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传因子的发现
- 共18860题
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其顶端开雄花,中部开雌花,雌花既可接受同株的花粉,又可接受异株的花粉.玉米的子粒颜色(黄色和白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甜度(甜和非甜)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现将纯种黄粒非甜玉米(甲)与纯种白粒甜玉米(乙)实行间行种植,在亲本植株上收获子粒(F1),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以上的统计结果可以判断:子粒颜色中______为显性,玉米甜度中______为显性.
(2)甲所结的黄粒非甜子粒玉米的基因型为______.乙所结的黄粒非甜子粒的基因型为______.
(3)要进一步研究基因A、a和B、b不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可以选择______(甲或乙)植株的黄粒非甜玉米和白粒甜玉米进行杂交,如果后代______,表明A、a和B、b不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
(3)如果只将乙株玉米果穗上所结的非甜种子种下去,并控制条件让它自行授粉,所结的玉米粒的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是怎样的?请用遗传图解表示上述过程.
正确答案
黄色
非甜
AABB、AaBb
AaBb
乙
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1:1
解析
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子粒颜色中黄色为显性,玉米甜度中非甜为显性.
(2)甲AABB自交后代为AABB,甲AABB与乙aabb杂交后代为AaB,故甲所结的黄粒非甜子粒玉米的基因型为AABB、AaBb.乙所结的黄粒非甜子粒,即为甲AABB与乙aabb杂交后代,其基因型为AaBb.
(3)要进一步研究基因A、a和B、b不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可以选择乙植株的黄粒非甜玉米和白粒甜玉米进行杂交,如果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1:1,表明A、a和B、b不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
(4)如果只将乙株玉米果穗上所结的非甜种子Bb种下去,并控制条件让它自行授粉,所结的玉米粒的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具体见答案.
故答案为:
(1)黄色 非甜
(2)AABB、AaBb AaBb
(3)乙 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1:1
(4)
报春花的花色表现为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A控制以白色素为前体物合成黄色锦葵色素的代谢过程,但当B存在时即抑制其表达(如图所示).请回答;
(1)某植株的花色为黄色,叶子为绿色,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开黄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
(2)为了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黄色品种,某同学用开白花的纯种植株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选择基因型为______的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种子;
Ⅱ.F1种子种下得F1植株,F1自交得F2种子;
Ⅲ.F2种子种下得F2植株,F2自交,并选择开黄花植株的种子混合留种;
Ⅳ.重复步骤Ⅲ若干代,直到后代______为止.
(3)根据上述实验,回答问题:
①上述育种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_____育种可以明显缩短育种的时间.
②F2植株中开黄花和白花之比为______,在这些开黄花的植株上所结的种子中黄色纯合子占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生物体性状的不同表现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由图可知,当A存在B不存在时,白色素可形成黄色锦葵素,说明开黄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或Aabb.
(2)为了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黄色品种,由于用开白花(aabb)的纯种植株做实验,故最先应获得控制黄花的基因A,故应选用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种子;利用杂交育种,连续自交,直到后代不再出现性状分离为止.
(3)①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而利用单倍体育种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②F1基因为AaBb,故自交得到F2植株,理论上F2表现型应出现9:3:3:1的比例,但由于题中有当A存在B不存在时,白色素可形成黄色锦葵素的限制条件,使得含有B基因的个体表现为白色,且双隐性的个体表现为白色,只有只含有A基因的个体表现为黄色,故F2植株中开黄花和白花之比为3:13,由于开黄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或
Aabb,自交后开黄花的植株上所结的种子中黄色纯合子所占比例=
+
×
=
.
故答案为:
(1)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AAbb或Aabb
(2)AABB和aabb 不再出现性状分离
(3)①基因重组 单倍体
②3:13
苯丙酮尿症常造成新生儿神经系统损害而导致智力低下.
(1)图1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据图1可推测该病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判断理由是______.5号个体患病的原因是其双亲的基因发生了______现象.
(2)苯丙酮尿症、白化病和尿黑酸症均为人类遗传病,其中苯丙酮尿症是由于苯丙氨酸代谢异常造成苯丙酮酸在血液中大量积累,使患者尿液中苯丙酮酸含量远高于正常人;尿黑酸症是由于尿黑酸在人体中积累使人尿液中含有尿黑酸,根据图2回答:(注:已知苯丙氨酸和酪氨酸都可以从食物中摄取而来)
①导致苯丙酮尿症的直接原因是由患者的体细胞中缺少______.
