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传因子的发现
- 共18860题
Ⅰ.在一批纯合野生正常翅(h)果蝇中,出现少数毛翅突变体(H),在培养过程中可能因某种原因恢复为正常翅,这些个体称为回复体.若是由于基因H又突变为h,称为真回复体;若是由于体内另一对基因RR突变为rr,从而抑制H基因的表达,称为假回复体,(R、r基因本身并没有控制具体性状,只有rr基因纯合时才会抑制H基因的表达).请分析回答:
(1)遗传学上,可遗传变异有基因突变、______;除HHRR外,毛翅果蝇的基因型还可能为______(至少写出两种).
(2)现有一批果蝇为纯合假回复体,请利用这批果蝇及纯合野生正常翅果蝇设计杂交实验,判断这两对基因是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
实验步骤:
①让这些果蝇与纯合野生正常翅果蝇进行杂交获得F1;
②让F1果蝇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观察F2果蝇的性状表现,并统计其性状分离比.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若______,则这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遵循______定律.
Ⅱ.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传粉的植物,开花时顶端为雄花,叶腋处为雌花,间行均匀种植可以进行同株异花授粉和异株异花授粉.玉米的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有茸毛(D)对无茸毛(d)为显性,该显性基因纯合时植株幼苗期就不能存活;上述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且其性状在幼苗期便能识别.请回答:
(1)将有茸毛玉米同株异花授粉,子代植株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2)若将宽叶有茸毛玉米和窄叶有茸毛玉米进行异株异花传粉,子代F1只出现两种表现型,则: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 F1成熟的群体中,D的基因频率是______;若F1个体同株异花授粉产生F2,则理论上F2成熟植株的表现型有______种.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Ⅰ.(1)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前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后者是环境因素引起的.可遗传变异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根据题意分析可知,rr抑制基因H的表达,因此只有在同时具备基因R和基因H时,果蝇才表现毛翅,其余情况下为正常翅.果蝇的9种基因型中表现为正常翅的有hhRr、hhrr、hhRR、HHrr、Hhrr,表现为毛翅的有HHRR、HHRr、HhRR、HhRr.
(2)属于纯合假回复体的果蝇的基因型应为HHrr,纯合野生正常翅果蝇基因型应为hhRR,两者进行杂交得到基因型为HhRr的F1,让F1果蝇雌雄个体自由交配获得F2 ,若F2果蝇中毛翅与正常翅分别为1HHRR、2HhRR、2HHRr、4HhRr和1HHrr、2Hhrr、2hhRr、2hhRR、1hhrr,比例为9:7,则这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若F2果蝇中毛翅与正常翅的比例不为9:7,则这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
Ⅱ.(1)根据题意,宽叶的基因型为AA、Aa,窄叶的基因型是aa,有茸毛的基因型是Dd(DD幼苗期死亡),无茸毛基因型为dd,子代植株表现型及比例为有茸毛:无茸毛=2:1.
(2)宽叶有茸毛玉米(A_Dd)和窄叶有茸毛玉米(aaDd)进行异株异花传粉,子代只出现两种表现型故可确定亲本基因型分别是AADd和aaDd.由亲本可知F1个体基因型为AaDd、
Aadd,所以D的基因频率是
=
.由亲本可知F1个体基因型为
AaDd、
Aadd,F1个体同株异花授粉即自交理论上F2成熟植株的表现型有宽叶有茸毛(A_Dd)、窄叶有茸毛(aaDd)、宽叶无茸毛(A_dd)、窄叶无茸毛(aadd)四种表现型.
故答案为:
Ⅰ.(1)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HhRR、HhRr、HHRr
(2)F2果蝇中毛翅与正常翅的比为9:7 基因的自由组合
Ⅱ.(1)有茸毛:无茸毛=2:1
(2)AADd和aaDd 4
小麦高茎(D)对矮茎(d)是显性,无芒(B)对有芒(b)是显性,这两对遗传因子独立遗传,纯合高茎有芒与纯合矮茎无芒杂交得F1,F1又与某小麦杂交,其中高无:高有:矮无:矮有=3:3:1:1,该小麦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题意可知,小麦高茎(D)对矮茎(d)是显性,无芒(B)对有芒(b)是显性,因此纯合高茎有芒个体基因型为DDbb,纯合矮茎无芒个体的基因型为ddBB,因此杂交产生的子一代的基因型为DdBb;
F1又与某小麦杂交,其中高无:高有:矮无:矮有=3:3:1:1,即后代高茎:矮茎=3:1,即杂合子自交的结果,因此该小麦的基因型为Dd;又由于后代中无芒:有芒=1:1,符合测交结果,因此该小麦的基因型为bb.
