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探究两对等位基因所遵循的遗传规律,两对基因均为杂合的亲本自交,子代要得到9:3:3:1的性状分离比这一实验结果,理论上必须满足一些条件,下列关于这些条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所在位置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B研究性状是受单基因还是多基因控制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C基因组成相同的雌雄配子数量是否相同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D基因组成不同的雌(雄)配子数量是否相等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正确答案

C

解析

A、题干是探究两对等位基因所遵循的遗传规律,两对基因均为杂合的亲本自交,子代要得到9:3:3:1的性状分离比,从性状分离比看本题遵循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必须满足一些条件的条件是: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A错误;

B、多个性状是分别受多个单基因控制的才可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

C、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基因型为Dd的植株能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雄性配子(即D:a=1:1),也能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雌配子(即D:d=1:1),但雌雄配子之间没有特定数量上的联系,且根据减数分裂的特点可知,雄配子数量远多于雌配子.因此,雌雄配子数量不相等,种类数相同,C正确;

D、基因组成不同的雌(雄)配子数量比1:1,才可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D错误;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Ⅰ号染色体是性染色体,Ⅱ号染色体上有粉红眼基因r,Ⅲ号染色体上有黑体基因e,短腿基因t位置不明.现有一雌性黑体粉红眼短腿(eerrtt)果蝇与雄性纯合野生型(显性)果蝇杂交,再让F1雄性个体进行测交,子代表现型如下表(未列出的性状表现与野生型的性状表现相同).

(1)果蝇的体色与眼色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______定律.短腿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_号染色体上.若让F1雌性个体进行测交,与上表比较,子代性状及分离比______(会/不会)发生改变.

(2)任取两只雌、雄果蝇杂交,如果子代中灰体(E)粉红眼短腿个体的比例是,则这两只果蝇共有______种杂交组合(不考虑正、反交),其中基因型不同的组合分别是______

(3)假如果蝇卷翅基因A是Ⅲ号染色体上的一个显性突变基因,其等位基因a控制野生型翅型.若卷翅基因A纯合时致死,研究者又发现了Ⅲ号染色体上的另一纯合致死基因B,从而得到“平衡致死系”果蝇,其基因与染色体关系如图甲.该品系的雌雄果蝇互交(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其子代中杂合子的概率是______;子代与亲代相比,子代A基因的频率______(上升/下降/不变).

(4)欲检测野生型果蝇的一条Ⅲ号染色体上是否出现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可以利用“平衡致死系”果蝇,通过杂交实验(不考虑其他变异)来完成:让“平衡致死系”果蝇乙(♀)与待检野生型果蝇丙(♂)杂交;从F1中选出卷翅果蝇,雌雄卷翅果蝇随机交配;观察统计F2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①若F2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说明待检野生型果蝇的Ⅲ号染色体上没有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

②若F2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说明待检野生型果蝇的Ⅲ号染色体上有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根据题意,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Ⅲ号染色体,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Ⅱ号染色体,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所以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雌性黑体粉红眼短腿(eerrtt)果蝇与雄性纯合野生型(显性即EERRTT)果蝇杂交,再让F1(EeRrTt)雄性个体进行测交,子代表现型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所以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又由于果蝇共4对同源染色体(三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且测交后代与性别无关,故排除短腿基因位于性染色体(控制体色和眼色的基因题干中已明确),所以短腿基因最可能位于Ⅳ号染色体上;由于三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所以若让F1雌性个体进行测交,与表1比较,子代性状及分离比不会发生改变.

(2)根据性状显隐性及后代杂交比例,可推测这两只果蝇有4种杂交组合,分别为EerrTt×EerrTt、EeRrtt×EeRrtt、EeRrTt×Eerrtt、EeRrtt×EerrTt,其中杂交类型为EeRrTt×Eerrtt、EeRrtt×EerrTt.

(3)因存在平衡致死即AA或BB纯合致死,根据他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产生的配子只有Ab和aB,而AAbb和aaBB会致死,因此后代不会有纯合子,都是杂合子AaBb.故子代基因型和亲代基因型都一样,A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

(4)由题意可知雌性亲本产生AbD和aBD两种配子,雄性个体产生abD和ab_两种配子或一种配子:

如果没有决定性状的隐性突变,雄性配子个体产生的abD一种配子,F1中卷翅基因型都是AabbDD,自由交配后,AA纯合致死,Aabb:aabb=2:1.

