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表是分析豌豆的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时所得F2基因型的结果(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表中有的基因型已列出,有的基因型以数字表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表中1、2、3、4代表的基因型在F2中出现概率的大小为:3>2=4>1

BF2中,出现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重组类型的比例是

C表中Y、y、R、r基因的载体有染色体、叶绿体和线粒体

D表中Y、y和R、r基因锁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表中1、2、3、4代表的基因型在F2中出现概率的大小为:3>2=4>1,A正确;

B、如果亲本基因型是YYRR×yyrr,表中出现的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重组类型的比例是,如果亲本基因型是yyRR×YYrr,表中出现的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重组类型的比例,B正确;

C、图中的基因都是核基因而非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基因,所以其载体只能使染色体,C错误;

D、表中Y、y和R、r基因锁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是不同的,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父本为双显性纯合子,母本为双杂合子,这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其子代中,非亲本基因型人个体占子代总数的(  )

A

B

C

D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父本(AABB)×母本(AaBb)的后代为AABB:AABb:AaBB:AaBb=1:1:1:1,其中非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占子代总数的=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孟德尔豌豆实验中,F2中出现了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和绿色皱粒四种表现型,其比例为9:3:3:1.与此无关的解释是(  )

AF1产生了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B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相等

CF1的四种雌、雄配子自由组合

D必须有足量的F2个体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F1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数量比接近1:1:1:1,A正确;

B、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其中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B错误;

C、F1的四种雌、雄配子随机结合,C正确;

D、必须有足量的F2个体,子代比例才能接近9:3:3:1,D正确.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遗传问题.

(Ⅰ)研究发现,小麦颖果皮色的遗传中,红皮与白皮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涉及Y、y和R、r两对等位基因.两种纯合类型的小麦杂交,F1全为红皮,用F1与纯合白皮品种做了两个实验.

实验1:F1×纯合白皮,F2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红皮:白皮=3:1;

实验2: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红皮:白皮=15:1.

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______可推知,与小麦颖果的皮色有关的基因Y、y和R、r位于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

(2)实验2的F2中红皮小麦的基因型有______种,其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

(3)让实验1的全部F2植株继续与白皮品种杂交,假设每株F2植株产生的子代数量相同,则F3的表现型及数量之比为______

(4)现有2包基因型分别为yyRr和yyRR的小麦种子,由于标签丢失而无法区分.请利用白皮小麦种子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每包种子的基因型.

实验步骤:①分别将这2包无标签的种子和已知的白皮小麦种子种下,待植株成熟后分别让待测种子发育成的植株和白皮小麦种子发育成的植株进行杂交,得到F1种子;②将F1种子分别种下,待植株成熟后分别观察统计F1的小麦颖果的皮色.

结果预测:如果______,则包内种子的基因型为yyRr;

如果______,则包内种子的基因型为yyRR.

(Ⅱ)市面上的大米多种多样,有白米、糯米和黑米等.如图为基因控制大米性状的示意图.已知基因G、g位于Ⅰ号染色体上,基因E、e位于Ⅱ号染色体上.

(1)用糯米和白米杂交得到的F1全为黑米,则亲代基因型为______,F1自交得到F2,则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2)将F2中的黑米选出进行随机传粉得到F3,F3中出现纯合黑米的概率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Ⅰ(1)根据实验2,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红皮:白皮=15:1,是9:3:3:1的特殊情况,说明小麦颖果的皮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根据题意已知实验2的F1基因型YyRr,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红皮:白皮=15:1,则F2中白皮小麦的基因型是yyrr;由于F1的基因型是YyRr,所以其自交后代有3×3=9种基因型,而只有yyrr一种是白皮,所以红皮小麦的基因型有8种,其中纯合子(YYRR、YYrr、yyRR)所占的比例为3÷15=,则杂合子为

(3)根据实验1:F1×纯合白皮,F2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红皮:白皮=3:1,可推测F1基因型YyRr,F2红皮的基因型为YyRr、Yyrr和yyRr,白皮的基因型为yyrr.则F2产生基因型为yr的配子的概率为,因此,全部F2植株继续与白皮品种yyrr杂交,F3中白皮占,红皮占,红皮:白皮=7:9.

(4)现有2包基因型分别为yyRr和yyRR的小麦种子,由于标签丢失而无法区分,可以用测交的方法利用白皮(yyrr)小麦种子来检验其基因型,实验步骤如下:

①分别将这2包无标签的种子和已知的白皮小麦种子种下,在开花期分别将待测种子发育成的植株和白皮种子发育成的植株进行杂交,得到F1种子;

②将F1种子分别种下,待植株成熟后分别观察统计 F1的小麦颖果的皮色.

