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现有两个纯种小麦,一个纯种小麦性状是高杆(D)、抗锈病(T),另一个纯种小麦性状是矮杆(d)、易染锈病(t)(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育种专家提出了如图示三种方法以获得小麦新品种.

方法一:DDTT*ddttF1→F2

方法二:DDTT*ddtt→F1单倍体纯合体

方法三:DDTT植物种子进行X射线紫外线处理

三种方法中都出现了矮杆抗锈病的品种,请回答:

(1)方法一在育种方法上属于______,原理是______,方法一F2中出现的ddTT的概率是______

(2)方法二育种方法上属于______,原理是______,方法二在育种上的特点是______,方法二最常用的化学试剂是______

(3)方法三中出现矮杆抗绣是通过______实现的,这种育种方法叫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分析方法一可知,该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亲本杂交后得到子一代的基因型是DdTt,子一代自交,获得子二代的基因型是:D_T_:D_tt:ddTT:ddtt=9:3:3:1,其中纯合子ddTT==

(2)方法二是单倍体育种,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单倍体育种的突出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最常用的化学试剂是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

(3)对DDTT植物种子进行X射线紫外线处理,能诱发其发生基因突变,这种育种方法叫诱变育种.

故答案为:

(1)杂交育种   基因重组 

(2)单倍体育种    染色体变异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秋水仙素

(3)基因突变    诱变育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科学家在研究黑腹果蝇的一种眼色(由基因A、a控制)、翅型(由基因B、b控制)时,发现除了有红眼、直翅(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的野生型外,还有紫眼、卷翅突变性状.为研究这些性状的遗传规律,科学家用一批紫眼卷翅果蝇做了如下杂交试验,请回答:

(1)卷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从第2阶段的杂交结果来看,卷翅与直翅的比约为2:1,其原因是______

(2)如果同时考虑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理论上第2阶段杂交结果的表现型及比例应当为______

(3)与摩尔根研究的果蝇红眼(W)、白眼(w)性状比较分析,控制果蝇白眼、紫眼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应该是______.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无W基因时,果蝇才呈白眼,现有一对红眼果蝇交配,其后代中可能出现的眼色有______(填表现型).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根据第1阶段,卷翅与直翅杂交,后代全部是卷翅,可判断出卷翅是显性性状,在后代雌性中比例相当,说明卷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根据第2阶段,卷翅与卷翅杂交,后代卷翅与长翅比为2:1,可知出现显性纯合致死情况.

(2)根据第1阶段,紫眼与红眼杂交,后代全是红眼,说明红眼是显性性状,且后代全部是杂合子Aa,则低2阶段红眼:紫眼=3:1,又因为第2阶段,后代卷翅与直翅比为2:1,所以按照自由组合定律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卷翅:紫眼卷翅:红眼直翅:紫眼直翅=6:2:3:1.

(3)摩尔根的红眼和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该白眼、紫眼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所以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在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一对红眼果蝇交配,基因型可能是:A_×A_、XWX_×XWY,则后代的表现型可能是红眼、紫眼和白眼.

故答案为: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卷翅基因纯合致死  

(2)红眼卷翅:紫眼卷翅:红眼直翅:紫眼直翅=6:2:3:1

(3)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红眼、紫眼和白眼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豌豆种子的子叶黄色对绿色为显性,种子圆形对皱缩为显性,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两个基因型不同的纯合亲本杂交,F1全部为黄色圆粒,F1自交产生F2,F2中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个体占总数的比例不可能是(  )

A0

B

C

D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当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或YYRR×yyRR时,则F2中与亲本表现型完全相同,即F2中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个体占总数的比例为0,故A正确;

B、亲本基因型为YYRR×yyrr时,F2为Y_R_(9/16)、yyR_(3/16)、Y_rr(3/16)、yyrr(1/16),其中yyR_(3/16)和Y_rr(3/16)与亲本表现型不同,即F2中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个体占总数的比例为6/16,故B正确;

C、两个基因型不同的纯合亲本杂交,F1全部为黄色圆粒,则亲本的基因型可能为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无论哪一种亲本组合,F2中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个体占总数的比例都不可能是9/16,故C错误;

D、亲本基因型为YYrr×yyRR时,F2为Y_R_(9/16)、yyR_(3/16)、Y_rr(3/16)、yyrr(1/16),其中Y_R_(9/16)和yyrr(1/16)与亲本表现型不同,即F2中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个体占总数的比例为10/16,故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基因型为yyRr的生物自交,子代中具有与亲代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占(  )

