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传因子的发现
- 共18860题
兔子的毛色有灰色.青色.白色.黑色.褐色等,控制毛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其中,灰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青色(b1)、白色(b2)、黑色(b3)、褐色(b4)均为B基因的等位基因.
(1)已知b1、b2、b3、b4之间具有不循环而是依次的完全显隐性关系(即如果b1对b2显性、b2对b3显性,则b1对b3显性).但不知具体情况,有人做了以下杂交试验(子代数量足够多,雌雄都有):
甲:纯种青毛兔×纯种白毛兔--F1为青毛兔
乙:纯种黑毛兔×纯种褐毛兔--f1为黑毛兔
丙:F1青毛兔×f1为黑毛兔
请推测杂交组合丙的子一代可能出现的性状,并结合甲.乙的子代情况,对b1、b2、b3、b4之间的显隐性关系做出相应的推断:
①若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则b1、b2、b3对b4显性,b1、b2对b3
显性,b1对b2显性(可表示为b1>b2>b3>b4,以下回答问题时,用此形式表示)
②若青毛:黑毛:白毛大致等于2:1:1,则b1、b2、b3、b4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______.
(2)假设b1>b2>b3>b4.若一只灰色雄兔与群体中多只不同毛色的纯种雌兔交配,子代中灰毛兔占50%,青毛兔.白毛兔.黑毛兔和褐毛兔各占12.5%.该灰毛雄兔的基因型是______.若让子代中的青毛兔与白毛兔交配,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你是______,并请写出遗传图解______.
正确答案
解:(1)①丙的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1b4:b1b3:b2b4:b2b3=1:1:1:1,若b1>b2>b3>b4,则b1b4和b1b3均表现为青色,b2b4和b2b3均表现为白色,所以丙的子代中青毛:白毛大致等于1:1.
②丙的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1b4:b1b3:b2b4:b2b3=1:1:1:1,若青毛:黑毛:白毛大致等于2:1:1,则b1b4和b1b3均表现为青色,b2b4表现为黑色,b2b3表现为白色,所以b1、b2、b3、b4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b1>b3>b2>b4.
(2)假设b1>b2>b3>b4.若一只灰色雄兔(B_)与群体中多只不同毛色的纯种雌兔交配,子代中灰毛兔占50%,青毛兔、白毛兔、黑毛兔和褐毛兔各占12.5%.该灰毛雄兔的基因型是Bb4.则子代中青毛兔的基因型为b1b4,白毛兔的基因型为b2b4,让子代中的青毛兔与白毛兔交配,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1b2(青):b1b4(青):b2b4(白):b4b4(褐)=1:1:1:1,所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青毛:白毛:褐毛=2:1:1,遗传图解如下:
故答案为:
(1)①青毛:白毛太致等于1:1; ②b1>b3>b2>b4
(2)Bb4 青毛:白毛:褐毛=2:1:1
解析
解:(1)①丙的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1b4:b1b3:b2b4:b2b3=1:1:1:1,若b1>b2>b3>b4,则b1b4和b1b3均表现为青色,b2b4和b2b3均表现为白色,所以丙的子代中青毛:白毛大致等于1:1.
②丙的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1b4:b1b3:b2b4:b2b3=1:1:1:1,若青毛:黑毛:白毛大致等于2:1:1,则b1b4和b1b3均表现为青色,b2b4表现为黑色,b2b3表现为白色,所以b1、b2、b3、b4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b1>b3>b2>b4.
(2)假设b1>b2>b3>b4.若一只灰色雄兔(B_)与群体中多只不同毛色的纯种雌兔交配,子代中灰毛兔占50%,青毛兔、白毛兔、黑毛兔和褐毛兔各占12.5%.该灰毛雄兔的基因型是Bb4.则子代中青毛兔的基因型为b1b4,白毛兔的基因型为b2b4,让子代中的青毛兔与白毛兔交配,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1b2(青):b1b4(青):b2b4(白):b4b4(褐)=1:1:1:1,所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青毛:白毛:褐毛=2:1:1,遗传图解如下:
故答案为:
(1)①青毛:白毛太致等于1:1; ②b1>b3>b2>b4
(2)Bb4 青毛:白毛:褐毛=2:1:1
回答下列有关遗传问题:
I.葫芦科中一种称为喷瓜的植物,其果皮深色(B)对浅色(b)是显性,而其性别是由3个复等位基因aD、a+、ad决定的,aD对a+为显性‘,a+对ad为显性.它们的性别表现与基因型如表所示:
(1)由上表可知,决定雄性、两性、雌性植株的基因依次是:______.
(2)请解释雄性植株中不存在纯合体的原因?______.
