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传因子的发现
- 共18860题
波斯猫,性情温文尔雅,深受人们的宠爱,堪称猫中贵族.波斯猫毛的颜色是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的,共有四种表现型:黑色(A_B_)、褐色(aaB_)、红色(A_bb)和黄色(aabb).
(1)若如图1所示为一只黑色波斯猫(AaBb)产生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1位点为A,2位点为a,这一现象形成的一种原因是______,另一种原因是______.
(2)两只黑色波斯猫交配产下一只黄色雄性小波斯猫,则这两只黑色波斯猫的基因型是______,它们再生下一只纯合褐色雌性小波斯猫的概率是______.
(3)波斯猫体内合成色素的过程如图2所示,该过程表明: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之一是基因通过______,从而控制性状.
(4)现有一只雄性红色波斯猫,需要验证其是纯合子或是杂合子,验证方法是让其与多只______波斯猫(填写性别和性状)进行______(填写交配方式),观察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若该猫为杂合子,请用遗传图解的方法表示该过程及结果.
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由分析可知,一只黑色波斯猫(AaBb)产生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1位点为A,2位点为a,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或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
(2)两只黑色(A_B_)波斯猫交配产下一只黄色(aabb)雄性小波斯猫,因此这两只黑色波斯猫的基因型是AaBb,它们生下一只纯合褐色波斯猫的概率是aaBB=,生下一只纯合褐色雌性波斯猫的概率是
.
(3)波斯猫体内合成色素的过程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4)该雄性红色波斯猫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或AAbb,让其与黄色(aabb)波斯猫进行测交,如果基因型是Aabb,则测交后代红色波斯猫:黄色波斯猫=1:1,如果基因型是AAbb,测交后代都是红色波斯猫;基因型为Aabb的红色波斯猫测交遗传图解如下:
故答案为:
(1)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 基因突变
(2)AaBb
(3)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
(4)雌性黄色 测交
玉米是遗传学实验的好材料,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表示紫色玉米籽粒中两种相关色素的合成途径.请回答:
①决定红色籽粒的基因型有______种.
②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籽粒中紫色籽粒占______.
(2)玉米宽叶基因T与窄叶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宽叶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一.
①该宽叶植株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_____.
②为了确定植株A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如果F1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③以植株A为父本,正常的植株为窄叶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宽叶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分析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由于______(父本或母本)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未分离.
④若③中得到的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分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其中得到的染色体异常植株占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①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决定红色籽粒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四种.
②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籽粒中紫色籽粒基因型有AAbb和Aabb两种,占总数的3/16.
(2)①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根据图一细胞中9号染色体的异常情况可知:宽叶植株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②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雌雄个体间无差异;如果位于X染色体上,则雌雄个体间有差异;所以如果F1表现型及比例为宽叶:窄叶=1:1,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③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图二中的T只能来自母本,故tt是父本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所致.
④图二中的植株B为父本,可产生的配子有T、Tt、tt、t四种,比例为1:2:2:1,其中T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因此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宽叶:窄叶=2:3,其中得到的染色体异常植株占3/5.
答案:
(1)①4 ②3/16
(2)①缺失
②宽叶:窄叶=1:1
③父本 同源染色体
④宽叶:窄叶=2:3 3/5
Ⅰ.为提高小麦的抗旱性,有人将大麦的抗旱基因(HVA)导入小麦,筛选出HVA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高抗旱性T.植株(假定HVA基因都能正常表达).
(1)某T0植株体细胞含一个HVA基因.让该植株自交,在所得种子中,种皮含HVA基因的种子所占比例为______,胚含HVA基因的种子所占比例为______.
(2)某些T0植株体细胞含两个HVA基因,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情况有下图所示的三种类型(黑点表示HVA基因的整合位点).
①将T.植株与非转基因小麦杂交:若子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50%,则两个HVA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______类型;若子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00%,则两个HVA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______类型.
②让图C所示类型的T.植株自交,子代中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
Ⅱ.果蝇的繁殖能力强,相对性状明显,是常用的遗传试验材料.
果蝇对CO2 的耐受性有两个品系:敏感型(甲)和耐受型(乙),有人做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让甲品系雌蝇与乙品系雄蝇杂交,后代全为敏感型.