结果预测:如果 F1小麦颖果既有红皮又有白皮即红皮:白皮=1:1,则包内种子的基因型为yyRr;如果 F1小麦颖果只有红皮,则包内种子的基因型为yyRR.

Ⅱ(1)根据题意糯米的基因型为G_ee,白米的基因型为ggE_,黑米的基因型为G_E_,若用糯米和白米杂交得到F1全为黑米,则亲代基因型为只能为GGee×ggEE.F1的基因型为GgEe,双杂合子自交以后:9G_E_(黑米):3G_ee(糯米):3ggEe(白米):1ggee(白米),所以白米:糯米:黑米=4:3:9.

(2)F2中的黑米的基因型及比例为GGEE、GGEe、GgEE、GgEe,由于是随机传粉,符合遗传平衡定律,计算G和g的概率(G+g),后代有GG,E和e的概率(E+e),后代有EE,所以纯合的黑米的基因型为GGEE的概率为:

故答案为:

(Ⅰ)(1)2  两     

(2)8           

(3)红皮:白皮=7:9

(4)F1小麦颖果既有红皮,又有白皮(小麦颖果红皮:白皮=1:1)

F1小麦颖果只有红皮

(Ⅱ)(1)GGee×ggEE      白米:糯米:黑米=4:3:9   

(2)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遗传学家对小麦和燕麦的籽粒颜色的遗传进行了研究.他发现在若干个红色籽粒与白色籽粒的纯合亲本杂交组合中出现了如下几种情况:

结合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红粒性状的基因为______(填显性或隐性)基因;该性状由______对能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

(2)第Ⅱ组杂交组合子一代可能的基因组成有______种,第Ⅲ组杂交组合子一代可能的基因组成有______种.

(3)写出Ⅰ实验可能的一个遗传图解(若籽粒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

(4)第Ⅰ、Ⅱ组F1测交后代的红粒和白粒的比例依次为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红粒相对于白粒为显性性状,且该性状由3对能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

(2)由以上分析可知,小麦和燕麦的籽粒颜色由三对能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隐性纯合体为白粒,其余都为红粒),设三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分别为A和a、B和b、C和c,则白粒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cc.第Ⅰ组杂交组合中,红粒亲本只有1对显性基因,其基因型可能有3种(AAbbcc、aaBBcc、aabbCC),因此F1可能的基因型有Aabbcc、aaBbcc、aabbCc三种,自交后代都为3:1;第Ⅱ组杂交组合中,红粒亲本有2对显性基因,其基因型可能有3种(AABBcc、aaBBCC、AAbbCC),因此F1可能的基因型有AaBbcc、aaBbCc、AabbCc三种,自交后代都为15:1;第Ⅲ组杂交组合中,红粒亲本有3对显性基因,其基因型只有1种(AABBCC),因此F1的基因型也只有AaBbCc一种,自交后代都为63:1.

(3)由第(2)题可知,Ⅰ实验中红粒亲本的基因型有3种可能(AAbbcc、aaBBcc、aabbCC),白粒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cc,因此Ⅰ实验得遗传图解如下:

(4)测交是指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与隐性个体交配的方式.第Ⅰ组F1的基因型有Aabbcc、aaBbcc、aabbCc三种,无论哪一种测交结果均为1:1;第Ⅱ组F1的基因型有AaBbcc、aaBbCc、AabbCc三种,无论哪一种测交结果均为3:1.

故答案为:

(1)显性   三

(2)3    1

(3)见下图:

(4)1:1    3:1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表是有关两对基因的两组杂交实验(不同种基因型的配子和个体成活率相同),有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A这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第1组和第2组杂交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均为50%

C第1、2组中的AaBb交配,子代中aabb的比例为

D第2组中的AaBb个体产生了AB、Ab、aB、ab四种配子,比例为4:1:1:4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若题中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第1组中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1:1:1,A正确;

B、第1组杂交后代中Aa:aa=1:1,第2组杂交后代中Aa:aa=5:5,B正确;

C、题中A、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a、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因此,AaBb×AaBb→AABB:AaBb:aabb=1:2:1,其中aabb的比例为,C错误;

D、第2组中父本的配子基因型为ab,而子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4:1:1:4,可推测,母本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为AB:Ab:aB:ab=4:1:1:4,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一种观赏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鲜红色品种杂交,F1为蓝色,F1自交,F2为9蓝:6紫:1鲜红.若将F2中的紫色植株用鲜红色植株授粉,则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是(  )