因此该小麦的遗传因子组成是Ddbb.
故选:D.
下面有关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分离,从而使后代出现性状分离,A错误;
B、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的分离,B错误;
C、自由组合定律是指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正确;
D、自由组合定律是指在形成配子时,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错误.
故选:C.
豌豆种子子叶黄色(Y)对绿色为显性,形状圆粒(R)对皱粒为显性,某人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进行杂交,发现后代出现4种表现型,对性状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______定律.
(2)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
(3)在杂交后代F1中,非亲本类型占的比例是______,F1中纯合体的基因型是______.
(4)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是______,若使F1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则F2中纯合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豌豆种子子叶黄色(Y)对绿色为显性,形状圆粒(R)对皱粒为显性,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2)根据杂交后代的比例,可以判断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和yyRr.
(3)在杂交后代F1中,基因型有6种,表现型有4种,分别是黄色圆粒(1YyRR、2YyRr)、黄色皱粒(1Yyrr)、绿色圆粒(1yyRR、2yyRr)和绿色皱粒(1yyrr);数量比为3:1:3:1.非亲本类型占的比例是黄色皱粒和绿色皱粒,占.F1中纯合体的基因型是yyRR或yyrr.
(4)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是YyRR或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则F2中纯合体所占比例为0+=
.
故答案为:
(1)分离
(2)YyRr×yyRr
(3) yyRR或yyrr
(4)YyRR或YyRr
用黄色圆粒(黄色基因用Y表示,圆粒基因用R表示)豌豆与某种豌豆作为亲本杂交得到F1,并且把F1的统计数据绘成了右面的柱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F1中黄色与绿色之比大约为3:1,A正确;
B、F1中绿色圆粒的基因型为yyRr,B错误;
C、亲本“某豌豆”的基因型为Yyrr,表现型为黄色皱粒,C正确;
D、亲本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为YyRr,D正确.
故选:B.
有两个肉鸭品种--连城白鸭和白改鸭,羽色均为白色.研究人员以下表所示外貌特征的连城白鸭和白改鸭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表格所示亲本的外貌特征中有______对相对性状.F2中黑羽、灰羽:白羽约为______,因此鸭的羽色遗传符合______定律.
(2)研究人员假设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素合成(用符号B,b表示,B表示能合成黑色素),另一对等位基因促进黑色素在羽毛中的表达(用R,r表示,r表示抑制黑色素在羽毛中的表达).根据连城白鸭喙色为黑色,而白改鸭喙色不显现黑色推测,上述杂交实验中连城白鸭的基因型为______,白改鸭的基因型为______,F2代中,黑羽、灰羽鸭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
(3)研究人员发现F2黑羽:灰羽=1:2,他们假设R基因存在剂量效应,一个R基因表现为灰色,两个R基因表现为黑色,为了验证该假设,他们将F1灰羽鸭与亲本中的白改鸭进行杂交,观察统计杂交结果,并计算比例.
①若杂交结果为______,则假设成立.
②若杂交结果为______,则假设不成立.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表格所示亲本的外貌特征中有1对相对性状,即喙色的黑色和橙黄色.杂交实验结果:F2中非白羽(黑羽、灰羽):白羽=333:259≈9:7,属于9:3:3:1的变式,由此可见,鸭的羽色遗传符合两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素合成(用符号B,b表示,B表示能合成黑色素),另一对等位基因促进黑色素在羽毛中的表达(用R,r表示,r表示抑制黑色素在羽毛中的表达),则黑羽和灰羽的基因型为B_R_,白羽基因型为B_rr、bbR_、bbrr.连城白羽鸭的喙色为黑色,则其基因型为B_rr,而白改白羽鸭的喙色不显现黑色,则其基因型为bbR_,连城白羽鸭和白改白羽鸭杂交所得F1代均为灰羽(BbRr),可推出两亲本都为纯合子,即连城白鸭的基因型为BBrr,白改鸭的基因型为bbRR.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F2代中黑羽和灰羽(B_R_)所占的比例为=
,其中纯合子(BBRR)占F2的比例为
=
,因此黑羽和灰羽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杂合子的比例为
.