实验二:将甲品系的卵细胞去核后,移入来自乙品系雌蝇的体细胞核,由此培育成的雌蝇再与乙品系雄蝇杂交,后代仍全为敏感型.
①此人设计实验二是为了验证控制______的基因位于______中.
②若另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替代实验二,该杂交实验的亲本组合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Ⅰ(1)某T0植株体细胞含一个HVA基因(用T0表示),其基因型用+T0表示,其自交遗传图解是:+T0×+T0→1++:2+T0:1 T0T0;所有种子的种皮是由母本珠被(其细胞属体细胞)发育而来,所以种皮都和母本体细胞相同,含一个HVA基因;而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含一个HVA基因的占50%,含两个HVA基因的占25%,合计75%.
(2)将T0植株与非转基因小麦杂交,依据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结合图示,图A、B、C三种情况下,子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分别为100%、50%和75%.图C所示类型的T0植株产生的配子不含HVA基因的占,其如果自交,子代中不抗旱植株比例就为
,高抗旱植株所占比例为
.
Ⅱ(1)实验一的结果有两种解释:1、耐受性由核基因控制,且敏感型为显性;2、耐受性由细胞质基因控制,表现母系遗传.实验二杂交双方细胞核均来自耐受型(乙)品系,而杂交形成的合子,其细胞质主要来自敏感型(甲)品系.杂交后代仍全为敏感型,说明第二种解释正确,即果蝇对CO2的耐受性是由细胞质基因控制.验证某一性状遗传是否是细胞质遗传,常用正反交实验.本题可用“甲品系雄蝇与乙品系雌蝇杂交”实验即耐受型(雌)×敏感型(雄)来替代实验二进行验证.
故答案为:
Ⅰ(1)100% 75%
(2)①B A ②
Ⅱ(1)①控制CO2的耐受性的基因位于细胞质中
②耐受型(雌)×敏感型(雄)
下表是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得到的子二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其中部分遗传因子组成并未列出,而仅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分析表格基因组成,YYRR只出现一次,A正确;
B、图中1、2、3、4的基因型分别是YYRR、YyRR、YYRr、YyRr,表现型都是双显性个体(黄色圆粒),B正确;
C、图中4的基因型为YyRr,在表格中占的比例为,C正确;
D、图中1、2、3、4的基因型分别是YYRR、YyRR
、YYRr
、YyRr
,因此遗传因子组成出现概率的大小顺序为4>2=3>1,D错误.
故选:D.
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材料,其四对相对性状中红眼(E)对白眼(e)、灰身(B)对黑身(b)、长翅(V)对残翅(v)、细眼(R)对粗眼(r)为显性.如图是某雄果蝇M的四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R和r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其本质区别是碱基对序列不同,A正确;
B、由图可知,果蝇M的1号染色体上有E基因,5号染色体上有R基因,因此该果蝇眼睛的表现型是红眼细眼,B正确;
C、该果蝇产生配子时,控制体色的基因B、b遵循分离定律,C正确;
D、自由组合定律是指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而B、v和b、V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
故选:D.
囊性纤维病是北美国家最常见的遗传病.正常基因位于人的第7号染色体上,决定一种定位在细胞膜上的CFTR蛋白.70%病人的CFTR蛋白因缺少第508位氨基酸而出现Cl-的转运异常,导致消化液分泌受阻,支气管中黏液增多,细菌在肺部大量生长繁殖,患者常常在幼年时期死于感染.
(1)在核糖体上合成CFTR蛋白的过程中,需要______等物质(至少写两种).
(2)分析多数囊性纤维病的患者病因,根本上说,是控制CFTR蛋白的基因中发生了碱基对的______而引起了基因结构的改变,这最可能是少了______个碱基对.
(3)患者感染致病菌后,最初识别并处理细菌的免疫细胞是______.
(4)某地区正常人群中有携带有致病基因.
①该地区正常人群中,囊性纤维病基因的频率是______.
②如图是当地的一个囊性纤维病家族系谱图.Ⅱ3的外祖父患有红绿色盲,但父母表现正常.