(3)若将雌雄同株的四倍体浅色喷瓜和雌雄同株的纯合二倍体深色喷瓜间行种植,收获四倍体植株上所结的种子,若从细胞染色体组的角度预测这些种子播种后发育成的植株会有______种类型.能否从果皮颜色直接判断出这些植株的类型?______(请用遗传图解解释,并作简要说明.决定雌雄的基因不需要写出)
______
Ⅱ.在一群体型一直较正常的牛群中出现了一头矮生雄牛,某研究小组在讨论该矮生雄牛形成原因时,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种群中某一个体产生了隐性突变,该突变基因随着个体间的交配,在群体中得以扩散,矮生基因携带者交配后发生性状分离产生该矮生雄牛.
观点二:由于非遗传因素(如饲养条件)的因素引起的.
观点三:______.
请你设计一个杂交试验,根据子一代杂交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说明:若是遗传因素,则这一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1)杂交试验方案______,在正常的饲养条件下,观察子代的表现.
(2)杂交结果及结论:
①若子代出现______情况,则观点一正确.
②若子代出现______情况,则观点二正确.
③若子代出现______情况,则观点三正确.
正确答案
解:I(1)分析表格:表中为喷瓜的性别及相应的基因型,其中雄株的基因型为aDa+、aDad;雌株的基因型为adad;雌雄同株(两性植株)的基因型为a+a+、a+ad.可见,喷瓜的性别是由基因决定的.决定雄性、两性、雌性植株的基因依次是aD、a+、ad.
(2)由于该物种雌性个体和两性个体均不可能产aD的雌配子,所以雄性植株中不存在纯合体.
(3)由题意可知,雌雄同株的四倍体浅色喷瓜的基因型是bbbb,雌雄同株的纯合二倍体深色喷瓜的基因型是BB,二者间行种植,收获四倍体植株上所结的种子,从细胞染色体组的角度预测:这些四倍体植株上结的种子播种后发育成的植株会有四倍体和三倍体2种类型.能从果皮颜色直接判断出这些植株的类型,其遗传图解如下:
说明:若四倍体(bbbb)自交,则子代为bbbb,所结果皮为浅色;若四倍体(bbbb)作母本,二倍体(BB)作母本,则子代为Bbb,所结果皮为深色,所以深色果皮的为三倍体,浅色果皮的为四倍体.
Ⅱ.观点三:在一群体型一直较正常的牛群中出现了一头矮生雄牛,是由于显性突变的直接结果.
(1)杂交试验方案:让该矮生雄牛与该群体中多头正常雌牛交配,在正常的饲养条件下,观察子代的表现.
(2)杂交结果及结论:
①若子代出现正常牛与矮牛,且数量上正常牛明显多于矮牛情况,则观点一正确.
②若子代出现全为正常牛情况,则观点二正确.
③若子代出现正常牛与矮牛,且数量上无显著差异情况,则观点三正确.
故答案为:I(1)aD、a+、ad
(2)因为该物种雌性个体和两性个体均不可能产aD的雌配子
(3)2 能
说明:若四倍体(bbbb)自交,则子代为bbbb,所结果皮为浅色;若四倍体(bbbb)作母本,二倍体(BB)作母本,则子代为Bbb,所结果皮为深色,所以深色果皮的为三倍体,浅色果皮的为四倍体.
Ⅱ.观点三:是由于显性突变的直接结果.
(1)让该矮生雄牛与该群体中多头正常雌牛交配
(2)①正常牛与矮牛,且数量上正常牛明显多于矮牛
②全为正常牛
③正常牛与矮牛,且数量上无显著差异
解析
解:I(1)分析表格:表中为喷瓜的性别及相应的基因型,其中雄株的基因型为aDa+、aDad;雌株的基因型为adad;雌雄同株(两性植株)的基因型为a+a+、a+ad.可见,喷瓜的性别是由基因决定的.决定雄性、两性、雌性植株的基因依次是aD、a+、ad.
(2)由于该物种雌性个体和两性个体均不可能产aD的雌配子,所以雄性植株中不存在纯合体.
(3)由题意可知,雌雄同株的四倍体浅色喷瓜的基因型是bbbb,雌雄同株的纯合二倍体深色喷瓜的基因型是BB,二者间行种植,收获四倍体植株上所结的种子,从细胞染色体组的角度预测:这些四倍体植株上结的种子播种后发育成的植株会有四倍体和三倍体2种类型.能从果皮颜色直接判断出这些植株的类型,其遗传图解如下:
说明:若四倍体(bbbb)自交,则子代为bbbb,所结果皮为浅色;若四倍体(bbbb)作母本,二倍体(BB)作母本,则子代为Bbb,所结果皮为深色,所以深色果皮的为三倍体,浅色果皮的为四倍体.
Ⅱ.观点三:在一群体型一直较正常的牛群中出现了一头矮生雄牛,是由于显性突变的直接结果.
