(2)
(3)RR或Rr
烟草(2n)的S基因位点上有三种基因(S1、S2、S3.),当花粉的S基因与母本的S基因相同时,花粉管的正常发育受阻而不能完成受精(花粉不亲合).若不同,则花粉可正常发育并与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作用(花粉亲合).这种现象称为自交不亲合现象(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烟草自然种群中,共有______种基因型.
(2)基因型为S1S2(♀)和S2S3(♂)的烟草杂交,子一代中和母本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占______.如果反交,子一代的基因型是否与正交相同______.
(3)二株烟草杂交后代(子一代)的基因型为S1S2和S1S3,则母本的基因型为______,父本的基因型为______.人工间行种植基因型为S1S2、S2S3烟草,子一代中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
(4)若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上,分别控制烟草的红花和黄花.为确定S基因是否也位于2号染色体上,现用两株基因型为AaS1S2(♀)、AaS2S3(♂)的红花烟草杂交,统计后代的花色及比例:若______,则S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若______,则S基因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
正确答案
解:(1)烟草存在自交不亲合现象,因此不存在纯合体,所以在烟草的自然种群中共有3种基因型,即S1S2、S1S3、S2S3.
(2)基因型为S1S2(♀)和S2S3(♂)的烟草杂交,由于含有S2的花粉不亲和,因此子一代的基因型是S1S3和S2S3,其中没有和母本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如果反交,即S1S2(♂)×S2S3(♀),含有S2的花粉不亲和子一代的基因型是S1S2和S1S3,与正交结果不相同.
(3)二株烟草杂交后代(子一代)的基因型为S1S2和S1S3,由于子代的基因型中都有S1,所以在母本中不能出现S1,母本的基因型为S2S3,父本的基因型为S1S2或S1S3.人工间行种植基因型为S1S2、S2S3烟草,可能发生正反交,但是不会发生自交,根据第(2)题可知,子一代中的基因型及比例为S1S2:S1S3:S2S3=1:2:1.
(4)若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上,分别控制烟草的红花和黄花.为确定S基因是否也位于2号染色体上,现用两株基因型为AaS1S2(♀)、AaS2S3(♂)的红花烟草杂交,统计后代的花色及比例.若S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且在雄性个体中,a基因和S2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则aS2的花粉不亲和,后代全为红花;若S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且在雄性个体中,A基因和S2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则AS2的花粉不亲和,后代红花:白花=1:1.若S基因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则红花:黄花=3:1.
故答案为:
(1)3
(2)0 否
(3)S2S3 S1S2或S1S3 S1S2:S1S3:S2S3=1:2:1
(4)全为红花或红花:白花=1:1 红花:黄花=3:1
解析
解:(1)烟草存在自交不亲合现象,因此不存在纯合体,所以在烟草的自然种群中共有3种基因型,即S1S2、S1S3、S2S3.
(2)基因型为S1S2(♀)和S2S3(♂)的烟草杂交,由于含有S2的花粉不亲和,因此子一代的基因型是S1S3和S2S3,其中没有和母本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如果反交,即S1S2(♂)×S2S3(♀),含有S2的花粉不亲和子一代的基因型是S1S2和S1S3,与正交结果不相同.
(3)二株烟草杂交后代(子一代)的基因型为S1S2和S1S3,由于子代的基因型中都有S1,所以在母本中不能出现S1,母本的基因型为S2S3,父本的基因型为S1S2或S1S3.人工间行种植基因型为S1S2、S2S3烟草,可能发生正反交,但是不会发生自交,根据第(2)题可知,子一代中的基因型及比例为S1S2:S1S3:S2S3=1:2:1.
(4)若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上,分别控制烟草的红花和黄花.为确定S基因是否也位于2号染色体上,现用两株基因型为AaS1S2(♀)、AaS2S3(♂)的红花烟草杂交,统计后代的花色及比例.若S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且在雄性个体中,a基因和S2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则aS2的花粉不亲和,后代全为红花;若S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且在雄性个体中,A基因和S2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则AS2的花粉不亲和,后代红花:白花=1:1.若S基因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则红花:黄花=3:1.
故答案为:
(1)3
(2)0 否
(3)S2S3 S1S2或S1S3 S1S2:S1S3:S2S3=1:2:1
(4)全为红花或红花:白花=1:1 红花:黄花=3:1
果蝇体表硬而长的毛称为刚毛,由一对核基因(A,a)控制.在一个自然繁殖多代的直刚毛果蝇种群中,偶然出现了一只罕见的卷刚毛雄果蝇.于是,有人将该卷刚毛雄果蝇与野生型直刚毛雌果蝇杂交,得到F1,然后,他采用假说--演绎法对此进行了如下探究(自然状态下,野生型果蝇一般为纯合子).
(1)假设F1雌雄果蝇全为直刚毛,让F1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得到F2.
①若F2雌雄果蝇仍然全为直刚毛,则说明卷刚毛的出现属于______变异(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
②若F2果蝇中出现了一定比例的卷刚毛,这种遗传现象称为______.
③若F2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说明这只罕见的卷刚毛雄果蝇的基因型很可能为XaY.
(2)假设F1果蝇的刚毛有直刚毛和卷刚毛两种,让F1直刚毛果蝇和卷刚毛果蝇杂交得到F2
①根据F1果蝇的表现型,可以判定______刚毛为显性性状.
②若F2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说明卷刚毛是由亲代生殖细胞中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导致.
