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传因子的发现
- 共18860题
在家蚕中,蚁蚕(刚孵化的蚕)体色的黑色与淡赤色是一对相对性状,黄茧和白茧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且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两个杂交组合,其子代(足够多)表现型及数量比如表所示,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黑色对淡赤色为显性,黄茧对白茧为显性,A正确;
B、组合一中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Bb,表现型均为黑色黄茧,其子代中杂合白茧黑蚁(Aabb)所占的比例为,B正确;
C、组合一中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Bb,子代中白茧黑蚁的基因型为AAbb、Aabb;组合二中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子代中白茧黑蚁的基因型为Aabb,C错误;
D、组合二中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子代的基因型也为Aabb、aabb,所以组合二中亲本的基因型和子代的基因型相同,D正确.
故选:C.
如图是某一年生自花传粉植物(2n=10)的某些基因在亲本染色体上的排列情况.该种植物的高度由三对等位基因B、b,F、f,G、g共同决定,显性基因具有增高效应,且增高效应都相同,还可以累加,即显性基因的个数与植株高度呈正相关.已知母本高60cm,父本高30cm.据此分析回答:
(1)图示细胞正处于______分裂时期,该时期此细胞核DNA分子有______个.
(2)F1的高度是______cm,F1测交后代中高度为40cm的植株出现的比例为______.
(3)多次实验结果表明,E基因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如果让F1自交,得到的F2中杂合子Ee所占比例为______.
(4)该种植物叶缘锯齿尖锐与光滑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只有基因都为隐性时才表现为叶缘光滑.已知其中一对是位于1、2号染色体上的D、d,请设计实验探究另一对等位基因A、a是否也位于1、2号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
第一步:选择图中的父本aadd和母本AADD杂交得到F1种子;
第二步:______.
第三步:______.
结果与结论:
①______,说明另一对等位基因A、a不位于1、2号染色体上.
②______,说明另一对等位基因A、a也位于1、2号染色体上.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由分析可知,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此时细胞中含有20个DNA分子.
(2)由题图可知,对于株高来说,母本基因型是BBGGFF,父本基因型是bbggff,子一代的基因型是BbFfGg,株高是30+3×5=45cm;F1测交后代Bb:bb=1:1、Ff:ff=1:1、Gg:gg=1:1,测交后代中高度为40cm的植株含有两个显性基因,基因型是BbFfgg、bbFfGg、BbffGg,各占,共占
.
(3)考虑E、e基因,母本基因型是Ee,父本基因型是ee,子一代的基因型是Ee:ee=1:1,如果让F1自交,ee个体自交后代都是ee,Ee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是EE:Ee:ee=1:2:1,其中EE个体死亡,假定ee产生4个个体,Ee产生4个个体,其中EE捕获,因此F2中杂合子Ee所占比例为.
(4)该实验是验证两对等位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如果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如果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连锁定律,因此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选择图中的父本aadd和母本AADD杂交得到F1种子;
第二步:种植F1种子,待植株成熟让其自交,得到F2种子;
第三步:种植F2种子,待其长出叶片后,观察统计叶片表现型及其比例.
结果与结论:
①另一对等位基因A、a不位于1、2号染色体上,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子二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_D_:A_dd:aaD_:aadd=9:3:3:1,其中aabb表现为光滑叶缘,其他都表现为锯齿尖锐叶缘.
②如果另一对等位基因A、a也位于1、2号染色体上,则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Dd,只产生AD和ad两种配子,比例是1:1,子二代的基因型是AADD:AaDd:aadd=1:2:1,其中aabb表现为光滑叶缘,其他表现为锯齿尖锐叶缘.
故答案为:
(1)减数第一次 20
(2)45
(3)
(4)第二步:种植F1种子,待植株成熟让其自交,得到F2种子
第三步:种植F2种子,待其长出叶片后,观察统计叶片表现型及其比例.
结果与结论:
①若F2植株的叶缘锯齿尖锐与光滑的比例接近于15:1,说明另一对等位基因A、a不位于1、2号染色体上.