Ⅱ6和Ⅱ7的子女患囊性纤维病的概率是______.若Ⅱ3和Ⅱ4计划再生育一个孩子,同时患囊性纤维病和红绿色盲的概率是______.因此,怀孕时建议进行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核糖体上合成CFTR蛋白质的过程称为翻译,翻译过程需要酶、原料(游离的氨基酸)、能量ATP、模板(mRNA)及转运工具(tRNA)等物质.
(2)分析多数囊性纤维病的患者病因,根本上说,是控制CFTR蛋白的基因中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而引起了基因结构的改变,这最可能是少了3个碱基对.
(3)患儿感染致病菌后,最初识别并处理细菌的免疫细胞是吞噬细胞,它可在非特异免疫中起作用,也可知特异性免疫中对抗原进行摄取、处理,再呈递给T细胞等.
(4)①由正常人群中有携带有致病基因,可知该地区正常人群中,囊性纤维病基因的频率=
=
.
②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6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或
Aa,Ⅱ-7为Aa的概率为
,所以Ⅱ-6与Ⅱ-7婚配后代患该病的概率=
.Ⅱ-3(Aa)和Ⅱ-4(Aa)的子女患囊性纤维病的概率=
;Ⅱ-3的外祖父患有红绿色盲,但父母表现正常,可知其母亲为色盲基因的携带者,则Ⅱ-3携带色盲基因的频率为
,所以其与Ⅱ-4婚配,后代患色盲的概率=
=
;因此Ⅱ-3和Ⅱ-4的子女同时患囊性纤维病和红绿色盲的概率=
.因此,怀孕时建议进行产前诊断,以防生出患儿.
故答案为:
(1)mRNA、氨基酸、tRNA、ATP、酶
(2)缺失 3
(3)吞噬细胞
(4)① ②
产前诊断
果蝇的灰体(E)对黑檀体(e)为显性;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用甲、乙、丙三只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杂交组合、F1表现型及比例如下:
(1)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杂交结果,推断乙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或______.若实验一的杂交结果能验证两对基因E,e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丙果蝇的基因型应为______.
(2)实验二的F1中与亲本果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
(3)正常的亲代果蝇交配后,形成了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YY的受精卵,其原因是______.有一种“嵌合体”果蝇,其身体左侧无“性梳”(雄蝇前腿下端有黑色梳子状的结构,雌性的没有),右侧有“性梳”.研究发现“嵌合体”果蝇左侧身体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X,右侧身体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O.该果蝇染色体的变异产生于______(原始生殖、体)细胞的______分裂过程中.
(4)灰体纯合果蝇与黑檀体果蝇杂交,在后代群体中出现了一只黑檀体果蝇.出现该黑檀体果蝇的原因可能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为探究其原因,某生物兴趣小组选用该黑檀体果蝇与纯合灰体果蝇杂交获得F1,F1自由交配,观察、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结果预测:
Ⅰ若为基因突变,则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Ⅱ若为染色体变异,则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请写出该过程的遗传图解.
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根据实验一中灰体:黑檀体=1:1,短刚毛:长刚毛=1:1,得知甲乙的基因型可能为EeBb×eebb或者eeBb×Eebb.同理根据实验二的杂交结果,推断乙和丙的基因型应为eeBb×EeBb,所以乙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EeBb或eeBb.若实验一的杂交结果能验证两对基因E,e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甲乙的基因型可能为EeBb×eebb,乙的基因型为EeBb,则丙果蝇的基因型应为eeBb.
(2)实验二的F1中与亲本果蝇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所以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
=
.
(3)正常的亲代果蝇交配后,形成了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YY的受精卵,其原因是父本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YY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有一种“嵌合体”果蝇,其身体左侧无“性梳”(雄蝇前腿下端有黑色梳子状的结构,雌性的没有),右侧有“性梳”.研究发现“嵌合体”果蝇左侧身体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X,右侧身体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O.该果蝇染色体的变异产生于体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
(4)由题意知,出现该黑檀体果蝇的原因如果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则此黑檀体果蝇的基因型为ee,如果是染色体片段缺失,黑檀体果蝇的基因型为e.
