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传因子的发现
- 共18860题
遗传病的遗传涉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已知Ⅰ-1基因型为AaBB且Ⅱ-2与Ⅱ-3婚配的子代不会不患病,根据以下系谱图,正确的推断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Ⅱ-3的基因型是AAbb,则Ⅰ-3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A错误;
B、由以上分析可知:Ⅱ-2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B错误;
C、Ⅱ-2的基因型只能是aaBB,Ⅱ-3的基因型只能是Aabb,所以Ⅲ-1的基因型只能是AaBb,C正确;
D、Ⅲ-2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女性婚配,后代正常(A_B_)的概率为,因此后代患病的概率为1-
=
,D错误.
故选:C.
某种鸟的羽色受两对相互独立的等位基因控制.基因B控制蓝色物质的合成,基因Y控制黄色物质的合成,bbyy个体显白色,其遗传机理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鸟的羽色这一性状的遗传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若已知酶B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能确定基因B转录的mRNA的碱基排列顺序,为什么______.
(3)若将多对纯合白色雌鸟和纯合绿色雄鸟杂交,再让子一代雌雄交配,则F2中的表现型与亲本不同的占______.让F2中蓝色鸟与黄色鸟相互交配,则后代中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
(4)已知鸟的长羽和短羽这对相对性状由Z和W两条性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长羽基因(A)对短羽 基因(a)为显性.现有基因型分别为 (♂)ZAZA、(♂)ZaZa、(♀)ZAWA和(♀)ZaWa的四种鸟各若干.根据需要从上述四种鸟中选择亲本,通过两代杂交,使最终获得的后代中,雄性鸟全部表现为短羽,雌性鸟全部表现为长羽,则第一代杂交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第二代杂交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根据题意鸟的羽色这一性状的遗传是由B和b以及Y和y两对等位基因决定的,所以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由于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种密码子对应,所以不能确定基因B转录的mRNA的碱基排列顺序.
(3)根据题意,纯合白色雌鸟的基因型为bbyy,纯合绿色雄鸟的基因型为BBYY,杂交以后的子一代的基因型为BbYy,子二代中的比例为9绿色B_Y_:3黄色bbY_:3蓝色B_yy:1白色bbyy,其中不同于亲本的表现型是蓝色和黄色,占3/8.F2中蓝色鸟的基因型为及所占的比例为(1/3BByy、2/3Bbyy)与黄色鸟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1/3bbYY、2/3bbYy)相互交配,用基因的分离定律拆分开1/3BB×bb、2/3Bb×bb,后代有2/3Bb和1/3bb,yy×1/3YY、yy×2/3Yy后代有2/3Yy和1/3yy,组合在一起就是4/9BbYy(绿色):2/9bbYy(黄色):2/9Bbyy(蓝色):1/9bbyy(白色).
(4)由于伴性遗传的特点之一是交叉遗传,要想最终获得的后代中,雄性鸟全部表现为短羽(ZaZa),说明第二代杂交的亲本中的雌性和雄鸟都有Za基因,并且雄鸟不能产生ZA,所以第二代雄鸟的基因为ZaZa,雌鸟的长羽基因只能来自于WA,所以第二代亲本的基因型为ZaWA×ZaZa,要想获得ZaWA的基因型,第一代杂交亲本的基因型应该选择ZaZa×ZAWA.
故答案为:(1)遵循
(2)不能,因为一种氨基酸由多种密码子编码(或因为密码的兼并)
(3)3/8 绿色:黄色:蓝色:白色=4:2:2:1
(4)ZaZa×ZAWA(2分)ZaWA×ZaZa
(2015秋•浙江月考)两株纯合子亲本植株杂交,产生的F1基因型为AaBb,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子代植物(AaBb)自交,后代虽然只有两种表现型,但单独看每一对性状,若子代比例均接近3:1,则该植物A和a、B和b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仍可能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如果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让子代植物接受aabb植株的花粉,即AaBb×aabb,则后代有4种基因型,且比例为1:1:1:1,B正确;
C、如果子代植物(AaBb)自交,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产生的后代有A_B_:A_bb:aaB_:aabb=9:3:3:1,若后代只有3种表现型,则可能是其中单显性和双隐性个体的表现型不同于F1,所占比例应为,C正确;
D、如果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但A基因与a基因属于等位基因,所以在遗传时依然是互相独立、互不沾染的,D正确.