②若在其他条件均正常的情况下,直接缺少酶③会使人患______.
③根据图2有人认为缺少酶①时,一定会同时患苯丙酮尿症、白化病和尿黑酸症,你认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
④已知基因A、E、F位于不同对染色体上,则两个表现正常的AaEeFf个体婚配,正常情况下子代出现白化病的概率为______.
⑤为了防止类似遗传病的发生,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对于苯丙酮尿症患者要进行提早筛选和治疗.对筛选出的新生患儿,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通过控制饮食中的______含量,使苯丙酮酸含量处于正常水平,治疗后体内酶①含量______(正常、过多、缺乏).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根据1号、2号和5号可知,图1所示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不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5号个体患病的原因是由于双亲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
(2)①由图可知,患者酶①能将细胞中的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当人体只缺乏酶①时,苯丙氨酸不能转化为酪氨酸,而转化为苯丙酮酸,导致苯丙酮尿症.
②酶③能将尿黑酸进一步氧化分解,若缺乏酶③会导致尿黑酸无法氧化分解,导致尿黑酸症.
③缺乏酶①时,体内虽然不能由苯丙氨酸转化成酪氨酸,但酪氨酸仍可以从食物中获取或由其他途径转化而来,因此,缺乏酶①不会导致白化病或尿黑酸症.
④由于酪氨酸可以从食物或其他途径转化形成,遗传基因E和F同时存在时,能正常合成黑色素,不会患白化病,因此两个表现正常的AaEeFf个体婚配,后代正常(__E_F_)的概率为,患白患病的概率为1-
.
⑤禁止近亲结婚是防止遗传病发生的最有效的措施;对苯丙酮尿症患儿,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通过控制饮食中的苯丙氨酸含量,使苯丙酮酸含量处于正常水平;苯丙酮尿症是由于体内酶①含量缺乏所致.
故答案为:
(1)若为伴X隐性遗传病,则2(或4或10)个体必为患者 等位基因分离
(2)①酶①
②尿黑酸症
③不正确.体内虽然不能由苯丙氨酸转化成酪氨酸,但酪氨酸仍可以从食物中获取或由其他途径转化而来,因此,缺乏酶①不会导致白化病或尿黑酸症
④
⑤禁止近亲结婚 苯丙氨酸 缺乏
人类有多种血型系统,MN血型和Rh血型是其中的两种.MN血型由常染色体上的l对等位基因M、N控制,M血型的基因型为MM,N血型的基因型为NN,MN血型的基因型为MN; Rh血型由常染色体上的另l对等位基因R和r控制,RR和Rr表现为Rh阳性,rr表现为Rh阴性:这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若某对夫妇中,丈夫和妻子的血型均为MN型-Rh阳性,且已生出1个血型为MN型-Rh阴性的儿子,则再生1个血型为MN型-Rh阳性女儿的概率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题意,这对夫妇基因型分别为MNR_、MNR_,生出一个MNrr的儿子,采用隐形突破法,由儿子的rr可逆推出双亲都为MNRr.接着就是正推型问题:夫妇MNRr×MNRr→MNR的女儿,采用分支法,双亲MN×MN→1MM、2MN、1NN,则MN的概率为2/4,双亲 Rr×Rr→1RR、2Rr、1rr,其中RR和Rr表现为Rh阳性,则Rh阳性的概率为3/4,而再生女儿的概念是1/2,所以再生1个血型为MN型-Rh阳性女儿的概率是2/4×3/4×1/2=3/16;故选B.
下列杂交组合中,亲本都是杂合子,且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DDFf×DdFf,子代中表现型种类=1×2=2种,A错误;
B、DDFf×DDff,子代中表现型种类=1×2=2种,B错误;
C、ddFf×ddFf,子代中表现型种类=1×2=2种,C错误;
D、DDFf×DdFF,子代中表现型种类=1×1=1种,D正确.
故选:D.
水稻的有芒(A)对无芒(a)为显性,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这两对遗传因子自由组合.现有纯合有芒感病株与纯合无芒抗病株杂交,得到F1,再将此F1与杂合的无芒抗病株杂交,子代的四种表现型为有芒抗病、有芒感病、无芒抗病、无芒感病,其比例依次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F1AaBb与杂合的无芒抗病株aaBb杂交,把成对的基因拆开,一对一对的考虑,不同对的基因之间用乘法,Aa×aa→后代有芒:无芒=1:1;Bb×Bb→后代抗病:感病=3:1,(1:1)×(3:1)=3:1:3:1.
