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传因子的发现
- 共18860题
(2015春•阳东县校级期中)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决定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如果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其杂合子自交,后代符合 9:3:3:1,是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不是实质,A错误;
B、子二代出现与亲本性状不同的新类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不是实质,B错误;
C、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正确;
D、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D错误.
故选:C.
在一批野生正常翅果蝇中,出现少数毛翅(H)的显性突变个体.这些突变个体在培养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又恢复为正常翅.这种突变成毛翅后又恢复为正常翅的个体称为回复体.回复体出现的原因有两种:一是H又突变为h;二是体内另一对基因RR或Rr突变为rr,从而导致H基因无法表达(即R、r基因本身并没有控制具体性状,但是R基因的正常表达是H基因正常表达的前提).第一种情况下出现的回复体称为“真回复体”,第二种情况下出现的回复体为“假回复体”.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表现为正常翅的“假回复体”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
(2)现获得一批纯合的果蝇回复体,欲判断其基因型为HHrr,还是hhRR.现有三种基因型分别为hhrr、HHRR、hhRR的个体,请从中选择合适的个体进行杂交实验,写出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①实验思路:让这批纯合的果蝇回复体与基因型为______的果蝇杂交,观察子代果蝇的性状表现.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
若子代果蝇______,则这批果蝇的基因型为hhRR;
若子代果蝇______,则这批果蝇的基因型为HHrr.
(3)实验结果表明,这些果蝇属于纯合的“假回复体”.欲判断这两对基因是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不同对染色体上,用这些果蝇与基因型为______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预测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并得出结论:若______,则这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染色体上;若______,则这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rr抑制基因H的表达,因此只有在同时具备基因R和基因H时,果蝇才表现毛翅,其余情况下为正常翅.果蝇的9种基因型中表现为正常翅的有hhRr、hhrr、hhRR、HHrr、Hhrr,根据题意rr为假回复体,所以假回复体的基因型是:HHrr、Hhrr.
(2)①欲判断回复体果蝇的基因型是HHrr还是hhRR,由于果蝇只有在同时具备基因R和基因H时才表现毛翅,其余情况下为正常翅,因此应选择基因型为hhRR的果蝇进行杂交.
②若此批果蝇的基因型为hhRR,则子代果蝇应全为正常翅;若此批果蝇的基因型为HHrr,则子代果蝇应全为毛翅.
(3)属于纯合假回复体的果蝇的基因型应为HHrr,纯合野生正常翅果蝇基因型应为hhRR,两者进行杂交得到基因型为HhRr的F1,让F1果蝇雌雄个体自由交配获得F2 ,若F2果蝇中毛翅与正常翅的比例为9:7,则这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若F2果蝇中毛翅与正常翅的比例不为9:7,则这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
故答案为:
(1)HHrr、Hhrr
(2)①hhRR ②全为正常翅 全为毛翅
(3)hhRR F2果蝇中毛翅与正常翅的比例为9:7 F2果蝇中毛翅与正常翅的比例不为9:7
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正常情况下,不是基因型YyRr的豌豆产生的配子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等位基因分离,而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因此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产生的配子有:YR、yr、Yr、yR四种.而Yy是一对等位基因,等位基因应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发生分离,因此不可能出现这种配子.
故选:B.
已知某哺乳动物棒状尾(A)对正常尾(a)为显性;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黄色毛(Y)对白色毛(y)为显性,但是雌性个体无论基因型如何,均表现为白色毛.上述三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请回答:(1)若想依据子代的表现型判断出性别,下列各杂交组合中能满足要求的是______
①aayy×AAYY ②AAYy×aayy ③AaYY×aaYy ④AAYy×aaYy
(2)如果一只黄色个体与一只白色个体交配(仅考虑一对基因),生出一只白色雄性个体,则父本的基因型是______、母本的基因型是______.
(3)如果一只表现型为棒状尾黄色和一只棒状尾白色的亲本杂交,F1表现型雄性棒状黄色、
正常尾黄色、
棒状白色、
正常尾白色;雌性
棒状白色、
正常尾白色,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雌性
______、雄性______.
(4)现有足够多的棒状尾白色直毛雌雄个体(纯合体、杂合体都有),要选育出纯合棒状尾卷毛白色的雌性个体,请回答:
①请写出该纯合棒状尾卷毛白色雌性个体的基因型______.