故选:A.
为了研究果蝇眼色和翅形的遗传规律,科研工作者以紫眼卷翅、赤眼卷翅、赤眼长翅(野生型)三个不同品系的果蝇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请分析回答:
(1)无论正交反交,实验一和实验二F1卷翅个体中,雌雄比例接近1:1,说明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紫眼卷翅和赤眼卷翅个体均为______.控制果蝇眼色和翅形的2对基因的传递符合______定律.
(2)研究者在解释以上果蝇翅形的遗传现象时提出,卷翅基因具有致死效应,并设计了转基因实验进行验证.
①提取卷翅品系个体DNA:利用DNA和蛋白质等成分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______不同,使DNA与其他物质分离;为了进一步提纯和析出DNA,可用______处理含DNA的滤液.获得较纯净的DNA样品后,应用PCR技术扩增含卷翅基因的DNA片段.
②重组和导入基因:将上述扩增片段与病毒重组,导入赤眼长翅品系果蝇的受精卵.其中病毒的作用是______,以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是因为______.
③体外培养受精卵至成虫,选择成功导入目的基因的雌雄果蝇交配.若以上假设成立,则后代卷翅与长翅的比例为______.
(3)另一些研究者在解释以上果蝇翅形的遗传现象时提出,紫眼卷翅品系和赤眼卷翅品系果蝇在卷翅基因(B)所在染色体上存在隐性致死基因(d),该基因纯合致死.
①不考虑染色体交叉互换,d基因的存在______(能,不能)解释F2卷翅与长翅的数量比.
bBd1bBd2紫眼卷翅品系 赤眼卷翅品系
②在进一步研究中,研究者又提出,紫眼卷翅品系和赤眼卷翅品系隐性致死基因不同(分别用d1和d2表示),它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d1d1和d2d2致死,d1d2不致死.d1和d2______(属于,不属于)等位基因,理由是______.
③若以上假设成立,则紫眼卷翅品系和赤眼卷翅品系杂交,后代卷翅与长翅的比例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由实验一F1赤眼卷翅果蝇自交后代中既有卷翅又有长翅,所以长翅为隐性遗传,无论正交反交,实验一和实验二F1卷翅个体中,雌雄比例接近1:1,说明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由实验二P紫眼卷翅×赤眼长翅,F1赤眼卷翅:赤眼长翅=1:1,F1赤眼卷翅果蝇自交,后代赤眼卷翅:赤眼长翅:紫眼卷翅:紫眼长翅=6:3:2:1,可能卷翅基因具有显性纯合致死效应.
(2)利用DNA和蛋白质等成分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和酒精中溶解度不同,使DNA与其他物质分离;病毒可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杂合子杂交纯合致死,后代的卷翅与长翅的比例为2:1.
(3)①等位基因是存在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从图解可知,d1d2没有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所以它们不属于等位基因.②若假设成立,根据图解仅考虑翅型的话,(紫眼)卷翅品系(Bbd1)和(赤眼)卷翅品系(Bbd2)杂交,由于B和d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所以(紫眼)卷翅品系(Bbd1)产生的配子是Bd1:b=1:1,(赤眼)卷翅品系(Bbd2)产生的配子是Bd2:b=1: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则后代卷翅(BBd1d2、Bbd1、Bbd2)与长翅(bb)的比例为3:1.
答案:(1)常 杂合子 自由组合
(2)①溶解度 95%的冷酒精 ②作为基因载体,携带目的基因 受精卵的全能性强 ③2:1
(3)①能 ②不属于 d1d2没有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 ③3:1
报春花的花色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为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 (A和a,B和b)共同控制,其生化机制如图1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判断,报春花的花色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定律.开黄花的报春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
(2)若基因型AaBb×AaBb的亲本个体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请用竖线(|)表示相关染色体,用点(•)表示相关基因位置,在图2圆圈中画出亲本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基因型示意图.______
(3)将一个报春花细胞的DNA中含有T的个数为M个,用15N标记,放入含14N的4种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连续进行有丝分裂2次,第二次分裂中期时,每条染色体中有______条染色单体被15N标记.第n次复制需要A的个数可以表示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由题意可知,图中显示控制花色的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所以花色性状的遗传遵循( 基因分离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有B基因存在时,开白花,没有B基因有A基因存在时,开黄花,所以开黄花的报春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或Aabb.
