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单位成本分析
- 共1623题
某电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3年2月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 销售A产品50台,不含税单价8 000元,货款收到后,向购买方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并将提货单交给了购买方。截止月底,购买方尚未提货。
(2) 将20台新试制的B产品分配给投资者,单位成本为6 000元,该产品尚未投放市场。
(3) 单位内部基本建设领用甲材料1 000公斤,每公斤单位成本为50元。
(4) 改、扩建单位幼儿园领用甲材料200公斤,每公斤单位成本为50元。同时领用A产品5台。
(5) 当月丢失库存乙材料800公斤,每公斤单位成本为20元,作待处理财产损溢处理。
(6) 当月发生购进货物的全部进项税额为70 000元。
其他相关资料:上月进项税额已全部抵扣完毕。购销货物增值税税率均为17%。税务局核定的B产品成本利润率为10%。
要求:
(1) 计算当月销项税额。
(2) 计算当月可抵扣进项税额。
(3) 计算当月应缴增值税税额。
正确答案
(1) 当月销项税额=[50×8 000+5×8 000+20×6 000×(1+10%)]元×17%
=97 240元
或:
B产品组成计税价格=6000元×(1+10%)=6 600元
当月销项税额=[50×8 000+5×8 000+20×6 600]元×17%=97 240元
或:
销售A产品销项税额=8000元×50×17%=68 000元
将B产品分配给投资者的销项税额=6 000元×(1+10%)×20×17%=22 440元
改、扩建幼儿园领用A产品的销项锐额=8000元×5×17%=6 800元
当月销项税额=(68 000+22 440+6 800)元=97240元
(2) 当月可抵扣进项税额=70000元-(50×1 000+50×200+20×800)元×17%=57 080元
或:
当月进项税额转出:
单位内部基建领用甲材料转出进项税额=1 000元×50×17%=8 500元
改、扩建幼儿园领用材料转出进项税额=200元×50×17%=1 700元
当月丢失库存乙材料转出进项税额=800元×20×17%=2 720元
进项税转出合计=12 920元
当月可抵扣进项税额=(70 000-12 920)元=57 080元
(3) 当月应纳增值税税额=(97 240-57 080)元=40 160元
解析
暂无解析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假设东大公司2008年度和2009年度均无纳税调整事项。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如果东大公司为了保证2009年度实现净利润比2008年度增长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甲产品单位变动成本应降低( )元。
A.18.96
B.17.00
C.2.35
D.1.04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 2008年的销售量=边际贡献/单位边际贡献=[240 000/(1-25%)+600 000]/30=30 666.67(件)。2009年甲产品单位变动成本=单价-单位边际贡献=50-[240 000/(1-25%)×(1+10%)+600 000]/30 666.67=18.96(元),即甲产品单位变动成本应降低的金额=20-18.96=1.04(元)。
西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司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 17%;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销售价格除标明为含税价格外,均为不含增值税的价格。西司公司采用成本与市价孰柢计价,按单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西司公司2003年12月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12月3日向甲企业赊销A产品50件,单位销售价格为20 000元,单位销售成本为 10 000元。
(2)西司公司经营以旧换新业务,12月8日销售A产品2件,单位销售价格(含税价格)为 25 740元,单位销售成本为10 000元;同时收回2件同类旧商品,每件回收价格为1 000元(不考虑增值税);实际收入现金49 480元。
(3)12月10日,以分期收款销售方式向乙企业销售B产品30件,单位销售价格为12 000元,单位销售成本为5 000元。根据分期收款销售合同,该销售总价款分四次平均收取,每3个月收款一次,第一次应收取的价款已于当日如数收存银行。
(4)12月15日,向丁企业销售材料一批,价款为700 000元,该材料发出成本为500 000元。当日收到面值为819 000元的票据一张。
(5)12月18日,丙企业要求退回本年11月25日购买的20件A产品。该产品单位销售价格为20 000元,单位销售成本为10 000元,其销售收入400 000元已确认入账,价款尚款收取。经查明退货原因系发货错误,同意丙企业退货,并办理退货手续和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
(6)12月20日,收到外单位租用本公司办公用房2004年租金600 000元,款项已收存银行。
(7)12月21日,甲企业来函提出12月3日购买的A产品质量不完全合格。经协商,同意按销售价款的10%给予折让,并办理了退款手续和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
(8)12月22日,发现2002年12月10日误将预收2003年度外单位使用本公司专有技术使用费560 000元确认为收入(不考虑该会计差错处理对利润分配表的影响)。
(9)12月25日,转让短期投资收到价款(已扣除转让相关的税费)510 000元,并存入银行。该短期投资系本年11月10日,以450 000元的价格取得的,11月30日对该项短期投资已按单项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20 000元。
