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传因子的发现
- 共18860题
家鼠的毛色与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有关.毛色色素的产生必须有基因A存在,能产生色素的个体毛色呈黄色或黑色,不产生色素的个体毛色呈白色.基因B使家鼠毛色呈黑色,而该基因为b时,家鼠的毛色为黄色.现将黄毛雌性与白毛雄性两只纯系的家鼠杂交,后代中黑毛都是雌性,黄毛都是雄性.请回答:
(1)等位基因A、a位于______染色体上,等位基因B、b位于______染色体上.
(2)亲本黄毛雌性家鼠的基因型是______.让F1雌雄鼠杂交得到F2,则F2中:黄毛雌家鼠的概率是______;白毛家鼠的基因型有______种.
(3)欧盟多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以美国孟山都先正达公司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GA21生产的饲料喂养家鼠,与对照组比较发现,肿瘤发生率大幅度提高.请分析回答:
①家鼠进食前,体内含量较高的激素是______,其作用是促进______,实现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
②研究表明:该玉米导致肿瘤发生率大幅度提高,是因为含有的较高的草甘磷致细胞的______基因发生基因突变数达5-6个.效应T细胞攻击肿瘤细胞,肿瘤细胞裂解直接与______这一细胞器被激活有关.
③肿瘤晚期时,家鼠会因疼痛行为异常.此时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这是因为兴奋在______的传递是单向的.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由题干信息“黄毛雌性与白毛雄性两只纯系的家鼠杂交,后代中黑毛都是雌性,黄毛都是雄性”可推知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
(2)已知两亲本都是纯合体,黄毛雌性家鼠的基因型是AAXbXb,白毛雄性家鼠的基因型是aaXBY,F1雌雄鼠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Xb与AaXbY,相互杂交F2中黄毛雌家鼠的概率是A_XbXb=×
=
,白毛家鼠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aaXbY、aaXbXb4种.
(3)①家鼠进食前,血糖浓度低,体内胰高血糖素升高,促进肝糖原水解、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实现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
②研究表明:该玉米导致肿瘤发生率大幅度提高,因为含有的较高的草甘磷致细胞的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数达5-6个.效应T细胞攻击肿瘤细胞,肿瘤细胞裂解直接与溶酶体被激活有关.
③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理由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
故答案为:
(1)常 X
(2)AAXbXb 4
(3)①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水解、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
②原癌基因、抑癌基因 溶酶体
③突触
(2015秋•泉州校级期末)基因D、d和T、t是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不同情况下,下列叙述符合因果关系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已知D、d和T、t是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DTT和ddtt杂交,F1基因型是DdTt,DdTt自交F2中具有双显性性状的个体占,其中且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基因型是DDTT,其比例是
,所以F2双显性性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A错误;
B、后代的表现型数量比为1:1:1:1,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可能为DdTt和ddtt,也可能为Ddtt和ddTt,B错误.
C、若将基因型为DDtt的桃树枝条嫁接到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上,自花传粉后,果实的基因型是由母本决定的,所以所结果实的基因型是DDtt,C错误;
D、正常情况下,基因型DdTt的个体可产生DT、Dt、dt、dT四种类型的配子,若配子中出现dd类型,可能是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含两个d基因的染色体未分开而形成,这是染色体不正常分离的结果,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D正确.
故选:D.
科学家对猕猴(2n=42)的代谢进行研究,发现乙醇进入机体内的代谢途径如图所示.缺乏酶1,喝酒脸色基本不变但易醉,称为“白脸猕猴”;缺乏酶2,喝酒后乙醛积累刺激血管引起脸红,称为“红脸猕猴”;还有一种是号称“不醉猕猴”,原因是两种酶都有.请据图回答:
(1)从以上资料可判断猕猴的酒量大小与性别关系不大,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2)基因b由基因B突变形成,基因B也可以突变成其他多种形式的等位基因,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______的特点.若对猕猴进行基因组测序,需要检测______条染色体.