①用该黑檀体果蝇与基因型为EE的果蝇杂交,获得F1;
②F1自由交配,观察、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
Ⅰ.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黑檀体=3:1,则为基因突变;
Ⅱ.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黑檀体=4:1,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
杂交关系如下图:
故答案为:
(1)EeBb eeBb eeBb
(2)
(3)父本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YY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 体 有丝
(4)I.灰体:黑檀体=3:1 II.灰体:黑檀体=4:1
请分析下列实验回答:
第一组:实验鼠→注射R型活菌
第二组:实验鼠→注射S型活菌
第三组:实验鼠→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菌
第四组:实验鼠→注射R型活菌+加热杀死的S型菌
实验一:格里菲斯实验
实验二:果蝇杂交实验
已知果蝇长翅与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由A、a控制,黑身与灰身是另一对相对性状,由B、b控制.取长翅黑身果蝇与残翅灰身果蝇交配,图解如下:
(1)对实验一的四组实验鼠进行解剖分析,既有S型菌又有R型菌的是第______组实验鼠.格里菲斯将S型菌在特殊条件下进行单独培养,也曾获得了R型菌,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2)从实验二的结果分析,显性性状是______,控制果蝇翅长度和身体颜色的基因位于
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F2代中长翅黑身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3)已知果蝇的一种隐性性状由单基因h控制,但不知基因h位于何种染色体上,请设计一个简单的调查方案,并预测调查结果.
方案:寻找具有该隐性性状的果蝇种群,统计______的个体数量.
预测结果:
①如果具有该隐性性状的______,则h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②如果具有该隐性性状的______,则h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
③如果具有该隐性性状的______,则h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因为S型细菌体内含有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所以对实验一的四组实验鼠进行解剖分析,第四组实验鼠体内既有S型菌又有R型菌.格里菲思将S型菌在特殊条件下进行单独培养,也曾获得了R型菌,最可能的原因是S型细菌发生了基因突变.
(2)实验二:长翅黑身果蝇与残翅灰身果蝇交配,后代均为长翅灰身果蝇,说明长翅相对于残翅是显性性状(用A、a表示)、灰身相对于黑身是显性性状(用B、b表示);F1代果蝇自交,F2代出现9:3:3:1的分离比,可见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说明控制果蝇翅长度和身体颜色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F1是双杂合子,所以F2代中长翅黑身果蝇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
(3)要探究控制果蝇该隐性性状的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可寻找具有该隐性性状的果蝇种群,让其自由交配,再统计后代具有该隐性性状果蝇的雌性和雄性的个体数量.
①若h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具有该隐性性状的雄性个体数量明显多于雌性;
②若h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具有该隐性性状的个体全部为雄性;
③若h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具有该隐性性状的雌雄个体数量大致相当.
故答案为:
(1)四 基因突变
(2)长翅、灰身 两 AAbb Aabb
(3)具有该隐性性状果蝇的雌性和雄性
①雄性个体数量明显多于雌性
②个体全部为雄性
③雌雄个体数量大致相当
如图是某家族遗传系谱图.设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据查Ⅰ-1体内不含乙病的致病基因.
(1)甲病的遗传方式_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______,这两种病的遗传遵循______规律.
(2)Ⅰ-2的基因型是______.
(3)Ⅱ-7和Ⅱ-8婚配,他们生一个患甲病男孩的几率是______.
(4)若Ⅱ-7和Ⅱ-8生了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的孩子,那么他们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几率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Ⅰ-1与Ⅰ-2正常,Ⅱ-7患甲病,无中生有为隐性.Ⅱ-7女儿患甲病,甲病不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如果是这样,那她的父亲一定是有甲病的,所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据查Ⅰ-1体内不含乙病的致病基因,Ⅰ-1与Ⅰ-2正常,Ⅱ-6患乙病,所以乙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于控制这两种病的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所以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由于Ⅰ-2正常,而Ⅱ-6患乙病、Ⅱ-7患甲病,所以Ⅰ-2的基因型为AaXBXb.