A2鲜红:1蓝

B2紫:1鲜红

C1鲜红:1紫

D3紫:1蓝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两对等位基因的纯合子杂交,F1为双杂合,只表现一种性状,自交结果F2为9蓝:6紫:1鲜红,孟德尔遗传实验中F2为9:3:3:1,可推断双显性(9)表现为蓝色(设为A_B_),而单显性(3+3)均表现为紫色(设为A_bb或aaB_),双隐性(1)表现为鲜红色(aabb).则F2中紫色植株(1/6AAbb、1/3Aabb、1/6aaBB、1/3aaBb)与鲜红色植株(aabb)杂交,其子代基因型为1/3Aabb、1/3aaBb、1/3aabb,前两者表现为紫色,后者表现为鲜红色,比例为2:1.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科研小组用60Co照射棉花种子,分别获得棕色(纤维颜色)和低酚(棉酚含量)两个新性状的品种.已知棉花的纤维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棉酚含量由另一对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回答下列问题:

(1)两个新性状中,棕色是______,低酚是______性状.诱变当代中,棕色、高酚的棉花植株基因型是______;白色、高酚的棉花植株基因型是______

(2)棕色棉抗虫能力强,低酚棉产量高.为尽快获得抗虫高产棉花新品种,研究人员将诱变Ⅰ代中棕色、高酚植株自交,每株自交后代种植在一个单独的区域,从______的区域中得到纯合棕色、高酚植株;再将该纯合体与图中表现型为______的植株杂交后,取其子代花粉进行____________即可获得纯合的抗虫高产棉花新品种.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从诱变当代棕色、高酚个体自交,后代出现棕色和白色两种性状,说明棕色为显性性状;从诱变当代白色、高酚个体自交,后代 出现低酚和高酚两种性状,说明低酚为隐性性状.从诱变当代个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即可判断出棕色、高酚的棉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白色、高酚的棉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2)依题意,要尽快获得纯合的棕色、低酚(AAbb)植株,结合已知纯合棕色、高酚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只要从诱变1代中选取白色、低酚(aabb)植株进行杂交,然后利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先花药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即可获得纯合的抗虫高产棉花新品种.

故答案为:

(1)显性 隐性   AaBB aaBb

(2)不发生性状分离   白色低酚   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玉米籽粒的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糯性(B)对糯性(b)为显性,两对性状自由组合.请回答:

(1)已知玉米非糯性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棕色.若用碘液处理杂合的非糯性植株的花粉,则显微镜下观察到花粉颜色及比例为______

(2)取基因型双杂合的黄色非糯性植株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其基因型为______;对获得的幼苗用______进行处理,得到一批可育的植株,这些植株均自交,所得籽粒性状在同一植株上表现______(一致、不一致).

(3)已知基因A、a位于9号染色体上,且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Aa的植株甲,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一所示.

①植株甲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_____

②为了确定植株甲的A基因是位于正常染色体上,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证明A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③以植株甲为父本,以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乙,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所示.该植株形成的可能原因是:父本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未分离.

④若植株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乙为父本,以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由于杂合的非糯性植株的花粉可产生含B和b的两种配子,比例为1:1,所以用碘液处理后,显微镜下观察到花粉颜色及比例为蓝色:棕色=1:1.

(2)由于基因型为双杂合的黄色非糯性植株可产生4种配子,所以其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幼苗基因型也有4种,分别是AB、Ab、aB、ab.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幼苗,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纯合体.因此,这些植株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所得籽粒性状在同一植株上表现一致.

(3)①由图一可知,该黄色籽粒植株9号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缺失了某一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②若A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让植株甲进行自交产生F1,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Aa个体产生的配子中只有a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F1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Aa):白色(aa)=1:1.

③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图二中的A只能来自母本,故aa是父本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所致.

④若植株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则该植株能形成3种可育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2:1,其中A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因此以植株乙为父本进行测交,即与aa个体进行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黄色(2Aaa):白色(2aa+1aaa)=2:3.

故答案为:

(1)蓝色:棕色=1:1 

(2)AB、Ab、aB、ab  秋水仙素   一致  

(3)①缺失      ②黄色:白色=1:1      ③同源染色体     ④黄色:白色=2:3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所示,用纯合有刺刚毛、灰身、长翅和纯合的无刺刚毛、黑身、残翅作为亲本杂交得到F1,再分别用F1作父本和母本与亲本中的无刺刚毛、黑身、残翅回交,得到的子代如下表,根据表中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控制这三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

B只考虑刚毛和翅型,F1做母本产生4种配子比例为 1:1:1:1

C该过程中发生了可遗传变异,所以该种群进化了

D子代表现型出现异常比例,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根据题意分析已知控制这三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A错误;

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刚毛和翅型不连锁,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只考虑刚毛和翅型,F1做母本产生4种配子比例为 1:1:1:1,B正确;

C、在杂交和测交过程中没有发生选择与淘汰,基因频率没有改变,所以生物没有进化,C错误;