(3)用F1灰羽鸭(BbRr)与亲本中白改鸭(bbRR)杂交,子代出现四种基因型:BbRR、BbRr、bbRR、bbRr.
①若假设成立,即R基因存在剂量效应,一个R基因表现为灰色,两个R基因表现为黑色,则杂交结果为黑羽(BbRR):灰羽(BbRr):白羽(bbRR、bbRr)=1:1:2;
②若假设不成立,则杂交结果为灰羽(BbRR、BbRr):白羽(bbRR、bbRr)=1:1.
故答案为:
(1)1 9:7 基因的自由组合
(2)BBrr bbRR
(3)①黑羽:灰羽:白羽=1:1:2 ②灰羽:白羽=1:1
果蝇中灰身(B)与黑身(b),大翅脉(E)与小翅脉(e)是两对相对性状且独立遗传,灰身大翅脉的雌蝇与灰身小翅脉的雄蝇杂交,子代中有47只灰身大翅脉,49只灰身小翅脉,17只黑身大翅脉,15只黑身小翅脉.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亲本中雌蝇的基因型是______,雄蝇基因型是______.果蝇体色和翅脉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______定律,子代中灰身大翅脉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
(2)现有一只灰身大翅脉雄性果蝇,请设计实验鉴定这只果蝇的基因型.
实验思路:取这只灰身大翅脉雄性果蝇与______雌性果蝇杂交,统计子代不同种表现型个体的数量.
预期结果及分析:
A.若子代中全为灰身大翅脉果蝇,则说明该雄性果蝇的基因型为BBEE;
B.若子代中性状分离比为1:1,则说明该雄性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
C.若子代中性状分离比为______,则说明该雄性果蝇的基因型为BbEe.
(3)取基因型为BbEe的果蝇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若F2中黑身大翅脉的个体有60只,则理论上F2中杂合灰身大翅脉的果蝇约有______只.取F2中所有灰身小翅脉果蝇相同基因型雌雄个体之间杂交,则F3中果蝇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亲本中雌蝇的基因型是BbEe,雄蝇基因型是Bbee.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身大翅脉:灰身小翅脉:黑身大翅脉:黑身小翅脉=3:3:1:1,可见,果蝇体色和翅脉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亲本的基因型为BbEe(雌)×Bbee(雄),则子代中灰身大翅脉果蝇(B_Ee)的基因型为BBEe、BbEe.
(2)现有一只灰身大翅脉雄性果蝇(B_E_),要鉴定这只果蝇的基因型可采用测交法,即取这只灰身大翅脉雄性果蝇与黑身小翅脉雌性果蝇(bbee)杂交,统计子代不同种表现型个体的数量.
A.若该雄性果蝇的基因型为BBEE,则若子代中全为灰身大翅脉果蝇;
B.若该雄性果蝇的基因型为BbEE或BBEe,则子代中性状分离比为1:1;
C.若该雄性果蝇的基因型为BbEe,则子代中性状分离比为1:1:1:1.
(3)取基因型为BbEe的果蝇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身大翅脉(B_E_):灰身小翅脉(B_ee):黑身大翅脉(eeE_):黑身小翅脉(bbee)=9:3:3:1,若其中黑身大翅脉(B_ee)的个体有60只,则理论上F2中杂合灰身大翅脉的果蝇(
BBEe、
BbEE、
BbEe)约有60÷3×8=160只.取F2中所有灰身小翅脉果蝇(
BBee、
Bbee)相同基因型雌雄个体之间杂交,即相当于“自交”,则F3中果蝇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灰身小翅脉(B_ee):黑身小翅脉(bbee)=(
):(
)=5:1.
故答案为:
(1)BbEe Bbee 自由组合 BBEe、BbEe
(2)黑身小翅脉 BbEE或BBEe 1:1:1:1
(3)160 灰身小翅脉:黑身小翅脉=5:1
牧草中的白花三叶草有叶片内含氰(HCN)和不含氰的两个稳定遗传的品种.研究证实,白花三叶草叶片内的氰化物是经如图所示的代谢途径产生,染色体上的基因D、H分别决定产氰糖苷酶和氰酸酶的合成,两种酶在氰的形成过程中先后发挥作用,基因d、h无此功能.某研究小组用甲乙两个不产氰的牧草品种杂交,F1全部产氰,F1自交得F2.将F2植株的叶片提取液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F2植株有四种品系,如表所示:
前体物质含氰糖苷
氰
(1)该实例说明基因可以通过______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根据研究结果判断,D基因和H基因位于______(填同一或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品系Ⅲ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
(3)该杂交方案的F2植株中,约有______的植株自交后代都能产氢,四种品系中的______植株自交后代都不能产氢.
