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家兔的灰毛(A)对白毛(a)为显性,短毛(B)对长毛(b)为显性.控制这两对性状的遗传因子是独立遗传的.现将长毛灰兔与短毛白兔两纯种杂交,再让F1的短毛灰兔相互交配获得F2,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F2中出现纯合体的几率是______,纯合体类型最多有______种,在短毛灰兔中纯合体的几率为______,长毛白兔中纯合体几率为______

(2)在F2中短毛兔占的比例为______,雌性长毛灰兔的比例为______

(3)在F2中表现型为非F1亲本类型占的比例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F1的短毛灰兔(AaBb)相互交配获得F2,F2中出现纯合子概率是,纯合体类型最多有4种,即AABB、AAbb、aaBB、aabb;F2中短毛灰兔(A_B_)的概率是,纯合短毛灰兔(AABB)的概率为,因此在短毛灰兔中纯合体的几率为;长毛白兔是双隐性个体,肯定为纯合子.

(2)每对性状都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因此在F2中短毛兔占的比例为,雌性长毛灰兔(A_bb)的比例为

(3)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A_B_(短毛灰兔):A_bb(长毛灰兔):aaB_(短毛白兔):aabb(长毛白兔)=9:3:3:1,其中A_bb(长毛灰兔)、A_bb(长毛灰兔)和aaB_(短毛白兔)是表现型为非F1亲本类型,所占的比例为=

故答案为:

(1)  4    1

(2)   

(3)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表示培育玉米的几种育种方式,纯种高杆抗锈病植株基因型为DDRR,纯种矮杆不抗锈病植株基因型为ddrr,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培育矮杆抗锈病植株A的育种方式是______,F2的矮秆抗锈病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

(2)培育矮秆抗锈病植株B的育种原理是______

(3)植株C是用F1植株花药中的花粉细胞组织培养获得的,其基因型为______,从植株C到植物D,常用方法是______.培育植株D的育种方法的优点是______

(4)如果图中叶肉细胞分别取自两种植物,则培育植株E的育种方式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由题图可知,培育矮杆抗锈病植株A的过程是纯种亲本杂交得子一代,子一代自交得子二代,在子二代中选育矮杆抗锈病植株,这种育种方法称为杂交育种,遗传图解是P:DDRR×ddrr→F1 :DdRr→F2:D-R- (高杆抗病):D-rr(高杆不抗病 ):ddR-(矮杆抗病):ddrr(矮杆不抗病)═9:3:3:1,其中矮杆抗病

的植株中纯合子ddRR占1/3,能稳定遗传.

(2)由题图知,培育矮杆抗病B的过程,是先对矮杆不抗病进行射线照射,然后选育矮杆抗病B,这种育种方法称为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

(3)F1 (DdRr)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是Dr、DR、dr、dR,用F1植株花药中的花粉细胞组织培养获得的C的基因型是Dr、DR、dr、dR,C是由配子发育来的,属于单倍体,高度不育,若要由单倍体C获得可育植株D,常用秋水仙素处理或低温处理,是染色体加倍.培育植株D的育种方法称为单倍体育种,这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4)如果图中叶肉细胞分别取自两种植物,则培育植株E的育种方式是植物体细胞杂交.

故答案应为:

(1)杂交育种   1/3

(2)基因突变

(3)Dr、DR、dr、dR    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或低温处理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4)植物体细胞杂交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纯种的黑色长毛狗与白色短毛狗杂交,F1全是黑色短毛.F1代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的表现型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1对常染色体

BF1中雌配子与雄配子数目之比为1:1

CF2中与亲本表现型不相同的个体接近

D四种表现型的个体中都有杂合体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2对常染色体,符合基因自由组合规律,A错误;

B、F1形成四种雌配子或雄配子,比例均为1:1:1:1,而非雌、雄配子的比例为1:1,对于高等生物来说,雄配子的数量远大于雌配子的数量,B错误;

C、F2代中与亲本表现型不相同的个体即黑色短毛和白色长毛,所占的比例为+=,C正确;

D、隐性个体白色长毛一定是隐性纯合体,无杂合体,D错误.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它的非糯性基因R和糯性基因r位于6号染色体上,籽粒黄色基因T与白色基因t位于9号染色体上,已知含异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所示,其它同源染色体都正常.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株A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_____,从基因数量变化来看,这种变化与基因突变的区别是______