②若F2植株的叶缘锯齿尖锐与光滑的比例接近于3:1,说明另一对等位基因A、a也位于1、2号染色体上.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正确选择了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1)豌豆(2n=14)的果皮黄豆荚与绿豆荚,红花与白花为自由组合的两对相对性状.甲豌豆为绿豆荚红花、乙豌豆为黄豆荚白花,且均为纯合体,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用乙豌豆的花粉为甲豌豆授粉进行人工杂交,人工异花传粉的过程是______.如果甲植株上结的全部是绿豆荚,将其内的种子种下,发育成的植株均开红花,由此可判断出的显隐关系是______(填“红花对白花为显性”或“绿豆荚对黄豆荚为显性”或“红花、绿豆荚为显性”).
②若甲、乙为杂交亲本,花色将在______代植株上出现性状分离.
③若对该植物进行基因组测序,需要测定______条染色体的基因序列.
(2)豌豆的某一相对性状共有5种不同的表现型,该性状受三对独立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A基因控制表现型Ⅱ,B基因控制表现型Ⅲ,D基因控制表现型Ⅳ,如下表所示:
①已知三种显性基因之间存在着相互抑制的关系,根据表中信息分析,三者之间的抑制关系为______.
②AaBbDd的植株自交,后代中表现型为Ⅲ的个体占______.
③现有一株表现型Ⅱ的植株,若用自交的方法来鉴别其基因型,其中有______等三种基因型的植株不能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及其分离比例进行判断.利用表现型Ⅰ对其进行测交,______(填“能”或“不能”)区分这三种基因型,因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若用乙豌豆的花粉为甲豌豆授粉进行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对作为母本的植株去掉雄蕊,且去雄要彻底)→套上纸袋(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根据题意分析,甲为红花,乙为白花,甲乙杂交所得F1代均开红花,说明红花为显性,白花为隐性.
(2)豆荚的绿色显隐性性状不清楚(A、a表示),花的红色相对于白色为显性性状(用B、b表示),甲豌豆表现为绿豆荚红花,乙豌豆表现为黄豆荚白花,且两株豌豆均为纯合体,则甲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乙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甲乙杂交所得F1代为杂合子(AaBb),其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因此花色将在F2代植株上出现性状分离.
(3)豌豆染色体数目为2n=14,两性花、雌雄同花,没有性染色体,所以基因组进行测序至少需要研究7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
(2)①根据表中信息可推测出三种显性基因之间的抑制关系为:A抑制B、B抑制D、D抑制A.
②表格中表现型V的植株基因型为A_B_D_,所以共有2×2×2=8种基因型,其中AaBbDd的植株自交,后代中表现型为Ⅲ的个体占×
×
(aaB_D_
)+×
×
(aaB_dd)=
.
③表现型Ⅱ的植株中AABBdd、AABbdd、AAbbdd三种基因型的个体自交或测交,后代还是表现型Ⅱ,故不能通过自交或测交产生的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来确定其基因型.
故答案为:
(1)①去雄→套袋→传粉→套袋 红花对白花为显性
②F2
③7
(2)①A抑制B、B抑制D、D抑制A
②
③AABBdd、AABbdd、AAbbdd 不能 因为它们的测交后代均为表现型Ⅱ
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b控制),以下是相关的两组杂交实验.
实验(1):乔化蟠桃(甲)×矮化圆桃(乙)→F1:乔化蟠桃:矮化圆桃=1:1
实验(2):乔化蟠桃(丙)×乔化蟠桃(丁)→F1:乔化蟠桃:矮化圆桃=3:1
根据上述实验判断,以下关于甲、乙、丙、丁四个亲本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由实验(2)可知,乔化×乔化→出现矮化,说明乔化对矮化是显性,亲本基因型为Aa×Aa,蟠桃×蟠桃→出现圆桃,说明蟠桃对圆桃是显性,基因型为Bb×Bb,因此丙、丁的基因型为AaBb,丙丁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乔化蟠桃:矮化圆桃=3:1,说明两对等位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遵循连锁定律,即两对等位基因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1)知,乔化蟠桃(甲)×矮化圆桃(乙)→F1:乔化蟠桃:矮化圆桃=1:1,说明两对等位基因中A、B连锁在同一条染色体上,a、b连锁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故选:D.