(4)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可提高该牧草的抗旱性.首先,将大麦的抗旱基因HVA插入到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转移至植物细胞,并整合到植物细胞的______上,然后采用______技术获得抗旱牧草植株,形成稳定遗传的新品种.
(5)有科学研究认为,转基因作物所携带的外源基因可以通过花粉传递给近缘物种,可能造成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该实例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根据研究结果判断,D基因和H基因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由于品系Ⅲ在提取液中加入含氰糖苷后能产氰,说明无合成产氰糖苷酶的显性基因,所以基因型可能为ddHH或ddHh.
(3)F2植株中,只有DDHH植株自交后代都能产氢,占F2植株的.由于品系Ⅱ、品系Ⅲ和品系Ⅳ中至少有一对基因是隐性纯合,所以它们自交后代都不能产氢.
(4)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可提高该牧草的抗旱性.首先,将大麦的抗旱基因HVA插入到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转移至植物细胞,并整合到植物细胞的染色体DNA上,然后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抗旱牧草植株,形成稳定遗传的新品种.
(5)转基因作物所携带的外源基因可以通过花粉传递给近缘物种,可能造成基因污染,因此,可将抗旱基因HVA整合到植物细胞的叶绿体DNA上.
故答案为:
(1)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代谢
(2)不同 ddHH或ddHh
(3) 品系Ⅱ、品系Ⅲ和品系Ⅳ
(4)染色体DNA 植物组织培养
(5)基因污染
将高杆(T)无芒(B)小麦与矮杆无芒小麦杂交,后代中出现高杆无芒、高杆有芒、矮杆无芒、矮杆有芒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3:1:3: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题意可知,亲本为高杆无芒(TB)和矮杆有芒(ttbb),杂交后代表现型为高杆无芒、高杆有芒、矮杆无芒、矮杆有芒,且比例是3:1:3:1.逐对分析分析后代高杆:矮杆=1:1,说明亲本是Tt×tt;有芒:无芒=3:1,说明亲本是Bb×Bb.所以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TtBb×ttBb.
故选:D.
某种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花色有白色、红色、紫色和紫红色四种,已知花色由A/a和B/b两对基因控制,其控制色素合成的生化途径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该植物进行杂交实验,母本______(需要/不需要)去雄,套袋的目的是______.
(2)基因型AaBb植株的花色是______,其自交后代(F1)中白花植株所占比例约为______
(不考虑染色体间的片段交换),由此______(能/不能)判断两对基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若AaBb植株的自交后代(F1)中有一半是紫红花植株,说明A、a和B、b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类型.请依据F1的表现型及其比例进行分析,并在答题卷的方框中标出B、b基因的位置.
______
①F1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紫花:紫红花:白花=1:2:1,则为第一种类型,其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
②若F1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则为第二种类型.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由于该种植物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所以不需要对母本去雄,套袋的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2)花色有白色、红色、紫色和紫红色四种,已知花色由A/a和B/b两对基因控制,其控制色素合成的生化途径如图1所示信息可推知基因型AaBb植株的花色是紫红色,其自交后代(F1)中白花植株aa__(即aaBB、aaBb、aabb),所占比例约为:(aa)×1(BB、Bb、bb)=
,但是据此分离比只能确定A、a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无法推断两对基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AaBb植株的自交后代(F1)中有一半是紫红花植株,说明A、a和B、b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表现为连锁关系.根据图2所示的两种类型,分别产生的配子为:AB和ab或Ab和aB.
①若是F1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紫花:紫红花:白花=1:2:1,则可推知为第一种类型,其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②若是第二种类型可推知后代的基因型及表现型为:红花:紫红花:白花=1:2:1.
故答案为:
(1)不需要 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2)紫红色 不能
(3)
①aabb ②红花:紫红花:白花=1:2:1
果蝇野生型和5种突变型的性状表现、控制性状的基因符号和基因所在染色体编号如下表
注:(1)每种突变型未列出的性状表现与野生型的性状表现相同;
(2)6种果蝇均为纯合体并可作为杂交实验的亲本.请回答:
(1)确定某性状由细胞核基因决定,还是由细胞质基因决定,可采用的杂交方法是______.