(2)若植株A为杂合黄色籽粒,为确定植株A的T基因是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可以通过遗传实验来判断.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实验过程,并加以必要的文字说明.(用T或t表示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用T-或t-表示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3)玉米的是否糯性和籽粒颜色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定律,根据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的行为和染色体的行为具有一致性,科学家提出了______学说,现确定植株A基因型为TtRr,则其减数分裂产生可育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为______

(4)另取基因型为ttRR和TTrr的亲本杂交得到F1,F1自交产生F2.选取F2中非糯性白籽粒植株,随机交配,则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异常染色体比正常染色体缺失了一小段,所以植株A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从基因数量变化来看,染色体结构缺失与基因突变的区别是缺失会使染色体上的基因丢失,基因突变发生后染色体上基因数目不变.

(2)用杂合黄色籽粒杂交.若F1全为黄色,说明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若F1黄色:白色=1:1,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遗传图解如下:

或用测交实验,以植株A为父本,以白色植株为母本进行杂交.若F1全为黄色,说明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若F1全为白色,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遗传图解如下:

(3)由于玉米的是否糯性和籽粒颜色两对性状的控制基因分别位于6号染色体上和9号染色体上,所以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根据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的行为和染色体的行为具有一致性,科学家提出了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可能是基因载体即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植株A基因型为TtRr,由于T位于异常染色体上,所以其减数分裂产生可育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为tR:tr=1:1.

(4)F2中非糯性白籽粒植株的基因型为1ttRR和2ttRr,R的频率为,r的频率为,所以随机交配后,产生的后代的表现型非糯性白籽粒为×+×=,糯性白籽粒为×=;比例为非糯性白籽粒:糯性白籽粒=8:1.

故答案为:

(1)缺失     缺失会使染色体上的基因丢失,基因突变发生后染色体上基因数目不变

(2)用杂合黄色籽粒杂交:

或用测交实验,以植株A为父本,以白色植株为母本进行杂交:

(3)自由组合    遗传的染色体(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可能是基因载体)   tR:tr=1:1

(4)非糯性白籽粒:糯性白籽粒=8:1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对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个体的概率为

B乙图细胞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则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4条

C丙图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

D丁图表示某果蝇染色体组成,其配子基因型有AXW、aXW两种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甲图中生物的基因型为AaDd,其自交后产生Aadd个体的概率为,A错误;

B、若乙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则该生物正常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B正确;

C、由有病的双亲生出无病的女儿,可确定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错误;

D、丁图果蝇基因型为AaXWY,其产生的配子有AXW、axW、AY、aY四种,D错误.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香味性状是优质水稻品种的重要特征之一.

(1)水稻的香味性状与抗病性状独立遗传.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为选育抗病水稻新品种,进行了一系列杂交实验.其中,无香味感病与无香味抗病植株杂交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则两个亲代的基因型是______.上述杂交的子代自交,后代群体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

(2)用纯合无香味植株做母本与香稻品种甲进行杂交,在F1中偶尔发现某一植株具有香味性状.请对此现象给出两种合理的解释:①______

______;②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据图分析,子代无香味:香味=3:1,推断亲代相关基因组成为Aa×Aa;子代抗病:感病=1:1,推断亲代相关基因组成为Bb×bb,故亲本基因型为Aa bb×AaBb.子代基因型为(1AA:2Aa:1aa)(1Bb:1bb),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为aaBB,子代只有AaBb(×=)和aaBb(×=)分别自交才能获得aaBB..AaBb()自交获得aaBB.比例为××=,aaBb()自交获得aaBB比例为×=,故aaBB比例为+=

(2)纯合无香味植株做母本与香稻品种甲进行杂交,即AA(母本)×aa(父本),子代为Aa,无香味.子代某一植株具有香味性状,可能为形成雌配子发生基因突变,A→a,形成aa个体;也可能是A基因染色体缺失,导致无A基因,形成a个体.

