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遗传病的遗传涉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已知Ⅰ-1基因型为AaBB,且Ⅱ-2与Ⅱ-3婚配的子代不会患病.根据以下系谱图,正确的推断是(  )

AⅠ-3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

BⅡ-2的基因型不一定为aaBB

CⅢ-1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或AABb

DⅢ-2与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为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由题意可知,双显性的个体正常,II-2和II-3患病,但子代不患病,说明Ⅱ-3的基因型必为AAbb,Ⅰ-3的基因型为A_Bb,A错误;

B、根据Ⅰ-1基因型为AaBB且表现正常,Ⅱ-2却患病,可知,必须有A、B两种显性基因个体才不会患病,因为Ⅱ-2一定有B基因,如果也有A基因的话表现型就与其父亲相同,而实际上不相同,所以Ⅱ-2一定无A基因,因此Ⅱ-2的基因型暂时可以表示为aaB_;根据Ⅱ-2和Ⅱ-3两者都患病而后代不会患病来分析,则Ⅱ-2的基因型只能是aaBB,Ⅱ-3的基因型只能是AAbb,B错误;

C、根据题意分析Ⅲ-1的基因型只能是AaBb,C错误;

D、Ⅲ-2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女性婚配,正常的概率为,而患病的概率为,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生物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为Ab:aB:AB:ab=1:2:3:4,若该生物进行自交,则其后代出现AaBb的概率为(  )

A30%

B14%

C24%

D28%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该生物能产生4中配子,Ab配子的比例为、aB配子的比例为、AB配子的比例为、ab配子的比例为.若该生物进行自交,则其后代出现AaBb的概率为××2+××2=

故选:D.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某自花传粉的双子叶植物,其花色表现型有白色、红色和紫色三种,已知紫花中紫色物质形成的途径如图所示.此外,a基因的存在会抑制B基因的表达.

(1)从紫花形成的途径可知,紫花性状由______对基因控制;图示说明了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______,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上述花色的遗传所遵循的遗传规律是______

(2)现将基因型分别为AABB与aabb的两个亲本杂交,Fl的基因型为______,F1自交,F2中花色的三种表现型“白色:红色:紫色”的比例是______

(3)由于催化B基因表达的酶较少,致使花瓣中紫色物质含量较低.研究人员利用重组的Ti质粒转移一段含目的基因的DNA进入植物细胞,并整合到染色体上,以利B基因在花瓣中表达.完成上述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有:

①利用两种酶来获取外源基因和构建重组的Ti质粒,这两种酶是:______

②常采用一种方法:______,把重组的Ti质粒导入该植物的受体细胞;

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常采用的是______技术.

正确答案

2

代谢过程

自由组合定律

AaBb

4:9:3

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农杆菌转化法

分子杂交

解析

解:(1)从紫花形成的途径可知,紫花性状由两对基因控制;图示说明了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这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上述花色的遗传所遵循的遗传规律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基因型分别为AABB与aabb的两个亲本杂交,Fl的基因型为AaBb,F1自交,由于a基因的存在会抑制B基因的表达,所以F2中花色的三种表现型“白色(1aabb、1aaBB、2aaBb):红色(1AAbb、2Aabb、2AaBB、4AaBb):紫色(1AABB、2AABb)”的比例是4:9:3.

(3)由于催化B基因表达的酶较少,致使花瓣中紫色物质含量较低.研究人员利用重组的Ti质粒转移一段含目的基因的DNA进入植物细胞,并整合到染色体上,以利B基因在花瓣中表达.①利用限制酶和DNA连接酶来获取外源基因和构建重组的Ti质粒;②采用农杆菌转化法,把重组的Ti质粒导入该植物的受体细胞;③采用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

故答案为

(1)2    代谢过程    自由组合定律

(2)AaBb    4:9:3

(3)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农杆菌转化法   分子杂交(或DNA-RNA分子杂交)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奉贤区一模)灰身长翅AB∥ab雌果蝇与相同基因型的雄果蝇交配,已知连锁基因A、B之间的交换值为10%,则它们后代基因型为aabb的概率是(  )