②请进一步完成选育并鉴定该纯合棒状尾卷毛白色雌性个体的步骤:
第一步(选育):利用亲本中______相交,从F1中选择出表现型为______和表现型为正常尾卷毛白色的雄性个体;
第二步(鉴定):利用从F1中选育出的多对雌雄个体相交,后代雌性个体表现型均为______的雌性母本则为所需类型.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①aayy×AAYY杂交,子代AaYy,雄性表现为棒状尾黄色毛,雌性表现为棒状尾白毛,可以判断;
②AAYy×aayy杂交,子代AaYy和Aayy,雄性为棒状尾黄色毛和棒状尾白毛,雌性棒状尾白毛,不可以判断;
③AaYY×aaYy杂交,后代AaY_和aaY_,雄性棒状尾黄色毛和正常尾黄色毛,雌性棒状尾白色毛和正常尾白色毛,可以判断;
④AAYy×aaYy杂交,子代是AaY_和Aayy,雄性表现棒状尾黄色毛和棒状尾白色毛,雌性表现为棒状尾白色毛,不可以判断.
(2)根据“生出一个白色雄性个体”可推出该个体基因型为yy,因此要求母本和父本都应有y基因.黄色个体一定为父本,且基因组成为Yy;母本的基因组成为Yy或yy.
(3)根据一只表现型为棒状尾黄色和一只棒状尾白色的亲本杂交,F1表现型雄性棒状黄色、
正常尾黄色、
棒状白色、
正常尾白色,可知:黄色:白色=1:1,棒状:正常=3:1;因此可判断亲本基因型为AaYy和Aayy.由于雌性个体无论基因型如何,均表现为白色毛,所以两个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Aayy和♂AaYy.
(4)纯合棒状尾卷毛白色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YY或AAbbyy.
要选育出纯合棒状尾卷毛白色的雌性个体,第一步:利用亲本中多对雌雄个体相交,从Fl中选育出表现型为棒状尾、卷毛、白色的雌性个体(♀A_bbY_;A_bbyy)和表现型为正常尾、卷毛、白色的雄性个体(♂aabbyy).
第二步:利用从Fl中选育出的多个雌雄个体相交,后代雌性个体表现型为棒状尾、卷毛、白色(或黄色)的雌性母本则为所需类型(AAbbYY或AAbbyy).
故答案为:
(1)①③
(2)Yy Yy或yy
(3)Aayy AaYy
(4)①AAbbYY或AAbbyy ②多对雌雄个体 棒状尾卷毛白色的雌性个体 棒状尾卷毛白色(或黄色)
囊性纤维病是常见的遗传病.正常基因决定一种定位在细胞膜上的CFTR蛋白.70%病人的CFTR蛋白因缺少第508位氨基酸而出现Cl-的转运异常,导致消化液分泌受阻,支气管中黏液增多,细菌在肺部大量生长繁殖,患者常常在幼年时期死于感染.
(1)在核糖体上合成CFTR蛋白的过程中,需要酶、氨基酸、ATP______ 等物质(至少写两种).
(2)患者感染致病菌后,最初识别并处理细菌的免疫细胞是______.
(3)分析多数囊性纤维病的患者病因,原因是CFTR基因中缺失了______个碱基对而改变了其序列.
(4)某地区正常人群中有 携带有致病基因.
①该地区正常人群中,囊性纤维病基因的频率是______.
②如图是当地的一个囊性纤维病家族系谱图.Ⅱ-3 的外祖父患有红绿色盲,但父母表现正常.则Ⅱ-6 和Ⅱ-7 的子女患囊性纤维病的概率是______.Ⅱ-3 和Ⅱ-4 的子女同时患囊性纤维病和红绿色盲的概率是______.这两对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______定律.
③若Ⅱ3和Ⅱ4家庭与Ⅱ-6和Ⅱ-7家庭都生有一患病女孩和一正常男孩,则两男孩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核糖体上合成CFTR蛋白质的过程称为翻译,翻译过程需要酶、原料(游离的氨基酸)、能量ATP、模板(mRNA)及转运工具(tRNA)等物质.
(2)患儿感染致病菌后,最初识别并处理细菌的免疫细胞是吞噬细胞,它可在非特异免疫中起作用,也可知特异性免疫中对抗原进行摄取、处理,再呈递给T细胞等.