(3)“红脸猕猴”的基因型有______种;一对“红脸猕猴”所生的子代中,有表现为“不醉猕猴”和“白脸猕猴”,若再生一个“不醉猕猴”雄性个体的概率是______.
(4)请你设计实验,判断某“白脸猕猴”雄猴的基因型.
实验步骤:
①让该“白脸猕猴”与多只纯合的“不醉猕猴”交配,并产生多只后代.
②观察、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
Ⅰ.若子代全为“红脸猕猴”,则该“白脸猕猴”雄猴基因型为aaBB.
Ⅱ.若子代“红脸猕猴”:“不醉猕猴”接近于1:1,则该“白脸猕猴”雄猴基因型为aaBb.
Ⅲ.若子代______,则该“白脸猕猴”雄猴基因型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从以上资料可判断猕猴的酒量大小与性别关系不大,判断的理由是与酒精代谢有关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基因b由基因B突变形成,基因B也可以突变成其他多种形式的等位基因,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若对猕猴进行基因组测序,需要检测20条常染色体和X、Y染色体,共22条染色体.
(3)据分析可知“红脸猕猴”的基因型为A_B_,故共有AABB,AaBb,AaBB,AABb4种;一对“红脸猕猴”,基因型为A_B_,所生的子代中,有表现为“不醉猕猴”A_bb和“白脸猕猴”aa_,故“红脸猕猴”的基因型为AaBb,若再生一个“不醉猕猴”A_bb雄性个体的概率是 ×
×
=
.
(4)该“白脸猕猴”的基因型为aa_,可能为aaBB,aaBb,aabb,与多只纯合的“不醉猕猴”交配.
若为aaBB,与多只纯合的“不醉猕猴”交配(AAbb),则后代基因型均为AaBb,即全为“红脸猕猴”;
若为aaBb,与多只纯合的“不醉猕猴”交配(AAbb),则后代基因型为AaBb:Aabb=1:1,即“红脸猕猴”:“不醉猕猴”接近于1:1;
若为aabb,与多只纯合的“不醉猕猴”交配(AAbb),则后代基因型均为Aabb,即后代全为“不醉猕猴”.
故答案为:
(1)与酒精代谢有关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不定向性 22
(3)4
(4)全为“不醉猕猴”aabb
假定某一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CCDDEeff;成对的基因均分别独立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此个体能产生配子种类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该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CCDDEeff,每对基因均分别独立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则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此个体能产生配子种类数为2×1×1×1×2×1=4种.
故选:B.
在家鼠的遗传实验中,一黑色家鼠与白色家鼠杂交(家鼠的毛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F1均为黑色.F1雌雄个体进行交配得F2,F2中家鼠的毛色情况为黑色:浅黄色:白色=9:4:3,则F2浅黄色个体中杂合子比例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一对灰色家鼠与白色家鼠杂交(家鼠的毛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F1均为灰色.F1雌雄个体进行交配得F2,F2中家鼠的毛色情况为灰色:黑色:白色=9:3:4,说明F1灰色基因型为双杂合子,F2浅黄色占4份,为(3+1),其中有2份是纯合子,有2份是杂合子,所以F2浅黄色个体中杂合子比例为.
故选:D.
某二倍体植物有多对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其中部分性状受相关基因控制的情况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是有______的DNA片段,其遗传信息蕴藏在______之中.基罔控制性状的方式之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______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若表中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常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AaBbDd与aabbdd的两植株杂交,子代中窄叶植株占的比例为______,子代中红花窄叶细茎植株占的比例为______.
(3)若某植株体细胞的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如图所示.如果该植株形成配子时,部分四分体中相邻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问,基因D与d所在片段发生过交叉互换,则该植株可形成______种基因型的配子;如果该植株形成配子时没有发生交叉互换,则该植株自交产生的红花窄叶子代中纯合子占的比例为______.