A20.25%

B22.5%

C20%

D16%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由于连锁基因A、B之间的交换值为10%,所以基因型AaBb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产生Ab、aB基因型的配子各5%,产生AB、ab基因型的配子各45%.因此,相同基因型的雌雄果蝇交配,后代基因型为aabb的概率是45%×45%=22.5%.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Cc(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常染色体上),该个体所形成的精子中,基因型为ABC的含性染色体“Y”的精子约为(  )

A

B

C

D无法确定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中,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常染色体上,因此这三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该生物个体产生的配子中,ABC配子所占比例为=

又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为XY,产生的配子为X:Y=1:1,所以含性染色体“Y”的精子为

因此,该个体所形成的精子中,基因型为ABC的含性染色体“Y”的精子约为=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豌豆子叶得黄色(Y)、圆粒种子(R)均为显性.两亲本豌豆杂交的F1表现型如图.让F1中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的性状分离比是(  )

A9:3:3:1

B3:1:3:1

C1:1:1:1

D2:2:1:1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根据图形分析已知,圆粒:皱粒=3:1,说明两亲本的相关基因型是Rr、Rr;黄色:绿色=1:1,说明两亲本的相关基因型是Yy、yy,即两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则F1中的黄色圆粒豌豆(基因型为YyRR、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基因型为yyrr)杂交,F2绿色的出现的概率为,皱粒出现的概率为×=,所以F2的圆粒:皱粒=2:1,黄色:绿色=1:1,故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2:1:2:1.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将纯种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纯种的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种子为556粒,从理论上推测,F2种子中基因型和个体数相符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已知F1是YyRr,其自交后代YYRR的比例是,数量为556×≈35,A错误;

B、yyrr的比例为,数量为556×≈35,B错误;

C、YyRr的比例为,数量为556×≈170,C正确;

D、yyRr的比例为,数量为556×≈70,D错误;

故选:C.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科学家在研究果蝇时,发现果蝇的眼色中有红色、褐色、白色三种表现型,身色有灰身、黑身两种表现型.

(1)果蝇是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8条.如果对果蝇的基因组进行测序,需要测量______条染色体.

(2)若假设控制果蝇眼色A(a)与身色B(b)基因位于在两对常染色体上.有人将两只果蝇杂交,获得了l00个体.其表现型为37只灰身褐色眼;l9只灰身白眼;l8只灰身红眼;l3只黑身褐色眼;7只黑身红眼;6只黑身白眼.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如果该人进行的杂交实验果蝇所产白眼果蝇胚胎致死,则理论上亲代两只果蝇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3)若控制眼色的基因由两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中C_DD为红眼,C_Dd为褐色眼,其它基因型均表现白眼,现有CcDd两只雌雄果蝇杂交,所产生F1代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若再让F1代中褐色眼的个体自由交配,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4)若已知灰身是位于X染色体上显性性状,有人进行实验让纯合灰身雌果蝇和黑身雄果蝇杂交,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F2,再让F2代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F3,则F3代中雄性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______

正确答案

5

AaBb和AaBb

灰红:灰褐:黑红:黑褐=3:6:1:2

红眼:褐眼:白眼=3:6:7

红眼:褐眼:白眼=2:4:3

灰身:黑身=3:1

解析

解:(1)果蝇体细胞中的8条染色体中有6条(3对)常染色体和2条(1对性染色体XY),故对果蝇的基因组进行测序,需要测5条染色体(3条常染色体+X+Y).

(2)子代中灰身(37+19+18):黑身(13+7+6)=74:26≈3:1,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Bb;褐色眼(37+13):白眼(19+6):红眼(18+7)=50:25:25=2:1:1,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因此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均是AaBb.如果白眼果蝇胚胎致死,则理论上亲代两只果蝇杂交后代的比例为灰红:灰褐:黑红:黑褐=××××=3:6:1:2.

(3)根据题干“C_DD为红眼,C_Dd为褐色眼,其它基因型均表现白眼”可知,CcDd两只雌雄果蝇杂交后代情况为Cc×Cc→C:cc;Dd×Dd→DD:Dd:dd,故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C_×DD):褐眼(Cc×4Dd):白眼(C_×dd+cc×DD+cc×Dd+cc×dd)=3:6:7.F1代中褐眼基因型为CCDd和CcDd两种,故若再让F1代中褐色眼的个体自由交配时配子种类及比例分别是:CD、Cd,cD、6cd.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红眼(××2+×):褐眼(××2+××2+××2):白眼(1--)=2:4:3. 