(1)杂交试验方案:让该矮生雄牛与该群体中多头正常雌牛交配,在正常的饲养条件下,观察子代的表现.
(2)杂交结果及结论:
①若子代出现正常牛与矮牛,且数量上正常牛明显多于矮牛情况,则观点一正确.
②若子代出现全为正常牛情况,则观点二正确.
③若子代出现正常牛与矮牛,且数量上无显著差异情况,则观点三正确.
故答案为:I(1)aD、a+、ad
(2)因为该物种雌性个体和两性个体均不可能产aD的雌配子
(3)2 能
说明:若四倍体(bbbb)自交,则子代为bbbb,所结果皮为浅色;若四倍体(bbbb)作母本,二倍体(BB)作母本,则子代为Bbb,所结果皮为深色,所以深色果皮的为三倍体,浅色果皮的为四倍体.
Ⅱ.观点三:是由于显性突变的直接结果.
(1)让该矮生雄牛与该群体中多头正常雌牛交配
(2)①正常牛与矮牛,且数量上正常牛明显多于矮牛
②全为正常牛
③正常牛与矮牛,且数量上无显著差异
如图为某家族白化病(皮肤中无黑色素)的遗传系谱,请据图回答(相关的基因用A、a表示)
(1)该病是由______性基因控制的,判断依据是______.
(2)Ⅰ3和Ⅰ4都是正常,但他们有一儿子为白化病患者,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
(3)Ⅱ3是杂合体的几率是______.
(4)Ⅲ是白化病的概率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第一代父母均正常,子代出现患病个体,这说明该病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
(2)Ⅰ3和Ⅰ4都是正常,但他们有一儿子为白化病患者,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
(3)根据Ⅱ4(aa)可推知Ⅰ3和Ⅰ4的基因型均为Aa,因此Ⅱ3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
Aa.
(4)Ⅱ2和Ⅱ3的基因型及概率均为AA、
Aa,因此Ⅲ是白化病的概率是
.
故答案为:
(1)隐 第一代父母均正常,子代出现患病个体
(2)性状分离
(3)
(4)
解析
解:(1)第一代父母均正常,子代出现患病个体,这说明该病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
(2)Ⅰ3和Ⅰ4都是正常,但他们有一儿子为白化病患者,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
(3)根据Ⅱ4(aa)可推知Ⅰ3和Ⅰ4的基因型均为Aa,因此Ⅱ3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
Aa.
(4)Ⅱ2和Ⅱ3的基因型及概率均为AA、
Aa,因此Ⅲ是白化病的概率是
.
故答案为:
(1)隐 第一代父母均正常,子代出现患病个体
(2)性状分离
(3)
(4)
豌豆种子的形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R和r控制,如表是有关豌豆种子形状的三组杂交试验结果.
(1)从表中第______组的试验可以推知,显性性状是______,因为______.
(2)第二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依次是______和______.
(3)第一组后代中同时出现了圆粒和皱粒两种性状,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第一组后代的圆粒中纯合子占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于第一个组合的试验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所以可以推知,圆粒是显性性状,皱粒是隐性性状.
(2)第二个组合的后代表现型比例是1:1,所以两个亲本基因型依次是Rr和rr.
(3)第一个组合后代中,同时出现了圆粒和皱粒两种性状,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第一组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所以亲代都是杂合体.子代圆粒的基因型为RR和Rr,比例为1:2,所以纯合子占.
故答案为:
(1)一 圆粒 第一组的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亲代为杂合子,而杂合子的性状为显性
(2)Rr rr
(3)性状分离
解析
解:(1)由于第一个组合的试验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所以可以推知,圆粒是显性性状,皱粒是隐性性状.
(2)第二个组合的后代表现型比例是1:1,所以两个亲本基因型依次是Rr和rr.
(3)第一个组合后代中,同时出现了圆粒和皱粒两种性状,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第一组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所以亲代都是杂合体.子代圆粒的基因型为RR和Rr,比例为1:2,所以纯合子占.
故答案为:
(1)一 圆粒 第一组的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亲代为杂合子,而杂合子的性状为显性
(2)Rr rr
(3)性状分离
玉米是全世界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一般表现为雌雄同株(图甲),偶然在田间发现雌雄异株的个体(图乙、丙、丁).玉米的雌花序由显性基因B控制,雄花序由显性基因T控制(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当基因型为bb时,植株不长雌花序;基因型为tt时,植株中原来的雄花序转为雌花序.请据图回答:
(1)杂合的雌雄同株的玉米基因型可能有______种.
(2)若某株玉米表现型与丙相同,则其基因型可能是______;植株丁的基因型是______.