(10)12月31日,计算本月应交纳的城市维护建设税8 378元,其中产品销售应交纳7 545元,销售材料应交纳833元。
(11)12月31日,存货清查中发现本公司生产的C产品市场售价下跌,C产品库存成本总额为500 000元,其可变现净值下跌至340 000元。
要求:根据上述经济业务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
(1)借:应收账款 1 17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 000 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 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500 000
贷:库存商品 500 000
(2)借:现金 49 480
库存商品 2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44 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7 480
借:主营业务成本 20 000
贷:库存商品 20 000
(3)借:分期收款发出商品 150 000
贷:库存商品 150 000
借:银行存款 105 3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90 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5 3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37 500
贷:库存商品 37 500
(4)借:应收票据 819 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700 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19 000
借: 其他业务支出 500 000
贷:原材料 500 000
(5)借:主营业务收入 400 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68 000
贷:应收账款 468 000
借:库存商品 200 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200 000
(6)借:银行存款 600 000
贷:预收账款 600 000
(7)借:主营业务收入 100 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 000
贷:应收账款 117 000
(8)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560 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560 000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84 8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84 800
(9)借:银行存款 510 000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20 000
贷:短期投资 450 000
投资收益 80 000
(10)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7 545
其他业务支出 833
贷:应交税金――应交城建税 8 378
(11)借:管理费用 160 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160 000
解析
暂无解析
某企业本月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本月生产资料如下表所示:
摘要 甲产品 乙产品
产品产量(件) 100 100
生产批次(次) 9 1
机器小时(小时) 1200 800
本月发生制造费用44000元,其中装配费12000元(成本动因为工时),质量检验费21000元(成本动因为生产批次),设备调试费11000元(成本动因为生产批次)。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利用下表完成下列事项:
采用作业成本法分配制造费用。
作业成本计算法
制造费用分配表
摘要 制造费用 作业量总数 单位产品作业成本 甲产品 乙产品
作业量 作业成本 作业量 作业成本
装配费用
质量检验费
设备调试费
合计
正确答案
作业成本计算法
制造费用分配表
摘要 制造费用 作业量总数 单位产品作业成本 甲产品 乙产品
作业量 作业成本 作业量 作业成本
装配费用 12000 2000 6 1200 7200 800 4800
质量检验费 21000 10 2100 9 18900 1 2100
设备调试费 11000 10 1100 9 9900 1 1100
合计 44000 36000 8000
解析
暂无解析
乙公司有关全部产品生产成本资料如下:
(1) 全部产品生产成本表(按产品种类反映)见下表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实际产量 单位成本 总成本
上年实际平均 本年计划 本月实际 按上年实际平均单成本计算 按本年计划单位成本计算 本月实际
甲 件 45 1039.5 1008 45157.5
乙 件 16 2250 2227.5 35640
可比产品合计
(2) 计划降低额1194元,计划降低率2.08%。
要求:
(1) 编制全部产品生产成本表(按产品种类反映),计算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列出计算公式)。
(2) 对本月全部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总括评价。
(3) 计算可比产品实际降低额、实际降低率。
(4) 采用连环替代法确定各因素变动影响。
正确答案