(3)Ⅰ-1的基因型为AaXBY,Ⅰ-2的基因型为AaXBXb,所以Ⅱ-7的基因型aaXBXB,
aaXBXb.Ⅰ-3与Ⅰ-4正常,Ⅱ-10患甲病,说明Ⅰ-3的基因型为AaXBY,Ⅰ-4的基因型为AaXBXb.Ⅱ-8的基因型为
AAXBY,
AaXBY.Ⅱ-7和Ⅱ-8婚配,他们生一个患甲病孩子的几率是aa与
Aa结合才会患甲病,所以患甲病男孩的几率是
×
×
=
.
(5)若Ⅱ-7和Ⅱ-8生了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的孩子,则Ⅱ-7的基因型aaXBXb,Ⅱ-8的基因型为AaXBY.那么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患甲病的几率是,不患甲病的几率是
.不患乙病男孩的几率是
×
=
,所以他们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几率是
×
=
.
故答案为: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伴X隐性遗传 基因的自由组合
(2)AaXBXb
(3)
(4)
小鼠是遗传学常用的实验材料,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小鼠毛色的黄与灰、尾形的弯曲与正常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R、r和T、t控制.在毛色遗传中,具有某种纯合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育.从鼠群中选择多只基因型相同的雌鼠作母本,多只基因型相同的雄鼠作父本,杂交所得F1的表现型及比例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决定毛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决定尾形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X上,B正确;
C、分析表格中毛色在雌雄性中的性状分离:♀黄毛:灰毛=2:1、♂黄毛:灰毛=2:1,后代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说明是常染色体遗传,黄毛为显性且显性纯合基因型RR致死,C正确;
D、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
故选:D.
(2015秋•泉州校级期末)下列叙述正确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每个雄性个体原始的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都形成4个成熟的生殖细胞;每个雌性个体原始的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1个成熟的生殖细胞和3个极体,A错误;
B、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B错误;
C、基因型Dd的豌豆经减数分裂会产生雌雄各两种配子,雌雄配子的数量不等,但D与d的比例都为1:1,C错误;
D、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是:在F1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正确.
故选:D.
已知玉米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用两个纯种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F1,再用Fl与玉米丙杂交(图1),结果如图2所示,分析玉米丙的基因型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后得F1基因型为DdRr,由图2结果可知F1与玉米丙杂交后高秆:矮秆=1:1,抗病:易感病=3:1,所以控制高矮的杂交组合为Dd×dd,控制抗病和易感病的杂交组合为Rr×Rr,因此可推知玉米丙的基因型为ddRr.
故选:B.
豌豆是遗传学研究良好的实验材料.
(1)豌豆种子的圆粒与皱粒是一对相对性状,皱粒性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DNA中插入了一段外来的碱基序列,打乱了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导致淀粉分支酶不能合成,使豌豆种子淀粉含量低而表现为皱粒.由此可知,该相对性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发生了______.
(2)豌豆素是野生型豌豆天然产生的一种抵抗真菌侵染的化学物质.已知决定产生豌豆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但另一对等位基因B、b中,显性基因B存在时,会抑制豌豆素的产生.研究人员用两个无法产生豌豆素的纯种(突变品系1和突变品系2)分别与纯种野生型豌豆进行杂交实验,得到F1,F1自交得到F2,结果如下:
①根据以上信息,可判断上述杂交亲本中,野生型、突变品系1、突变品系2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从第Ⅰ、Ⅲ组的F2中各取一粒均能产生豌豆素的豌豆,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
(3)为鉴别表中第Ⅱ组F2中无豌豆素豌豆的基因型,研究人员利用该豌豆自交,并进行了相关统计,请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①若后代______,则其基因型为______;
②若后代______,则其基因型为______.
(4)进一步研究表明,基因A是通过控制酶A的合成来催化一种前体物转化为豌豆素的.而基因B、b本身并不直接表达性状,但基因B能抑制基因A的表达.请在答题卡方框内尝试用概念图的方式(文字加箭头的形式)解释上述遗传现象.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根据基因突变的概念可知,一段外来的碱基序列,打乱了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即改变了基因的结构,因此相对性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2)①由题意,可知有豌豆素植株的基因型为A_bb,其余均为无豌豆素植株,故纯种野生型豌豆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组别Ⅰ中,突变品系1×野生型后代有豌豆素(A_bb),并且自交后代比例为3:1,因此确定F1的基因型是Aabb,则突变品系1的基因型为aabb.从组别Ⅲ可以看出,突变品系1和突变品系2杂交所得F1的基因型是AaBb,所以双亲(均不能产生豌豆素)的基因型是aabb、AABB,可判定突变品系2的基因型为AABB.