某鲤鱼种群体色遗传有如下特征,用黑色鲤鱼(简称黑鲤)和红色鲤鱼(简称红鲤)杂交,F1皆表现为黑鲤,F1交配结果如下表所示.
据此分析,若用F1(黑鲤)与红鲤测交,子代中不同性状的数量比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设鲤鱼种群体色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F1基因型为AaBb.F1交配后代基因型中A-B-、A-bb、aaB-的表现型为黑色,aabb的表现型为红色.所以用F1(黑鲤)与红鲤测交,子代中不同性状的数量比是(AaBb、Aabb、aaBb):aabb=3:1.
故选B.
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棉花,将豌豆的种子放在棉花上,进行如下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油菜种子与豌豆种子相比,脂肪含量较高,而脂肪中碳氢比例大,所以将该实验所用豌豆种子换为等质量的油菜种子,则应消耗更多的氧气,A正确;
B、假设甲组豌豆的基因型都为AaBbDd(三对基因独立遗传)则自交后代杂合体占1-=
,B错误;
C、该实验中,温度是无关变量,不是自变量,自变量为水分和光照,C错误;
D、实验所用豌豆为闭花传粉植物,故随机所选豌豆种子一般是纯合体,D错误.
故选:A.
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圆粒豌豆杂交,对其子代的表现型按每对相对性状逐对进行分析和统计,其结果如图.请据图回答(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
(1)子代中圆粒与皱粒的比例为______.
(2)亲本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
(3)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分别为______、______.
(4)子代中黄色圆粒的基因型为______.
正确答案
3:1
YyRr
yyRr
黄圆:黄皱:绿圆:绿皱
3:1:3:1
YyRR或YyRr
解析
解:(1)由图可知,子代中圆粒:皱粒=3:1.
(2)由以上分析可知,亲本中黄色圆粒与绿色圆粒的基因型分别为YyRr和yyRr.
(3)杂交后代黄色:绿色=1:1,圆粒:皱粒=3:1,因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圆:黄皱:绿圆:绿皱=3:1:3:1.
(4)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因此F1中黄色圆粒的基因型为YyRR或YyRr.
故答案为:
(1)3:1
(2)YyRr yyRr
(3)黄圆:黄皱:绿圆:绿皱=3:1:3:1
(4)YyRR或YyRr
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Ⅰ号染色体是性染色体,Ⅱ号染色体上有粉红眼基因r,Ⅲ号染色体上有黑体基因e,短腿基因t位置不明.现有一雌性黑体粉红眼短腿(eerrtt)果蝇与雄性纯合野生型(显性)果蝇杂交,再让F1雄性个体进行测交,子代表现型如下表(未列出的性状表现与野生型的性状表现相同).
(1)果蝇的体色与眼色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______定律.短腿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_号染色体上.若让F1雌性个体进行测交,与上表比较,子代性状及分离比______(会/不会)发生改变.
(2)任取两只雌、雄果蝇杂交,如果子代中灰体(E)粉红眼短腿个体的比例是,则这两只果蝇共有______种杂交组合(不考虑正、反交),其中基因型不同的组合分别是______.
(3)假如果蝇卷翅基因A是Ⅲ号染色体上的一个显性突变基因,其等位基因a控制野生型翅型.若卷翅基因A纯合时致死,研究者又发现了Ⅲ号染色体上的另一纯合致死基因B,从而得到“平衡致死系”果蝇,其基因与染色体关系如图甲.该品系的雌雄果蝇互交(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其子代中杂合子的概率是______;子代与亲代相比,子代A基因的频率______ (上升/下降/不变).