(2)若进行验证基因分离规律的实验设计,观察和记载后代中翅型的性状表现,第一步,选择杂交的亲本基因型应是______.(只写翅型相关基因的基因型)
(3)若进行验证自由组合规律的实验设计,观察和记载后代中体色和肢型的遗传表现,第一步,选择杂交的亲本类型(用序号表示)是______,其对应的基因型是______.
(4)红眼对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如果不清楚红眼为显性,那么,选择多对纯合的红眼果蝇与纯合
的白眼果蝇杂交,子一代自交,子二代中都是红色个体多于白色个体,则______为显性;
如果子二代中都是白色个体多于红色个体,则______为显性.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确定某性状的遗传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可采用的杂交方法是正交和反交.观察后代的性状.若果出现与性染色体有关的现象,则为伴性遗传,无关则为常染色体遗传.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要想得到等位基因个体必须将纯合亲本个体杂交.可选作杂交的亲本的类型应是VV×vv.
(3)要观察体色和体型的遗传表现,选择亲本的黑身个体的其他症状要正常,选作亲本的后胸变形个体的其他症状要正常,因此二个亲本的基因型一定是bbDD×BBdd(写成WWbbVVDDHH×WWBBVVddHH 也可),且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选择杂交的亲本类型是③×⑤.
(4)其中位于X染色体上的W、w基因的遗传方式为伴性遗传,选择多对纯合的红眼果蝇与纯合的白眼果蝇杂交,子一代Ww自交,若红色为显性,则子二代中红色:白色=3:1,红色个体多于白色个体;若白色为显性,则子二代中白色:红色=3:1,白色个体多于红色个体.
故答案为:
(1)正交和反交
(2)VV×vv
(3)③×⑤bbDD×BBdd
(4)红色 白色
在家鼠的遗传实验中,一黑色家鼠与白色家鼠杂交,F1均为黑色.F1个体间随机交配得F2,F2中黑色:浅灰色:白色=12:3:1,则F2黑色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设黑色与白色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一黑色家鼠AABB与白色家鼠aabb杂交,后代F1AaBb表现为黑色,F1个体间随机交配得F2,F2中出现黑色:浅灰色:白色=12:3:1,其基因型分别为(1AABB、2AABb、2AaBB、4AaBb、1AAbb、2Aabb):(1aaBB、2aaBb):aabb.因此,F2黑色个体中纯合子比例为=
.
故选:A.
自然界中雌雄同株植物大多可自交产生后代,而烟草是雌雄同株植物,却无法自交产生后代.这是由S基因控制的遗传机制所决定的,其规律如图1所示(注:精子通过花粉管输送到卵细胞所在处,完成受精). (1)烟草的S基因分为S1、S2、S3等15种,它们互为______,它们的产生是______的结果.
(2)将基因型为S1S2和S2S3的烟草间行种植,全部子代的基因型种类和比例为:______.
(3)自然界中许多植物具有与烟草一样的自交不亲和性,这更有利于提高生物______的多样性,为物种的进化提供更丰富的______,使之更好地适应环境.
(4)某雌雄同株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E和e,F和f)控制,其中一对基因控制色素的合成,另一对基因控制颜色的深度,其花的颜色与基因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由表可知,______基因存在时可合成色素;______基因存在时可淡化颜色的深度.
②用纯合白花植株和纯合红花植株杂交,若产生的子代植株全开粉色花,则亲代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
③现不知两对基因(E和e,F和f)是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课题小组用EeFf的粉色植株进行探究实验:
实验假设:这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存在三种类型(如图2).
实验方法:用基因型为EeFf的粉色植株进行测交,观察并统计子代植株所幵花 的颜色和比例.
可能的实验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及相应的结论:
a.若子代植株花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图中第一种类型);
b.若子代植株花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图中第二种类型);
c.若子代植株花表现为红色:白色=1:1,则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图中第三种类型).该粉色植株能形成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烟草的S1、S2、S3基因是一组复等位基因,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2)由题意可知,当花粉所含S基因种类和母本相同时,就不能完成花粉管的伸长.现在S1S2和S2S3间行种植,就有两种交配方式:①S1S2♂×S2S3♀和②S1S2♀×S2S3♂,①中的花粉S2与卵细胞的S基因种类相同,花粉管就不能伸长完成受精,花粉只有S1一种类型,后代有S1S2和S1S3数量相同的两种;②中的花粉S2与卵细胞的S基因种类相同,花粉管就不能伸长完成受精,花粉只有S3一种类型,后代有S1S3和S2S3数量相同的两种,所以子代S1S3:S2S3:S1S2=2:1:1.