③后来,他经过进一步思考,发现上面第②小题的推导还不够严谨,其原因是在F2果蝇出现了上述表现型及比例情况下,卷刚毛还可能是由亲代生殖细胞中______导致.
④另外,他认为这只罕见的卷刚毛雄果蝇的基因型也可能为XaYA,那么若F2雌雄果蝇的表现型情况为______,则证明此假说成立.
正确答案
解:(1)①由于F1雌雄果蝇全为直刚毛,F2雌雄果蝇仍然全为直刚毛,则说明卷刚毛的出现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②若F2果蝇中出现了一定比例的卷刚毛,说明杂交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
③若F2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直刚毛雌果蝇:直刚毛雄果蝇:卷刚毛雄果蝇=2:1:1,则说明这只罕见的卷刚毛雄果蝇的基因型很可能为XaY.
(2)①由于在一个自然繁殖多代的直刚毛果蝇种群中,偶然出现了一只罕见的卷刚毛雄果蝇,该卷刚毛雄果蝇与野生型直刚毛雌果蝇杂交,得到的F1中,有直刚毛和卷刚毛两种,说明卷刚毛为显性性状.
②若F2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雌雄果蝇中卷刚毛:直刚毛均为1:1,则说明卷刚毛是由亲代生殖细胞中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导致.
③如果亲代生殖细胞中X染色体上的基因显性突变,如果也会导致F2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雌雄果蝇中卷刚毛:直刚毛均为1:1.
④如果F2雌雄果蝇中雌果蝇全为直刚毛,雄果蝇全为卷刚毛,则说明这只罕见的卷刚毛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aYA.
故答案为:
(1)①不可遗传 ②性状分离
③直刚毛雌果蝇:直刚毛雄果蝇:卷刚毛雄果蝇=2:1:1
(2)①卷 ②雌雄果蝇中卷刚毛:直刚毛均为1:1
③X染色体上的基因显性突变
④雌果蝇全为直刚毛,雄果蝇全为卷刚毛
解析
解:(1)①由于F1雌雄果蝇全为直刚毛,F2雌雄果蝇仍然全为直刚毛,则说明卷刚毛的出现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②若F2果蝇中出现了一定比例的卷刚毛,说明杂交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
③若F2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直刚毛雌果蝇:直刚毛雄果蝇:卷刚毛雄果蝇=2:1:1,则说明这只罕见的卷刚毛雄果蝇的基因型很可能为XaY.
(2)①由于在一个自然繁殖多代的直刚毛果蝇种群中,偶然出现了一只罕见的卷刚毛雄果蝇,该卷刚毛雄果蝇与野生型直刚毛雌果蝇杂交,得到的F1中,有直刚毛和卷刚毛两种,说明卷刚毛为显性性状.
②若F2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雌雄果蝇中卷刚毛:直刚毛均为1:1,则说明卷刚毛是由亲代生殖细胞中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导致.
③如果亲代生殖细胞中X染色体上的基因显性突变,如果也会导致F2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雌雄果蝇中卷刚毛:直刚毛均为1:1.
④如果F2雌雄果蝇中雌果蝇全为直刚毛,雄果蝇全为卷刚毛,则说明这只罕见的卷刚毛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aYA.
故答案为:
(1)①不可遗传 ②性状分离
③直刚毛雌果蝇:直刚毛雄果蝇:卷刚毛雄果蝇=2:1:1
(2)①卷 ②雌雄果蝇中卷刚毛:直刚毛均为1:1
③X染色体上的基因显性突变
④雌果蝇全为直刚毛,雄果蝇全为卷刚毛
某生物爱好者在重复孟德尔的杂交试验时,偶尔发现了一个罕见现象:选取的高茎(DD)豌豆植株与矮茎(dd)豌豆植株杂交,得到的F1全为高茎;其中有一棵F1植株自交得到的F2出现了高茎:矮茎=35:1的性状分离比.他利用所掌握的遗传学知识对此遗传现象作出以下解释,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请将有关内容补充完整.
(1)对此分离现象的可能解释是:
①由于受到某种因素的干扰,导致基因型Dd的F1植株幼苗发育成为基因型是______的四倍体植株.
②F1四倍体植株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
③F1四倍体植株自交,由于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所以产生的F2出现了______种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高茎:矮茎=35:1.
(2)验证实验:为证明以上的解释是否正确,需要通过______实验来测定F1的基因型,即选择待测F1豌豆和表现型为______的豌豆进行异花授粉.符合预期设想的实验结果: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①由于受到某种因素的干扰,影响了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从而导致基因型Dd的F1植株幼苗发育成为基因型是DDdd的四倍体植株.
②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四倍体DDdd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1:4:1.
③F1四倍体植株自交,由于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所以产生的F2出现了DDDD、DDDd、DDdd、Dddd、dddd共5种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高茎:矮茎=35:1.
(2)进行测交实验时,是子一代豌豆(DDdd)和矮茎豌豆(dd)杂交,矮茎豌豆只产生d一种配子,故测交后代均为三倍体,基因型为DDd:Ddd:ddd=1:4:1,表现型的比值为高茎:矮茎=5:1.
故答案为:
(1)①DDdd ②DD:Dd:dd=1:4:1 ③5
(2)测交 矮茎 高茎:矮茎=5:1
解析
解:(1)①由于受到某种因素的干扰,影响了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从而导致基因型Dd的F1植株幼苗发育成为基因型是DDdd的四倍体植株.
②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四倍体DDdd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1:4:1.
③F1四倍体植株自交,由于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所以产生的F2出现了DDDD、DDDd、DDdd、Dddd、dddd共5种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高茎:矮茎=35:1.
