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下列豌豆杂交实验中,能判断高茎为显性性状的是(  )

A高茎×高茎→高茎

B高茎×矮茎→高茎

C矮茎×矮茎→矮茎

D高茎×矮茎→高茎、矮茎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高茎×高茎→高茎,不能判断高茎和矮茎之间的显性和隐性关系,A错误;

B、高茎×矮茎→高茎,子一代显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说明高茎相对于矮茎为显性性状,B正确;

C、矮茎×矮茎→矮茎,不能判断高茎和矮茎之间的显性和隐性关系,C错误;

D、高茎×矮茎→高茎、矮茎),这属于测交实验,不能判断高茎和矮茎之间的显性和隐性关系,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哪一项(  )

A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B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C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D杂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A正确;

B、纯合子测交后代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B错误;

C、杂合子自交后代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C错误;

D、杂合子测交都带一般都是杂合子,也可能有纯合子,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两纯合亲本杂交,若 F1 同时表现双亲的性状叫共显性;若F1表现型介于双亲之间叫不完全显 性.已知猫的毛色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但在雌猫发育过程中,细胞中 X 染色体总有一个从不转录.一只黄猫和一只黑毛猫交配产生的一只雌猫的毛色是黑黄相间的,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这对毛色基因是共显性关系,在体细胞中同时表达

B这对毛色基因具有同等的表达机会,但不同时表达

C这对毛色基因是显隐性关系,表达与否取决于环境

D这对毛色基因表现出不完全显性现象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雌猫的体细胞中有两条X染色体,每条X染色体上具有一个毛色基因,题中提出“细胞中X染色体总有一个从不转录”,因此这两个基因不可能在体细胞中同时表达,A错误;

B、黄毛猫与黑毛猫交配产生的雌猫中,每个体细胞含有两条X染色体,其中一条染色体含有控制黄毛的基因,另外一条X染色体则含有控制黑毛的基因,但由于发育过程中,细胞中的X染色体总有1个从不转录,而不同的体细胞中哪条X不转录是随机的,所以就产生了毛色黑黄相间的现象,B正确;

C、根据题意可知,两纯合亲本杂交,若F1同时表现双亲的性状叫共显性,因此这对毛色基因为共显性,C错误;

D、根据C项可知,这对毛色基因表现出共显性现象,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通过以下杂交方式,能判断显、隐性关系的是(  )

A红花×红花→红花+白花

B红花×白花→红花+白花

C白花×白花→白花

D红花×红花→红花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红花×红花→红花+白花,说明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红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A正确;

B、红花×白花→红花+白花,说明一个是杂合体,一个是隐性纯合体,但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B错误;

C、白花×白花→白花,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C错误;

D、红花×红花→红花,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D错误.

故选: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两栖类的某种蛙中,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如果让蝌蚪在20℃条件下发育时,雌雄比例约为1:1.如果让蝌蚪在30℃条件下发育时,不管它们具有什么性染色体,全部发育为雄性.那么较高的温度是改变了发育着的蝌蚪(XX)的性染色体而使之改变性状,还是只改变了性别的表现型呢?

(1)请你设计实验来探究这一问题.

材料、用具:同一双亲产生的适量的蛙受精卵、相同的饲料、显微镜、各种试剂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适量同一双亲产生的蛙受精卵,在______℃条件下将其培养成成蛙.

第二步:随机选取若干只成蛙,分别从其体内选取有分裂能力的细胞制成装片,用显微镜寻找处于______期细胞,观察其染色体组成.

第三步:记录观察的结果,并进行分析.

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被观察的蛙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XY≈1:1,说明______

______,说明______

(2)不同温度条件下发育成的蛙的性别有差异,说明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分析题干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较高的温度是否改变了发育着的蝌蚪(XX)的性染色体而使之改变性状,还是只改变了性别的表现型,实验原理是如果较高温度改变了发育着的蝌蚪(XX)的性染色体组成则该温度条件下雄性青蛙的染色体组成都是XY,如果只改变了性别的表现型没有改变染色体组成,则该温度条件发育形成的雄性青蛙的性染色体组成存在XX和XY两种类型,且比例是1:1.