A

B

C

D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研究基因型为yyRr的生物自交时,逐对基因分析:yy×yy→yy,即后代基因型不变.Rr×Rr→RR:Rr:rr=1:2:1,即自交后代基因型种类是3种,其中Rr占.两对基因同时考虑,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所以基因型为yyRr的生物自交,子代中具有与亲代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占1×=

故选: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假设A、b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为培育出优良品种AAbb,可采用的方法如图所示.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由品种AABB、aabb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称为______,其原理是此过程中会出现______.这种育种方式的不足之处是______

(2)若经过过程②产生的子代总数为1552株,则其中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在理论上有______株.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经过过程③,子代中AAbb与aabb的数量比是______

(3)过程⑤常采用______技术得到Ab个体.

(4)过程⑦的育种方式是______,与过程⑦比较,过程④的明显优势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由品种AABB、aabb经过①杂交、②自交和③连续自交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称为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杂交育种的不足之处是:育种时间长、受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限制.

(2)AaBb经过②自交过程产生的后代中,AAbb占,因此子代中AAbb的植株数目约为1552×=57株.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经过过程③自交形成的子代中AAbb与aabb的数量比是-1:1.

(3)过程⑤常采用花药离体培养技术得到单倍体.

(4)过程⑦的育种方法是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与过程⑦诱变育种比较,过程④基因工程育种的明显优势是过程④产生的变异是定向的(或:基因工程育种转入的基因是已知的,或基因工程育种目的明确

故答案为:

(1)杂交育种   基因重组     育种时间长、受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限制

(2)97    1:1        

(3)花药离体培养 

(4)诱变育种 过程④产生的变异是定向的(或:基因工程育种转入的基因是已知的,或基因工程育种目的明确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津市市校级月考)关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F2中纯合子只有一种

B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

CF2中黄色子叶、绿色子叶之比为3:1

DF1性状为黄色子叶圆粒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F2中纯合子有4种,分别为YYRR、YYrr、yyRR、yyrr,A错误;

B、后代F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B正确;

C、每一对遗传因子的传递都遵循分离定律,所以F2中黄色子叶、绿色子叶之比为3:1,C正确;

D、F1性状为黄色子叶圆粒,从而说明黄色和圆粒都是显性性状,D正确.

故选: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玉米籽粒的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糯性(B)对糯性(b)为显性,两对性状自由组合.请回答.

(1)已知玉米非糯性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棕色.若用碘液处理AaBb的花粉,则显微镜下观察到花粉颜色及比例为______

(2)已知基因A、a位于9号染色体上,且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Aa的植株甲,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一所示.

①为了确定植株甲的A基因是位于正常染色体上,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证明A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②以植株甲为父本,以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乙,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所示.该植株形成的可能原因是:父本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未分离.

③若植株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乙为父本,以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由于杂合的非糯性植株的花粉可产生含B和b的两种配子,比例为1:1,所以用碘液处理后,显微镜下观察到花粉颜色及比例为蓝色:棕色=1:1.

(2)①若A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让植株甲进行自交产生F1,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Aa个体产生的配子中只有a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F1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Aa):白色(aa)=1:1.

②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图二中的A只能来自母本,故aa是父本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所致.

③若植株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则该植株能形成3种可育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2:1,其中A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因此以植株乙为父本进行测交,即与aa个体进行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黄色(2Aaa):白色(2aa+1aaa)=2:3.

故答案为:

(1)蓝色:棕色=1:1

(2)①黄色:白色=1:1

②同源染色体(9号染色体)

③黄色:白色=2:3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对某株豌豆进行测交,得到的后代基因型为Yyrr和YyRr,则该豌豆的基因型是(  )

AYYRr

BYyRr

CYyrr

Dyyrr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测交是指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与隐性个体交配的方式.对某植物进行测交,即某个体×rryy→Yyrr和YyRr,其中rryy只能产生一种配子ry,则该个体能产生YR和Yr两种配子,因此该植物的基因型为YYRr.