编制全部产品生产成本表(按产品种类反映),计算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
单位:元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实际产量 单位成本 总成本
上年实际平均 本年计划 本月实际 按上年实际平均单成本计算 按本年计划单位成本计算 本月实际
甲 件 45 1039.5 1008 1003.5 46777.5 45360 45157.5
乙 件 16 2250 2227.5 2227.5 36000 35640 35640
可比产品合计 82777.5 81000 80797.5
(2) 计算可比产品实际降低额、实际降低率。
实际降低额=82777.5-80797.5=1980(元)
实际降低率=1980÷82777.5=2.39%。
(3) 采用连环替代法确定各因素变动影响。
分析对象:计划降低额1700元,计划降低率2%。
实际比计划多降低280元,即0.39%。
[*]
解析
暂无解析
甲企业只生产A产品,2012年计划成本和2012年12月份实际发生的材料消耗量和材料单价如下表所示: 甲公司实行计时工资制度。A产品每台所耗工时数的每小时工资成本的计划数和实际数如下表所示: 要求:
计算单位产品所耗工时变动、每小时工资成本变动对直接人工成本的影响,计算两种因素影响的总额。
正确答案
单位产品所耗工时变动的影响=(23.68-30)×100=-6.32×100=-632(元)
每小时工资成本变动的影响=23.68×(125-100)=23.68×25=592(元)
两因素影响程度合计=-632+592=-40(元)
解析
暂无解析
希赛公司的销售收入状态如表所示,该公司达到盈亏平衡点时的销售收入是______(百万元人民币)。 希赛公司的销售收入状态
项目 金额(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销售收入 800 材料成本 300 分包费用 100 固定生产成本 130 毛利 270 固定销售成本 150 利润 120
A.560
B.608
C.615
D.680
正确答案
A
解析
盈亏平衡点(又称保本点、盈亏分离点)是指企业经营处于不赢不亏状态所需达到的业务量(产量或销售量),即销售收入等于总成本,是投资或经营中一个很重要的数量界限。近年来,盈亏平衡分析在企业投资和经营决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因此,如果预期销售额与盈亏平衡点接近,则说明项目没有利润。盈亏平衡点越低,表明项目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越大,抗风险能力越强。
盈亏平衡点可以通过研究产品的单位售价(P)、单位可变成本(VC)和总固定成本(TFC)来计算。可变成本是与产量水平成比例变化的要素,通常包括原材料、劳动力成本和利用成本。固定成本是不随数量变化的费用。通常包括租金、保险费和财产税。盈亏平衡点的计算公式如下:
BEP=TFC/(P-VC)
在本题中,固定生产成本为130,固定销售成本为150,因此,总固定成本TFC为280。假设年销售产品x件,则单位售价为P=800/x,单位可变成本为:
VC=(300+100)/x=400/x
所以
BEP=280/(800/x-400/x)=280x/400=0.7x
即该公司生产和销售0.7x件商品就可达到盈亏平衡,又因为商品的单位售价为800/x,因此,该公司达到盈亏平衡点时的销售收入是
(800/x)*0.7x=560
某企业采用标准成本法核算产品成本,甲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直接材料(10千克×0.6元/千克) 6元
直接人工(6小时×0.8元/小时) 4.8元
变动制造费用(6小时×0.2元/小时) 1.2元
固定制造费用(6小时×0.1元/小时) 0.6元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12.6元
甲产品的正常生产能量为3600000小时。月初在产品20000件,标准成本为186000元,其原材料于开始时一次投入,其他成本项目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在产品约当完工产品的系数为0.5。本月投产500000件,月末完工入库500000件,月末在产品20000件。本月购入原材料6000000千克,单价0.5元/千克,实际耗用原材料5500000千克;本月生产产品实际耗用工时2700000小时,实际发生工资费用2430000元,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594000元,实际发生固定制造费用216000元。
要求:计算产品的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正确答案
本月完成的约当产品为:20000×0.5+500000-20000×0.5=500000(件)
人工效率差异=(2700000-500000×6)×0.8=-240000(元)
人工工资率差异=2700000×(2430000÷2700000-0.8)=270000(元)
解析
暂无解析
(四)
某生产性建设项目,生产某单一产品,年固定成本为1200万元,每件产品的单位成本(含单位产品税金等)为600元,销售价格为1600元,设计生产能力为16000件。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该建设项目的产量盈亏平衡点是( )件。
A.6000
B.9000
C.10000
D.12000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 注意单位统一。固定成本=1200万元,可变成本=600元/平方米,销售价格=1600元/平方米。设盈亏平衡点的产量为x,则有0.16x=1200+0.06x,解之得x=12000(件)。
根据本量利分析原理,如果产品的单价与单位变动成本上升的金额相同,其他因素不变,则盈亏平衡点销售量( )。
A.不变
B.上升
C.下降
D.不确定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 根据公式II=(P-V)*X-F,可知,如果产品的单价与单位变动成本上升的金额相同,不会影响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