(3)育种工作者选用两纯合亲本乙、丙杂交得F1,F1的基因型是______;若让F1自交,则预期F2中的雌雄同株、雄株、雌株之比为______,雌株中与丁同种表现型占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分析可知,雌雄同株为B_T_,杂合的雌雄同株的玉米基因型可能有BBTt、BbTT、BbTt3种.
(2)若某株玉米表现型与丙相同,即为雌株且顶端和叶腋都生长雌花序,则基因型可能是Bbtt、BBtt.丁雌株顶端生长雌花序但叶腋不结籽,再结合题干中“当基因型为bb时,植株就不长雌花序”判断其基因型为bbtt.
(3)乙(bbTT)和丙(BBtt)杂交产生后代F1,得F1的基因型是BbTt,表现型为雌雄同株异花.自交产生的F2有BT、bbT、Btt和bbtt,比例为9:3:3:1,由以上分析可推知,F2表现型雌雄同株异花、雄株、雌株,其分离比为9:3:4.基因型与丁相同的,即bbtt,在雌株中所占比例为.
故答案为:
(1)3
(2)Bbtt、BBtt bbtt
(3)BbTt 9:3:4
解析
解:(1)根据分析可知,雌雄同株为B_T_,杂合的雌雄同株的玉米基因型可能有BBTt、BbTT、BbTt3种.
(2)若某株玉米表现型与丙相同,即为雌株且顶端和叶腋都生长雌花序,则基因型可能是Bbtt、BBtt.丁雌株顶端生长雌花序但叶腋不结籽,再结合题干中“当基因型为bb时,植株就不长雌花序”判断其基因型为bbtt.
(3)乙(bbTT)和丙(BBtt)杂交产生后代F1,得F1的基因型是BbTt,表现型为雌雄同株异花.自交产生的F2有BT、bbT、Btt和bbtt,比例为9:3:3:1,由以上分析可推知,F2表现型雌雄同株异花、雄株、雌株,其分离比为9:3:4.基因型与丁相同的,即bbtt,在雌株中所占比例为.
故答案为:
(1)3
(2)Bbtt、BBtt bbtt
(3)BbTt 9:3:4
(2015秋•连江县校级月考)某植物种群,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据此回答下面的问题.
(1)若该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分别占______.这时,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______.
(2)生物进化的单位是______,进化的原材料由______提供,______决定生物进化方向.
正确答案
解:(1)由题意知,该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Aa基因型个体占50%.如果植物自交,后代中AA=30%+=42.5%,aa=20%+
=32.5%,Aa=
=25%,因此,A=42.5%+
×25%=55%,a=32.5%+
×25%=45%.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进化的原材料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故答案为:
(1)42.5% 32.5% 55% 45%
(2)种群 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解析
解:(1)由题意知,该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Aa基因型个体占50%.如果植物自交,后代中AA=30%+=42.5%,aa=20%+
=32.5%,Aa=
=25%,因此,A=42.5%+
×25%=55%,a=32.5%+
×25%=45%.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进化的原材料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故答案为:
(1)42.5% 32.5% 55% 45%
(2)种群 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鸡冠结构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所有母鸡的鸡冠都是小鸡冠,但是公鸡的鸡冠有大鸡冠和小鸡冠.现用两对小鸡冠的公鸡和母鸡交配,杂交结果如下表所示,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鸡冠大小的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根据上述实验可知公鸡的鸡冠中显性性状是______.
(2)子代中母鸡的鸡冠都是小鸡冠,而公鸡可以是大、小鸡冠都有,这说明表现型跟______有关.
(3)请用遗传图解表示组合一的交配情况(要求写出配子).
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已知鸡的鸡冠结构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且有以上分析可知,小鸡冠相对于大鸡冠为显性性状,因此控制小鸡冠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亲代都是小鸡冠,而在子代出现了小鸡冠和大鸡冠,这是一种性状分离现象;子代中母鸡的鸡冠都是小鸡冠,而公鸡可以是大、小鸡冠都有,这说明表现型跟性别有关.
(3)组合一的遗传图解为:
故答案为:
(1)常 小鸡冠
(2)性别
(3)
解析
解:(1)已知鸡的鸡冠结构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且有以上分析可知,小鸡冠相对于大鸡冠为显性性状,因此控制小鸡冠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亲代都是小鸡冠,而在子代出现了小鸡冠和大鸡冠,这是一种性状分离现象;子代中母鸡的鸡冠都是小鸡冠,而公鸡可以是大、小鸡冠都有,这说明表现型跟性别有关.
(3)组合一的遗传图解为:
故答案为:
(1)常 小鸡冠
(2)性别
(3)
果蝇的繁殖能力强,相对性状明显,是常用的遗传试验材料.
果蝇对CO2的耐受性有两个品系:敏感型(甲)和耐受型(乙),有人做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让甲品系雌蝇与乙品系雄蝇杂交,后代全为敏感型.