故选: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燕麦颖色有黑颖、黄颖、白颖三种,其性状的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具体情况如图所示:

(1)现有三个基因不同的纯合品系甲(黑颖)、乙(黑颖)、丙(黄颖),品系间的杂交结果如下(其中F:为相应组别的F,自交所得);

①品系甲的基因型为______

②第二组得到的F2,黑颖个体,若进行随机授粉,则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若进行自交,则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③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基因所在片段与B基因所在片段发生互换,则变异类型为______

④利用甲、乙、丙三个品系,通过杂交育种方式可培育出白颖燕麦,请以递传图解简要说明.

(2)某实验小组欲研究某株黑颖燕麦的基因型,他们__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测交实验确定其基因型,原因是______

(3)若要定向培育出红颖燕麦,很可能要用到______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步骤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①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品系甲的基因型为 AAbb.

②根据以上分析,第二组得到的F2黑颖个体基因型为AABB、AaBB,若进行随机授粉,则F3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2=)AaBB、(×=)aaBB,所以表现型及比例为黑颖:黄颖=8:1;若进行自交,则F3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所以表现型及比例为黑颖:黄颖=5:1.

③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基因所在片段与B基因所在片段发生互换的变异类型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④已知甲乙丙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aaBB,若要培育出白颖燕麦aabb,应该选择分别具有a与b的品种杂交,即选择甲与丙杂交,如图:

(2)亲本黑颖基因型中只要有AA基因纯合,其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就都是黑颖(A___),所以不能通过测交确定其基因型.

(3)根据题意只有3种表现型,若要定向培育出红颖燕麦,应该利用转基因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故答案为:

(1)①AAbb

②黑颖:黄颖=8:1 黑颖:黄颖=5:1

③染色体结构变异

(2)不能 亲本基因型中只要为AA基因纯合,其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就都是黑颖

(3)转基因技术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蓖麻性别有两性株(植株开有雌花和雄花)和雌株(植株只开有雌花).研究人员让纯合高秆柳叶雌株与纯合矮秆掌状叶两性株蓖麻杂交,F2的表现型及植株数量如表.请回答:

(1)据实验结果推测,蓖麻三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有______(株高与叶形/株高与性别/叶形与性别).

(2)F1表现型为______.若株高、叶形与性别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不考虑性别的情况下,F2高秆掌状叶两性株的基因型有______种,F2矮秆掌状叶两性株中杂合子占______

(3)为确定F2中某株高秆柳叶雌株蓖麻是否为纯合子,可选用F2中表现型为______的个体与其杂交,若后代性状表现为______,则该株蓖麻为纯合子.

正确答案

解析

解:解:(1)根据表中信息可知,高秆掌状叶:矮秆掌状:高秆柳叶:矮秆柳叶=9:3:3:1,说明控制高杆相对于矮秆为显性性状、掌状叶相对于柳叶为显性性状,且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而掌状叶和正常两性株(或柳叶和雌株)总是同时出现,说明控制叶形和性别花序的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综合以上可知,蓖麻三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有株高与叶形、株高与性别.

(2)由以上分析可知,高杆、掌状叶和正常两性株为显性性状,因此用纯合高秆柳叶雌株和纯合矮秆掌状叶正常两性株蓖麻为亲本,F1表现型为高秆掌状叶正常两性株;F2高秆掌状叶两性株的基因型有2×2=4种,F2代高秆掌状叶正常两性株中,纯合子概率为,则杂合子的比例

(3)鉴定高秆柳叶雌株蓖麻的基因型,可用采用测交法,即用矮秆掌状叶正常两性株为亲本与其杂交,若后代性状表现全为高秆(掌状叶两性株)(或高秆柳叶雌株和高秆掌状叶两性株),则该株蓖麻为纯合高秆柳叶雌株.

故答案为:

(1)株高与叶形、株高与性别  

(2)高秆掌状叶两性株     4         

(3)矮秆掌状叶两性株    全为高秆(掌状叶两性株)(或高秆柳叶雌株和高秆掌状叶两性株)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玉米是遗传学实验常用的材料,现有3个纯合玉米品种:1个高株(高)、2个矮株(矮甲和矮乙).用这3个品种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结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株高若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

(1)玉米的株高由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它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______

(2)亲本矮甲和矮乙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玉米植株中矮株的基因型有______种.

(3)如果用矮甲和矮乙杂交得到的F1与矮乙杂交,则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是______

(4)第3组F2中高株玉米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让其全部进行测交,测交后代中,高株玉米与矮株玉米的比例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第3组F2的表现型为9高:7矮,为9:3:3:1的变式,说明F1为双杂合,并且该性状由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组合3中F1为双杂合子AaBb,则亲本甲为AAbb(或aaBB),亲本乙为aaBB(或AAbb).