②第Ⅰ、Ⅲ组F2中,有豌豆素豌豆的基因型均为AAbb、
Aabb,故二者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
(3)突变品系2(AABB)×野生型(AAbb),F1基因型为AABb,F2中无豌豆素豌豆的基因型为AABB、
AABb.AABB的豌豆自交,后代全为无豌豆素的植株;而AABb的豌豆自交,后代出现有豌豆素的植株,并且有豌豆素的植株与无豌豆素植株之比为1:3.
(4)结合题意,基因A控制酶A的合成,基因B能抑制酶A的合成,据此并结合题意画图(见答案).
故答案为:
(1)基因突变
(2)①AAbb aabb AABB(顺序不可颠倒) ②
(3)①全为无豌豆素的植株 AABB
②出现有豌豆素的植株(或有豌豆素的植株与无豌豆素植株之比为1:3)AABb(注意:①、②顺序可颠倒)
(4)
金鱼是重要的观赏鱼类,性别决定属于XY型,有多对相对性状如眼形有正常眼、龙眼,尾鳍有单尾鳍、双尾鳍,底色有灰色、紫色等.请回答:
(1)基因T、t和R、r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两条金鱼杂交,如果子代雌雄鱼中都出现T_:tt=3:1,R_:rr=1: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和______;若子代中雌鱼全部表现为R控制的性状,雄鱼既表现为R控制的性状又有r控制的性状,则亲本的基因型应为______和______(只写与R、r控制的性状有关的基因型)
(2)如果已经证实控制尾鳍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单尾鳍对双尾鳍显性.某养殖场出于生产的需要.请你设计一个方案,通过一次交配实验,单就尾鳍性状便能辨别幼鱼的雌雄,方案是选择______和______(表现型)的亲本杂交.
(3)动物遗传学家陈桢证明金鱼体色的遗传是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观察发现紫色鱼的体色深浅程度随显性基因的数目增多而加深,用紫色最深的紫色鱼和白色鱼杂交得到足够数量的F1,让F1雌雄鱼杂交,得到F2个体,若F2个体的各表现型成活率相同,则F2中紫色个体和白色个体的比例为255:1,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分析实验结果推测:金鱼的体色是由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该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定律.
②紫色最深的紫色鱼其基因型应该是______,(依次用AaBbCc字母顺序等基因表示)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由题意知,子代中,T_:tt=3:1,说明是该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亲本的杂交组合是Tt×Tt;子代中,R_:rr=1:1,说明该对等位基因相当于测交,亲本的杂交组合是Rr×rr,因此则亲本的基因型为TtRr×Ttrr.子代中雌鱼全部表现为r控制的性状,雄鱼既有r控制的性状又有r控制的性状,说明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雌鱼产生XR和Xr2种类型的配子,雄鱼产生的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的基因型为XR,所以亲本的基因型应为XRXr×XRY.
(2)如果已经证实控制尾鳍的基因(设D、d)位于X染色体上,单尾鳍对双尾鳍显性,则XdXd×XDY→XdY、XDXd.因此,通过一次交配实验,单就尾鳍性状便能辨别幼鱼的雌雄,方案是选择双尾鳍雌鱼和单尾鳍雄鱼的亲本杂交.
(3)根据F2中紫色个体和白色个体的比例为255:1,说明白色个体占总数的=(
)4.因此,可判断金鱼的体色是由4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紫色鱼的体色深浅程度随显性基因的数目增多而加深,所以紫色最深的紫色鱼其基因型应该是显性纯合体AABBCCDD.
故答案为:
(1)TtRr Ttrr XRXr XRY
(2)双尾鳍雌鱼 单尾鳍雄鱼
(3)①4 基因自由组合 ②AABBCCDD
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若n代表研究的非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对数,则2n代表(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F1的表现型种类数为1,A错误;
B、F1形成F2时雌雄配子的组合数22×22=42,B错误;
C、F2的基因型种类数3n,C错误;
D、F2的表现型种类数2n,D正确.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