实验二:将甲品系的卵细胞去核后,移入来自乙品系雌蝇的体细胞核,由此培育成的雌蝇再与乙品系雄蝇杂交,后代仍全为敏感型.
①此人设计实验二是为了验证控制______的基因位于______中.
②若另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替代实验二,该杂交实验的亲本组合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实验一的结果有两种解释:耐受性由核基因控制,且敏感型为显性;耐受性由细胞质基因控制,表现母系遗传.
①实验二杂交双方细胞核均来自耐受型(乙)品系,而杂交形成的合子的细胞质主要来自敏感型(甲)品系.结果杂交后代仍全为敏感型,说明第二种解释正确,即果蝇对CO2的耐受性是由细胞质基因控制.
②验证某一性状遗传是否是细胞质遗传,常用正反交实验.本题可用“甲品系雄蝇与乙品系雌蝇杂交”实验,即耐受型(雌)×敏感型(雄)来替代实验二进行验证.
故答案为:
①控制CO2的耐受性 细胞质
②耐受型(雌)×敏感型(雄)
解析
解:实验一的结果有两种解释:耐受性由核基因控制,且敏感型为显性;耐受性由细胞质基因控制,表现母系遗传.
①实验二杂交双方细胞核均来自耐受型(乙)品系,而杂交形成的合子的细胞质主要来自敏感型(甲)品系.结果杂交后代仍全为敏感型,说明第二种解释正确,即果蝇对CO2的耐受性是由细胞质基因控制.
②验证某一性状遗传是否是细胞质遗传,常用正反交实验.本题可用“甲品系雄蝇与乙品系雌蝇杂交”实验,即耐受型(雌)×敏感型(雄)来替代实验二进行验证.
故答案为:
①控制CO2的耐受性 细胞质
②耐受型(雌)×敏感型(雄)
某班几个小组调查人群中双眼皮和单眼皮(控制眼皮的基因用E、e表示)的遗传情况,统计结果如表:
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表中第______组的调查结果可判断______是显性.
(2)第二组抽样家庭中父亲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
(3)调查中发现第三组家庭一单眼皮的儿子同时患有白化病,那么这对肤色正常的夫妇再生一个肤色正常、双眼皮儿子的几率为______.
(4)第一组某家庭中母亲去美容院将单眼皮变成双眼皮后,其再生一个双眼皮女儿的几率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表中第四组调查结果,可判断这对性状中的隐性性状是单眼皮,显性性状是双眼皮.
(2)第二组亲代有单眼皮也有双眼皮,子代中有双眼皮,也有单眼皮,说明亲代双眼皮不可能是纯合体;如果都是杂合体,则后代双眼皮与单眼皮数量应基本相等,所以双眼皮父亲的基因型可能是EE或Ee.
(3)第三组家庭一单眼皮的儿子同时患有白化病,那么这对肤色正常的夫妇的基因型为Aaee、AaEe,他们再生一个肤色正常、双眼皮儿子的几率为×
×
=
.
(4)第一组某家庭中,双亲都是单眼皮,母亲去美容院通过外科手术将单眼皮变成双眼皮以后,其基因型没有改变,仍为aa,所以该家庭生一个双眼皮孩子的概率为0.
故答案为:
(1)四 双眼皮
(2)EE或Ee
(3)
(4)0
解析
解:(1)根据表中第四组调查结果,可判断这对性状中的隐性性状是单眼皮,显性性状是双眼皮.
(2)第二组亲代有单眼皮也有双眼皮,子代中有双眼皮,也有单眼皮,说明亲代双眼皮不可能是纯合体;如果都是杂合体,则后代双眼皮与单眼皮数量应基本相等,所以双眼皮父亲的基因型可能是EE或Ee.
(3)第三组家庭一单眼皮的儿子同时患有白化病,那么这对肤色正常的夫妇的基因型为Aaee、AaEe,他们再生一个肤色正常、双眼皮儿子的几率为×
×
=
.
(4)第一组某家庭中,双亲都是单眼皮,母亲去美容院通过外科手术将单眼皮变成双眼皮以后,其基因型没有改变,仍为aa,所以该家庭生一个双眼皮孩子的概率为0.
故答案为:
(1)四 双眼皮
(2)EE或Ee
(3)
(4)0
豌豆种皮的灰色(A)对白色(a)是显性.现用灰色种皮豌豆作父本,白色种皮豌豆作母本进行杂交,F1全为灰色;再用F1作母本进行杂交.
(1)请用遗传图解表示测交过程.
______
(2)亲本杂交后所得种子的种皮颜色为______;F1植株上收获的种子的种皮颜色为______.
(3)若亲本杂交后所得种子的子叶颜色为绿色,则该性状是______(填“亲本”或“子一代”)的性状.