如果有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雄性个体产生abD和abd两种配子,F1中的卷翅基因型是AabbDD和AabbDd,F1中的配子有abD、AbD和abd,F2子代中卷翅AabbD_:野生aabbD_:新性状aabbdd=(××2+×):(×+××2):(×)=8:3:1,即卷翅:野生:新性状=8:3:1.

故答案为:

(1)基因的自由组合Ⅳ不会

(2)4      EeRrTt×Eerrtt、EeRrtt×EerrTt

(3)100%   不变

(4)①卷翅:野生=2:1     ②卷翅:野生:新性状=8:3:1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种鸟类体色(基因用A、a)、条纹的有无(基因用B、b)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若绿色无纹

雕鸮彼此交配,其后代表现型比均为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有纹:黄色有纹=6:3:2:1.则下列选

项中哪种基因型不可能出现在子代中(  )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根据以上分析,当F1的绿色无纹雕鹗彼此交配时,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有纹:黄色有纹=6:3:2:1,是9:3:3:1中绿色显性纯合致死,即AA纯合致死,所以不可能出现基因型AA.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是某一年生白花传粉植物(2n=12)的某些基因在亲本细胞染色体上的排列情况.该种植物的高度由三对等位基因B、b,F、f,G、g共同决定,显性基因具有增高效应,且增高效应都相同,还可以累加,即显性基因的个数与植株高度呈正相关.已知图示中母本高75cm,父本高45cm,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示母本细胞正处于分裂过程中,则该细胞内可形成______个四分体.

(2)上述亲本杂交子代F1的高度是______cm,若考虑图中所示全部基因,F1测交后代中高度为55cm的植株有______种基因型.

(3)若基因E纯合会导致个体死亡,则F1自交得到的F2中杂合子Ee所占比例为______

(4)该种植物红花与白花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D、d位于1、2号染色体上,另一对等位基因为A、a,且D控制色素的合成,A抑制色素的合成.请完善下列实验步骤,探究基因A和a是否也位于1、2号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

第一步:选择基因型为______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得到F1种子.

第二步:种植F1种子,待植株成熟让其______交,得到F2种子.

第三步:种植F2种子,待其长出花朵,观察统计花的颜色及比例.

结果及结论:

①若F2植株的______,说明A、a不位于1、2号染色体上.

②若F2植株的______,说明A、a位于1、2号染色体上.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已知该植物有2n=12条染色体,所以该母本细胞减数分裂可以形成6个四分体.

(2)母本BBFFGG与父本bbffgg杂交,F1的基因型为BbFfGg,所以其高度是45+5×3=60cm,F1测交后代中高度为55cm的植株中含2个显性基因,有5种基因型.

(3)F1的基因型为Ee和ee,比例为1:1,让F1自交得到的F2中,EE占×=,Ee占=,ee占×=.E基因存在纯合致死现象,所以Ee所占比例总为

(4)为探究基因A和a是否与D和d同位于1、2号染色体上,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第一步:选择AAdd和aaDD(或AADD和aadd)父本和母本杂交得到F1种子;

第二步:种植F1种子,待植株成熟让其自交或测交,得到子代种子;

第三步:种植第二步的后代种子,待其长出叶片,观察统计叶片表现型及其比例.

结果及结论:

答案一:①若F2植株的红花与白花的比例接近3﹕13,说明另一对等位基因不位于1、2号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②若F2植株的红花与白花的比例接近1﹕3,说明另一对等位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上,遵循基因连锁定律.