D、子代表现型出现异常比例,原因可能是连锁与交叉互换,与基因突变无关,D错误.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棉花是两性花植物,子叶颜色(YY表现深绿;Yy表现浅绿;yy呈黄色,幼苗阶段死亡)和花叶病的抗性(由B、b基因控制),下面是棉花某些性状的遗传实验结果:

(1)将表中组合一的F1随机授粉,在F2的成熟植株中,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该群体中B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

(2)若组合一的F1中有个别植株表现为不抗病,可能发生的可遗传变异类型有____________

(3)请选用表中植物材料设计一个杂交育种方案,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选育出纯合的子叶深绿抗病棉花品种: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组合一中的父本基因型为YYbb,由于F1的表现型都为抗病,所以母本基因型是YyB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YyBb、YYBb,两者自由交配,后代深绿色:浅绿色:黄色=(×):(2××):(×)=9:6:1,由于红色死亡,所以深绿色:浅绿色=9:6;抗病:不抗病=3:1,因此F2的成熟植株中,表现型及其比例为子叶深绿抗病: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子叶浅绿不抗病=9:3:6:2.F2中BB:Bb:bb=1:2:1,所以B的概率为50%.

(2)若组合一的F1应该全部抗病(Bb),有个别植株表现为不抗病,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或 染色体缺失(缺失了B).

(3)由上面的分析可知,组合一中母本基因型为YyBB,让其自交得到子代,子代中深绿个体即为所需,此种方法只需一年即可得到.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单倍体育种的方法也能在一年内获得子叶深绿抗病的纯合植株,但操作较为复杂,且题中具有BB的个体,而子叶深绿可通过性状表现直接选择,因此不宜选择单倍体育种方法获得.

故答案为:

(1)子叶深绿抗病: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子叶浅绿不抗病=9:3:6:2

50%

(2)基因突变       染色体缺失(染色体变异)

(3)用组合一的母本植株自交,在子代中选出子叶深绿类型即为纯合子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将纯种的黄色圆粒(YYRR)豌豆与纯种的绿色皱粒(yyrr)豌豆杂交.得F2种子556粒(以560粒计算).从理论上推测,F2种子中基因型与其个体数基本相符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在F2种子中基因型YyRR占,个体数为560×=70粒,A错误;

B、在F2种子中基因型yyrr占,个体数为560×=35粒,B错误;

C、在F2种子中基因型占YyRr占,个体数为560×=140粒,C错误;

D、在F2种子中基因型占YyRr占,个体数为560×=140粒,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为9:3:3:1

B子二代出现与亲本性状不同的新类型

C测交后代的分离比为1:1:1:1

D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子二代有四种表现型,性状分离比为(3:1)(3:1)=9:3:3:1,A正确;

B、子二代出现与亲本性状不同的重组类型,B正确;

C、测交后代的分离比为(1:1)(1:1)=1:1:1:1,C正确;

D、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灰身长翅果蝇(BBRR)与黑身残翅果蝇(bbrr)杂交,F1均为灰身长翅,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F1自交(基因型相同个体的交配)后,F2中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杂合子占F2总数的(  )

A

B

C

D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灰身长翅果蝇(BBRR)与黑身残翅果蝇(bbrr)杂交,F1(BbRr)均为灰身长翅,F1自交,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9:3:3:1,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个体中比例为,其中杂合体及比例为:(bbRr)×+(Bbrr)×=,所以杂合体占F2总数的比例为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桃对圆桃为显性.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

(1)根据组别______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______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______

(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甲组的杂交后代应出现______种表现型,比例应为______

(4)桃树的蟠桃果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HH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请补充有关内容.

实验方案:______,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如果子代______,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②如果子代______,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由于乙组实验中,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说明乔化相对于矮化是显性性状.

(2)蟠桃对圆桃为显性,乔化对矮化为显性,则甲组中亲本乔化蟠桃×矮化圆桃的基因型可表示为D_H_×ddhh,又由于后代中乔化:矮化=1:1,蟠桃:圆桃=1:1,均属于测交,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ddhh.

(3)若甲组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其杂交后代应出现乔化蟠桃、矮化蟠桃、乔化圆桃、矮化圆桃四种表现型,并且四种表现型的比例为1:1:1:1.

(4)实验方案:让杂合蟠桃与杂合蟠桃杂交,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①如果子代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2:1,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②如果子代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3:1,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故答案为:

(1)乙 乔化 

(2)DdHh、ddhh 

(3)4 1:1:1:1

(4)蟠桃(Hh)自交(蟠桃与蟠桃杂交)     ①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2:1       ②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3:1

下一知识点 :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遗传因子的发现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