 (4)根据题干可知(4)小题的遗传系谱图如下:

P    (♀)XBXB×(♂)XbY

         灰身↓   黑身

F1    (♀)XBXb    (♂)XBY

         灰身         黑身

F2    (♀)XBXB      XBXb    (♂)XBY     XbY

            灰身         灰色         灰身       黑身 

故F2中雌、雄蝇相互交配后代中产生黑身雄蝇的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则F3代中雄性果蝇中黑身果蝇的比值为:×Xb×1Y=,灰身为1-=

 故答案为:

(1)5    

(2)AaBb和AaBb   灰红:灰褐:黑红:黑褐=3:6:1:2  

(3)红眼:褐眼:白眼=3:6:7       红眼:褐眼:白眼=2:4:3

(4)灰身:黑身=3:1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玉米为雌雄同株植物,玉米籽粒的颜色与细胞中的色素有关,如图1为控制玉米籽粒颜色的相关基因和酶(没有黄色和紫色物质时玉米籽粒为白色),其中基因A位于9号染色体,基因B、D位于10号染色体上,每对等位基因都是完全显性,不考虑配子形成过程中的交叉互换.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纯合黄色玉米粒,请在下图中画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可能的位置关系.(注:图2方框内只要画出与上述基因相关的染色体,用竖线表示染色体,黑点表示基因的位点,并标上相应的基因符号).

(2)用该纯合黄色玉米与纯种白色玉米杂交,F1全为紫色玉米(AaBbDd),则亲本中纯种白色玉米的基因型为______.将F1测交后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3)酵母菌可以利用玉米秸秆水解液产生发酵产物,人们欲通过育种获得优良的发酵菌种.

①某种酵母菌生活史中存在二倍体和单倍体的世代交替(如图3所示),将此种酵母菌接种在培养基上培养,形成多个菌落.若某一菌落中有子囊孢子出现,则产生子囊孢子的酵母菌为______倍体;若某一菌落中酵母菌不再具有产生孢子的能力,则其最可能为______倍体.通过子囊孢子形成的营养细胞两两融合而得到的酵母菌会出现多种类型,其主要原因是______,从而可能得到发酵能力强的菌种.

②通过育种获得的优良菌种,其中某些菌体细胞在保藏过程中会发生基因突变,从根本上改变了酵母菌群体的______,导致一段时间后大多数菌体的性状改变,不再适于生产.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根据上述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可知纯合黄色玉米粒的基因型为AABBdd.已知基因A位于9号染色体,基因B、D位于10号染色体上,则

(2)纯合黄色玉米(AABBdd)与纯种白色玉米杂交,F1全为紫色玉米(AaBbDd),说明亲本中纯种白色玉米的基因型为aabbDD,若不考虑交叉互换则F1产生的配子为ABd:AbD:aBd:abD=1:1:1:1,因此测交后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白色=1:3.

(3)由题意可知,能产生子囊孢子的酵母菌为二倍体,而单倍体的酵母菌不能完成减数分裂过程,因此不能产生子囊孢子.营养细胞的两两整合相当于高等生物的受精作用,形成的子代有多种类型,本质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优良菌种产生基因突变后,改变的是这个种群的基因频率,随着突变个体的大量增殖,会影响产量,不再适合于生产.

故答案为:

(1)

(2)aabbDD   黄色:白色=1:3

(3)①二   单   形成子囊孢子过程中发生基因重组   

②基因频率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正常视觉需要视网膜和视神经均正常.假定基因A决定视网膜正常,基因B决定视神经正常.现有基因型均为AaBb(A、a与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夫妇,从理论上分析,他们所生的后代视觉正常的概率是(  )

A

B

C

D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均为AaBb的双亲所生后代为:A_B_(正常):A_bb(异常):aaB_(异常):aabb(异常)=9:3:3:1.由此可见,视觉正常(A_B_)的可能性是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已知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羽毛颜色,BB为黑羽,bb为白羽,Bb为蓝羽.另一对等位基因CL和C控制鸡的小腿长度,CLC为短腿,CC为正常,但CLCL胚胎致死.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一只黑羽短腿鸡与一只白羽短腿鸡交配,获得F1

(1)F1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若让F1中两只蓝羽短腿鸡交配,F2中出现______种不同表现型,其中蓝羽短腿鸡所占比例是______

(2)从交配结果可判断CL 和C的显隐性关系:在决定小腿长度性状上,CL______,在控制致死效应上,CL 是______(填显性或隐性).