(2)进行测交实验时,是子一代豌豆(DDdd)和矮茎豌豆(dd)杂交,矮茎豌豆只产生d一种配子,故测交后代均为三倍体,基因型为DDd:Ddd:ddd=1:4:1,表现型的比值为高茎:矮茎=5:1.
故答案为:
(1)①DDdd ②DD:Dd:dd=1:4:1 ③5
(2)测交 矮茎 高茎:矮茎=5:1
某农科院培育出新品种香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其花的颜色有红、白两种,茎的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核基因控制,但不清楚花色性状的核基因控制情况,回答以下问题:
(1)若花色由A、a这对等位基因控制,且该植物种群中自然条件下红色植株均为杂合体,则红色植株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______.
(2)若花色由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其体细胞中相应基因在DNA上的位置及控制花色的生化流程如图.
①花色的两对基因符合孟德尔的______定律.
②该植株自交时(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现象),后代中纯合子的表现型为______,红色植株占______.
(3)假设茎的性状由C、c、D、d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只有d基因纯合时植株表现为细茎,只含有D一种显性基因时植株表现为中粗茎,其他表现为粗茎.那么基因型为CcDd的植株自然状态下繁殖,理论上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题意可知,种群中的红色均为杂合体,因此该种群红色是显性,而只有出现显性纯合致死才能有该现象出现,红色Aa自交后代分离比应该为:1AA(致死):2Aa:1aa,所以后代表现型比例是红色:白色=2:1.
(2)若花色由A、a,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如图,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因此符合分离规律;该植株能合成酶A酶B所以表现性是红色.根据分离规律该植株自交时各产生Ab、aB两种雌雄配子,因此后代基因型和比例为:1AAbb:2AaBb:1aaBB,表现性之比:红色:白色=1:1,所以红色占,纯合体不能同时合成两种酶都是白色.
(3)由题意可知:茎有粗、中粗和细三种.茎的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核基因控制,因此C、c,D、d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茎的性状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又因为该花是闭花授粉,基因型为CcDd的植株自然状态下繁殖是自交,所以后代基因型的比为:9C_D_:3C_dd:3ccD_:1ccdd,由于只有d基因纯合时植株表现为细茎,只含有D一种显性基因时植株表现为中粗茎,其他表现为粗茎,表型之比为:9粗茎:3中粗茎:4细茎
故答案为:
(1)红色:白色=2:1
(2)①分离 ②白色
(3)粗茎:中粗茎:细茎=9:3:4
解析
解:(1)由题意可知,种群中的红色均为杂合体,因此该种群红色是显性,而只有出现显性纯合致死才能有该现象出现,红色Aa自交后代分离比应该为:1AA(致死):2Aa:1aa,所以后代表现型比例是红色:白色=2:1.
(2)若花色由A、a,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如图,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因此符合分离规律;该植株能合成酶A酶B所以表现性是红色.根据分离规律该植株自交时各产生Ab、aB两种雌雄配子,因此后代基因型和比例为:1AAbb:2AaBb:1aaBB,表现性之比:红色:白色=1:1,所以红色占,纯合体不能同时合成两种酶都是白色.
(3)由题意可知:茎有粗、中粗和细三种.茎的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核基因控制,因此C、c,D、d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茎的性状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又因为该花是闭花授粉,基因型为CcDd的植株自然状态下繁殖是自交,所以后代基因型的比为:9C_D_:3C_dd:3ccD_:1ccdd,由于只有d基因纯合时植株表现为细茎,只含有D一种显性基因时植株表现为中粗茎,其他表现为粗茎,表型之比为:9粗茎:3中粗茎:4细茎
故答案为:
(1)红色:白色=2:1
(2)①分离 ②白色
(3)粗茎:中粗茎:细茎=9:3:4
某农场牧养的羊群中有黑、白两种毛色的羊.已知毛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牧民让两只白色羊交配,后代中既有白羊,也有黑羊.请分析回答:
(1)上述羊毛的黑色和白色中,显性性状的毛色为______.
(2)上述两只白羊的基因型是______.
(3)上述两只白羊再生一只黑色母羊的几率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两只白色羊交配,后代中既有白羊,也有黑羊,即发生了性状分离,说明白色相对于黑身为显性性状.
(2)由于两只白色羊交配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说明两只白羊都是杂合体,其基因型是Aa和Aa.
(3)两只白羊再生一只黑色母羊的几率是=
.
故答案为:
(1)白色
(2)Aa和Aa
(3)
解析
解:(1)两只白色羊交配,后代中既有白羊,也有黑羊,即发生了性状分离,说明白色相对于黑身为显性性状.
(2)由于两只白色羊交配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说明两只白羊都是杂合体,其基因型是Aa和Aa.
(3)两只白羊再生一只黑色母羊的几率是=
.
故答案为:
(1)白色
(2)Aa和Aa
(3)
兔子的毛色有灰色、青色、白色、黑色、褐色等,控制毛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其中,灰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青色(b1)、白色(b2)、黑色(b3)、褐色(b4)均为B基因的等位基因.
已知b1、b2、b3、b4之间具有不循环而是依次的完全显隐性关系(即如果b1对b2显性、b2对b3显性,则b1对b3也显性).但不知具体情况,有人做了以下杂交试验(子代数量足够多,雌雄都有):
甲:纯种青毛兔×纯种白毛兔→F1为青毛兔
乙:纯种黑毛兔×纯种褐毛兔→f1为黑毛兔
丙:F1青毛兔×f1黑毛兔→
(1)F1,f1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
(2)一个足够大的兔子种群,理论上有______种基因型.