正确答案
解:(1)测交就是用F1与隐性个体杂交,其遗传图解为:
(2)由于种皮是由珠被发育形成的,所以亲本杂交后所得种子的种皮颜色为白色,而F1植株上收获的种子的种皮颜色为灰色.
(3)由于子叶是由受精卵分裂发育形成,所以杂交后所得种子的子叶颜色为绿色的性状是子一代的性状.
故答案为:
(1)
(2)白色 灰色
(3)子一代
解析
解:(1)测交就是用F1与隐性个体杂交,其遗传图解为:
(2)由于种皮是由珠被发育形成的,所以亲本杂交后所得种子的种皮颜色为白色,而F1植株上收获的种子的种皮颜色为灰色.
(3)由于子叶是由受精卵分裂发育形成,所以杂交后所得种子的子叶颜色为绿色的性状是子一代的性状.
故答案为:
(1)
(2)白色 灰色
(3)子一代
现有一乳光牙遗传病家族系谱图(基因用A、a表示):
(1)乳光牙是致病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性遗传病.
(2)产生乳光牙的根本原因是______.
(3)该家系中3号的基因型是______,若她和一正常男性结婚,则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可能性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于1号和2号患病,而生出的女儿4号正常,可推测乳光牙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2)产生乳光牙的根本原因是决定谷氨酰胺的一对碱基发生改变,即基因突变.
(3)根据4号正常(aa)可知,1、2号的基因型都是Aa,3号的基因型及概率是AA或
Aa,与一个正常男性(aa)婚配,生出正常男孩的
=
.
故答案为:
(1)常 显
(2)基因突变
(3)AA或Aa
解析
解:(1)由于1号和2号患病,而生出的女儿4号正常,可推测乳光牙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2)产生乳光牙的根本原因是决定谷氨酰胺的一对碱基发生改变,即基因突变.
(3)根据4号正常(aa)可知,1、2号的基因型都是Aa,3号的基因型及概率是AA或
Aa,与一个正常男性(aa)婚配,生出正常男孩的
=
.
故答案为:
(1)常 显
(2)基因突变
(3)AA或Aa
如图为某遗传病的系谱图,致病基因是A或a,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病的致病基因在______染色体上,是______性遗传病
(2)Ⅰ-2和Ⅱ-3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
(3)Ⅲ-2的基因型是______
(4)Ⅲ-2若与一携带该致病基因但表现型正常的女子结婚,生出患病男孩的可能性是______.如果生出的男孩是患者,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多大?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判断该病时可以根据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由于正常双亲生出患病女儿,所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由于Ⅱ-1患病,所以I-2基因型为Aa;Ⅱ-1患病,所以Ⅱ-3基因型为Aa.因此,Ⅰ-2和Ⅱ-3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00%.
(3)由于Ⅱ-2和Ⅱ-3基因型均为Aa,则Ⅲ-2基因型为AA或Aa.
(4)Ⅲ-2基因型为AA或Aa,分别占、
,则其与携带致病基因的女子(Aa)结婚,则生出患病(aa)女孩的概率为
.如果生出的男孩是患者,则Ⅲ-2基因型为Aa,因此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
.
故答案为:
(1)常 隐
(2)100%
(3)AA或Aa
(4)
解析
解:(1)判断该病时可以根据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由于正常双亲生出患病女儿,所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由于Ⅱ-1患病,所以I-2基因型为Aa;Ⅱ-1患病,所以Ⅱ-3基因型为Aa.因此,Ⅰ-2和Ⅱ-3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00%.
(3)由于Ⅱ-2和Ⅱ-3基因型均为Aa,则Ⅲ-2基因型为AA或Aa.
(4)Ⅲ-2基因型为AA或Aa,分别占、
,则其与携带致病基因的女子(Aa)结婚,则生出患病(aa)女孩的概率为
.如果生出的男孩是患者,则Ⅲ-2基因型为Aa,因此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
.
故答案为:
(1)常 隐
(2)100%
(3)AA或Aa
(4)
(2015秋•山东月考)果蝇的长翅(A)对残翅(a)显性,遗传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长翅果蝇幼虫正常的培养温度为25℃,将孵化后4~7d的长翅果蝇放在35~37℃的环境中处理6~24h后,得到了一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
(1)翅的发育需要经过酶催化的反应,据此你对上述实验现象进行的解释是______.
(2)这个实验说明影响表现型的因素是______.
(3)现有一只残翅雄果蝇,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案来确定它的基因型.
①该实验的方案:______.