(3)在火鸡(ZW型性别决定)中,有人发现少数雌鸡的卵细胞不与精子结合,而与某一极体结合形成二倍体,并能发育成正常个体(注:WW胚胎致死).这种情况下,后代总是雄性,其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根据题意,一只黑羽短腿鸡(BBCLC)与一只白羽短腿鸡(bbCLC)交配,F1基因型及比例为BbCLCL:BbCLC:BbCC=1:2:1,其中CLCL胚胎致死,所以F1的表现型及比例是蓝羽短腿:蓝羽正常=2:1.若让F1中两只蓝羽短腿交配,由于CLCL胚胎致死,所以F2中出现3×2=6种不同表现型,其中蓝羽短腿鸡(BbCLC)所占比例为×=

从交配结果可判断CL和C的显隐性关系,在决定小腿长度性状上,CL是显性;在控制致死效应上,CL是隐性.

(3)由于少数雌鸡的卵细胞不与精子结合,而与某一极体结合形成二倍体,并能发育成正常个体,即ZW与ZW个体杂交.由于卵细胞只与次级卵母细胞的极体结合,产生的ZZ为雄性,WW胚胎致死,所以后代总是雄性.

故答案为:

(1)蓝羽短腿:蓝羽正常=2:1    6   

(2)显性   隐性

(3)卵细胞只与次级卵母细胞的极体结合,产生的ZZ为雄性,WW胚胎致死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生物的性状有的仅由一对基因控制,有的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荠菜是一年生植物,过时的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两种纯合类的荠菜杂交,F1全为三角形,用F1与纯合卵圆形品种做了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1:F1与卵圆形杂交F2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三角形:卵圆形=3:1

实验2”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三角形:卵圆形=15:1

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可推知:荠菜果实的形状是由位于______(非同源会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_对基因控制的;亲本的基因型组合可能为______

(2)实验2产生的F1中三角形荠菜的基因型有______种,其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______

(3)让实验1得到的全部F2植株进行自交,假设每株F2代产生的子代数量相同,则F2的表现型及数量之比为______

(4)从实验2得到的果形为三角形的荠菜中任取一株,用果形为卵圆形的荠菜花粉对其授粉.收获所有种子并单独种植在一起得到一个植株,观察这个株系的果形种类及数量比,其中某些植株的果形为三角形:卵圆形=3:1,则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为______

正确答案

非同源

AABB×aabb 或 AAbb×aaBB

8

三角形:卵圆形=39:25

解析

解:(1)根据实验2中F2中三角形:卵圆形=15:1,而15:1实质上是9:3:3:1的变式,说明荠菜果实的形状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是双杂合子AaBb,则两种纯合类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aabb 或 AAbb×aaBB.

(2)实验2:AABB×aabb→AaBb→9A_B_:3A_bb:3aaB__:1aabb,则三角形(9A_B_、3A_bb、3aaB_):卵圆形(1aabb)=15:1,F2中三角形荠菜的基因型有8种,其中纯合子为AABB、AAbb、aaBB,占的比例为,则杂合子占的比例为1-=

(3)实验1:F1三角形(AaBb)×卵圆形(aabb),得到F2全部植株是1AaBb、1Aabb、1aaBb、1aabb,全部F2植株进行自交,后代的情况是:aabb卵圆形=×+×+×+×1=,所以三角形:卵圆形=(1-):=39:25.