故答案为:

(1)Aabb、AaBb     

(2)某一雌配子形成时,A基因突变为a基因    某一雌配子形成时,含A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茄子生产国,为培养优良品种,育种工作者应用了多种育种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1)茄子晚开花(A)对早开花(a)为显性,果实颜色有深紫色(BB)、淡紫色(Bb)与白色 (bb)之分,两对基因自由组合.为培育早开花深紫色果实的茄子,选择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植株杂交,F1自交得到的F2中有______种表现型,其中早开花深紫色果实的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

(2)青枯病是茄子的主要病害,抗青枯病(T)对易感青枯病(t)为显性,基因T、t与控制开花期的基因A.a自由组合.若采用二倍体早开花、易感青枯病茄子(aatt)与四倍体晚 开花、抗青枯病茄子(AAAATTTT)为育种材料,培育纯合的二倍体早开花、抗青枯病茄子,则主要步骤如下:

①第一步,种植四倍体晚开花、抗青枯病茄子(AAAATTTT),取其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基因型为______的子代.

②第二步,以基因型为____________的茄子作为亲本杂交,得到F1(AaTt).

③第三步,请用遗传图解或文字简要描述接下来的育种过程.

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根据题意,AABB×aabb→AaBb,F1自交得到的F2中表现型有2×3=6种.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早开花深紫色果实(aaBB)的植株应占

(2)青枯病是茄子的主要病害,抗青枯病(T)对易感青枯病(t)为显性,基因T、t与控制开花期的基因A、a自由组合.若采用二倍体早开花、易感青枯病茄子(aatt)与四倍体晚开花、抗青枯病茄子(AAAATTTT)为育种材料,运用杂交和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培育出纯合的二倍体早开花、抗青枯病茄子,其主要步骤:

①用四倍体开晚花、抗靑枯病茄子(AAAATTTT)的种子种植,得到AAAATTTT的个体,取它的花药离体培养可以获得基因型为AATT的单倍体.

②用纯合的aatt和纯合的AATT杂交,得到F1AaTt个体.

③取F1的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幼苗,从中选出所需性状的个体即可,该过程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有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或者F1自交,逐代选育就能得到aaTT的纯合体.遗传图解如下:

故答案为:

(1)6    

(2)①AATT   ②aatt     AATT

③遗传图解如图: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A对a显性控制着生物的一个形状,B对b显性控制另一形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AaBb个体自交,问F3的性状分离比(  )

A1:1:1:1

B81:63:63:49

C27:9:9:9:9:3:3:3:1

D15:9:6:2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据分析可知,Aa自交后代F3中Aa=(3=,AA=aa=(1-)÷2=,则F3中A_:aa=(+):=9:7;Bb自交后代F3中Bb=(3=,BB=bb=(1-)÷2=,则F3中B_:bb=(+):=9:7.因此F3的性状分离比(9:7)(9:7)=81:63:63:49.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表明,F2中除了出现两个亲本类型之外,还出现了两个与亲本不同的类型.对这一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

A控制性状的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

B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发生改变

C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之间发生了重组

D新产生了控制与亲本不同性状的基因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孟德尔的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遗传物质基因没有发生了改变,A错误;

B、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变,B错误;

C、出现了两个与亲本不同的类型原因是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之间发生了重组,C正确;

D、没有出现新的基因,而是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

A子二代出现性状重新组合

B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

C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子二代出现与亲本性状不同的新类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不是实质,A错误;

B、决定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如果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其杂合子自交,后代符合 9:3:3:1,是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不是实质,B错误;

C、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正确;

D、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通过测交实验,测交后代的分离比为1:1:1:1,说明杂种子一代产生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数目相等的4种配子,D错误.

故选:C.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已知某种动物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有眼(B)对无眼(b)为显性,控制有眼、无眼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1)为了研究A、a与B、b的位置关系,选取一对表现型为灰身有眼的正常染色体的雄性个体和黑身无眼的正常染色体的雌性个体进行杂交试验,F1雌、雄个体中均出现四种表现型:灰身有眼、黑身有眼、灰身无眼、黑身无眼.