(2)基因型为AaBb的亲本自交,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是:9A_B_、3A_bb、3aaB_、1aabb,其中3A_bb开黄花,其余开白花,故白色:黄色=13:3;根据题干可知:
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亲本体细胞的基因型示意图为:.
(3)由于DNA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用15N标记DNA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1次,结果每条染色体上的DNA的一条链被15N标记,另一条链被14N标记,连续进行第二次有丝分裂,第二次分裂中期时,每条染色体中有1条染色单体被15N和14N标记,另一条染色单体完全被14N标记.DNA分子结构中,碱基A=碱基T.一个报春花细胞的DNA中含有T的个数为M个,碱基A为M个,第n次复制需要A的个数=(2n-1)×M-(2n-1-1)×M=2n-1M.
故答案为:
(1)转录和翻译 基因自由组合 AAbb或Aabb
(2)白色:黄色=13:3
(3)1 2n-1M
蚕的黄色茧(Y)对白色茧(y)为显性,抑制黄色出现的基因(I)对黄色出现的基因(i)为显性,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现用杂合白茧(YyIi)相互交配,后代中的白茧与黄茧的分离比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蚕的黄色茧(Y)对白色茧(y)为显性,抑制黄色出现的基因(I)对黄色出现的基因(i)为显性,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现用杂合白茧(YyIi)相互交配,后代中9Y_I_、3Y_ii、3yyI_、1yyii,只有3Y_ii为黄茧,其余全为白茧,故后代中的白茧与黄茧的分离比为13:3,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某种鸟的羽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控制,其中B-b只位于Z染色体上.基因A控制羽色为蓝色,基因B控制羽色为黄色,A与B同时存在时羽色为绿色,aabb个体显白色,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以上形成各种颜色的物质均为非蛋白类物质,那么基因是通过______,进而控制羽色的.
(2)若一只蓝色鸟与一只黄色鸟杂交,后代雄鸟均为绿色、雌鸟均为蓝色,则亲代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
(3)若2只绿羽鸟杂交,F1有白羽鸟出现,则该白羽鸟的性别为______.理论上这2只绿羽鸟的后代中雌鸟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雄鸟中黄色羽所占的比例为______.让F1中全部雌雄黄羽鸟杂交,后代出现黄羽和白羽两种表现型,比例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基因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而研究发现以上形成各种颜色的物质均为非蛋白类物质,说明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羽色的.
(2)根据题意分析,若一只蓝色鸟(A_Zb_)与一只黄色鸟(aaZB_)杂交,后代雄鸟均为绿色(A_ZB_),雌鸟均为蓝色(A_ZbW),则亲代的基因型分别为AAZbZb、aaZBW,子代基因型为AaZBZb、AaZbW.
(3)若2只绿羽鸟(A_ZB_)杂交,F1有白羽鸟(aaZb_)出现,则亲本的基因型是AaZBZb、AaZBW,所以该白羽鸟基因型肯定是aaZbW,性别为雌性.理论上这2只绿羽鸟的后代中雌鸟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色(A_ZBW):蓝色(A_ZbW):黄色(aaZBW):白色(aaZbW)=(×
):(
×
):(
×
):(
×
)=3:3:1:1,雄鸟中黄色羽(aaZB_)所占的比例为
×1=
.F1中雌黄羽鸟基因型是aaZBW,雄黄羽鸟基因型是
aaZBZB、
aaZBZb杂交,后代白羽的比例是
×
=
,所以后代出现黄羽和白羽两种表现型比例为 7:1.
故答案是:
(1)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2)AAZbZb aaZBW
(3)雌性 绿色:蓝色:黄色:白色=3:3:1:1 7:1
某种自花授粉、闭花传粉的植物,其花的颜色为白色和红色,茎有粗、中粗和细三种.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状态下该种植物一般都是______(纯合子/杂合子);若让两株相对性状不同的该种植物进行杂交,应先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其目的是______;然后在进行人工异花传粉的过程中,需要两次套上纸袋,其目的都是______.
(2)己知该植物茎的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核基因(A、a,B、b)控制.只要b基因纯合时植株就表现为细茎,当只含有B显性基因时植株表现为中粗茎,其它表现为粗茎.若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然状态下繁殖,则理论上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3)现发现某一白花植株种群中出现一株红花植株,若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且该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之比始终为2:1,试解释其原因______.