(3)由“病人的CFTR蛋白因缺少第508位氨基酸而出现Cl-的转运异常,导致消化液分泌受阻”可知mRNA中少了一个密码子,从而判断出控制CFTR蛋白合成的基因中缺失了3个碱基对而改变了其序列.
(4)①由正常人群中有携带有致病基因,可知该地区正常人群中,囊性纤维病基因的频率=
=
.
②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6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或
Aa,Ⅱ-7为Aa的概率为
,所以Ⅱ-6与Ⅱ-7婚配后代患该病的概率=
.Ⅱ-3(Aa)和Ⅱ-4(Aa)的子女患囊性纤维病的概率=
;Ⅱ-3的外祖父患有红绿色盲,但父母表现正常,可知其母亲为色盲基因的携带者,则Ⅱ-3携带色盲基因的频率为
,所以其与Ⅱ-4婚配,后代患色盲的概率=
=
;因此Ⅱ-3和Ⅱ-4的子女同时患囊性纤维病和红绿色盲的概率=
.由于控制囊性纤维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而色盲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所以这两对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③若Ⅱ-3和Ⅱ-4家庭与Ⅱ-6和Ⅱ-7家庭都生有一患病女孩和一正常男孩,则两男孩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AA+Aa
=
.
故答案为:
(1)mRNA、tRNA
(2)吞噬细胞
(3)3
(4)① ②
基因的自由组合 ③
燕麦颖色受两对基因(B和b,Y和y)控制,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现用纯种黄颖与纯种黑颖杂交,F1全为黑颖,F1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只要B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请分析回答:
(1)F2中,黄颖占非黑颖总数的比例是______.F2的性状分离比说明B(b)与Y(y)存在于______染色体上.
(2)F2中,白颖基因型是______,黄颖的基因型有______种.
(3)若将黑颖与黄颖杂交,亲本基因型为______时,后代中的白颖比例为.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即其中黄颖占,非黑颖占
,因此F2中,黄颖占非黑颖总数的比例是
.F2中“12:3:1”的性状分离比是“9:3:3:1”的变式,说明B(b)与Y(y)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由以上分析可知,无Y和B时表现为白颖,因此白颖的基因型为bbyy;有Y无B时表现为黄颖,因此黄颖的基因型有2种,即bbYY、bbYy.
(3)由以上分析可知,黑颖的基因型为B_Y_,黄颖的基因型为bbY_,将黑颖(B_Y_)与黄颖(bbY_)杂交,后代中的白颖比例为,即
,说明亲本中两对基因均属于测交类型,因此亲本基因型为Bbyy×bbYy.
故答案为:
(1) 非同源
(2)bbyy 2
(3)Bbyy×bbYy
紫茉莉为雌雄同花植株,花色有白、红、粉三种.用纯合的白花植株和红花植株杂交,产生的F1全开粉花.某同学结合所学知识,认为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红花的基因型为AA,白花的基因型为aa,粉花的基因型为Aa;
②该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_B_的表现粉花,基因型为aa_ _的表现白花,基因型为A_bb的表现红花.
(1)如何利用现有的F1粉花植株,通过杂交实验判定紫茉莉的花色遗传属于上述哪种情况?
①杂交实验方案:______
②若后代出现______,则为情况①.
③若后代出现______,则为情况②.
(2)若为情况①,则一株F1粉花植株与一株红花植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3)若为情况②,则一株F1粉花植株与一株红花植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①由于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3:1的性状分离比,而两对非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双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因此此处可以让F1粉花植株自交.
②若后代出现红:粉:白≈1:2:1的分离比,则为情况①.
③若后代出现红:粉:白≈3:9:4的分离比,则为情况②.
(2)若为情况①,则一株F1粉花植株(Aa)与一株红花植株(AA)杂交,后代为AA:Aa=1:1,即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粉≈1:1.
(3)若为情况②,则一株F1粉花植株(AaBb)与一株红花植株(A_bb)杂交.如果红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则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粉≈1:1;如果红花基因型为Aabb,则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粉:白≈3:3:2.
故答案为:
(1)①F1粉花植株自交
②红:粉:白≈1:2:1的分离比
③红:粉:白≈3:9:4的分离比
(2)红:粉≈1:1
(3)红:粉≈1:1或红:粉:白≈3:3:2
金鱼草(2n=16)属多年生雌雄同株花卉,其花的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花色有红色、白色和粉红色三种;金鱼草的叶形由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叶形有窄叶和宽叶两种,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请根据如表所示的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1)在组别1中,亲代红花窄叶的基因型为______,F1中粉红花窄叶的基因型为______
(2)在高温遮光条件下,第1组所产生的F1植株相互授粉得到F2,F2的表现型有______种,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基因型有______,粉红花窄叶的个体占F2的比例是______.