①如果F1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则基因A、a和B、b符合______定律;让F1中灰身有眼个体相互交配,在F2的所有灰身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

②如果F1四种表现型中,亲本类型偏多,重组类型偏少,则F1同时出现上述四种表现型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果蝇______

(2)动物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多出 1条的个体称为:“三体”.研究发现,该种动物产生的多1条染色体的雌配子可育,而多1条染色体的雄配子不可育.该种动物的尾形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r控制,正常尾对卷曲尾为显性.有人在一个种群中偶然发现了一只卷曲尾的雌性个体,其10号常染色体多出1条,其余染色体均正常. (注:“三体”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 )

①该雌性“三体”形成的原因是参与受精作用过程的______配子异常所致,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______

②欲判断基因R、r是否位于10号常染色体上,可让这只卷曲尾的雌性“三体”与纯合的正常尾雄性个体杂交得F1,再让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得F2

若F2正常尾个体与卷曲尾个体的比例为______,则基因R、r位于10号常染色体上;

若F2正常尾个体与卷曲尾个体的比例为______,则基因R、r位于其他常染色体上.

正确答案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灰身有眼果蝇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染色体(数目)变异

13:5

3:1

解析

解:(1)①如灰身有眼(A_B_)与黑身无眼(aabb)杂交,出现灰身有眼、黑身有眼、灰身无眼、黑身无眼四种性状,说明亲本灰身有眼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果F1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相当于两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说明基因A、a和B、b符合自由组合定律;F1中灰身有眼个体的基因型AaBb,让F1中灰身有眼个体相互交配,F2的所有灰身个体的基因型是9A_B_、3A_bb,其中AABB和AAbb是纯合子,比例为

②如果F1四种表现型中,亲本类型偏多,重组类型偏少,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遵循连锁交换定律,出现两种较少表现型的原因是灰身有眼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2)①由题意知,多1条染色体的雄配子不可育,因此该雌性“三体”形成的原因是参与受精作用过程的

雌配子多一条染色体所致;该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②欲判断基因R、r是否位于10号常染色体上,可让这只卷曲尾的雌性“三体”与纯合的正常尾雄性个体杂交得F1,再让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得F2

如果因R、r位于10号常染色体上,则F2正常尾个体与卷曲尾个体的比例为13:5;

如果基因R、r位于其他常染色体上,则F2正常尾个体与卷曲尾个体的比例为3:1.

故答案为:

(1)①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②灰身有眼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2)①雌    染色体(数目)变异   

②13:5    3:1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雌雄同株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A:出现色素,AA和Aa的效应相同),B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修饰效应出现,BB和Bb的效应不同).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亲代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红色植株杂交,产生子一代植株花全是粉色.请写出可能出现这种结果的遗传图解(图1)(遗传图解表现型不作要求).______

(2)若不知两对基因(A和a,B和b)是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课题小组选用了AaBb粉色植株自交进行探究.

①实验假设: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存在三种类型,请你在图1的图示方框中补充其他两种类型(用竖线表示染色体,黑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点).______

②实验方法:粉色植株自交.

③实验步骤:第一步:粉色植株自交.

第二步:观察并统计子二代植株花的颜色和比例.

④实验可能的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及相应的结论:

a______,两对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图1第一种类型);

b______,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图2第二种类型);

c若子代植株花粉色:红色:白色=2:1:1,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图1第三种类型).

(3)已知a基因是基因碱基对缺失所致.图2为该基因与其mRNA杂交的示意图,①~⑦表示基因的不同功能区.

①上述分子杂交的原理是______;细胞中a基因编码区不能翻译的序列是______(填写图中序号).

②若已知a基因编码的氨基酸排列顺序,_______(能/不能)确定a基因转录的mRNA的碱基排列顺序,理由是______

③细胞中a基因开始转录时,能识别和结合①中调控序列的酶是______

④若一个卵原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上,a基因的编码区中一个A替换成T,则由该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携带该突变基因的概率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纯合白花基因型有AABB、aaBB、aabb,纯合红花基因型有AAbb,粉花基因型有A__Bb,可推测亲本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

(2)④AaBb的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有三种可能,除了题中给出的以外,还有一种就是AB在一条染色体上,ab在它的同源染色体上,判别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利用基因型为AaBb的粉花植株进行自交实验,观察并统计子代植株花的颜色和比例.

a.若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符合第一种类型,则基因型为AaBb的粉花植株能产生四种配子,AB、Ab、aB、ab,AaBb的粉花植株进行自交后代,粉花(2AABb+4AaBb):红花(1AAbb+2Aabb):白花(3aaB_+1aabb+3A_BB)=6:3:7.

b.若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符合第二种类型,则基因型为AaBb的粉花植株能产生二种配子AB、ab,AaBb的粉花植株进行自交后代,粉花(2AaBb):白花(1AABB+1aabb)=2:2=1:1.