(4)若已知该植物花色由D、d和E、e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基因型为DdEe的植株,其体细胞中相应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及控制花色的生物化学途径如下图.
则该植株花色为______,其体细胞内的染色体1和染色体2之间的关系是______.该植株自交时(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现象),后代中纯合子的表现型为______.通过上述结果可知,控制花色的基因遗传______(是/不是)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该生物是自花受粉、闭花传粉的植物,因此自然状态下该种植物一般都是纯合子;若让两株相对性状不同的该种植物进行杂交时,应先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防止自花授粉,然后在进行人工异花传粉的过程中,需要两次套上纸袋,其目的是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
(2)当b基因纯合时植株表现为细茎,只含有B一种显性基因时植株表现为中粗茎,其他表现为粗茎.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然状态下繁殖,后代为A_B_(粗茎):A_bb(细茎):aaB_(中粗茎):aabb(细茎)=9:3:3:1,因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粗茎:中粗茎:细茎=9:3:4.
(3)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花植株均为杂合子,说明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若该植物种群中红色植株均为杂合子,则红色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致死):Dd:dd=1:2:1,因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白色=2:1.
(4)由图可知,基因D和E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红色,因此基因型为DdEe的植株的花色为红色;其体细胞内的DNA1和DNA2含有等位基因D和d、E和e,而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它们所在的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是同源染色体.由图可知,控制花色的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但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该植株(DdEe)自交时,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DDee(白色):DdEe(红色):ddEE(白色)=1:2:1,其中纯合子均表现为白色.
故答案为:
(1)纯合子 防止自花授粉 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
(2)粗茎:中粗茎:细茎=9:3:4
(3)显性纯合致死
(4)红色 同源染色体 白花 不是
在完全显性且三对基因各自独立遗传条件下,aaBBDd与AabbDd杂交,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个体占全部子代的(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在完全显性且两对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aaBBDd与AabbDd杂交,其子代表现型和双亲中aaBBDd相同的占×1×
=
,其子代表现型和双亲中AabbDd相同的概率为
×0×
=0,故aaBBDd与AabbDd杂交,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个体占全部后代的1-
=
.
故选:B.
某二倍体雌雄异株(XY性别决定)植物,宽叶(M)对窄叶(m)为显性,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且基因M,m与基因D,d分别在两对不同的常染色体上(两对基因间无交叉互换);群体全部开红花(纯合子),控制花色的基因(A或a)在X染色体上.
(1)叶的宽窄和花色这两对相对性状遵循______.
(2)用纯合宽叶高茎和窄叶短茎的植株为亲本杂交获得F1,F1中雌雄植株杂交获得F2,F2的表现型为______,用隐性亲本与F2中宽叶高茎植株测交,所得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
(3)现有一窄叶白花突变植株,欲知其突变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具体操作是:选______,开花前授以______的花粉,套袋培养,收获种子,种植至植株开花,统计子代表现:
①______
②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控制宽叶和红花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M、m与D、d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它们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用纯合宽叶高茎(MMDD)和窄叶矮茎(mmdd)的植株为亲本杂交获得F1(MmDd),由于两对基因的连锁,所以F1自交获得F2,F2的基因型是1MMDD、2MmDd、1mmdd,所以表现型为只有宽叶高茎和窄叶矮茎 两种,用隐性亲本(mmdd)与F2中宽叶高茎植株(1MMDD、2MmDd)测交,所得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宽叶高茎:窄叶矮茎=2:1.
(3)现有一窄叶白花突变体雄株,欲知其突变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应该选群体中开红花的多株雌株与之杂交,若子代无论雌雄株全开红花,则可确定白花为隐性,若子代雌株全部开白花,雄株全部开红花,则可确定白花为显性突变.