(3)研究发现,金鱼草自花传粉不能产生种子,现有一株正在开红花的植株,若想通过以下实验来确定其______是否为纯合子,请写出结果预测及结论.
实验设计:给该植株授以白花花粉,继续培养至种子成熟,收获种子;将该植株的种子培育的幼苗在低温、强光照条件下培养;观察并记录:
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结果是______,则该植株为纯合子;
②若结果是______,则该植株为杂合子.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根据题意分析已知窄叶为显性性状、红花对白花是显性性状,所以在组别1中,纯合红花窄叶是显性性状,所以亲代红花窄叶的基因型为AABB,F1中粉红花窄叶的基因型为AaBb.
(2)根据题干知道红花对白花是显性性状,窄叶对宽叶为显性.第一组的F1的基因型是AaBb,将每对性状分开考虑,那么 Aa自交的后代有三种表现型:红花(AA)粉红花(Aa)
和白花(aa)
.Bb自交的后代有两种表现型:窄叶(BB Bb)
宽叶(bb)
.组合起来看F2的表现型有6种.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aabb.粉红花窄叶占F2的比例是:
×
=
.
(3)根据实验设计可知可以通过植株花色情况来确定是否为纯合子
①若结果是全部植株只开红花,则该植株为纯合子;
②若结果是部分植株开红花,部分植株开白花,则该植株为杂合子.
故答案是:
(1)AABB AaBb
(2)6 AABB、AAbb、aabb、aaBB
(3)植株花色情况.①全部植株只开红花②部分植株开红花,部分植株开白花
水稻的抗稻瘟(R)对感稻瘟(r)为显性,迟熟(L)对早熟(l)为显性,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这三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
(1)以具有三对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获得的F1是抗稻瘟、迟熟、高秆水稻.
请问纯合亲本的表现型可能有几种?______.
亲本的杂交组合有几种?______.
请写出每一杂交组合的表现型和基因型.______.
(2)现以纯合抗稻瘟、迟熟、高秆水稻为母本,以感稻瘟、早熟、矮秆为父本,培育抗稻瘟、早熟、矮秆纯合品种,能从F2中获得吗?______.抗稻瘟、早熟、矮秆纯合品种在F2中大约占多少?______.
(3)请简要写出以纯合抗稻瘟、迟熟、高秆水稻为母本,以感稻瘟、早熟、矮秆为父本,培育抗稻瘟、早熟、矮秆纯合品种的育种过程.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以具有三对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获得的F1是抗稻瘟、迟熟、高秆水稻,纯合亲本的表现型可能有8种,分别为抗稻瘟迟熟高秆、感稻瘟早熟矮秆、抗稻瘟迟熟矮秆、感稻瘟早熟高秆、抗稻瘟早熟高秆、感稻瘟迟熟矮秆、感稻瘟迟熟高秆和抗稻瘟早熟矮秆.因此,亲本的杂交组合的方式有4种,分别为杂交一:抗稻瘟迟熟高秆(RRLLDD)×感稻瘟早熟矮秆(rrlldd);杂交二:抗稻瘟迟熟矮秆(RRLLdd)×感稻瘟早熟高秆(rrllDD);杂交三:抗稻瘟早熟高秆(RRllDD)×感稻瘟迟熟矮秆(rrLLdd);杂交四:感稻瘟迟熟高秆(rrLLDD)×抗稻瘟早熟矮秆(RRlldd).
(2)以纯合抗稻瘟、迟熟、高秆水稻为母本,以感稻瘟、早熟、矮秆为父本,F1为抗稻瘟、迟熟、高秆水稻.让F1自交,能从F2中获得抗稻瘟、早熟、矮秆纯合品种.其中纯合品种的比例为=
.
(3)以纯合抗稻瘟、迟熟、高秆水稻为母本,以感稻瘟、早熟、矮秆为父本,培育抗稻瘟、早熟、矮秆纯合品种的育种过程如下:
第一步:以纯合抗稻瘟迟熟高秆水稻为母本,感稻瘟早熟矮秆为父本杂交得F1;
第二步:将F1自交得F2;
第三步:从F2中筛选出抗稻瘟早熟矮秆个体,并连续自交多代,直至不发生性状分离.