因此实验步骤应该是:

第一步:同一双亲产生的适量的蛙受精卵,在30℃条件下将其培养成成蛙;

第二步:随机选取若干只培养的成蛙,分别从其体内选取有丝分裂细胞制成装片,用显微镜寻找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观察其染色体组成.

第三步:记录观察的结果,并进行分析.

预期结果及结论:

①如果被观察到的蛙的性染色体组成  XX:XY接近1:1(或蛙的性染色体组成既有XX型,又有XY型),说明较高温度只是改变了青蛙的性别表现,没有改变染色体组成;

②如果被观察到的蛙的性染色体组成全部是XY,说明较高的温度是改变了发育着的蝌蚪(XX)的性染色体而使之改变性状.

(2)同温度条件下发育出的蛙的性别表现有差异,说明表现型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故答案为:

(1)30℃有丝分裂中

①较高温度只是改变了青蛙的性别表现

②被观察到的蛙的性染色体组成全部是XY    说明较高的温度是改变了发育着的蝌蚪(XX)的性染色体而使之改变性状

(2)生物性状表现不仅受基因控制,而且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面对有关概念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般来说,基因型决定表现型

B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

C杂合子自交后代没有纯合子

D性状分离是由于基因分离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基因型决定表现型,A正确;

B、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B正确;

C、杂合子自交后代既有杂合子,也有纯合子,如Aa×Aa→AA、Aa、aa,C错误;

D、性状分离的原因是杂合子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发生分离,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自交不亲和是指两性花植物在雌、雄配子正常时,自交不能产生后代的特性,它由同瓣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SX(S1、S2 …S15)控制(如图).当花粉的Sx基因与母本有相同的SX基因时,该花粉的精子就不能完成受精作用.下列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

A基因S1、S2…S15是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后产生的

B自然条件下,不存在Sx基因的纯合个体

C基因型为S1S2和S2S4的亲本,正交和反交的子代基因型完全相同

D具有自交不亲和特性的品系进行杂交育种时,母本无需去雄

正确答案

B,D

解析

解:A、基因S1、S2…S15是基因突变后产生的,A错误;

B、由于当花粉的Sx基因与母本有相同的SX基因时,该花粉的精子就不能完成受精作用,所以在自然条件下,不存在Sx基因的纯合个体,B正确;

C、基因型为S1S2和S2S4的亲本,由于都含S2基因,而当花粉的Sx基因与母本有相同的SX基因时,该花粉的精子就不能完成受精作用,所以正交和反交的子代基因型不完全相同,C错误;

D、具有自交不亲和特性的品系进行杂交育种时,由于当花粉的Sx基因与母本有相同的SX基因时,该花粉的精子就不能完成受精作用,所以母本无需去雄,D正确.

故选:B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活在相同环境中的生物,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B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C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生物,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D生活在相同环境中的生物,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显性纯合子(AA)和杂合子(Aa)均表现为显性性状,A错误;

B、基因型相同,如果环境不同,表现型也可能不同,B错误;

C、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生物,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AA和Aa,C错误;

D、表现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的,相同生活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相同,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纯合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纯合子减数分裂只能产生一个配子

B纯合子自交后代性状不分离

C纯合子与纯合子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

D纯合子的双亲一定是纯合子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纯合子减数分裂只能产生一种配子,A错误;

B、纯合子自交后代性状不出现性状的分离,B正确;

C、纯合子与纯合子杂交后代不一定是纯合子,如AA×aa的后代都是杂合子,C错误;

D、纯合子的双亲不一定是纯合子,如Aa×Aa后代有纯合子AA、aa,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以下有关遗传概念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不同性状

B杂交的后代一定是杂合子

C相同环境下,性状相同的个体,遗传因子组成不一定相同

D进行自交的植物一定是自花受粉的植物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A错误;

B、杂交后代不一定是杂合子,也可能是纯合子,如Aa×aa→Aa、aa,B错误;

