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 共4370题
下列说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苯和苯酚互溶,可加入氢氧化钠后,苯酚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溶于水的苯酚钠,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A正确;
B、化学反应的最小微粒为原子,原子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题目中原子的破裂不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氮的固定过程是单质生成化合物的过程,肯定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
D、化学与物理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能源、环境、海洋、空间科学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中共同发展,故D正确.
故选B.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根据粒子大小分离的有过滤、离心、分子筛层析,故A正确;
B.硫酸铜晶体含有结晶水,故称取25 g硫酸铜晶体溶于1 L水中所得的硫酸铜溶液的体积并不是1 L,所以质量分数也不是10%,故B错误;
C.中和滴定时,滴定前滴定管不需要烘干,但需要用待装的液体润洗,故C错误;
D.用排空气法收集氯化氢时,由于氯化氢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应左侧用长导管,右侧用短导管,故D错误.
故选A.
下列有关纸层析法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纸上层析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溶解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目的,常用滤纸作载体,滤纸上所吸收的水分作固定相,有机溶剂作流动相,当流动相流过固定相时,各组分以不同的速度移动,从而使混合物分离,故选C.
分离氯化铵和氯化钠固体混合物可采用的方法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氯化铵不稳定,在加热条件下易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氨气,稳定低时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氯化钠较稳定,加热时不发生反应,所以可以采用加热的方法分离,故选C.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分离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苯酚和溴水反应生成的三溴苯酚溶于苯中,引入新杂质,应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除杂,故A错误;
B.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为二氧化碳,不能得到纯净的乙烷,故B错误;
C.乙酸乙酯在NaOH溶于中能水解,应选饱和碳酸钠溶液来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故C错误;
D.溴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溴苯不溶与水,可用于除杂,故D正确.
故选D.
如果花生油中混有水,最好采用下列何种方法分离(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花生油和水是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
A、过滤法实现固体和液体的分离,故A错误;
B、蒸馏法实现两种互溶液体的分离,故B错误;
C、分液法可以实现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的分离,花生油和水不相溶,故C正确;
D、萃取法可以实现在两种溶剂中溶解度不一样的物质的分离,故D错误.
故选C.
现有三组实验:①除去混在植物油中的水 ②回收碘的CCl4溶液中的CCl4 ③用食用酒精浸泡中草药提取其中的有效成份.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植物油和水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②CCl4沸点较低,加热易挥发,可用蒸馏的方法回收碘的CCl4溶液中的CCl4 ;
③草药中的有效成分为有机物,易溶于酒精,此为萃取的方法.
以上混合液的分离方法分别为分液、蒸馏、萃取,
故选C.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过滤操作时如果有必要可以用蒸馏水洗涤滤纸上的沉淀,洗涤沉淀一般2-3次,减少物质的损失,故A正确;
B.蒸馏时,温度计测定馏分的温度,则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B错误;
C.分液应避免试剂再混合,则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C正确;
D.萃取时,萃取剂与溶质不反应,且不相溶,出现分层,则萃取剂要和原溶剂互不相溶,且不能与溶质和溶剂反应即可,故D正确;
故选B.
(2010秋•宜宾期末)除去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可选用的试剂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盐酸和镁、铝都反应,不能用于除杂,故A错误;
B.铝粉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偏铝酸钠,而镁与NaOH溶液不反应,反应后过滤可除杂,故B正确;
C.硝酸与镁、铝都反应,不能用于除杂,故C错误;
D.食盐水和镁、铝都不反应,不能用于除杂,故D错误.
故选B.
(2015秋•海南校级期末)欲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所用试剂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K2SO4与Ba(NO3)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KNO3,可除去杂质,故A正确;
B.碳酸钙溶于盐酸,应加水然后过滤,故B错误;
C.锌与盐酸反应,而铜不反应,可用盐酸除杂,故C正确;
D.氧气与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可用于除杂,故D正确.
故选B.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