(3)①:①分子杂交的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③和⑤为基因编码区的内含子,是编码区不能翻译的序列.

②由于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所以在已知a基因编码的氨基酸排列顺序的情况下,也不能确定a基因转录的mRNA的碱基排列顺序.

③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该酶能识别和结合基因首端的启动子.

④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含有突变基因的染色体分配到次级卵母细胞的概率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子染色体移向两极,含有突变基因的子染色体分配到卵原细胞的概率为,因此卵细胞携带该突变基因的概率为×=

故答案为:

(1)

(2)①(如右图所示)

④a.若子代植株花粉色:红色:白色=6:3:7

b.若子代植株花粉色:白色=1:1

(3)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③和⑤

②不能         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

③RNA聚合酶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玉米籽粒的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糯性(B)对糯性(b)为显性,两对性状自由组合.请回答.

(1)已知玉米非糯性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棕色.若用碘液处理AaBb的花粉,则显微镜下观察到花粉颜色及比例为______

(2)现有两纯合亲本,黄色糯性植株与白色非糯性植株,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问出现的重组类型中纯合子的比例为______.F2黄色非糯性植株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

(3)已知基因A、a位于9号染色体上,且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Aa的植株甲,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一所示.

①为了确定植株甲的A基因是位于正常染色体上,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证明A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②以植株甲为父本,以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乙,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所示.该植株形成的可能原因是:父本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未分离.

③若植株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乙为父本,以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

正确答案

蓝色:棕色=1:1

AB:Ab:aB:ab=4:2:2:1

黄色:白色=1:1

同源染色体

黄色:白色=2:3

解析

解:(1)由于杂合的非糯性植株的花粉可产生含B和b的两种配子,比例为1:1,所以用碘液处理后,显微镜下观察到花粉颜色及比例为蓝色:棕色=1:1.

(2)现有两纯合亲本,黄色糯性植株与白色非糯性植株,杂交得到F1,基因型为AaBb,自交后出现的性状分离比是9:3:3:1,其中9和1是重组性状,当中有2份是纯合子,所以出现的重组类型中纯合子的比例为.F2黄色非糯性植株的基因是A_B_,独立考虑每一对基因的基因频率,则A=,a=,B=,b=,所以AB:Ab:aB:ab=(×):(×):(×):(×)=4:2:2:1.

(3)①若A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让植株甲进行自交产生F1,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Aa个体产生的配子中只有a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F1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Aa):白色(aa)=1:1.

②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图二中的A只能来自母本,故aa是父本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所致.

③若植株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则该植株能形成3种可育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2:1,其中A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因此以植株乙为父本进行测交,即与aa个体进行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黄色(2Aaa):白色(2aa+1aaa)=2:3.

故答案是:

(1)蓝色:棕色=1:1

(2)  AB:Ab:aB:ab=4:2:2:1

(3)①黄色:白色=1:1

②同源染色体(9号染色体)

③黄色:白色=2:3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种鸟有蓝、黄、绿、白四种羽色,由两对相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其性状控制方式如下表.下列有关推测错误的是(  )

A该鸟控制羽毛的基因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

B欲鉴定一只绿色雄鸟M的基因型,选择多只白色雌鸟与之交配,若后代中出现白色鸟,则绿色雄鸟M的基因型为AaBb

C欲鉴定一只蓝色雌鸟N的基因型,选择多只白色雄鸟与之交配,若后代中只有蓝色鸟,则蓝色雌鸟N的基因型为AAbb

D若将多对白色雌鸟和纯合绿色雄鸟杂交,再让子一代雌雄鸟交配,则F2中的表现型与亲本不同的占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答:A、由题干信息“某种鸟有蓝、黄、绿、白四种羽色,由两对相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可知,鸟的羽毛颜色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欲鉴定一只绿色雄鸟M的基因型,通常用测交的方法进行,选择隐性纯合子(基因型aabb)白色测交,若测交后代中中出现白色鸟aabb,则绿色雄鸟M的基因型为AaBb,B正确;

C、欲鉴定一只绿色雄鸟M的基因型,通常用测交的方法进行,选择隐性纯合子(基因型aabb)白色测交,若测交中只有蓝色鸟(基因型A_bb),则蓝色雌鸟N的基因型为AAbb,C正确;