②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a.若______,则该果蝇的基因型为aa;
b.若后代均表现为长翅,则该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
c.若后代有的表现为长翅,有的表现为残翅,则该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题干信息“长翅果蝇幼虫正常的培养温度为25℃,将孵化后4~7d的长翅果蝇放在35~37℃的环境中处理6~24h后,得到了一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再结合可知翅的发育需要经过酶催化的反应可知,温度影响与翅发育有关的酶的合成和活性,但不改变遗传组成.
(2)这个实验说明影响表现型的因素是基因型和环境因素.
(3)①现有一只残翅雄果蝇,其基因型可能为AA、Aa、aa,前两种由于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出残翅性状,要确定该果蝇的基因型,可让这只果蝇与多只正常发育的残翅雌果蝇交配,将后代置于正常环境温度下发育,观察后代的表现.
②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a.若该果蝇的基因型为aa,则后代均表现为残翅;
b.若该果蝇的基因型为AA,则后代均表现为长翅;
c.若该果蝇的基因型为Aa,则后代有的表现为长翅,有的表现为残翅.
故答案为:
(1)温度影响与翅发育有关的酶的合成和活性,但不改变遗传组成
(2)基因组成(基因型)、环境的影响
(3)①让该只残翅雄果蝇与多只正常发育的残翅雌果蝇交配,孵化的幼虫在正常的温度环境中培养,观察后代的表现
②后代均表现为残翅 AA Aa
解析
解:(1)根据题干信息“长翅果蝇幼虫正常的培养温度为25℃,将孵化后4~7d的长翅果蝇放在35~37℃的环境中处理6~24h后,得到了一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再结合可知翅的发育需要经过酶催化的反应可知,温度影响与翅发育有关的酶的合成和活性,但不改变遗传组成.
(2)这个实验说明影响表现型的因素是基因型和环境因素.
(3)①现有一只残翅雄果蝇,其基因型可能为AA、Aa、aa,前两种由于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出残翅性状,要确定该果蝇的基因型,可让这只果蝇与多只正常发育的残翅雌果蝇交配,将后代置于正常环境温度下发育,观察后代的表现.
②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a.若该果蝇的基因型为aa,则后代均表现为残翅;
b.若该果蝇的基因型为AA,则后代均表现为长翅;
c.若该果蝇的基因型为Aa,则后代有的表现为长翅,有的表现为残翅.
故答案为:
(1)温度影响与翅发育有关的酶的合成和活性,但不改变遗传组成
(2)基因组成(基因型)、环境的影响
(3)①让该只残翅雄果蝇与多只正常发育的残翅雌果蝇交配,孵化的幼虫在正常的温度环境中培养,观察后代的表现
②后代均表现为残翅 AA Aa
肥胖与遗传密切相关,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1)老鼠的肥胖与体重正常为一对相对性状(由A和a基因控制),如果为常染色体遗传,但不知显隐性关系.现让多只肥胖老鼠与多只体重正常老鼠杂交,产生大量后代,若F1______,即肥胖为显性.让多对肥胖老鼠相互交配,产生大量后代,若F1______,即肥胖为显性.
(2)如果肥胖为隐性,但不知肥胖基因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让肥胖老鼠和体重正常老鼠进行正交和反交,产生大量后代,若______,即肥胖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让体重正常雄鼠与肥胖雌鼠杂交,产生大量后代,若F1,即肥胖基因在X染色体上.
(3)假设体重正常(A)对肥胖(a)显性,为常染色体遗传.现让纯合体重正常老鼠与肥胖老鼠交配,产生大量小鼠,发现有一只肥胖小鼠的.出现该肥胖小鼠的原因可能是亲鼠在产生配子时发生基因突变,也可能是染色体片段缺失.(注: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各型配子活力相同)
实验步骤:
①用该肥胖小鼠与基因型为AA的个体杂交,获得大量F1 个体;
②让F1自由交配,观察、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
Ⅰ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为基因突变;
Ⅱ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
(4)研究成果表明:人的体重主要受多基因遗传的控制.假如一对夫妇基因型均为AaBb(A、B基因使体重增加的作用相同且具有累加效应,2对基因独立遗传),从遗传角度分析,其子女体重超过父母的概率是______,体重低于父母的基因型为______.
(5)有的学者认为利于油脂积累的基因由于适应早期人类食物缺乏而得以保留并遗传到现代,表明_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人群中肥胖基因频率变化不明显,但随着营养条件改善,肥胖发生率明显增高,这说明肥胖是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正确答案
解:(1)如果多只肥胖老鼠与多只体重正常老鼠杂交,子代全是肥胖鼠,说明肥胖是显性性状;如果多对肥胖老鼠相互交配,子代发生性状分离,既有肥胖鼠,也有体重正常老鼠,说明肥胖是显性性状.
(2)如果肥胖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性状遗传与性别无关,正交、反交的结果相同;如果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则体重正常雄鼠的基因型是XAY,肥胖雌鼠基因型是XaXa,二者杂交后代是XAXa、X∞Y,前者是正常雌鼠,后者是肥胖雄鼠.