故选:B.
下列各项的结果中,不可能出现1:1比值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绿色圆粒豌豆(yyRR)杂交子代的表现型之比是1:1,A正确;
B、15N标记的双链DNA,放在14N培养液中复制两次后,形成4个DNA分子,含15N的DNA分子是2个,含14N的DNA数是4个,二者之比为1:2,B错误;
C、基因型为AaXBY某动物,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4个精子,两种基因型,AY和aXB或AXB和aY,比例均为1:1,C正确;
D、一只红眼XAY与一只白眼果蝇(XaXa)杂交后,子二代中红眼(XAXa)与白眼(XaY)的性状之比是1:1,D正确.
故选:B.
狗的毛色深浅与黑色素合成有关.受不同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B、b和E、e的控制.其中,B基因控制真黑色素合成,b基因控制浅黑色素合成当E存在时,真黑色素能够正常合成,e基因导致真黑色素不能合成.下表为相关基因型和表现型如,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______定律.
(2)若有一只黑色狗与一只棕色狗杂交,子代中黑、棕、黄三种颜色的狗都有,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子代中黄色狗的基因型为______.
(3)若(2)中的两只狗再次杂交,生出一只黑色狗的概率是______,这只狗是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_.
(4)狗的长毛(D)和短毛(d)为完全显性,现有健康成年纯种的黑色短毛雌狗(BBdd)、黄色长毛雄狗(bbDD)各若干只(均含EE基因),请通过杂交实验确定D、d和B、b两对基因是否都位于第12号染色体上.请补充下面的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1)黑色短毛雌狗×黄色长毛雄狗→F1,表现型为______.
(2)F1发育至成年,从F1中选取多对健康的雌雄狗杂交得F2.
(3)计F2中狗的毛色和毛长.实验结果分析:若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说明D、d基因不位于第12号染色体上;否则,说明D、d基因位于第12号染色体上.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第12号和第19号染色体上,因此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根据题意可知黑色狗的基因型为BBE_,棕色狗的基因型为BbE_,子代中黄色狗的基因型为__ee.则两只亲本的基因型为BBEe×BbEe,进一步推知子代中黄色狗的基因型为BBee、Bbee.
(3)若两狗再杂交一次,即BBEe×BbEe,子代中黑色狗(BBE_)的概率为,这只狗的基因型为
BBEE、
BBEe.
(4)假设D、d基因不位于第12号染色体上.可以设计以下实验验证:
①亲本:黑色短毛雌狗(BBEEdd)×黄色长毛雄狗(bbEEDD)→F1(BbEEDd),表现型为棕色长毛.
②F1发育至成年后,从F1中选取多对健康的雌雄狗杂交得F2.
③统计F2中狗的毛色和毛长.利用逐对分析可以计算出F2中各种表现型的比例为:黑色长毛(BBD_)=,黑色短毛(BBdd)=
,棕色长毛(BbD_)=
,棕色短毛(Bbdd)=
,黄色长毛(bbD_)=
;黄色短毛(bbdd)=
,即黑色长毛:黑色短毛:棕色长毛:棕色短毛:黄色长毛:黄色短毛=3:1:6:2:3:1.若最后结果与以上推测结果相符合,则说明D、d基因不位于第12号染色体上;否则,说明D、d基因位于第12号染色体上.
故答案为:
(1)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
(2)BBEe BbEe BBee、Bbee
(3)
(4)棕色长毛 黑色长毛:黑色短毛:棕色长毛:棕色短毛:黄色长毛:黄色短毛=3:1:6:2:3:1
某农业研究所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Bt)导入棉花,筛选出Bt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抗虫植株(假定Bt基因都能正常表达).某些抗虫植株体细胞含两个Bt基因,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情况有如图所示的三种类型(黑点表示Bt基因的整合位点);让这些含两个Bt基因抗虫的植株自交,后代含抗虫基因的个体的比例大小顺序(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甲植株产生的配子均含有Bt基因,因此其自交后代均含有抗虫基因;
(2)乙植株产生的配子中有含有Bt基因,因此其自交后代中有
个体含有Bt基因;
(3)丙植株产生的配子中有含有Bt基因,因此其自交后代中含有Bt基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
.
综合以上可知这些植株自交,子代中抗虫植株所占比例的顺序是甲>丙>乙.