(3)F1AaBb与矮乙aaBB(或AAbb)杂交,则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是高:矮=1:1.高株为A_B_,其他基因型为矮株,所以高株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矮株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aabb.

(4)组合3中F1为双杂合子AaBb,则F2中高株玉米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比例为1:2:2:4,让其全部进行测交,测交后代中,高株的比例=+×+×+×=,所以后代中高株玉米与矮株玉米的比例为高株:矮株=4:5.

故答案为:

(1)2     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2)AAbb(aaBB)     aaBB(AAbb)        5       

(3)高:矮=1:1

(4)AABB:AABb:AaBB:AaBb=1:2:2:4            高株:矮株=4:5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玉米非糯性基因(W)对糯性基因(w)是显性,黄胚乳基因(Y)对白胚乳基因(y)是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第9号和第6号染色体上.W-和w-表示该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缺失区段不包括W和w基因),缺失不影响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基因型分别为WW,Ww,ww,WW-、W-w,ww- 6种玉米植株,通过测交可验证“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的结论,写出测交亲本组合基因型______

(2)以基因型为W-w个体作母本,基因型为W-w个体作父本,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

(3)基因型为Ww-Yy的个体产生可育雄配子的类型及其比例为______

(4)现进行正、反交实验,正交:WwYy(♀)×W-wYy(),反交W-wYy(♀)×WwYy(),则正交、反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分别为____________

(5)以wwYY和WWyy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自交产生F2.选取F2中非糯性白胚乳植株,植株间相互传粉,则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

正确答案

ww(♀)×W-w(♂);W-w(♀)×ww(♂)

非糯性:糯性=1:1

WY:Wy=1:1

非糯性黄胚乳:非糯性白胚乳:糯性黄胚乳:糯性白胚乳=3:1:3:1

非糯性黄胚乳:非糯性白胚乳:糯性黄胚乳:糯性白胚乳=9:3:3:1

非糯性白胚乳:糯性白胚乳=8:1

解析

解:(1)题干中给出了6种植株的基因型,要求通过测交实验验证“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的结论.解题的“题眼”是测交的概念:测交亲本之一为杂合体,符合题意的有①Ww和②W-w;另外一个为隐性纯合体,符合题意的有③ww和④ww-.其中①③测交,因为没有染色体缺失,不能选;①④测交,正反交结果相同,无法判断,也不能选;②④测交虽然正反交结果不相同,但由于雌、雄配子中同时出现染色体缺失,不能作出“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的结论;只有②③组合是符合题意的,故测交亲本组合为ww(♀)×W-w(♂);W-w(♀)×ww(♂).

(2)根据题意可知,Ww¯作母本得到的可育配子为W和w¯,W¯w作父本得到的可育配子为w,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有两种后代Ww(非糯性)和w¯w(糯性),且比例为1:1.(3)Ww-Yy的个体可产生雄配子4种:WY、Wy、w-Y、w-y,但可育的为WY和Wy,且比例为1:1,后2种均不育.

(4)正交:WwYy(♀)×W¯wYy(♂),[含W¯的雄配子不可育],后代(1Ww:1ww)×(3Y_:1yy)即3 Ww Y_:1Ww yy:3ww Y_:1ww yy,表现型为3非糯性黄胚乳:1非糯性白胚乳:3糯性黄胚乳:1糯性白胚乳.反交W¯wYy(♀)×WwYy(♂),后代(1W¯W:1W¯w:1Ww:1ww)×(1YY:2Yy:1yy) 即(3非糯性:1糯性)×(3黄胚乳:1白胚乳),所以反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9非糯性黄胚乳:3非糯性白胚乳:3糯性黄胚乳:1糯性白胚乳.

(5)以wwYY和WWyy为亲本杂交得到F1WwYy,F1自交产生的F2中非糯性白胚乳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WWyy和Wwyy,比例分别为;“植株间相互传粉”这句话是关键,意味着这2种基因型的植株是自由交配的,所以需要计算W、w的基因频率.W=,w=.所以非糯性白胚乳=WWyy+Wwyy=×+2××=,糯性白胚乳=wwyy=×=,则非糯性白胚乳:糯性白胚乳==8:1.