故答案为:

(1)6

(2)60    5

(3)

(4)aaDD、AAdd(AADD、aadd)     自

①红花与白花的比例接近3﹕13

②红花与白花的比例接近1﹕3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生物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是Ab:aB:AB:ab为4:4:1:1,若该生物进行自交,其后代出现aabb的概率是(  )

A

B

C

D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根据生物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是Ab:aB:AB:ab为4:4:1:l,可求出Ab:aB:AB:ab的比例分别是;因此,这个生物进行自交,其后代出现aabb的概率=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种鸟类(2N=76)为ZW型性别决定,其羽毛中的黑色素由等位基因A/a中的A基因控制合成,且A基因越多,色素越多。回答下列问题:

(1)若等位基因A/a位于Z染色体上。

①雌鸟羽毛的颜色有______种。

②用两只羽毛颜色相同的个体杂交,子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则亲代基因型为______

(2)若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另有一对不在性染色体上的控制色素分布的等位基因B/b。研究者进行了如图杂交实验:

①根据杂交实验可以判断,A/a和B/b所在染色体属于______,能够使色素分散形成斑点的基因型是______

②F2中基因型种类最多的性状是______,让F2中的纯灰色雄鸟与灰色斑点雌鸟杂交,子代新出现的羽毛性状占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①由题可知鸟类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型,故雌鸟的基因型只有两种即ZAW或ZaW,故雌鸟的颜色也只有灰色和白色2种.

②雄鸟的基因型为ZAZA、ZAZa、ZaZa,ZZ分别为黑色、灰色、白色.用两只羽毛颜色相同的个体杂交,则为ZAW(雌灰)与ZAZa(雄灰),或ZaW(雌白)与ZaZa(雄白),而后一种杂交后代没有出现性状分离,故符合条件的杂交只有ZAW(雌灰)与ZAZa(雄灰),后代为ZAW(雌灰)、ZaW(雌白)、ZAZA(雄黑)、ZAZa(雄灰).

(2)①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F2性状分离比为4:2:1:6:3,为9:3:3:1的变式,说明此两对基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故两对基因应该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也可推知F1灰色斑点的基因型应该为AaBb;又从F2性状分离比可知斑点:纯色=9:7,故B/b控制色素分布形成斑点的基因为B,基因型为BB或Bb.

②综合分析可得出纯白(aa__)、纯灰(Aabb)、纯黑(AAbb)、灰色斑点(AaB_)、黑色斑点(AAB_).故F2中基因型种类最多的性状是纯白(aaBB、aaBb、aabb),让F2中的纯灰色雄鸟与灰色斑点雌鸟杂交,为两种情况:Aabb×AaBb或者Aabb×AaBB.不论哪一种情况,子代新出现的羽毛性状都占

故答案为:

(1)①2         ②ZAW和ZAZa

(2)①非同源染色体       BB和Bb        ②纯白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假设某种植物的高度由两对等位基因A、a与B、b共同决定,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显性基因具有增高效应,且增高效应都相同,并且可以累加,即显性基因的个数与植物高度呈正相关.已知纯合子AABB高50cm,aabb高30cm.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两株植物杂交,F1的高度是______

(2)F1与隐性个体测交,测交后代中高度类型和比例为______

(3)F1自交,F2中高度是40cm的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这些40cm的植侏在F2中所占的比例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两株植物杂交,F1的基因型为AaBb,又由于基因以累加效应决定植株的高度,且每个显性基因的遗传效应是相同的,纯合子AABB高50cm,aabb高30cm,即植株的高度与显性基因的个数呈正相关,每增加一个显性基因,植株增高(50cm-30cm)/4=5cm,因此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高度是40cm.

(2)F1(AaBb)与隐性个体(aabb)测交,测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含有两个显性基因的高度为40cm,含有一个显性基因的高度为35cm,纯隐性的高度为30cm,因此高度类型和比例为40cm:35cm:30cm=1:2:1.

(3)F1自交,F2中高度是40cm的植株的基因型中含有两个显性基因,即AAbb、aaBB、AaBb.这些40cm的植侏在F2中所占的比例==

故答案为:

(1)40cm

(2)40cm:35cm:30cm=1:2:1

(3)AAbb、aaBB、AaB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豌豆种子的子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基因Y、y控制,形状圆粒和皱粒分别由基因R、r控制.某一科技小组在进行遗传实验时,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的豌豆进行杂交,发现后代有4种表现型,对每对相对性状作出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试回答:

(1)亲代的基因型为:黄色圆粒______,绿色圆粒______

(2)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__

(3)子代中非亲本类型的性状组合占______

(4)子代中占整个基因型的基因型是______

(5)若将子代中的黄色圆粒豌豆自交,理论上后代中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由于豌豆种子的子叶颜色黄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因子Y、y控制,种子形状圆粒和皱粒分别由遗传因子R、r控制,所以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两对基因同时分析时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通过对性状的统计结果分析,圆粒:皱粒=3:1,黄色:绿色=1:1,所以亲本的基因型是YyRr和yyRr.