故选:A.
某种昆虫长翅(A)对残翅(a)、直翅(B)对弯翅(b)、有刺刚毛(D)对无刺刚毛(d)显性,控制这三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图所示.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正常情况下,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只能产生2种4个精细胞,A错误;
B、控制长翅和残翅、直翅和弯翅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所以遵循分离定律,B正确;
C、该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bD:abd:Abd:abD=1:1:1:1,测交个体的配子为abd,则测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为1:1:1:1,C正确;
D、该个体含两对等位基因,且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与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交配,后代有4种表现型,9种基因型,D正确.
故选:A.
果蝇是雌雄异体的二倍体动物,研究发现野生果蝇正常翅(h)可以突变为毛翅(H),另一对基因R、r,本身没有控制具体性状,但rr会抑制H基因的表达.上述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请分析回答:
(1)控制果蝇翅形的这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时遵循______定律.
(2)毛翅果蝇的基因型有______种,其中纯合子基因型为______,该纯合子测交后代的表现型为______.
(3)假如甲乙果蝇交配,产生的子代中毛翅与正常翅的比例为1:3,为了确定这对果蝇的基因型,分析如下:
①若甲乙果蝇的表现型是一致的,则该对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
②若甲乙果蝇的表现型是不一致的,请用遗传图解解释该种情况.
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由于控制果蝇翅形的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所以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毛翅果蝇的基因型有HHRr、HHRR、HhRR、HhRr共4种,其中纯合子基因型为HHRR,该纯合子测交后代的基因型为HhRr,所以表现型为毛翅.
(3)①若甲乙果蝇的表现型是一致的,则该对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hhRr×Hhrr,后代的基因型为HhRr、hhRr、Hhrr、hhrr,表现型毛翅:正常翅为1:3.
②若甲乙果蝇的表现型是不一致的,则该对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HhRr×hhrr,后代的基因型为HhRr、hhRr、Hhrr、hhrr,表现型毛翅:正常翅为1:3.遗传图解如下:
故答案为:
(1)基因的自由组合
(2)4 HHRR 毛翅
(3)①hhRr×Hhrr
②
下列相交的组合中,后代会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3:1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AAbb×aaBB:AA×aa→Aa、bb×BB→Bb,杂交后代表现型只有1×1=1种,A错误;
B、AABb×aabb:AA×aa→Aa;Bb×bb→Bb:bb=1:1,杂交后代表现型有1×2=2种,比例为1:1,B错误;
C、AaBb×AABb:Aa×AA→AA:Aa=1:1;Bb×Bb→BB:Bb:bb=1:2:1,杂交后代表现型有1×2=2种,比例为3:1,C正确;
D、AaBB×AABb:Aa×AA→AA:Aa=1:1;BB×Bb→BB:Bb=1:1,杂交后代表现型有1×1=1种,D错误.
故选:C.
孟德尔在探究自由组合定律的过程中,提出假说的依据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结论,A正确;
B、孟德尔在探究自由组合定律的过程中,根据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的表现型之比为9:3:3:1,提出了假说,B正确;
C、F1与双隐性亲本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1:1:1:1,属于假说的验证,C错误;
D、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属于假说的内容之一,D错误.
故选:B.
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D)对白色(d)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Dd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中的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卷毛白色,他们之间的比为3:1:3:1.个体X的基因型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只看直毛和卷毛这一对相对性状,后代直毛:卷毛=3:1,属于杂合子自交类型,亲本的基因型为Bb×Bb;
只看黑色和白色这一对相对性状,后代黑色:白色=1:1,属于测交类型,亲本的基因型为Dd×dd.
综合以上可知“个体X”的基因型应为Bbdd.
故选:B.
金鱼草正常花冠是不整齐花冠的显性,高株是短株的显性,红花是白花的不完全显性,杂合状态是粉红花.如果纯合的红花、高株、正常花冠植株与纯合的白花、矮珠、不整齐花冠植株杂交,在F2中具有与F1表型相同的植株的比例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用三对等位基因分别表示这三对性状,A、a表示红花和白花,B、b表示高株和短株,C、c表示正常花冠和不整齐花冠.
由此可得,亲本基因型组合为AABBCC×aabbcc,则F1全为AaBbCc,表现型均为粉红花、高株、正常花冠;F1自交得到F2,在F2中具有与F1表型相同的植株(AaB_C_)占=1/2×3/4×3/4=9/32.
故选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