故答案是:
(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宽叶高茎和窄叶矮茎 宽叶高茎:窄叶矮茎=2:1
(3)群体中开红花的多株雌株 白花突变体雄株
①若子代雌雄均开红花,则白花为隐形突变
②若子代雌株全部开白花,雄株全部开红花,则白花为显性突变
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体色有黄色(Y)和灰色(y),尾巴有短尾(D)和长尾(d).任意取雌雄两只黄色短尾鼠经多次交配,F1的表现型为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6:3:2:1,据此推测,下列不正确的选项有( )
①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②两只亲本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相同
③F1中灰色短尾鼠的基因型相同④F1中黄色长尾鼠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2:1.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由分析可知,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①错误;
②亲本是黄色而后代出现了灰色,且黄色:灰色是3:1,说明黄色是显性性状,亲本均是杂合子(Yy);亲本是短尾而后代出现了长尾,且短尾:长尾=2:1,说明短尾是显性性状,亲本均是杂合子(Dd),②正确;
③由于D基因纯合致死,因此F1中灰色短尾鼠的基因型均为yyDd,③正确;
④F1中黄色长尾鼠(TTdd、
Ttdd)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2:1,④正确.
故选:A.
下表是科研人员所做的三组水稻杂交实验的统计数据(D和d表示水稻株高的显、隐性基因,T和t表示抗性的显、隐性基因).据表回答以下问题:
(1)由______杂交组合判断上述两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
(2)获得纯合矮茎抗病个体比例最大的杂交组合是______,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
(3)如果生产中只有乙组合中的亲本,要在最短时间内培育出矮茎抗病水稻,应选用______育种的方法.
(4)乙组后代自花受粉产生的F2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概率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相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①亲代两个性状,子代一个性状,即亲2子1可确定显隐性关系;②亲代一个性状,子代两个性状,即亲1子2可确定显隐性关系.因此,由乙杂交组合判断上述两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高茎和抗病.
(2)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组亲本的基因型为DdTt×ddTt,后代纯合矮茎抗病个体(ddTT)比例为;乙组亲本的基因型为DDTT×ddtt,后代纯合矮茎抗病个体(ddTT)比例为0;丙组亲本的基因型为Ddtt×ddTt,后代纯合矮茎抗病个体(ddTT)比例为0.因此,获得纯化矮茎抗病个体比例最大的杂交组合是甲组.
(3)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因此要在最短时间内培育出矮茎抗病水稻,应选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
(4)乙组亲本的基因型为DDTT×ddtt,后代的基因型为DdTt,其自花受粉产生的F2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概率是.
故答案为:
(1)乙 高茎和抗病
(2)甲 DdTt×ddTt
(3)单倍体育种
(4)
果蝇的紫眼/红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A/a控制.某研究小组在野生型果蝇(长翅)中发现卷翅不能飞行的突变体.为研究果蝇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以下杂交试验:
(所有杂交试验均在适宜条件下完成,子代各性状表现雌雄均有)
请分析实验结果回答:
(1)果蝇两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为______.卷翅/长翅性状是由______染色体上等位基因( B/b)控制.
(2)F1红眼卷翅果蝇基因型为______.
(3)F2代果蝇的性状分离比偏离9:3:3:1,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如果推测正确,F2基因型有______种,其中纯合子比例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在表中可以看出,亲本杂交,后代只表现出红眼,说明红眼为显性性状,而F1自交后代卷翅:长翅=653:334,接近与2:1,并且子代各性状表现雌雄均有,说明由常染色体基因控制,同时卷翅为显性性状,出现2:1的性状分离比,可能是对于卷翅来说,存在显性纯合致死.
(2)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F1红眼卷翅果蝇基因型为AaBb.
(3)F1红眼卷翅果蝇(AaBb)交配,理论上应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但由于对于卷翅来说,存在显性纯合致死,故会偏离这一性状分离比,理论上9种基因型应出去BB纯合时的3种基因型,即除去1AABB、2AaBB和1aaBB,F2基因型有6种,其中纯合子有(1AAbb、1aabb),故纯合子的比例为2÷(16-4)=.
故答案为:
(1)红眼、卷翅 常
(2)AaBb
(3)卷翅基因纯合致死 6
家蚕是二倍体,体细胞中有28对染色体,其中一对是性染色体,其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含性染色体ZZ的个体为雄性,含性染色体ZW的个体为雌性).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家蚕卵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是______,雄家蚕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______个染色体组.
(2)已知控制家蚕结黄茧的基因(Y)对控制家蚕结白茧的基因(y)为显性,但当另一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I存在时,无论什么基因型蚕茧均为白色,而i基因不会抑制黄色基因Y的表达.
①影响蚕茧颜色的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______规律.
②将基因型分别为Yyli、yyii的两个个体交配,子代出现结白茧的概率是______.