故答案为:
(1)8种 4种
杂交一:抗稻瘟迟熟高秆(RRLLDD)×感稻瘟早熟矮秆(rrlldd)
杂交二:抗稻瘟迟熟矮秆(RRLLdd)×感稻瘟早熟高秆(rrllDD)
杂交三:抗稻瘟早熟高秆(RRllDD)×感稻瘟迟熟矮秆(rrLLdd)
杂交四:感稻瘟迟熟高秆(rrLLDD)×抗稻瘟早熟矮秆(RRlldd)
(2)能
(3)第一步:以纯合抗稻瘟迟熟高秆水稻为母本,感稻瘟早熟矮秆为父本杂交得F1;第二步:将F1自交得F2;第三步:从F2中筛选出抗稻瘟早熟矮秆个体,并连续自交多代,直至不发生性状分离
(2015秋•青州市月考)番茄果实的红色对黄色为显性,两室对一室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育种者用具有这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二代中重组表现型个体数占子二代总数的(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设红色与黄色受A、a一对基因控制,两室与一室受B、b一对基因控制.由于纯合的具有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有两种可能:红色两室AABB与黄色一室aabb或红色一室AAbb与黄色两室aaBB.杂交后F1都为AaBb,F1自交产生F2,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
(1)如果纯合的具有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为红色两室AABB与黄色一室aabb,则杂交后产生的F1自交产生F2,子二代中重组表现型为红色一室与黄色两室,其个体数占子二代总数的=
;
(2)如果纯合的具有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为红色一室AAbb与黄色两室aaBB,则杂交后产生的F1自交产生F2,子二代中重组表现型为红色两室与黄色一室,其个体数占子二代总数的=
.
故选:C.
在下列各项实验中,最终证实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成立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方法是测交实验,即选用亲本F1和隐性纯合子杂交,目的是为了验证F1的基因型.
故选:D.
如果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是13:3和9:6:1,那么F1与纯隐性个体间进行测交,得到的性状分离比将分别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F2的分离比为13:3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1aabb):3aaB_,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A_bb+aabb):aaB_=3:1;
(2)F2的分离比为9:6:1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A_bb+aaB_):aabb=1:2:1.
故选:A.
连城白鸭(2n=78)羽毛颜色受B、R基因共同控制,其中B基因能指导黑色素的合成,R基因可促进黑色素在羽毛中的表达,而r基因抑制黑色素在羽毛中的表达,存在一个R基因羽毛表现为灰色,存在两个R基因羽毛表现为黑色,研究人员以羽毛均为白色的连城白鸭和速成白鸭作为样本进行杂交实验,F1全部为灰羽,接着他们继续进行以下实验:
(1)连城白鸭羽色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__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_.
(2)标本中连城白鸭的基因型为______,F2白羽的基因型为______.F2中黑羽鸭与灰羽鸭的比例为______.
(3)若让F2中灰羽鸭个体进行测交,则子代的表现性及比例为______、F2表现灰羽的基因型不完全同,这种变异来源于______,若F1中雄鸭在产生配子时,有一对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分开,减数第二次分别正常进行,则其产生配子的染色体数目为______.
(4)若F1中的灰羽鸭与亲本之一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黑羽:灰羽:白羽=1:1:2,请写出对应上述杂交过程的遗传图解.
正确答案
是
因为F2中(黑羽+灰羽):白羽=9:7,即黑羽与灰羽占,这使自由组合定律性状分离比9:3:3:1的变性,所以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BBrr或bbRR
bbrr、B_rr和bbR_
1:2
灰羽:白羽=1:2
基因重组
38和40
解析
解:(1)由于F2中(黑羽+灰羽):白羽=9:7,即黑羽与灰羽占,这是自由组合定律性状分离比9:3:3:1的变性,所以连城白鸭羽色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由以上分析可知,F1的基因型为BbRr,则标本中连城白鸭的基因型为BBrr或bbRR;B基因能指导黑色素的合成,R基因可促进黑色素在羽毛中的表达,而r基因抑制黑色素在羽毛中的表达,存在一个R基因羽毛表现为灰色,存在两个R基因羽毛表现为黑色,因此F2白羽的基因型为bbrr、B_rr和bbR_.F2中黑羽鸭的基因型为B_RR,占,灰羽鸭的基因型为B_Rr,占
,因此两者的比例为1:2.