(4)欲检测野生型果蝇的一条Ⅲ号染色体上是否出现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可以利用“平衡致死系”果蝇,通过杂交实验(不考虑其他变异)来完成:让“平衡致死系”果蝇乙(♀)与待检野生型果蝇丙(♂)杂交;从F1中选出卷翅果蝇,雌雄卷翅果蝇随机交配;观察统计F2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①若F2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说明待检野生型果蝇的Ⅲ号染色体上没有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
②若F2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说明待检野生型果蝇的Ⅲ号染色体上有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根据题意,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Ⅲ号染色体,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Ⅱ号染色体,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所以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雌性黑体粉红眼短腿(eerrtt)果蝇与雄性纯合野生型(显性即EERRTT)果蝇杂交,再让F1(EeRrTt)雄性个体进行测交,子代表现型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所以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又由于果蝇共4对同源染色体(三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且测交后代与性别无关,故排除短腿基因位于性染色体(控制体色和眼色的基因题干中已明确),所以短腿基因最可能位于Ⅳ号染色体上;由于三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所以若让F1雌性个体进行测交,与表1比较,子代性状及分离比不会发生改变.
(2)根据性状显隐性及后代杂交比例,可推测这两只果蝇有4种杂交组合,分别为EerrTt×EerrTt、EeRrtt×EeRrtt、EeRrTt×Eerrtt、EeRrtt×EerrTt,其中杂交类型为EeRrTt×Eerrtt、EeRrtt×EerrTt.
(3)因存在平衡致死即AA或BB纯合致死,根据他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产生的配子只有Ab和aB,而AAbb和aaBB会致死,因此后代不会有纯合子,都是杂合子AaBb.故子代基因型和亲代基因型都一样,A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
(4)由题意可知雌性亲本产生AbD和aBD两种配子,雄性个体产生abD和ab_两种配子或一种配子:
如果没有决定性状的隐性突变,雄性配子个体产生的abD一种配子,F1中卷翅基因型都是AabbDD,自由交配后,AA纯合致死,Aabb:aabb=2:1.
如果有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雄性个体产生abD和abd两种配子,F1中的卷翅基因型是AabbDD和
AabbDd,F1中的配子有
abD、
AbD和
abd,F2子代中卷翅AabbD_:野生aabbD_:新性状aabbdd=(
×
×2+
×
):(
×
+
×
×2):(
×
)=8:3:1,即卷翅:野生:新性状=8:3:1.
故答案为:
(1)(基因的)自由组合Ⅳ不会
(2)4 EeRrTt×Eerrtt、EeRrtt×EerrTt
(3)100% 不变
(4)①卷翅:野生=2:1
②卷翅:野生:新性状=8:3:1
莱杭鸡羽毛的颜色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其中B、b分别控制黑色和白色,A能抑制B的表达,A存在时表现为白色.某人做了如下杂交实验.
若F2中黑色羽毛莱杭鸡的雌雄个体数相同,F2黑色羽毛莱杭鸡自由交配得F3.F3中( )
正确答案
解析
A、F3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2×2/3×1/3=4/9,故A正确.
B、F3中黑色(aaB_)个体所占比例为2/3×2/3+4/9=8/9,故B正确.
C、杂合子比例为4/9,纯合子比例为1-4/9=5/9,故C错误.
D、黑色个体的基因型有aaBB、aaBb,不都是纯合子,故D错误.
故选:AB.
已知水稻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有芒(B)对无芒(b)为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4.现用单倍体育种方法选育抗病、有芒水稻新品种.
(1)诱导单倍体所用的花药,应取自基因型为______的植株.
(2)为获得上述植株,应采用基因型为______和______的两亲本进行杂交.
(3)在培养过程中,单倍体有一部分能自然加倍成为二倍体植株,该二倍体植株花粉表现______(可育或不育),结实性为______(结实或不结实),体细胞染色体数为______.
(4)在培养过程中,一部分花药壁细胞能发育成为植株,该植株的花粉表现______(可育或不育),结实性为______(结实或不结实),体细胞染色体数为______.
(5)自然加倍植株和花药壁植株中都存在抗病、有芒的表现型.为获得稳定遗传的抗病、有芒新品种,本实验应选以上两种植株中的自然加倍植株,因为自然加倍植株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因为要用单倍体育种方法选育抗病、有芒水稻新品种,需要RB配子,所以单倍体育种方法选育抗病、有芒水稻新品种诱导单倍体所用的花药,应取自基因型为RrBb的植株,因为它可以产生四种不同类型的配子:RB、Rb、rB、rb.