(3)请推测杂交组合丙的子一代可能出现的性状,并结合甲、乙的子代情况,对b1、b2、b3、b4之间的显隐性关系做出相应的推断:
①若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则b1、b2、b3对b4显性,b1、b2对b3显性,b1对b2显性(可表示为b1>b2>b3>b4,以下回答问题时,用此形式表示)
②若青毛:黑毛:白毛等于2:1:1,则b1、b2、b3、b4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______.
③若黑毛:青毛:白毛等于2:1:1,则b1、b2、b3、b4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______.
(4)假设b1>b2>b3>b4.若一只灰毛雄兔与群体中多只不同毛色的纯种雌兔交配,子代中灰毛兔占50%,青毛兔、白毛兔、黑毛兔和褐毛兔各占12.5%,该灰毛雄兔的基因型是______;若有一只黑毛雄兔,多只其他各色的雌兔,如何利用杂交方法检测出黑毛雄兔的基因型?______(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测实验结果即可)
正确答案
解:(1)F1和f1的基因型分别为b1b2和b3b4.
(2)一个足够大的兔子种群,理论上有b1b1、b2b2、b3b3、b4b4、b1b2、b1b3、b1b4、b2b3、b2b4、b3b4共10种基因型.
(3)①丙的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1b4:b1b3:b2b4:b2b3=1:1:1:1,若b1>b2>b3>b4,则b1b4和b1b3均表现为青色,b2b4和b2b3均表现为白色,所以丙的子代中青毛:白毛大致等于1:1.
②丙的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1b4:b1b3:b2b4:b2b3=1:1:1:1,若青毛:黑毛:白毛大致等于2:1:1,则b1b4和b1b3均表现为青色,b2b4表现为黑色,b2b3表现为白色,所以b1、b2、b3、b4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b1>b3>b2>b4.
③丙的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1b4:b1b3:b2b4:b2b3=1:1:1:1,若黑毛:青毛:白毛大致等于2:1:1,则b1b3和b2b3均表现为黑色,即b3>b2、b3>b1;b1b4表现为青色,即b1>b4;b2b3表现为白色,即b3>b2,所以b1、b2、b3、b4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b3>b1>b2>b4.
(4)假设b1>b2>b3>b4.若一只灰色雄兔(B_)与群体中多只不同毛色的纯种雌兔交配,子代中灰毛兔占50%,青毛兔、白毛兔、黑毛兔和褐毛兔各占12.5%.则该灰毛兔的基因组成中,除了含有B基因外,另外一个一定是b4,因为b4不会遮盖b1、b2、b3的表现,才能使青毛兔、白毛兔、黑毛兔和褐毛兔各占12.5%,该灰毛雄兔的基因型是Bb4.因为和它杂交的纯合体分别是:b1b1、b2b2、b3b3、b4b4,则子代中青毛兔的基因型为b1b4,白毛兔的基因型为b2b4,黑毛b3b4、褐毛b4b4.
故答案为:
(1)b1b2和b3b4
(2)10
(3)①青毛:白毛等于1:1
②b1>b3>b2>b4
③b3>b1>b2>b4
(4)Bb4 选用多只褐毛雌兔与该黑毛雄兔交配,若后代均为黑毛兔,则该黑毛雄兔的基因型为b3b3,若后代出现了褐毛兔,则该黑毛兔的基因型为b3b4
解析
解:(1)F1和f1的基因型分别为b1b2和b3b4.
(2)一个足够大的兔子种群,理论上有b1b1、b2b2、b3b3、b4b4、b1b2、b1b3、b1b4、b2b3、b2b4、b3b4共10种基因型.
(3)①丙的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1b4:b1b3:b2b4:b2b3=1:1:1:1,若b1>b2>b3>b4,则b1b4和b1b3均表现为青色,b2b4和b2b3均表现为白色,所以丙的子代中青毛:白毛大致等于1:1.
②丙的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1b4:b1b3:b2b4:b2b3=1:1:1:1,若青毛:黑毛:白毛大致等于2:1:1,则b1b4和b1b3均表现为青色,b2b4表现为黑色,b2b3表现为白色,所以b1、b2、b3、b4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b1>b3>b2>b4.
③丙的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1b4:b1b3:b2b4:b2b3=1:1:1:1,若黑毛:青毛:白毛大致等于2:1:1,则b1b3和b2b3均表现为黑色,即b3>b2、b3>b1;b1b4表现为青色,即b1>b4;b2b3表现为白色,即b3>b2,所以b1、b2、b3、b4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b3>b1>b2>b4.
(4)假设b1>b2>b3>b4.若一只灰色雄兔(B_)与群体中多只不同毛色的纯种雌兔交配,子代中灰毛兔占50%,青毛兔、白毛兔、黑毛兔和褐毛兔各占12.5%.则该灰毛兔的基因组成中,除了含有B基因外,另外一个一定是b4,因为b4不会遮盖b1、b2、b3的表现,才能使青毛兔、白毛兔、黑毛兔和褐毛兔各占12.5%,该灰毛雄兔的基因型是Bb4.因为和它杂交的纯合体分别是:b1b1、b2b2、b3b3、b4b4,则子代中青毛兔的基因型为b1b4,白毛兔的基因型为b2b4,黑毛b3b4、褐毛b4b4.