(4)从实验2中的三角形的荠菜中任取一株与卵圆形aabb的荠菜杂交,后代果形为三角形:卵圆形=3:1,则三角形的荠菜的基因型为AaBb,且数量占F2三角形(9A_B_、3A_bb、3aaB_)数量的

故答案是:

(1)非同源     两     AABB×aabb 或 AAbb×aaBB

(2)8        

(3)三角形:卵圆形=39:25   

(4)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牡丹的花色种类多种多样,其中白色的不含花青素,深红色的含花青素最多,花青素含量的多少决定着花瓣颜色的深浅,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花青素含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一深红色牡丹同杂交,得到中等红色的个体.若这些个体自交,其子代将出现花色的种类和比例分别是(  )

A3种;9:6:1

B4种;9:3:3:1

C5种;1:4:6:4:1

D6种;1:4:3:3:4:1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由题意可知A、B控制花色深浅的程度相同,即两者效果一样,所以花色由显性基因的数量决定,如AABB有4个显性基因,花色最深为深红色;AABb、AaBB都有3个显性基因,花色次之;aabb没有显性基因,花色最浅为白色.

若一深红色牡丹(AABB)与一白色牡丹(aabb)杂交,后代得到中等红色的个体(AaBb);让这些个体自交,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其后代基因型的种类是3×3=9种.同时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其子代中显性基因的数量可以是4个、3个、2个、1个或0个,所以子代可产生五种表现型,其中4个显性基因的是AABB;3个显性基因的是AaBB和AABb,共;2个显性基因的是AAbb、aaBB、AaBb,共;1个显性基因的是Aabb和aaBb,共;0个显性基因的是aabb,所以出现的五种表现型的比例为1:4:6:4:1.

故选:C.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一种鹰的羽毛有条纹和非条纹、黄色和绿色的差异,已知决定颜色的显性基因纯合子不能存活.如图显示了鹰羽毛的杂交遗传,下列描述合理的是(  )

A绿色对黄色完全显性,且绿色纯合致死

B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自由组合

CF1的绿色非条纹的个体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1:1:1:1

D亲本P中黄色非条纹个体是杂合体

正确答案

A,B,C

解析

解:A、由于F1绿色非条纹自交后代有绿色和黄色,说明绿色是显性性状,根据题意已知已知决定颜色的显性基因纯合子不能存活,即绿色纯合子致死,图中绿色:黄色=2:1,说明绿色对黄色是完全显性,A正确;

B、由于绿色非条纹自交后代有四种性状,且性状分离比为6:3:2:1,加上致死的个体,则比例为9:3:3:1,因此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自由组合,B正确;

C、F1的绿色非条纹的基因型为AaBb,进行测交,即AaBb×aabb,后代的为绿色非条纹(AaBb):黄色非条纹(aaBb):绿色条纹(Aabb):黄色条纹(aabb)=1:1:1:1,C正确;

D、根据亲本绿色条纹(Aabb)×黄色非条纹(aaB-)的后代是绿色非条纹(AaB-):黄色非条纹(aaB-),可知亲本中黄色非条纹个体是纯合体aaBB,后代中绿色非条纹为AaBb,黄色非条纹为aaBb,D错误.

故选:AB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有两个纯种小麦,一个是高秆抗锈病(DDTT),另一个是矮秆易染锈病(ddtt),现有实验三组:

第一组是:DDTT×ddtt→F1(自交)→F2

第二组是:DDTT×ddtt→F1,并用F1的花粉培养得到单倍体

第三组是:DDTT进行X射线、紫外线综合处理.

实验结果发现:三组实验中都出现了矮秆抗锈病品种.试问:

(1)第一组F2出现矮秆抗锈病的几率是______,在矮秆抗锈病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

(2)第二组使用的方法,在遗传育种上称为______,其培育中首先要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然后用______使其染色体加倍,这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______

(3)第三组方法出现ddtt后代是偶然的、个别的,它是DDTT通过______来实现的.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第一组DDTT×ddtt→F1(自交)→F2,F2出现矮秆抗锈病ddT_的几率是×=,其中中能稳定遗传ddTT的几率是

(2)第二组使用的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其优点是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第三组对DDTT进行X射线、紫外线综合处理,获得矮杆抗锈病品种,为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其培育中首先要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然后用秋水仙素 使其染色体加倍.

故答案为:

(1)           

(2)单倍体育种       秋水仙素   可以缩短育种年限        

(3)基因突变

下一知识点 :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遗传因子的发现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