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 共177题
20. 下列说法中,均正确的是()
①蓝藻细胞不只含叶绿素
②叶绿体制造葡萄糖,线粒体分解葡萄糖
③异常精子YY、XY的形成分别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
④四倍体AAaa经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种类和比例为AA:Aa :aa =1:2:1
⑤对菊花进行组织培养必须添加植物激素
⑥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顺时针,细胞质实际流动方向还是顺时针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 下列关于生物的相关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2.(1)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叫从性遗传。杂合体的雄性与雌性所表现的性状不同,是与伴性遗传截然不同的遗传方式。绵羊的有角与无角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有角基因H为显性,无角基因h为隐性。一只有角公羊与一只无角母羊交配,生产了多胎。后代中,凡公羊性成熟后都表现为有角,凡母羊性成熟后都表现为无角。据此能否肯定绵羊有角性状的遗传方式为从性遗传?( )。为什么?( )。
(2)果蝇的正常细胞中,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其中的一对“点状染色体”多一条(称为三体)或少一条(称为单体)都可以正常生活,但性状与正常个体不同,可以挑选出来。点状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形成无眼个体(ee),眼未突变的称为野生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要求所有现象均用野生和无眼表示,如果有固定比例,要求写出):( )
①如果将无眼个体与点状染色体单体的野生型果蝇杂交,子一代现象是( ),将子一代中单体果蝇挑选出来,与无眼果蝇交配,子二代现象是( )。
②如果将无眼个体与点状染色体三体的野生型纯合果蝇(无基因突变,且能正常减数分裂)杂交,子一代现象是( ),将子一代中三体果蝇挑选出来,与无眼果蝇交配,子二代现象是 ( )。
正确答案
(1)不能(1分),因为伴Y染色体遗传也有可能出现上述现象(2分)
(2)野生:无眼=1:1 (2分) 全为无眼 (2分) 全为野生 (2分) 野生:无眼=5:1 (2分)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3.下图是科学家对某试验动物的一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测序结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中舍制黑毛与长毛性状的两个基因是否为 等位基因?____________
(2) 假设该试验动物鼻的高矮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用D、d表示),基因DD为高鼻,Dd为中鼻,dd为矮鼻。长耳与短耳受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C,c表示),只要有一个C基因就表现为长耳。这两对 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现有高鼻短耳与矮鼻长耳两个纯种品系杂交产生F1 , F1自交得F2 , 则F2 的表现型有_______种
⑶若该试验动物黑毛与白毛由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1与a1 A2与a2控制, 且含显性基因越多颜色越深。现有黑毛与白毛两个纯种品系杂交得F1, F1自交得F2,F2中出现了 黑毛、黑灰毛、灰毛、灰白毛、白毛五个品系。那么F2中灰毛的基因型为_____。
(4)假定该试验动物有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E-e控制,其中—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受精卵致死(注:EE、XeXe、XEY、XeY等均视为纯合子)。有人用一对该动物杂交,得到F1代共241只, 其中雄性81只,由此可判断控制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①若F1代雌性中仅有 二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______,让F1随机交配,理论上F2成活个体中基因E的频率为______ ;②若F1代雌性中共有两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其等位甚因。
(5)假定现有4种(2、6、7、10号)三体动物,即第2、6、7、10号同源染色体分别多出一条。三体减数分裂一般产生两类配子,一类是n+1型(非常态),即配子含有两条该同源染色体;一类是n型 (常态),即配子含有一条该同源染色体。n + l型配宇若为卵细胞可正常参与受精作用产生子代, 若为精子则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已知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现以纯合抗病普通动物(BB)为 父本,分别与上述4种三体且感病的动物(母本)杂交,从F1中选出三体动物作为父本,分别与感 病普通动物(bb)进行杂交,如下图。F2的表现型及数目如右下表。
请补充完整下列分析过程,以确定等位基因(B、b)位于哪号染色体上。
若等位基因(B、b)位于三体染色体上,由亲本①和F1三体②的基因型可以推知F1三体②产 生的精子种类及比例为B : b : Bb : bb = 1 : 2 : 2 : 1 ;则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抗病:感病=______;据表中实验结果,等位基因(B、b)位于______号同源染色体上;从可遗传变异的类型看,三体属于______变异。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3.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