故答案为:
(1)b1b2和b3b4
(2)10
(3)①青毛:白毛等于1:1
②b1>b3>b2>b4
③b3>b1>b2>b4
(4)Bb4 选用多只褐毛雌兔与该黑毛雄兔交配,若后代均为黑毛兔,则该黑毛雄兔的基因型为b3b3,若后代出现了褐毛兔,则该黑毛兔的基因型为b3b4
如图所示为豌豆杂交图解.
(1)写出下列各字母的遗传学意义:P______,F1______,
F2______,F3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遗传因子组成有______,表现型有______、______,等位基因为______.
(3)F1自交受粉时,能产生______种配子,其类型有______.
(4)F3再自交得到F4,其中可稳定遗传的高茎所占概率为______,高茎中杂合子占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中P为亲代,F1为子一代,F2为子二代,F3为子三代,×为杂交,⊗表示自交,这些符号可用于有性杂交实验进行记录和分析.
(2)图中遗传因子组成有AA、Aa、aa,表现型有高茎和矮茎.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常用同一字母的大小写表示,如图中的A和a.
(3)F1Aa自交受粉时,能产生A、a共2种配子.
(4)F3自交一次得到F4,自交次数为n时,杂合子概率为n,即次数越多,杂合子所占比例越小,纯合子所占比例越大.从F1至F4需自交三次,则高茎纯合子、矮茎纯合子共占概率为1-(
)3=
,高茎纯合子概率为
×
=
.高茎豌豆占
+(
)3=
,则高茎中杂合子占(
)÷(
)=
.
故答案为:
(1)亲代 子一代 子二代 子三代 杂交 自交
(2)AA、Aa、aa 高茎 矮茎 A与a
(3)2 A、a
(4)
解析
解:(1)图中P为亲代,F1为子一代,F2为子二代,F3为子三代,×为杂交,⊗表示自交,这些符号可用于有性杂交实验进行记录和分析.
(2)图中遗传因子组成有AA、Aa、aa,表现型有高茎和矮茎.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常用同一字母的大小写表示,如图中的A和a.
(3)F1Aa自交受粉时,能产生A、a共2种配子.
(4)F3自交一次得到F4,自交次数为n时,杂合子概率为n,即次数越多,杂合子所占比例越小,纯合子所占比例越大.从F1至F4需自交三次,则高茎纯合子、矮茎纯合子共占概率为1-(
)3=
,高茎纯合子概率为
×
=
.高茎豌豆占
+(
)3=
,则高茎中杂合子占(
)÷(
)=
.
故答案为:
(1)亲代 子一代 子二代 子三代 杂交 自交
(2)AA、Aa、aa 高茎 矮茎 A与a
(3)2 A、a
(4)
果蝇的翅型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决定,但是也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如表一),现在用6只果蝇进行三组杂交实验(如表二),分析表格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表一
表二
(注:雄性亲本均在室温(20℃)条件下饲喂)
(1)亲代雌果蝇中______(填表二中序号)一定是在低温(0℃)的条件下饲养的.
(2)果蝇翅型的遗传说明了生物性状是______共同调控的.
(3)亲代①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为确定其基因型,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实验思路,首先将第I组的子代进行随机自由交配得F2,然后把F2放在(20℃)的条件下饲喂,观察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若F2正常翅与残翅的比例为______,则果蝇①的基因型为Aa.还可以设计实验思路为:用亲代①与亲本②或④杂交,然后把后代放在______的条件下饲喂,观察并统计后代表现型及比例.
(4)若第Ⅱ组的亲本③与亲本④杂交,子代在室温(20℃)的条件下饲喂,子代只有两只果蝇成活,则子代果蝇中出现残翅果蝇的概率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⑤残翅与⑥正常翅杂交,后代在室温条件下,子代果蝇出现正常翅:残翅=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因此亲代雌果蝇中⑤一定是在低温(0℃)的条件下饲养的.
(2)基因型Aa的个体在室温条件下表现为正常翅,而在低温条件下表现为残翅,说明生物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调控的.
(3)亲代①为残翅,其子代又在低温条件下饲喂,所以无法直接判断其基因型,所以可能是AA、Aa、aa.将实验组Ⅰ的子代进行自由交配,且把F2放在(20℃)的条件下饲喂,最后观察并统计子代翅型的表现型及比例.由于“雄性亲本均在室温(20℃)条件下饲喂”,因此②残翅的基因型为aa,若①残翅的基因型为Aa,则A基因频率为,a基因频率为
,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后代中aa占
,则A_占
,因此正常翅:残翅=7:9.还可以设计实验思路为:用亲代①与亲本②或④杂交,然后把后代放在室温的条件下饲喂,观察并统计后代表现型及比例.
(4)若第Ⅱ组的亲本③与亲本④杂交,子代在室温(20℃)的条件下饲喂,后代正常翅:残翅=1:1.如果子代只有两只果蝇成活,则都为正常翅的概率是×
=
,出现残翅果蝇的概率是1-
=
.
故答案为:
(1)⑤Aa
(2)基因与环境
(3)AA、Aa、aa 7:9 室温(20℃)
(4)
解析
解:(1)根据⑤残翅与⑥正常翅杂交,后代在室温条件下,子代果蝇出现正常翅:残翅=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因此亲代雌果蝇中⑤一定是在低温(0℃)的条件下饲养的.
(2)基因型Aa的个体在室温条件下表现为正常翅,而在低温条件下表现为残翅,说明生物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调控的.