(2)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3)由于亲本表现型为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所以杂交后代中,不同于亲本表现型的非亲本类型的性状组合是黄色皱粒和绿色皱粒,占+×=

(6)亲本的基因型是YyRr和yyRr,杂交后代中,YyRr占=,yyRr占=

(7)子代中的黄色圆粒豌豆中,YyRR、YyRr,黄色圆粒豌豆自交:YyRR自交→子代Y_RR+yyRR)=Y_RR+yyRR;YyRr自交→子代Y_R_+Y_rr、+yyR_、yyrr)=Y_R_+Y_rr+yyR_+yyrr;总之子代中黄圆豌豆占,黄皱豌豆占,绿圆豌豆占,绿皱豌豆占,所以若将子代中的黄色圆粒豌豆自交,理论上讲后代中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15:5:3:1.

故答案为:

(1)YyRr    yyRr    

(2)    

(3)

(4)YyRr和yyRr

(5)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15:3:5:1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A(红花)和对a(白花)为完全显性,由核基因控制;R(茸毛叶)对r(光滑叶)为完全显性,由质基因控制.结合下列两组杂交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组杂交F1的性状全为红花、光滑叶

B乙组杂交F1的性状全为红花、茸毛叶

C甲组F1自交后代的性状是红花茸毛叶和白花茸毛叶

D乙组F1自交后代的性状是红花茸毛叶和红花光滑叶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根据细胞质基因遗传的特点,甲组杂交F1的基因型为AaR,全表现为红花、茸毛叶,故A错误;

B、乙组杂交F1的细胞质基因来自于母方,即r,基因型为Aar,全表现为红花、光滑叶,故B错误;

C、甲组F1的基因型为AaR,其中细胞核基因Aa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自交后代基因型有AA、Aa、aa三种,细胞质基因全为R,因此自交后代的性状是红花茸毛叶和白花茸毛叶,故C正确;

D、乙组F1的基因型为Aar,细胞核基因Aa自交后代基因型有AA、Aa、aa三种,但是细胞质基因全为r,因此自交后代的性状是红花光滑叶和白花光滑叶,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种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A控制红色素合成(AA和Aa的效应相同),基因B为修饰基因,BB使红色素完全消失,Bb使红色素颜色淡化.现用两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1)这两组杂交实验中,白花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

(2)让第1组F2的所有个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3)第2组F2中红花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F2中的纯合红花个体与粉红花个体杂交,后代开白花的个体占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第1组中,纯合白花(AABB或aaBB或aabb)×纯合红花(AAbb)→粉红色花(A_Bb),F1自交后代出现1:2:1的分离比,说明F1的基因型为AABb,则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第2组中,纯合白花(AABB或aaBB或aabb)×纯合红花(AAbb)→粉红色花(A_Bb),F1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6:7,是9:3:3:1的变式,说明F1的基因型为AaBb,则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

(2)第1组的F1(AABb)自交所得F2为AABB(白花):AABb(粉红色):AAbb(红色)=1:2:1,其中AABB和AAbb能稳定遗传,AABb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AABB、1/2AABb、AAbb),所以F2中表现型及比例红花:粉红色:白花=(+×):(×):(+×)=3:2:3.