(2)为获得RrBb植株,应采用基因型为RRbb与rrBB的两亲本进行杂交.
(3)在培养过程中,一部分花药壁细胞能发育成为植株,该植株的花粉表现可育,结实性为结实,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4条.
(4)在培养过程中,单倍体有一部分能自然加倍成为二倍体植株,该二倍体植株减数分裂正常,花粉表现可育,结实性为结实,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4条.
(5)自然加倍植株和花药壁植株中都存在抗病、有芒的表现型.为获得稳定遗传的抗病、有芒新品种,本实验应选以上两种植株中的自然加倍植株,因为自然加倍植株基因型纯合,花药壁植株基因型杂合.
故答案为:
(1)RrBb
(2)RRbb rrBB
(3)可育 结实 24
(4)可育 结实 24
(5)基因型纯合
某生物个体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是Ab:aB:AB:ab=4:4:1:1.若该生物进行自交,其后代出现纯合子的概率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生物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是Ab:aB:AB:ab为4:4:1:l,可求出Ab:aB:AB:ab的比例分别是、
、
、
;因此,这个生物进行自交,其后代出现的纯合体有AABB、AAbb、aaBB、aabb,概率为
×
+
×
+
×
+
×
=
=
.
故选:D.
下列杂交组合属于测交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测交是指杂合体与隐性类型(每一对基因都是隐性纯合)的个体进行杂交,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
A、EeFf×EeFf中没有隐性类型的个体,且基因型相同,属于自交,A错误;
B、EeFf×eeFf中没有隐性类型的个体,属于杂交,B错误;
C、eeff×EeFf中一个为隐性类型的个体,另一个为杂合体,属于测交,C正确;
D、eeFf×EeFf中没有隐性类型的个体,属于杂交,D错误.
故选:C.
人类对遗传的认知逐步深入:
(1)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的豌豆杂交,若将F2中黄色皱粒豌豆自交,其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______.进一步研究发现r基因的碱基序列比R基因多了800个碱基对,但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R基因编码的淀粉支酶少了末端61个氨基酸,推测r基因转录的mRNA提前出现______.
(2)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不为1:1:1:1,说明F1中雌果蝇产生了______种配子.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定律“______”这一基本条件.
(3)格里菲思用于转化实验的肺炎双球菌中,S型菌有SⅠ、SⅡ、SⅢ等多种类型,R型菌是由SⅡ型突变产生.利用加热杀死的SⅢ与R型菌混合培养,出现了S型菌,有人认为S型菌出现是由于R型菌突变产生,但该实验中出现的S型菌全为______,否定了这种说法.
(4)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______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此外,除了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提供精确的模板,______的高度精确性也保证了DNA遗传信息的稳定传递.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的豌豆杂交,F2中黄色皱粒为YYrr和
Yyrr,若将F2中黄色皱粒豌豆自交,只有
Yyrr自交才会长生绿色皱粒(yyrr),因此其子代中表现型为绿色皱粒(yyrr)的个体占
×
=
.所以子代黄皱:绿皱=5:1.若r基因的碱基序列比R基因多了800个碱基对,但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R基因编码的淀粉支酶少了末端61个氨基酸,推测r基因转录的mRNA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
(2)根据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说明F1中雌果蝇产生了4种配子.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定律“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这一基本条件.
(3)有人认为S型菌出现是由于R型型菌突变产生,但该实验中出现的S型菌全为SⅢ,否定了这种说法.
(4)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此外,碱基互补配对高度精确性保证了DNA遗传信息稳定传递.
故答案是:
(1)黄皱:绿皱=5:1 终止密码(子)
(2)4 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
(3)SⅢ
(4)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 碱基互补配对
金鱼草(2n=16)属多年生雌雄同株花卉,其花的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花色有红色、白色和粉红色三种;金鱼草的叶形由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叶形有窄叶和宽叶两种,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请据表所示的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1)在组别1中,亲代红花窄叶的基因型为______,F1中粉红花窄叶的基因型为______.