(3)亲代①为残翅,其子代又在低温条件下饲喂,所以无法直接判断其基因型,所以可能是AA、Aa、aa.将实验组Ⅰ的子代进行自由交配,且把F2放在(20℃)的条件下饲喂,最后观察并统计子代翅型的表现型及比例.由于“雄性亲本均在室温(20℃)条件下饲喂”,因此②残翅的基因型为aa,若①残翅的基因型为Aa,则A基因频率为,a基因频率为
,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后代中aa占
,则A_占
,因此正常翅:残翅=7:9.还可以设计实验思路为:用亲代①与亲本②或④杂交,然后把后代放在室温的条件下饲喂,观察并统计后代表现型及比例.
(4)若第Ⅱ组的亲本③与亲本④杂交,子代在室温(20℃)的条件下饲喂,后代正常翅:残翅=1:1.如果子代只有两只果蝇成活,则都为正常翅的概率是×
=
,出现残翅果蝇的概率是1-
=
.
故答案为:
(1)⑤Aa
(2)基因与环境
(3)AA、Aa、aa 7:9 室温(20℃)
(4)
G6PD(葡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患者因红细胞中缺乏G6PD而导致溶血,同时女性的红细胞内常出现一条X染色体随机性失活,导致红细胞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能表达.研究人员调查发现某个家系存在有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分别是FA贫血症(有关基因用B、b表示)与G6PD缺乏症 (有关基因用D、d表示),并构建了该家系系谱如图所示,已知Ⅱ3携带FA贫血症基因.请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FA贫血症的遗传方式是______染色体______性遗传.
(2)研究发现Ⅱ4体内大部分红细胞中G6PD活性正常,因而不表现缺乏症.其原因最可能是大部分红细胞中G6PD缺乏症基因所在X染色体______.
(3)Ⅱ6与Ⅲ8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
(4)若Ⅲ8与Ⅲ10婚配,所生女儿患FA贫血症的概率是______.所生儿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Ⅱ3和Ⅱ4婚配后的子代Ⅲ7患FA贫血症知FA贫血症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Ⅱ3携带FA贫血症基因,故此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遗传病.
(2)由于G6PD活性正常,则G6PD缺乏症基因不可能在细胞内正常表达,即G6PD缺乏症基因所在X染色体失活(或者不表达).
(3)由Ⅱ5和Ⅱ6婚配后的子代Ⅲ10患病知Ⅱ6的基因型为BbXdY;由于Ⅲ8只患G6PD缺乏症不患FA贫血症,则Ⅲ8的基因型为BBXDXd或BbXDXd.
(4)对于FA贫血症,在Ⅲ82/3Bb与Ⅲ10bb婚配的子代中,患病的概率为1/3,正常为2/3.对于G6PD缺乏症,Ⅲ8为XDXd,Ⅲ10为XDY,所生儿子中患G6PD缺乏症的概率为1/2,因此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1/3×1/2=1/6.
故答案为:(9分)(1)常 隐(2)失活(3)BbXdY BBXDXd或BbXDXd(4)1/3(2分) 1/6(2分)
解析
解:(1)由Ⅱ3和Ⅱ4婚配后的子代Ⅲ7患FA贫血症知FA贫血症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Ⅱ3携带FA贫血症基因,故此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遗传病.
(2)由于G6PD活性正常,则G6PD缺乏症基因不可能在细胞内正常表达,即G6PD缺乏症基因所在X染色体失活(或者不表达).
(3)由Ⅱ5和Ⅱ6婚配后的子代Ⅲ10患病知Ⅱ6的基因型为BbXdY;由于Ⅲ8只患G6PD缺乏症不患FA贫血症,则Ⅲ8的基因型为BBXDXd或BbXDXd.
(4)对于FA贫血症,在Ⅲ82/3Bb与Ⅲ10bb婚配的子代中,患病的概率为1/3,正常为2/3.对于G6PD缺乏症,Ⅲ8为XDXd,Ⅲ10为XDY,所生儿子中患G6PD缺乏症的概率为1/2,因此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1/3×1/2=1/6.
故答案为:(9分)(1)常 隐(2)失活(3)BbXdY BBXDXd或BbXDXd(4)1/3(2分) 1/6(2分)
如图是甲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该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
(1)甲病是______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致病基因在______染色体上.
(2)Ⅲ-9和Ⅲ-10如果结婚生育的话,他们的孩子不患甲病的概率是______,调查显示这个概率比人群中不患甲病的人数比例小很多,请分析阐述其原因______.
(3)经基因检测,发现Ⅱ-6还携带红绿色盲基因b,若同时考虑甲病和红绿色盲两种遗传病,Ⅲ-9和Ⅲ-10生患病孩子的概率是______,其中患两种病的概率是______.Ⅲ-9和Ⅲ-10生一不患病但同时携带两种致病基因孩子的概率是______.
(4)若已知Ⅱ代中的4、5、6三人的ABO血型互不相同,5号在紧急情况下可以给4和6号少量输血,则I-1和I-2的关于ABO血型的基因型组合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11号为女性患病,而其父母正常,所以可以判断甲病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2)根据(1)的判断,可推知9号和10号个体的基因型都为1/3AA、2/3Aa,他们结婚生育的孩子不患甲病的概率是1-2/3×2/3×1/4=8/9;由于9号与10号是近亲结婚,而亲近婚配,出现两隐性致病基因纯合的概率大,表现型正常的概率就小.