(4)已知用电离辐射处理该植物的幼苗,能使A、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从原染色体随机断裂,然后随机结合在B、b所在染色体的末端,形成末端易位,但仅有一条染色体发生这种易位的植株高度不育.现将一基用型如图所示的植株在幼苗时期用电离辐射处理,欲判定该植株是否发生易位及易位的类型,可通过观察该植株自交后代的表现型进行判断.(注:仅研究花色和叶形两对性状,不考虑交叉互换)
①若出现______种表现型的子代,则该植株没有发生染色体易位;
②若______,则该植株仅有一条染色体发生末端易位;
③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A、a所在染色体片段均发生了易位,且A基因连在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a基因连在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 的DNA片段,是DNA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其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性状,也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若表中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常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AaBhDd与aabbdd的两植株杂交,只考虑叶型,则亲本为Bb与bb测交,所以子代中窄叶植株占的比例为;若只考虑花色、叶型和茎秆三对性状,亲本为三对杂合子基因型的测交测交,则子代中红花窄叶细茎植株(AaBbdd)占的比例为
=
.
(3)如果该植株基因型为AaBbDd,形成配子时若部分四分体中相邻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基因D与d所在片段发生过交叉互换,则该植株可形成2×2×2=8种基因型的配子;如果该植株形成配子时没有发生交叉互换,由于A与d连锁,a与D连锁,所以只能产生ABd、Abd、aBD、abD四种配子,则该植株自交产生的红花窄叶(A_B_dd)子代占×
=
,而纯合的红花窄叶(AABBdd)占
×
=
,所以该植株自交产生的红花窄叶子代中纯合子占的比例为
.
(4)由题意可知,仅研究花色和叶形两对性状,不考虑交叉互换,该实验的目的是欲确定该植株是否发生易位或发生怎样的易位,所采用的方法是让该植株自交,观察后代的表现,
①如果没有发生染色体易位,则可以产生AB、Ab、aB、ab四种配子,所以后代有4种表现型,即红花宽叶、红花窄叶、白花宽叶、白花窄叶;
②如果发生单个基因的染色体易位,由于单个基因的染色体易位是高度不育的,因此不能产生子代个体;
③如果A、a所在染色体片段均发生了易位,且A基因连在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a基因连在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则可以产生Ab、aB两种配子,所以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1:2:1,即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宽叶:红花窄叶:白花窄叶=1:2:1.
故答案为:
(1)遗传效应 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 代谢
(2)
(3)8
(4)①4
②没有子代产生
③红花宽叶:红花窄叶:白花窄叶=1:2:1
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两对等位基因杂交,F2 中灰色比例最高,所以灰色为双显性状,米色最少为双隐性状,黄色、黑色为单显性,A错误;
B、F1 为双杂合子(AaBb),与黄色亲本(假设为aaBB)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_,aaB_),故后代为两种表现型,B正确;
C、F2 出现性状分离,体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灰色大鼠中有1/9 的为纯合体(AABB),其余为杂合,C错误;
D、F2 中黑色大鼠中纯合子(AAbb)所占比例为,与米色(aabb)杂交不会产生米色大鼠,杂合子(Aabb)所占比例为
,与米色大鼠(aabb)交配,产生米色大鼠的概率为
×
=
,D错误.
故选:B.
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F1灰色自交后代灰色:黄色:黑色:米色=9:3:3:1可知,灰色为显性性状,米色为隐性性状,黄色和黑色均为重组性状,A错误;
B、F1的基因型为AaBb,其与黑色亲本(aaBB)杂交,后代有2种表现型,即灰色(AaBB、AaBb)、黑色(aaBB、aaBb),B错误;
C、F1灰色的基因型为AaBb,F2中灰色的基因型为AB,既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C错误;
D、F2黄色大鼠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bb()、Aabb(
)、其与米色大鼠(aabb)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
×
=
,D正确.
故选:D.
灰兔和白兔杂交,F1全是灰兔,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中有灰兔、黑兔和白兔,比例为9:3:4,则(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有灰兔、黑兔和白兔,比例为9:3:4,说明家兔的毛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错误;
B、灰兔是双显性(设为A_B_),黑兔是单显性(设为A_bb),白兔是单显性和双隐性性状(设为aaB_或aabb).F2灰兔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B错误;
C、F2灰兔有四种基因型:AABB、
AaBB、
AABb和
AaBb,能产生4种配子:AB、Ab、aB和ab,比例为4:2:2:1,C错误;
D、F2中黑兔(2Aabb、1AAbb),白兔(1aaBB、2aaBb、1aabb),所以F2白兔中,纯合子的几率是,D正确.