D、若将多对白色雌鸟(基因型aabb)和纯合绿色雄鸟(基因型AABB)杂交,则子一代雌雄鸟基因型为AaBb,再让子一代雌雄鸟交配,则F2中的表现型与亲本相同有:白色(基因型aabb):×=,绿色(基因型A_B_):×=,则不同于亲本的比例为:1-(+)=,D错误;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科学家们常用杂交实验来寻找基因的位置,认真阅读以下动物和植物的杂交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Ⅰ.动物多为二倍体,缺失一条染色体是单体(2n-l).大多数动物的单体不能存活,但在黑膜果蝇中,点状染色体(4号染色体,即图1中的dd′)缺失一条也可以存活,而且能够繁殖后代,可以用来进行遗传学研究.果蝇群体中存在无眼个体,无限基因位于常染色休上,将无眼果蝇个体与纯合野生型个体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据表判断,显性性状为______.根据以上判断,请利用正常无眼果蝇,探究无眼基因是否位于4号染色体上.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第一步:让正常无眼果蝇个体与野生型(纯合)4号染色体单体果蝇交配,获得子代;

第二步:统计子代的性状表现,并记录.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______,则说明无眼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

②若______,则说明无眼基因不位于4号染色体上.

Ⅱ.某种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AA和Aa的效应相同),B基因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B和Bb的效应不同).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探究两对基因(A和a,B和b)是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课题小组选用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进行自交实验.

实验假设: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有三种类型,已给出两种类型,请将来给出的类型画在方框内(如图2所示,竖线表示染色体,黑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点).

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用基因型为AaBb的粉花植株进行自交实验.

第二步:观察并统计子代植株花的颜色和比例.

实验可能的结果(不考虑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及相应的结论:

a.若子代植株花色及其比例为______时,则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符合第一种类型;

b.若子代植株花色及其比例为______时,则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符台第二种类型;

c.若子代植株花色及其比例为______时,则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符合第三种类型.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Ⅰ无眼果蝇个体与纯合野生型个体交配,F1全野生型,所以野生型为显性性状,假设A控制野生型性状,a控制无眼性状,缺失一条4号染色体用O表示,探究无眼基因是否位于4号染色体上.利用正常无眼果蝇个体与野生型(纯合)4号染色体单体果蝇交配,获得子代.

①若无眼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无眼果蝇产生一种配子a,野生型(纯合)4号染色体单体果蝇可以产生两种配子,1种是含4号染色体的,其上含有一个野生型基因A,第二种是不含4号染色体的,用O表示,他们的子代出现野生型果蝇和无眼果蝇且比例为1:1.

②若无眼基因不在4号染色体上,无眼果蝇产生一种配子a,野生型(纯合)4号染色体单体果蝇可以产生1种配子,即含4号染色体的,其上含有一个野生型基因,他们的子代全为野生型果蝇.

ⅡAaBb的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有三种可能,除了题中给出的以外,还有一种就是AB在一条染色体上,ab在它的同源染色体上,判别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利用基因型为AaBb的粉花植株进行自交实验,观察并统计子代植株花的颜色和比例,若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符合第一种类型,则基因型为AaBb的粉花植株能产生四种配子,AB、Ab、aB、ab,AaBb的粉花植株进行自交后代,粉花(2AABb+4AaBb):红花(1AAbb+2Aabb):白花(3aaB_+1aabb+3A_BB)=6:3:7.若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符合第二种类型,则基因型为AaBb的粉花植株能产生二种配子AB、ab,AaBb的粉花植株进行自交后代,粉花(2AaBb):白花(1AABB+1aabb)=2:2=1:1,若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符合第三种类型,则基因型为AaBb的粉花植株能产生二种配子Ab、aB,AaBb的粉花植株进行自交后代,粉花(2AaBb):红花(AAbb):白花(aaBB)=2:1:1.

故答案为:

I.野生型

①子代中出现野生型果蝇和无眼果蝇且比例为1:1

②子代全为野生型果蝇

II.

a.粉色:红色:白色=6:3:7

b.粉色:白色=1:1

c.粉色:红色:白色=2:1:1

下一知识点 :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遗传因子的发现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