(3)由于Ⅱ-6携带红绿色盲基因b,传给10号个体的几率为1/2,所以9号个体的基因型为1/3AAXBY、2/3AaXBY,10号个体的基因型为1/3AAXBXB、2/3AaXBXB或1/3AAXBXb、2/3AaXBXb.因此,Ⅲ-9和Ⅲ-10生患甲病孩子的概率是1/9;生患红绿色盲孩子的概率是1/2×1/4=1/8;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1/9×1/8=1/72;所以,Ⅲ-9和Ⅲ-10生患病孩子的概率是1/9+1/8-1/72=2/9.Ⅲ-9和Ⅲ-10生一不患甲病但携带甲病致病基因孩子的概率为4/9;生一不患红绿色盲但携带致病基因b的孩子的概率为1/8,所以.Ⅲ-9和Ⅲ-10生一不患病但同时携带两种致病基因孩子的概率是1/18.
(4)根据5号在紧急情况下可以给4和6号少量输血,可判断5号为O型血,基因型为ii.又4、5、6三人的ABO血型互不相同,说明4、6两人中一人为A型一人为B型.因此I-1和I-2的关于ABO血型的基因型组合是IAi×IBi.
答案:(1)隐性 常
(2)8/9 亲近婚配,出现两隐性致病基因纯合的概率大,表现型正常的概率就小.
(3)2/9 1/72 1/18.
(4)IAi×IBi
解析
解:(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11号为女性患病,而其父母正常,所以可以判断甲病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2)根据(1)的判断,可推知9号和10号个体的基因型都为1/3AA、2/3Aa,他们结婚生育的孩子不患甲病的概率是1-2/3×2/3×1/4=8/9;由于9号与10号是近亲结婚,而亲近婚配,出现两隐性致病基因纯合的概率大,表现型正常的概率就小.
(3)由于Ⅱ-6携带红绿色盲基因b,传给10号个体的几率为1/2,所以9号个体的基因型为1/3AAXBY、2/3AaXBY,10号个体的基因型为1/3AAXBXB、2/3AaXBXB或1/3AAXBXb、2/3AaXBXb.因此,Ⅲ-9和Ⅲ-10生患甲病孩子的概率是1/9;生患红绿色盲孩子的概率是1/2×1/4=1/8;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1/9×1/8=1/72;所以,Ⅲ-9和Ⅲ-10生患病孩子的概率是1/9+1/8-1/72=2/9.Ⅲ-9和Ⅲ-10生一不患甲病但携带甲病致病基因孩子的概率为4/9;生一不患红绿色盲但携带致病基因b的孩子的概率为1/8,所以.Ⅲ-9和Ⅲ-10生一不患病但同时携带两种致病基因孩子的概率是1/18.
(4)根据5号在紧急情况下可以给4和6号少量输血,可判断5号为O型血,基因型为ii.又4、5、6三人的ABO血型互不相同,说明4、6两人中一人为A型一人为B型.因此I-1和I-2的关于ABO血型的基因型组合是IAi×IBi.
答案:(1)隐性 常
(2)8/9 亲近婚配,出现两隐性致病基因纯合的概率大,表现型正常的概率就小.
(3)2/9 1/72 1/18.
(4)IAi×IBi
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豌豆一般是纯种.孟德尔用豆荚饱满和豆荚不饱满的豌豆进行杂交,子代(F1)都是豆荚饱满的植株.当他用F1自交之后,F2豆荚形状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1)豌豆豆荚形状饱满和不饱满是一对______,其中______是显性性状.
(2)F1自交之后,F2代中豆荚形状有饱满的,也有不饱满的,这种现象叫做______;并且,F2代中豆荚饱满和不饱满的比例接近______.
(3)下图中,能准确表示F1基因组成的是______,能表示F2中豆荚饱满性状基因组成的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豌豆豆荚形状饱满和不饱满是一对相对性状,设由Bb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由于豆荚饱满和豆荚不饱满的豌豆进行杂交,子代(F1)都是豆荚饱满的植株,所以豆荚饱满是显性性状.
(2)F1自交之后,F2代中豆荚形状有饱满的,也有不饱满的,这种现象叫做性状分离.F1都是豆荚饱满的植株,其基因型为Bb,F1自交之后,F2基因型为BB:Bb:bb=1:2:1.因此,F2代中豆荚饱满和不饱满的比例接近3:1.
(3)F1基因型为Bb,所以表示F1基因组成的是图甲;豆荚饱满的基因型为BB、Bb,所以能表示F2中豆荚饱满性状基因组成的是甲、乙.
故答案为:
(1)相对性状 豆荚饱满
(2)性状分离 3:1
(3)甲 甲、乙
解析
解:(1)豌豆豆荚形状饱满和不饱满是一对相对性状,设由Bb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由于豆荚饱满和豆荚不饱满的豌豆进行杂交,子代(F1)都是豆荚饱满的植株,所以豆荚饱满是显性性状.
(2)F1自交之后,F2代中豆荚形状有饱满的,也有不饱满的,这种现象叫做性状分离.F1都是豆荚饱满的植株,其基因型为Bb,F1自交之后,F2基因型为BB:Bb:bb=1:2:1.因此,F2代中豆荚饱满和不饱满的比例接近3:1.
(3)F1基因型为Bb,所以表示F1基因组成的是图甲;豆荚饱满的基因型为BB、Bb,所以能表示F2中豆荚饱满性状基因组成的是甲、乙.
故答案为:
(1)相对性状 豆荚饱满
(2)性状分离 3:1
(3)甲 甲、乙
并指Ⅰ型是一种人类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导致个体发病的基因为显性基因.已知一名女患者的父母、祖父和外祖父都是患者,祖母和外祖母表型正常.(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a表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女患者及其父母的所有可能基因型.女患者为______,父亲______,母亲______.