(3)第2组的F1为AaBb,自交所得F2红花为AAbb或Aabb,粉红花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则红花个体与粉红花个体随机杂交,后代开白花(aaBb或aabb)的个体占××=

故答案:

(1)AABB aaBB

(2)红花:粉红花:白花=3:2:3

(3)AAbb或Aab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虹口区模拟)基因型(AaBb)的个体(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让其逐代自交3代,在F3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

A

B

C

D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只考虑一对基因时,杂合子个体的基因型为Aa,则该个体自交一代其子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aa=1:2:1,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F1自交时,纯合子的后代仍是纯合子,杂合子的后代如上所述.因此逐代自交3次,在F3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3=,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同理可推知,杂合子个体的基因型为Bb,逐代自交3次,在F3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因此,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逐代自交3次,在F3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据调查研究,某种植物能合成两种对人类某种疾病有医疗价值的药物成分,其合成途径如图所示.现有两种纯种植物,一种只能合成药物1,另一种两种药物都不能合成,这两种植物杂交,F1都只能合成药物1;F1自交后,产生的F2中三种表现型及比例是:只能合成药物1:两种药物都能合成:两种药物都不能合成=9:3:4.那么

(1)请推断这两种植物的基因型为______

(2)F2中能合成两种药物的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

(3)F1与基因型为______植株杂交,后代植株中能合成两种药物的比例最高,其比例为______

(4)能正确表示F1中两对基因位置的是图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根据题干可知,只能合成药物1个体的基因型必须有A基因,且没有bb,即AB;两种药物都能合成的基因型是Abb;两种药物都不能合成个体的基因型是aa;两亲本杂交F1都只能合成药物1;F1自交后出现两种药物都能合成,说明F1的基因型为AaBb,因此双亲中纯合的一种只能合成药物1的基因型为AABB,纯合的两种药物都不能合成的基因型为aabb.

(2)F2中两种药物能合成的基因型有AAbb或Aabb两种,因此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3.

(3)F1的基因型为AaBb,若要使杂交后代出现能产生两种药物(Abb)的概率最大,则与F1杂交的个体,分别出现A和bb的概率最大,即AAbb;AaBb和AAbb杂交,后代出现Abb的概率为

(4)根据F2后代出现,只能合成药物1:两种药物都能合成:两种药物都不能合成=9:3:4可知,9:3:4是9:3:3:1转化而来,说明控制药物合成的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中,与A图所示相符.

故答案为:

(1)AABB和aabb     

(2)   

(3)AAbb      

(4)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水稻香味性状与抗病性状独立遗传.香味性状受隐性基因(a)控制,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为选育抗病香稻新品种,进行一系列杂交实验.两亲本无香味感病与无香味抗病植株杂交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香味性状一旦出现即能稳定遗传

B香味性状的表现是因为a基因纯合,参与香味物质代谢的某种酶缺失,导致香味物质累积

C两亲本杂交的子代自交,后代群体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

D两亲本杂交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0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香味性状受隐性基因(a)控制,所以香味性状(aa)一旦出现即能稳定遗传,A正确;

B、香味性状的表现是因为a基因纯合,参与香味物质代谢的某种酶缺失,导致香味物质不能被分解而累积,B正确;

C、亲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子代香味相关的基因型为AA、Aa、aa,分别去自交得到aa的概率为,子代抗病性相关的基因型为Bb和bb,所以自交得到BB的概率为,所以得到能稳定遗传的香味抗病植株的比例为×=,C错误;

D、已知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与Aabb,其后代不可能出现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aaBB,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一种鹰的羽毛有条纹和非条纹、黄色和绿色的差异,已知决定颜色的显性基因纯合子不能存活.如图显示了鹰羽毛的杂交遗传,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①绿色对黄色完全显性;

②绿色对黄色不完全显性;

③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位于一对染色体上;

④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自由组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①②由于F1绿色非条纹自交后代有绿色和黄色,说明绿色是显性性状,由于绿色纯合子致死,绿色对黄色是完全显性,①正确,②错误;

③④由于绿色非条纹自交后代有四种性状,且性状分离比为6:3:2:1,加上致死的个体,则比例为9:3:3:1,因此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能够自由组合,③错误,④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两个亲本交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各产生两种配子

B后代有4种基因型

C后代有4种表现型

D后代基因型的比为1:1:1:1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两个亲本各产生两种配子,前者是AB和aB,后者是aB和ab,A正确;

B、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两个亲本交配,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后代有2×2=4种基因型,B正确;

C、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两个亲本交配,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后代有2×1=2种表现型,C错误;

D、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两个亲本交配,后代基因型的比为(1:1)×(1:1)=1:1:1:1,D正确.

故选:C.

下一知识点 :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遗传因子的发现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