(3)假设体重正常(A)对肥胖(a)显性,为常染色体遗传,纯合体重正常老鼠(AA)与肥胖老鼠(aa)交配,后代的基因型是Aa,都是正常鼠,如果发现有一只肥胖小鼠,如果出现该肥胖小鼠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则这只肥胖小鼠的基因型是aa,用该肥胖小鼠与基因型为AA的个体杂交,获得大量F1 个体的基因型是Aa,让F1自由交配,F2表现型及比例是正常鼠:肥胖鼠=3:1;如果是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缺失引起的,则该肥胖鼠的基因型是aO.让用该肥胖小鼠与基因型为AA的个体杂交,获得大量F1 个体的基因型是Aa、AO,自由交配产生F2表现型及比例正常鼠:肥胖鼠=4:1.
(4)AaBb×AaBb→9A_B_、3A_bb、3aaB_、3aabb,超过父母体重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占,低于父母体重的是Aabb、aaBb、aabb,占
.
(5)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生物的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故答案为:
(1)全是肥胖鼠 既有肥胖鼠,也有体重正常老鼠
(2)正交与反交后代性状比例都与性别无关 雄鼠全是肥胖鼠,雌鼠全是体重正常鼠
(3)正常鼠:肥胖鼠=3:1 正常鼠:肥胖鼠=4:1
(4)
(5)自然选择 基因与环境
解析
解:(1)如果多只肥胖老鼠与多只体重正常老鼠杂交,子代全是肥胖鼠,说明肥胖是显性性状;如果多对肥胖老鼠相互交配,子代发生性状分离,既有肥胖鼠,也有体重正常老鼠,说明肥胖是显性性状.
(2)如果肥胖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性状遗传与性别无关,正交、反交的结果相同;如果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则体重正常雄鼠的基因型是XAY,肥胖雌鼠基因型是XaXa,二者杂交后代是XAXa、X∞Y,前者是正常雌鼠,后者是肥胖雄鼠.
(3)假设体重正常(A)对肥胖(a)显性,为常染色体遗传,纯合体重正常老鼠(AA)与肥胖老鼠(aa)交配,后代的基因型是Aa,都是正常鼠,如果发现有一只肥胖小鼠,如果出现该肥胖小鼠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则这只肥胖小鼠的基因型是aa,用该肥胖小鼠与基因型为AA的个体杂交,获得大量F1 个体的基因型是Aa,让F1自由交配,F2表现型及比例是正常鼠:肥胖鼠=3:1;如果是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缺失引起的,则该肥胖鼠的基因型是aO.让用该肥胖小鼠与基因型为AA的个体杂交,获得大量F1 个体的基因型是Aa、AO,自由交配产生F2表现型及比例正常鼠:肥胖鼠=4:1.
(4)AaBb×AaBb→9A_B_、3A_bb、3aaB_、3aabb,超过父母体重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占,低于父母体重的是Aabb、aaBb、aabb,占
.
(5)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生物的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故答案为:
(1)全是肥胖鼠 既有肥胖鼠,也有体重正常老鼠
(2)正交与反交后代性状比例都与性别无关 雄鼠全是肥胖鼠,雌鼠全是体重正常鼠
(3)正常鼠:肥胖鼠=3:1 正常鼠:肥胖鼠=4:1
(4)
(5)自然选择 基因与环境
豌豆种子的形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R和r控制,如表是有关豌豆种子形状的三组杂交试验结果.
(1)从表中第______个组合的试验可以推知,显性性状是______.
(2)第二个组合的两个亲本基因型是______.
(3)第一个组合后代中,同时出现了圆粒和皱粒两种性状,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
(4)第______个组合为测交试验.
正确答案
解:(1)由于第一个组合的试验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所以可以推知,圆粒是显性性状,皱粒是隐性性状.
(2)第二个组合的后代表现型比例是1:1,所以两个亲本基因型依次是Rr和rr.
(3)第一个组合后代中,同时出现了圆粒和皱粒两种性状,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
(4)测交是杂合体与隐性个体杂交,所以第二个组合为测交试验.
故答案为:
(1)一 圆粒
(2)Rr、rr
(3)性状分离
(4)二
解析
解:(1)由于第一个组合的试验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所以可以推知,圆粒是显性性状,皱粒是隐性性状.
(2)第二个组合的后代表现型比例是1:1,所以两个亲本基因型依次是Rr和rr.
(3)第一个组合后代中,同时出现了圆粒和皱粒两种性状,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
(4)测交是杂合体与隐性个体杂交,所以第二个组合为测交试验.
故答案为:
(1)一 圆粒
(2)Rr、rr
(3)性状分离
(4)二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