(3)F2灰羽鸭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Rr、
BbRr,让其与bbrr测交,后代灰羽鸭(BbR_)的概率为
,则白羽的概率为1-
=
,因此后代灰羽:白羽=1:2.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后代具有差异性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鸭的体细胞中含有2n=78条染色体,若F1中雄鸭在产生配子时,有一对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分开,减数第二次分别正常进行,则其产生配子中有一半少一条染色体,有一半多一条染色体,即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为38和40.
(4)F1中灰羽鸭的基因型为BbRr,亲本的基因型为BBrr或bbRR,若亲本的基因型为BBrr,后代不会出现黑羽,因此所选亲本的基因型为bbRR,则遗传图解如下:
故答案为:
(1)是 因为F2中(黑羽+灰羽):白羽=9:7,即黑羽与灰羽占,这使自由组合定律性状分离比9:3:3:1的变性,所以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2)BBrr或bbRR bbrr、B_rr和bbR_ 1:2
(3)灰羽:白羽=1:2 基因重组 38和40
(4)遗传图解如下:
豌豆种子的子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基因Y、y控制,形状圆粒和皱粒分别由基因R、r控制(其中Y对y为显性,R对r为显性).某一科技小组在进行遗传实验时,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的豌豆进行杂交,发现后代有4种表现型,对每对相对性状作出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试回答:
(1)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______定律.
(2)亲代的基因型为:黄色圆粒______,绿色圆粒______.
(3)杂交后代中纯合体的表现型有______.
(4)杂交后代中绿色皱粒占______.
(5)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__.
(6)在杂交后代中非亲本类型的性状组合占______.
(7)若将子代中的黄色圆粒豌豆自交,理论上,后代中的表现型及比例是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根据杂交实验结果可知,豌豆的两对性状都符合分离定律.
(2)根据分析可知,双亲的基因型为YyRr×yyRr.
(3)双亲的基因型为YyRr×yyRr,后代中可以稳定遗传的表现型有绿色圆粒和绿色皱粒.
(4)杂交后代圆粒:皱粒=3:1,黄色:绿色=1:1,所以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3:3:1:1,所以绿色皱粒所占的比例为.
(5)Yy×yy后代纯合体只有yy占,Rr×Rr后代纯合体有RR、rr占
,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
=
,25%.
(6)亲本的表现型是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占后代比例为×
+
×
=
,所以后代中非亲本类型的性状组合占1-
=
.
(7)子代中的黄色圆粒豌豆中,YyRR、
YyRr,黄色圆粒豌豆自交:
YyRR自交→子代
(
Y_RR+
yyRR)=
Y_RR+
yyRR;
YyRr自交→子代
(
Y_R_+
Y_rr、+
yyR_、
yyrr)=
Y_R_+
Y_rr+
yyR_+
yyrr;总之子代中黄圆豌豆占
,黄皱豌豆占
,绿圆豌豆占
,绿皱豌豆占
,若将子代中的黄色圆粒豌豆自交,理论上讲后代中的性状表现及比例: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15:5:3:1.
故答案为:(1)基因分离
(2)YyRr yyRr
(3)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4)
(5)25%()
(6)
(7)15:5:3:1
将一株高茎易染病植株自花受粉,获得了640粒种子,这些种子发育成的植株约有120株为高茎抗病,还有一部分为矮茎抗病,其余都为染病.假定高茎、矮茎与抗病、易染病这两对相对性状是对立遗传的,那么,如果将这120株高茎抗病植株作亲本自交得F1,在F1中选择高茎抗病的再自交,F2中能稳定遗传的高茎抗病植株与F2中所有的高茎抗病植株的比例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分析可知高茎对矮茎为显性,易染病对抗病为显性,设基因分别为A、a和B、b.则高茎易染病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自花受粉获得的种子发育成的120株高茎抗病植株中,基因型为AAbb和Aabb,比例为1:2.如果将这120株高茎抗病植株作亲本自交得F1,则F1中有三种基因型,分别为(+
)AAbb、(
)Aabb和
aabb.在F1中选择高茎抗病的再自交,则F1高茎抗病中AAbb占(
+
)÷[(
+
)+(
)]=
,Aabb占
.因此,自交后代F2中能稳定遗传的高茎抗病植株与F2中所有的高茎抗病植株的比例是[
+
]÷[(
+
)+
]=
.
故答案为: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