C、相同环境下,性状相同的个体,遗传因子组成不一定相同,如AA和Aa,C正确;

D、进行自交的植物不一定是自花受粉的植物,也可以是同株异花授粉,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表示某一植物种群中个体的性别与直径的关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

A此种植物性别决定属于XY型

B此种植物性别的表现只与环境有关,与基因无关

C此种植物性别的表现随着个体发育的状况而改变

D雄性植株数量较多,是因为有较佳的环境适应能力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由图示可看出雄性个体的直径主要为8~10cm左右,雌性个体的直径主要为11~15cm左右,结合图示可以推测出该植物在生长发育的早期为雄性,生长到一定阶段时会发生性别的转换而成为雌性,看见雌雄个体的基因型是一样的,没有XY染色体之分,A错误;

B、图中这种性别转换的表现形式肯定是由基因控制的,与环境有关,但无法确定其性别决定的类型,B错误;

C、由图示可看出雄性个体的直径主要为8~10cm左右,雌性个体的直径主要为11~15cm左右,可见此种植物性别的表现随着个体发育(发育的早期为雄性)的状况而改变,C正确;

D、雄性植株数量较多有可能是因为个体小或其他原因,但不能确定,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长翅果蝇幼虫正常的培养温度为25℃,将孵化后4-7天的幼虫放在35-37℃的环境中处理6-24小时,得到了一些残翅果蝇.根据这一现象,以下推断合理的是(  )

A形成的残翅果蝇一定是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B若将这些残翅果蝇在25℃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会变成长翅果蝇

C该实验说明果蝇翅的发育由培养温度决定

D是环境影响了表现型还是发生基因突变,需进一步由实验探究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无法肯定形成的残翅果蝇发生了染色体变异,A错误;

B、由于残翅果蝇已完成发育过程,所以再将这些残翅果蝇在25℃条件下培养,不会变成长翅果蝇,B错误;

C、根据题干信息“将孵化后4~7d的长翅蝇幼虫放在35~37℃的环境中处理6~24h后,得到了一些残翅果蝇”可知,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C错误;

D、温度的改变有没有导致果蝇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还需要进一步由实验探究,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豌豆的红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通过下列杂交实验的结果,能判断相对性状之间的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  )

A红花×红花→红花

B红花×红花→红花(301株)+白花(110株)

C红花×白花→红花

D红花×白花→红花(98株)+白花(107株)

正确答案

B,C

解析

解:A、红花×红花→红花,不能判断红花和白花之间的显性和隐性关系,A错误;

B、红花×红花→红花(301株)+白花(110株),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红花相对于白花是显性性状,B正确;

C、红花×白花→红花,子一代显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说明红花相对于白花为显性性状,C正确;

D、红花×白花→红花(98株)+白花(107株),这属于测交实验,不能判断红花和白花之间的显性和隐性关系,D错误.

故选:B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下列遗传实例中,属于性状分离现象的是(  )

①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全为高茎豌豆  

②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有高有矮,数量比接近于1:1   

③圆粒豌豆自交后代中,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分别占   

④开粉色花的紫茉莉自交,后代出现红花、粉花、白花三种表现型.

A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

D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①高茎(AA)×矮茎(aa)→高茎(Aa),不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①错误;

②高茎(Aa)×矮茎(aa)→高茎(Aa):矮茎(aa)=1:1,不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②错误;

③圆粒(Rr)×圆粒(Rr)→圆粒(RR、Rr):皱粒(rr)=3:1,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③正确;

④粉色(Bb)×粉色(Bb)→红色(BB):粉色(Bb):白色(bb)=1:2:1,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④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猫的白毛与蓝眼是一对相对性状

B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CD和D,D和d,d和d都是等位基因

D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纯合子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猫的白毛与蓝眼不是一对相对性状,A错误;

B、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例如AA、Aa,B正确;

C、D和d是等位基因,D和D,d和d不是等位基因,C错误;

D、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也会出现纯合子,例如Aa×Aa→AA、Aa、aa,D错误.

故选:B.

下一知识点 :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遗传因子的发现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