故选:D.
控制植物果实重量的三对等位基因E-e、F-f和H-h,对果实重量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三对非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eeffhh的果实重120克,然后每增加一个显性基因就使果实增重15克.现在果树甲和乙杂交,甲的基因型为EEffhh,F1的果实重165克.则乙的基因型最可能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由题意知,果树甲和乙杂交,F1中含(165-120)÷15=3个显性基因,而甲的基因型为EEffhh,则乙的基因型最可能是含两对纯合显性基因的eeFFHH.
故选:A.
(2015秋•淄博校级期末)图是同种生物的四个个体的细胞示意图,图中所代表的个体两两杂交得到的子代有2种表现型、6种基因型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图1能产生4种配子,图2能产生2种配子,图3能产生2种配子,图4只能产生一种配子.因此:
A、图1和图4所示生物杂交即AaBb×aabb,后代出现1×2=2种表现型、2×2=4种基因型,A错误;
B、图3和图4所示生物杂交即Aabb×AAbb,后代出现1×1=1种表现型、2×1=2种基因型,B错误;
C、图2和图3所示生物杂交即AABb×Aabb,后代出现1×2=2种表现型、2×2=4种基因型,C错误;
D、图l和图2所示生物杂交即AaBb×AABb,后代出现1×2=2种表现型、2×3=6种基因型,D正确.
故选:D.
下表为果蝇(2N=8)6个品系(都是纯系)的性状和携带这些基因的染色体,品系②~⑥都只有一个突变性状,其他性状都正常且和野生型一致.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通过翅和眼的性状验证自由组合定律时,选择______(用数字表示)品系之间杂交最为恰当;从表中基因与眼色性状的数量对应关系说明______
(2)将一只②品系的雌果蝇与⑤品系的雄果蝇杂交得F1,F1果蝇再进行自由交配产下了一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残翅白眼果蝇(不考虑基因突变),则产生此果蝇异常的原因是______;与雌蝇参与受精的卵细胞一起产生的3个极体,其染色体组成及基因分布分别是下列所示______(填标号).
(3)在品系①中发现一只一条Ⅲ号染色体上增加了某段Ⅱ号染色体M片段的雄果蝇甲,其变异是由于______的改变,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______和______发生改变;为探究M片段上是否含翅型A基因,将甲果蝇与多只杂合长翅雌果蝇杂交,再将F1雌雄果蝇自由交配,若F2中残翅果蝇占______,则表明该段Ⅱ号染色体M片段有长翅(A)基因;若F2中残翅果蝇占______则表明该段Ⅱ号染色体M片段无长翅(A)基因.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用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通过翅和眼的性状验证自由组合定律时,选择②、④品系之间杂交最为恰当.因为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第Ⅱ、Ⅲ号染色体上.从表中基因与眼色性状的数量对应关系说明多对基因共同决定一对性状.
(2)将一只②品系的雌果蝇与⑤品系的雄果蝇杂交得F1,则F1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F1果蝇再进行自由交配产下了一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残翅白眼果蝇(不考虑基因突变),则产生此果蝇异常的原因是母本(F1中雌果蝇)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两条C染色体移向同一极进入同一配子中.由于雌蝇的基因型为AaXBXb,所以与雌蝇参与受精的卵细胞一起产生的3个极体,其染色体组成及基因分布分别是图中的②②③.
(3)在品系①中发现一只一条Ⅲ号染色体上增加了某段Ⅱ号染色体M片段的雄果蝇甲,由于发生不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所以其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以异.其结构的改变,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和位置发生改变.为探究M片段上是否含翅型A基因,将甲果蝇与多只杂合长翅雌果蝇杂交,再将F1雌雄果蝇自由交配,若F2中残翅果蝇占=
,则表明该段Ⅱ号染色体M片段有长翅(A)基因,即AAB(A)b和Aabb杂交,子二代aabb概率;若F2中残翅果蝇占
,则表明该段Ⅱ号染色体M片段无长翅(A)基因,即AA和Aa后代aa的概率为
.