故答案是:

(1)ww(♀)×W-w(♂);W-w(♀)×ww(♂)

(2)非糯性:糯性=1:1

(3)WY:Wy=1:1

(4)非糯性黄胚乳:非糯性白胚乳:糯性黄胚乳:糯性白胚乳=3:1:3:1 非糯性黄胚乳:非糯性白胚乳:糯性黄胚乳:糯性白胚乳=9:3:3:1

(5)非糯性白胚乳:糯性白胚乳=8:1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果蝇3号常染色体上有裂翅基因.为培育果蝇新品系,研究人员进行如下杂交实验(以下均不考虑交叉互换).

(1)将某裂翅果蝇与非裂翅果蝇杂交,F1表现型比例为裂翅:非裂翅=1:1,F1非裂翅果蝇自交,F2均为非裂翅,由此可推测出裂翅性状由______性基因控制.F1裂翅果蝇自交后代中,裂翅与非裂翅比例接近2:1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

(2)将裂翅品系的果蝇自交,后代均为裂翅而无非裂翅,这是因为3号染色体上还存在另一基因(b),且隐性纯合致死,所以此裂翅品系的果蝇虽然均为______,但自交后代不出现______性状分离,因此裂翅基因能一直保留下来.

(3)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有卷翅基因D和另一基因E(纯合致死).卷翅品系的果蝇自交后代均为卷翅,与上述裂翅品系果蝇遗传特点相似.利用裂翅品系和卷翅品系杂交培育裂卷翅果蝇品系,F1基因型及表现型如图甲所示.

欲培育出图乙所示的裂卷翅果蝇,可从图甲所示F1中选择合适的果蝇进行杂交.若从F1中选______与裂卷翅果蝇杂交,理论上应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子代,但实际上没有裂卷翅果蝇.推测可能是F1裂卷翅果蝇产生的含有基因的配子死亡,无法产生相应的后代.若从F1中选表现型为____________的果蝇杂交,其中包含图乙所示裂卷翅果蝇,进而培养出新品系.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由于裂翅果蝇与非裂翅果蝇杂交,F1表现型比例为裂翅:非裂翅=1:1,F1非裂翅果蝇自交,F2均为非裂翅,所以可推测出裂翅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F1裂翅果蝇自交后代中,裂翅与非裂翅的理论比例为3:1,而实际比例接近2:1,其原因最可能是裂翅基因纯合致死.

(2)将裂翅品系的果蝇自交,后代均为裂翅而无非裂翅,这是因为3号染色体上还存在另一基因(b),且隐性纯合致死,所以此裂翅品系的果蝇虽然均为杂合子,但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因此裂翅基因能一直保留下来.

(3)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有卷翅基因D和另一基因E(纯合致死).卷翅品系的果蝇自交后代均为卷翅,与上述裂翅品系果蝇遗传特点相似.利用裂翅品系和卷翅品系杂交培育裂卷翅果蝇品系,F1基因型及表现型如图甲所示.欲培育出图乙所示的裂卷翅果蝇,可从图甲所示F1中选择合适的果蝇进行杂交.若从F1中选野生型与裂卷翅果蝇杂交,理论上应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子代,但实际上没有裂卷翅果蝇.推测可能是F1裂卷翅果蝇产生的含有A和D基因的配子死亡,无法产生相应的后代.若从F1中选表现型为裂翅与卷翅的果蝇杂交,子代裂卷翅果蝇有4种基因型,其中包含图乙所示裂卷翅果蝇,进而培养出新品系.

故答案为:

(1)显     裂翅基因纯合致死    

(2)杂合子  性状分离

(3)野生型       A和D     裂翅    卷翅     4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种鸟的羽色受两对相互独立的等位基因控制.基因B控制蓝色物质的合成,基因Y控制黄色物质的合成,bbyy个体显白色,其遗传机理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鸟的羽色这一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定律.

(2)若已知酶Y的氨基酸排列顺序,______(能/不能)确定基因Y转录的mRNA的碱基排列顺序,理由是______

(3)若将多对纯合蓝色雌鸟和纯合黄色雄鸟杂交,再让子一代雌雄交配,则F2中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

(4)欲在一个繁殖季节内鉴定某蓝色雄性个体的基因型,则应选择______雌性个体与之杂交,若出现______后代,该蓝色亲本为杂合子,若只出现______后代,则蓝色亲本很可能为纯合子.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根据题意鸟的羽色这一性状的遗传是由B和b以及Y和y两对等位基因决定的,所以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由于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种密码子对应,所以不能确定基因B转录的mRNA的碱基排列顺序.