(2)在高温遮光条件下,第1组所产生的F1植株相互授粉得到F2,F2的表现型有______种,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基因型有______,粉红花窄叶的个体占F2的比例是______.
(3)研究发现,金鱼草自花传粉不能产生种子,现有一株正在开红花的植株,若想通过以下实验来确定其是否为纯合子,请写出结果预测及结论.
[实验设计]:给该植株授以白花花粉,继续培养至种子成熟,收获种子;将该植株的种子培育的幼苗在______条件下培养;观察并记录植株花色情况.
[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结果是全部植株只开红花,则该植株为纯合子;
②若结果是______,则该植株为杂合子.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两纯合的窄叶植株和宽叶植株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是窄叶性状,窄叶为显性性状.
(2)根据题干知道红花对白花是显性性状,窄叶对宽叶为显性.第一组的F1的基因型是AaBb,将每对性状分开考虑,那么 Aa自交的后代有三种表现型:红花(AA)粉红花(Aa)
和白花(aa)
.Bb自交的后代有两种表现型:窄叶(BB Bb)
宽叶(bb)
.组合起来看F2的表现型有6种.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aabb.粉红花窄叶占F2的比例是:
×
=
.
(3)实验设计如下:
第一步:给该植株授以白花花粉(a),继续培养至种子成熟,收获种子;
第二步:将该植株的种子培育的幼苗在低温、强光照条件下培养
第三步:观察并记录植株花色情况
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全部植株只开红花则该植株为纯合子(Aa);
②(部分植株开红花(Aa)),部分植株开白花(aa)则该植株为杂合子.
故答案为:
(1)AABB AaBb
(2)6 AABB、AAbb、aabb、aaBB (写完整才得分)
(3)低温、强光照 ②(部分植株开红花,)部分植株开白花
“无酒不成席”,以酒待客是我国的传统习俗.有些人喝了少量酒就脸红,我们称为“红脸人”--体内只有乙醇脱氢酶(ADH).有人喝了很多酒,脸色却没有多少改变,我们称为“白脸人”.乙醇进入人体后的代谢途径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饮酒后酒精以______方式被吸收进入血液.
(2)经检测M、m基因也位于4号染色体上,则M、m与A、a称为______,正常情况下这两对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应遵循______定律.
(3)“红脸人”的基因型有______种;一对“白脸人”夫妇,后代“白脸人”与“红脸人”的比为3:1.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原始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发生了______.
(4)基因控制生物性状除了图示途径外,基因还可通过控制______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年轻人醉酒后,能较快恢复,而老年人喝少量的酒,醉态明显,长时间才能恢复,并且肝脏、脑组织等容易受损伤,其原因是______.
(5)若某正常乙醛脱氢酶基因在解旋后,其中一条母链上的G会被A所替代,而另一条链正常,则该基因连续复制n次后,突变型乙醛脱氢酶基因占的比例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酒精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
(2)M、m与A、a称为非等位基因;这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但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由以上分析可知“红脸人”的基因型有4种(AABB、AABb、AaBB、AaBb);控制该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一对“白脸人”夫妇,后代“白脸人”与“红脸人”的比为1:3,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原始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4)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因此,除了图示途径外,基因还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由于老年人细胞中与酒精代谢有关的酶的活性降低,因此年轻人醉酒后,能较快恢复,而老年人喝少量的酒,醉态明显,长时间才能恢复,并且肝脏、脑组织等容易受损伤.
(5)若某正常乙醛脱氢酶基因在解旋后,其中一条母链上的G会被A所替代,而另一条链正常,则以突变链为模板复制形成的基因均异常,而以正常链为模板复制形成的DNA均正常,因此该基因连续复制n次后,突变型乙醛脱氢酶基因占的比例为.
故答案为:
(1)自由扩散
(2)非等位基因 基因的分离
(3)4 基因突变
(4)蛋白质的结构 与酒精代谢有关酶的活性下降
(5)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