故答案为:
(1)②、④多对基因共同决定一对性状
(2)母本(F1中雌果蝇)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两条C染色体移向同一极进入同一配子中 ②②③
(3)染色体结构变异 数目 位置
某种鼠群中,黄鼠基因A对灰鼠基因a为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为显性,且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表现型比例(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题意分析已知,两只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均为AaBb,则他们交配后代为:A_B_(
AABB、
AABb、
AaBB、
AaBb)、
A_bb、
aaB_、
aabb,由于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所以子代存活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AaBB(黄色短尾)、
AaBb(黄色短尾)、
aaB_(灰色短尾),则子代表现型比例为2:1.
故选:A.
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为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 )存在时,则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现在基因型WwYy的个体自交,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WwYy进行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是W_Y_:W_yy:wwY_:wwyy=9:3:3:1,又由题意可知,显性基因W存在时,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表现为白色,所以W_Y和W_yy表现为白色,wwY_表现为黄色,wwyy表现为绿色,因此基因型为WwYy的个体自交,其后代表现型有3种,白色:黄色:绿色=12:3:1.
故选:C.
某雌雄同株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A:出现色素,AA和Aa的效应相同),B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修饰效应出现,BB和Bb的效应不同),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亲代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红色植株杂交,产生子一代植株花全是粉色,请写出可能出现这种结果的遗传图解(遗传图解表现型不作要求).
(2)若不知两对基因(A和a,B和b)是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课题小组选用了AaBb粉色植株自交进行探究.
①实验假设: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存在三种类型,请你在下图的图示方框中补充其他两种类型(用竖线表示染色体,黑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点).
②实验方法:粉色植株自交;
③实验步骤:
第一步:粉色植株自交;
第二步:观察并统计子二代植株花的颜色和比例.
④实验可能的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及相应的结论:
a.______,两对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符合上图第一种类型);
b.______,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符合上图第二种类型);
c.若予代植株花粉色:红色:白色=2:1:l,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符合上图第三种类型).
(3)若上述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则粉色植株自交后代中:
①子代白色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种,白花植株中a的基因频率是______(用分数表示).
②子代红花植株中杂合体出现的几率是______,若对杂合的红花植株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那么形成的植株为______倍体.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根据表格中性状与基因对应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出纯合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或aaBB,纯合红花的基因型为AAbb,纯合白花和纯合红花杂交后代植株花全是粉色(A_B_)的情况有两种,即AABB×AAbb或aaBB×AAbb,遗传图解如下:
(2)①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位位置有三种类型,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是一种类型,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有两种类型,一种是A和B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另一种是A和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因此另两种如图所示:.
③a.若两对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所以其能形成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AB、Ab、aB、ab),后代植株花将具有三种花色,粉色(A_Bb):红色(A_bb):白色(A_BB 或aa__)=×
:
:(1-
-
)=6:3:7.
b、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上图第二种类型,亲本将形成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AB和ab),这两种配子随机组合产生三种基因型后代分别是AABB(白色):2AaBb(粉色):aabb(白色)=1:2:1,因此后代植株花粉色:白色=1:1.
(3)若上述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则符合上图第一种类型,粉色植株(AaBb)自交后代中:
①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_BB或aa__,共有5种(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
AaBB、
aaBB、
aaBb、
aabb),则白花植株中五种基因型及比例为: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因此白花植株中a的基因频率是
.
②子代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
Aabb,可见其中中杂合体出现的几率是
;该杂合红花植株为二倍体,若对其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那么形成的植株为四倍体.
故答案为:
(1)
(2)①
④a.子代植株花粉色:红色:白色=6:3:7
b.子代植株花粉色:白色=1:1
(3)①5
② 四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