(3)根据题意,纯合蓝色雌鸟基因型为BByy,纯合黄色雄鸟的基因型为bbYY,杂交以后的子一代的基因型为BbYy,子二代中的比例为9绿色B_Y_:3黄色bbY_:3蓝色B_yy:1白色bbyy,即绿色:黄色:蓝色:白色=9:3:3:1.

(4)欲在一个繁殖季节内鉴定某蓝色雄性个体(B_yy)的基因型,则应选择多只白色(bbyy)雌性个体与之杂交,若出现白色后代,该蓝色亲本为杂合子Bbyy,若只出现蓝色后代,则蓝色亲本很可能为纯合子BByy.

故答案是:

(1)基因的自由组合

(2)不能    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

(3)绿色:黄色:蓝色:白色=9:3:3:1

(4)多只白色   白色    蓝色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Ⅰ.如图1为四种不同的育种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D途径表示杂交育种,一般从F2开始选种,这是因为______

(2)若亲本的基因型有以下四种类型,见图2:

①两亲本相互杂交,后代表现型为3:1的杂交组合是______

②选乙、丁为亲本,经A.B、C途径可培育出______种纯合植物.

(3)图中通过E方法育种所运用的原理是______

Ⅱ.如图2表示某植物细胞内色素的合成途径字母表示控制相应酶的基因).红色素和蓝色素混合使花瓣表现为紫色,旋色素和黄色、蓝色素混合使花瓣表现为绿色,白色表示该化合物不含色素,若两纯合亲本杂交得Fl,F2自交得到的F2中紫色:绿色:蓝色=9:3:4.请回答:

(1)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EE和aabhEE或______.图3过程所体现的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是通过控制______,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2)若F2中的绿色植株自交,其子一代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F2中紫色个体与白色个体杂交,其子代出现白色个体的概率是______

(3)在重复上述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一株发生“性状分离”的FJ植株(部分枝条上开出了蓝花),该变异是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或______昀结果.

(4)根据上述F1的表现型及比例只能证明其中的l册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足以做出上述三对等位基凼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判断,若要进一步验证,实验设计思路:让______杂交得到F1,F2自交,统计F1的性状表现及比例并据此做出判断.综上述三对等似球冈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1的基因型应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Ⅰ(1)从F2才发生性状分离,开始出现所需要的表现型,所以从F2开始选种.

(2)①要想使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所选的两亲本要具有一对相同的杂合基因,而另一对基因杂交后代的性状表现为一种,所以可以选择甲和乙.

②乙丁为亲本,F1代中有AaBb和Aabb.而AaBb可产生4种配子,所以经A、B、C途径可培育出4种纯合植物.

(3)E方法是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

Ⅱ:(1)根据分析可知,F2为紫色A_B_E_,蓝色aabbE_,绿色A_bbE_,F1应为双杂合,E、e基因在各种表现型中都表现显性,所以纯合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EE和aabbEE或AAbbEE和aaBBEE.图示过程所体现的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2)若F2中的绿色植株A_bbEE,其中为AAbbEE,为AabbEE,其自交,其子一代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F2中紫色个体与白色个体杂交,其子代不可能出现白色个体,因为F2中紫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_B_EE,其与白色个体aabbee杂交后代一定含有E.

(3)在重复上述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一株发生“性状分离”的F1植株(部分枝条上开出了蓝色花),该变异是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即含A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的结果.

(4)根据上述F2的表现型及比例只能证明其中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足以做出上述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判断,若要进一步验证,实验设计思路:让白色纯合的植株与紫色纯合的植株杂交得到F1,F1自交,统计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并据此做出判断.若上述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2的基因型应为3×3×3=27种.

故答案为:

Ⅰ.(1)从F2开始出现性状分离

(2)①甲×乙

②4

(3)基因突变

Ⅱ.(1)AAbbEE和aaBBEE 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2)    0

不能 F2中紫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_B_EE,其与白色个体aabbee杂交后代一定含有E

(3)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含A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

(4)A、a和B、b 白色纯合的植株与紫色纯合的植株 27

下一知识点 :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遗传因子的发现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