(2)如果该女患者与并指Ⅰ型男患者结婚,其后代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
(3)该女患者与正常男性婚配,后代表现型正常的概率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题意已知并指I型遗传病是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根据分离定律,该女病患者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即基因型为AA或Aa.某女性为患者,其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是患者,但仍不能确定该女性的基因型,也就是说该女性的基因型可能是AA,也可能是Aa.其父母都是患者,祖母和外祖母表现型正常,说明其父母的基因型都是Aa.
(2)若该女患者(AA或Aa),与并指I型患者(基因型也是AA或Aa)结婚,根据分离定律,其后代的基因型可有3种,即AA或Aa或aa.
(3)由于女患者的父母都是患者,且其父母的基因型都是Aa,所以女患者的基因型是AA或Aa,比例为1:2.其与正常男性婚配,后代表现型正常的概率是=
.
故答案为:
(1)AA或Aa Aa Aa
(2)AA或Aa或aa
(3)
解析
解:(1)由题意已知并指I型遗传病是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根据分离定律,该女病患者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即基因型为AA或Aa.某女性为患者,其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是患者,但仍不能确定该女性的基因型,也就是说该女性的基因型可能是AA,也可能是Aa.其父母都是患者,祖母和外祖母表现型正常,说明其父母的基因型都是Aa.
(2)若该女患者(AA或Aa),与并指I型患者(基因型也是AA或Aa)结婚,根据分离定律,其后代的基因型可有3种,即AA或Aa或aa.
(3)由于女患者的父母都是患者,且其父母的基因型都是Aa,所以女患者的基因型是AA或Aa,比例为1:2.其与正常男性婚配,后代表现型正常的概率是=
.
故答案为:
(1)AA或Aa Aa Aa
(2)AA或Aa或aa
(3)
已知绵羊羊角的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如表:
现有一头有角母羊生了一头无角小羊,这头小羊基因型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根据表中信息可知,有角母羊的基因型为HH,其所生的无角小羊肯定含有H基因;由表中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可知,无角羊肯定含有h基因,因此这头无角小羊的基因型为Hh,性别为雌性.
故答案为:
Hh
解析
解:根据表中信息可知,有角母羊的基因型为HH,其所生的无角小羊肯定含有H基因;由表中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可知,无角羊肯定含有h基因,因此这头无角小羊的基因型为Hh,性别为雌性.
故答案为:
Hh
(2016•深圳一模)果蝇的甲性状(长翅与短翅)由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V和v控制,乙性状(野生型与突变型)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H、h控制.果蝇经过辐射处理后会导致基因突变,出现隐性纯合致死现象,致死情况如表:
现有一只纯合长翅野生型果蝇幼体(VVXHY)经辐射处理,为探究该果蝇上述两对等位基因的突变情况,设计如下实验(每对基因只有一个会发生突变)
(1)实验步骤:
步骤一:将该果蝇发育后的成体与纯合长翅野生型雌果蝇交配得F1
步骤二:将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F2
步骤三: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回答:
①果蝇的长翅与残翅是一对______ 性状,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是由许多______链接而成的.
②若突变位点仅在常染色体,则F2表现型及比例为:长翅野生型:残翅野生型=______.
③若突变位点仅在X染色体,则F2表现型及比例为:长翅野生型雌蝇:长翅野生型雄蝇=______.
(2)以上实验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的特点.
正确答案
解:(1)①果蝇的长翅与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是由许多脱氧核苷酸链接而成的.
②亲本为纯合长翅野生型果蝇VVXHY和纯合长翅野生型雌果蝇VVXHXH.若突变位点仅在常染色体,则雌果蝇为Vv,交配得F1为VV:Vv=1:1,V的基因频率为,v的基因频率为
,将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F2,F2残翅vv为
×
=
,长翅V-为1-
=
,因此表现型及比例为:长翅野生型:残翅野生型=15:1.
③亲本为纯合长翅野生型果蝇VVXHY和纯合长翅野生型雌果蝇VVXHXH.若突变位点仅在X染色体,则雌果蝇为XHXh,将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F2,则F2表现型及比例为:长翅野生型雌蝇(XHXH+XHXh):长翅野生型雄蝇(XHY)=2:1.
(2)以上实验说明,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的特点.
故答案为:
(1)①相对 脱氧核苷酸 ②15:1 ③2:1
(2)随机性
解析
解:(1)①果蝇的长翅与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是由许多脱氧核苷酸链接而成的.
②亲本为纯合长翅野生型果蝇VVXHY和纯合长翅野生型雌果蝇VVXHXH.若突变位点仅在常染色体,则雌果蝇为Vv,交配得F1为VV:Vv=1:1,V的基因频率为,v的基因频率为
,将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F2,F2残翅vv为
×
=
,长翅V-为1-
=
,因此表现型及比例为:长翅野生型:残翅野生型=15:1.
③亲本为纯合长翅野生型果蝇VVXHY和纯合长翅野生型雌果蝇VVXHXH.若突变位点仅在X染色体,则雌果蝇为XHXh,将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F2,则F2表现型及比例为:长翅野生型雌蝇(XHXH+XHXh):长翅野生型雄蝇(XHY)=2:1.
(2)以上实验说明,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的特点.
故答案为:
(1)①相对 脱氧核苷酸 ②15:1 ③2:1
(2)随机性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