(3)自交不亲和,植物体必须杂交,接受外来花粉产生更多的遗传性状,提高了生物遗传性状的多样性,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4)①由上表可知,E基因存在时可合成色素,且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效应相同;F基因存在时可淡化颜色的深度,且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效应不同.
②用纯合白花植株(EEFF或eeff或eeFF)和纯合红花植株(EEff)杂交,若产生的子代植株全开粉色花(E_Ff),则亲代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EEFF或eeFF.
③欲探究两对基因是否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可让EeFf的粉色植株测交,观察并统计子代植株所开花的颜色和比例.
a.若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第一种类型),符合自由组合定律,EeFf测交,即EeFf×eeff,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粉色(EeFf):红色(Eeff):白色(eeFf、eeff)=1:1:2.
b.若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E和F在同一条染色体(符合图中第二种类型),EeFf测交,即EeFf×eeff,子将EF、ef分别看成是一个整体,则子代基表现型及比例为粉色(EeFf):白色(eeff)=1:1.
c.若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E和F不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符合图中第三种类型),EeFf能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即Ef:eF=1:1,其测交,将Ef、eF分别看成是一个整体,则子代基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Eeff):白色(eeFf)=1:1.
故答案为:
(1)等位基因 基因突变
(2)S1S3:S2S3:S1S2=2:1:1
(3)遗传性状(基因) 原材料
(4)①E F
②EEFF或eeFF
③粉色:红色:白色=1:1:2 粉色:白色=1:1 Ef:eF=1:1
已知狗皮毛的颜色受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B-b)控制,表现型有三种,分别为沙色(aaB_或A_bb)、红色(A_B_)、白色(aabb).经观察绘得系谱图如下,其中1号、2号为纯合子.请据图分析回答:
(1)1号和2号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
(2)6号和7号后代出现三种表现型,产生该现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在理论上6号和7号的后代中出现三种表现型的比例为______.
(3)狗有一种遗传病,称作Pelger异常.有这种病的狗基本正常,但是其部分白细胞的核异常(核不分叶).
实验一:将Pelger异常的雄狗与健康的纯系雌狗杂交能产生后代,下一代的情况是:正常雌狗63只,正常雄狗60只,Pelger异常雌狗61只,Pelger异常雄狗58只.
实验二:将都属Pelger异常的雄狗与雌狗杂交,下一代的情况有所不同:正常雌狗57只,Pelgel异常雌狗119只,正常雄狗61只,Pelger异常雄狗113只.
①根据上述两组实验结果,推测Pelger异常狗的基因型(用D或d表示)______.
②利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说明,分析实验二的结果.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从图中的图例可以看出,红色的基因型是A_B_,沙色的基因型是aaB_或A_bb,白色的基因型是aabb.因1号、2号生有红色的后代6号,又因1号、2号均为纯合子,所以它们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或AAbb、aaBB.
(2)6号和7号后代出现三种表现型,产生该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由于13号的基因型为aabb,可推断亲本6号和7号基因型皆为AaBb,所以6号和7号产生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_B_:A_bb:aaB_:aabb=9:3:3:1,根据题目所给条件,表现型比例为红色:沙色:白色=9:6:1.
(3)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异常狗与健康的纯系雌狗杂交能产生后代,比例为1:1;异常的雄狗与雌狗杂交,产生后代,比例为2:1,(基因型为DD的狗极度病变,在胚胎期死亡)所以推测Pelger异常狗的基因型Dd. 遗传图解如下:
答案:(1)aaBB、AAbb或AAbb、aaBB
(2)红色:沙色:白色=9:6:1
(3)①Dd
果绳的颜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A决定色素产生,H使色素呈紫色,h使色素呈红色,aa个体眼睛呈白色.两只纯合果绳杂交结果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分析可知,A、a位于常染色体上,H、h位于性染色体上,A错误;
B、由于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XHXh、AaXhY,因此F2雌果蝇中,红眼果蝇的比例是A_XhXh=,白眼果蝇的比例是aa--=
,二者之比是3:2,B错误;
C、F2中的紫眼中纯合子的概率是:由于子二代中紫眼雌性个体没有纯合子,因此AAXHXH+AAXHY=0+,C错误;
D、F2中纯合白眼的比例为:aaXhXh+aaXhY+aaXHY=,D正确.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