③将两个结自茧的家蚕进行交配,假设后代足够多且全部存活,经统计子代中白茧数与黄茧数的比值为3:1.已知某个亲本的基因型为YYli,则另一个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
(3)隐性致死突变分为配子死亡和胚胎致死.家蚕中D、d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d是隐性致死基因.有一只雌家蚕偶然受到了X射线辐射,为了探究这只家蚕Z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上述隐性致死突变以及致死原因,某实验小组设计杂交实验并预测最终实验结果.请完善实验并回答问题.
①这只雌家蚕与正常雄家蚕杂交.
②若F1______,则说明d导致配子死亡.
③若没有出现②中的现象,再让F1家蚕相互交配.
④统计F2中雌家蚕所占比例.
结果预测:
①F2中雌家蚕占______,则说明d导致胚胎死亡.
②F2中雌家蚕占______,则说明z染色体上没有发生隐性致死突变.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家蚕是二倍体,体细胞中有28对染色体,其中一对是性染色体,其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含性染色体ZZ的个体为雄性,含性染色体ZW的个体为雌性).请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题意可知,雌家蚕的染色体组成为27对+ZW,由于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并且染色体数目减半,因此产生的卵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是27+Z或27+W.雄家蚕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此时含有1个染色体组,而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此时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
(2)①根据题意可知,影响蚕茧颜色的基因有两对等位基因,并且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
②将基因型分别为YyIi、yyii的两个个体交配,子代结黄茧(Y_ii)的概率=,因此子代出现结白茧的概率=1-
=
.
③由于已知某个亲本的基因型为YYIi,因此产生的子代基因型中必有Y基因,则此时后代的表现型由I、i这对基因决定.又由于子代中白茧数与黄茧数的比值为3:1,该比例符合Ii×Ii杂交的结果,因此另一个亲本的基因型肯定为Ii,由于此时有I基因,表现为白色的基因型就可能是YyIi或yyIi或YYIi.
(3)若这只雌家蚕发生了隐性致死突变,那么基因型为ZdW,由于d导致配子死亡,它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配子是:Zd(死亡)、W.正常雄家蚕基因型为ZDZD,产生的雄配子是ZD,雌雄配子结合F1全为雌家蚕ZDW.
如果d导致胚胎死亡,基因型ZdW和ZdZd的受精卵致死,那么由基因突变导致的亲本雌家蚕基因型为(ZdW)与正常雄家蚕(ZDZD)杂交,F1的基因型为ZDZd、ZDW,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是:ZDZd、ZDZD、ZDW、ZdW(d导致胚胎死亡,此个体死亡),所以F2中雌家蚕占;
如果Z染色体上没有发生隐性致死突变,这只雌家蚕(ZDW)与正常雄家蚕(ZDZD)杂交,F1的基因型为ZDZD、ZDW,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是:ZDZD、ZDW,其中雌性个体占.
故答案为:
(1)27+Z或27+W 2
(2)①基因自由组合 ②3/4 ③YyIi或yyIi或YYIi
(3)全为雌家蚕
科学家将一纯合长翅(翅较长)果蝇种群分为A,B两个种群,分别饲养多代后,在A种群中发现一只残翅(几乎没有翅膀)雄果蝇,在B种群中发现一只小翅(翅较短)雄果蝇,冰通过杂交实验对这两种新性状进行了研究,杂交实验图解如下:
(1)据图解可知,残翅和小翅性状的出现均为______性突变的结果.
(2)图1中F2残翅雌果蝇和图2中F2小翅雄果蝇交配,子代表现型为______,其中的雌果蝇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时,残翅基因和小翅基因______(填“分离”或“自由组合”),原因是______.
(3)不考虑选择的作用,随机交配多代以后,B种群小翅果蝇雄性______(填“多于”、“少于”或“等于”)雌性,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根据以上分析,残翅和小翅性状都是隐性性状,是隐性突变的结果.
(2)根据图1后代3:3:1:1,说明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图1残翅基因型为aaXBXB,图2小翅基因型为AAXbY,子代表现型为长翅.
(3)由于小翅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它的等位基因,所以随机交配多代以后,B种群小翅果蝇雄性多于雌性.
故答案为:
(1)隐
(2)长翅 自由组合 残翅基因与小翅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3)多于 小翅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它的等位基因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