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 共4370题
下列括号中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运用恰当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泥沙不溶于水,可用过滤分离,故A错误;
B.植物油与水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蒸馏用于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故B错误;
C.MnO2不溶于水,KCl溶于水,加水溶解后进行过滤可得MnO2,然后蒸发可得KCl,故C正确;
D.乙醇和水的沸点不同,可用蒸馏分离,故D错误.
故选:C.
选用合适的过量的试剂来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中为杂质):
(1)NaCl溶液(Na2CO3),试剂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
(2)FeCl2溶液(CuCl2),试剂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
正确答案
HCl溶液
CO32-+2H+=H2O+CO2↑
Fe粉
Fe+Cu2+=Fe2++Cu
解析
解:(1)Na2CO3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以及二氧化碳,而氯化钠不影响,盐酸既能和盐酸反应又不会生成杂质,
故答案为:HCl溶液;CO32-+2H+=H2O+CO2↑;
(2)铁粉和CuCl2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同时生成FeCl2,离子方程式为:Fe+Cu2+=Cu+Fe2+,故答案为:Fe粉;Fe+Cu2+=Fe2++Cu.
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装置①为分馏操作,可用于分离沸点不同且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并且温度计位置和进出水方向正确,故A正确;
B.用图②装置起不到防倒吸的作用,应用四氯化碳,故B错误;
C.加热氯化铵分解生成的氯化氢和氨气能重新生成氯化铵,不能得到氨气,应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解热制备,故C错误;
D.NO2不能用排水大收集,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D错误.
故选A.
仅用下表提供的玻璃容器(非玻璃容器任选)就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乙醇和乙酸乙酯都是有机物,它们混溶,仅用分液漏斗和烧杯采用分液的方法无法分离,应先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然后分离,故A错误;
B.配制100mLpH=2的盐酸,应用量筒量取pH=1的盐酸溶液,缺少量筒,不能完成该实验,故B错误;
C.比较Br2与I2的氧化性强弱,根据Br2+2KI=I2+2KBr可知氧化性是Br2>I2,碘单质遇淀粉变蓝,可用胶头滴管将各溶液滴在试管中根据反应现象淀粉变蓝,判断氧化性强弱,故C正确;
D.实验室制备氨气,反应物NH4Cl固体和Ca(OH)2固体应放在大试管中进行实验,题目缺少大试管,故D错误;
故选C.
就有关物质的分离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一瓶A和B的混合液,已知它们的性质如下表.
据此分析,将A和B相互分离的常用方法是:______.
(2)在分液漏斗中用一种有机溶剂提取水溶液里的某物质时,静置分层后,如果不知道哪一层液体是“水层”,试设计一种简便的判断方法:______.
正确答案
蒸馏
任意取一层液体加水,如不分层,则取的是水层,反之是有机溶剂层
解析
解:(1)A、B互溶,但沸点相差较大,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答案为:蒸馏;
(2)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少量下层液体加入小试管中,后从上口倒出少量液体加入小试管中,再往试管中加入少量水,若试管中液体分层,则证明下层是有机层;若不分层,则证明下层是水层,
故答案为:任意取一层液体加水,如不分层,则取的是水层,反之是有机溶剂层.
下列括号中的分离方法运用得当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植物油与水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蒸馏用于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故A错误;
B、食盐和碘都溶于水,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应采用萃取分液法分离,故B错误;
C、SiO2不溶于水,CaCl2溶于水,加水溶解后进行过滤可得SiO2,然后蒸发可得CaCl2,故C正确;
D、Fe(OH)3胶体粒子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应用渗析的方法分离,故D错误.
故选C.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因2NaHCO3Na2CO3+CO2↑+H2O,则用加热的方法会将NaHCO3除掉,故A错误;
B.加铁粉目的是防止Fe2+被氧气氧化,故B正确;
C.铝制品表面会生成一层致密而坚硬的氧化膜,会阻止里面的铝制品进一步氧化,而铁制品生的锈是疏松的,氧气和水蒸气还会进去与其反应,所以尽管铝比铁活泼,但是铝制品比铁更耐腐蚀,故C错误;
D.Fe3+可被还原为Fe2+,故D错误.
故选B.
如表中括号内的物质为所含的少量杂质,请选用最佳的试剂和分离装置将杂
质除去,将对应的编号填入表中.
试剂:a水,b氢氧化钠溶液,c 溴水,d 酸性高
锰酸钾溶液,e生石灰.分离装置:A分液装置,B过滤装置,C蒸馏装置,D洗气装置.
正确答案
解:乙烯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除去乙烷中的乙烯,可通过溴水,用洗气的方法分离;
溴和与氢氧化钠反应,除去溴苯中的溴,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然后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苯酚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苯酚钠和水,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然后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乙醇和水的沸点不同,可加入生石灰吸收水,然后蒸馏,
故答案为:
解析
解:乙烯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除去乙烷中的乙烯,可通过溴水,用洗气的方法分离;
溴和与氢氧化钠反应,除去溴苯中的溴,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然后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苯酚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苯酚钠和水,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然后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乙醇和水的沸点不同,可加入生石灰吸收水,然后蒸馏,
故答案为:
下列选项的括号内是除去杂质所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二氧化氮与水反应,除杂时不能影响被提纯的物质,故A错误;
B.Na2SO4与Ba(NO3)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NaNO3,能把杂质除去且不引入新的杂质,故B正确;
C.氯气和浓硫酸不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故C正确;
D.氨气为碱性气体,可用碱石灰干燥,故D正确.
故选A.
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为少量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与分离方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乙酸与碳酸钠反应,反应后与乙酸乙酯分层,则分离方法应为分液,故A错误;
B.乙烯被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则除杂后会引入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B错误;
C.溴与KOH反应后与苯分层,分离方法为分液,故C正确;
D.苯酚与溴水反应,且溴易溶于苯,则除杂后会引入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错误;
故选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