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理学
- 共290题
静息状态下,钾离子由细胞内向细胞外扩散属于
正确答案
解析
静息状态细胞膜内高钾,膜外高钠,钾离子由细胞内向细胞外扩散,是借助于通道蛋白顺浓度梯度的跨膜扩散,称为通道介导易化扩散,转运过程本身不需要能量。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
正确答案
解析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为突触后膜在递质作用下发生去极化,使该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升高,其离子基础为钠离子内流大于钾离子外流。它和骨骼肌终板电位一样为局部兴奋。
心肌有效不应期较长的主要作用为
正确答案
解析
在有效不应期对任何刺激均不起作用,避免发生强直收缩。
用阈下刺激即可诱发心肌细胞产生期前收缩的兴奋性周期时相是
正确答案
解析
阈下刺激可导致细胞兴奋这是细胞处于超常期;如果阈上刺激才导致细胞兴奋,这说明细胞处于低常期,如果怎么刺激细胞都不兴奋,这时细胞处于绝对不应期。
动作电位下降支是由于
正确答案
解析
当正离子由膜内向膜外转运(如K+外流)或负离子由膜外向膜内转运(如Cl-内流)时膜发生复极化,形成动作电位的下降支。
关于细胞静息电位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静息电位主要是钾离子外流形成。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突触后电位分为兴奋性突出后电位(EP-SP)和抑制性突出后电位(IPSP)两种。①兴奋性突出后电位(IPSP)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突触后膜Na+(为主)、K+通道开放→Na+内流(为主)→K+外流→突触后膜产生去极化(EPSP)。②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突触后膜Cl-(为主)、K+通道开放→Cl-内流(为主)、K+外流→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
感觉过度是指
正确答案
解析
感觉过度系由于刺激阈增高与反应时间延长,刺激必须达到很强的程度方有感觉,有刺激后,需经一潜伏期,才能感到强烈的、定位不明确的不适感觉,患者不能正确指出刺激部位,也不能判明刺激的性质与强度。
细胞内液中主要的阳离子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细胞内主要是K+,细胞外主要是Na+。
关于刺激的阙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刺激的阈值是指在刺激强度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的情况下,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男,36岁。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伴发热1周。查体:T38.4℃,颈部和右侧腹股沟区可触及数枚肿大淋巴结,最大3cm×2cm,均活动、无压痛,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2cm。实验室检查:Hb128g/L,WBC6.6×109/L,PLT120×109/L。右侧腹部淋巴结活检诊断为霍奇金淋巴瘤。根据AnnArbor临床分期标准,该患者的临床分期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考霍奇金淋巴瘤的分期。横膈两侧淋巴结受侵犯,且侵及脾脏,有发热症状,故应为ⅢSB。
女,36岁。右侧颈部淋巴结肿大1月余,左侧颈部淋巴结亦肿大伴发热1周。既往体健。查体:T38.1℃,双侧颈部可触及数个肿大淋巴结。左颈部淋巴结活检见淋巴结结构完全破坏,弥漫性大细胞浸润。免疫组化:CD20(+),CD30(-),CD5(-)。最可能的诊断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患者右侧颈部淋巴结肿大1月余伴发热1周,无痛,左颈部淋巴结活检见淋巴结结构完全破坏,免疫组化:CD20(+),CD30(-),CD5(-),诊断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最常见的侵袭性NHL。
女,25岁。上腹痛、腹胀4个月。3周前上消化道X线钡剂造影未见异常。口服法莫替丁20mg,每日2次,1周后上腹痛缓解,仍觉餐后上腹胀。目前最适宜的治疗药物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患者上腹痛、腹胀4个月。3周前上消化道X线钡剂造影未见异常。口服法莫替丁20mg,每日2次,1周后上腹痛缓解,仍觉餐后上腹胀。给予多潘立酮,促进胃排空。
分泌组胺的细胞是
正确答案
解析
肥大细胞含有肝素、组胺、5-羟色胺。
以下关于急腹症手术适应证的描述最恰当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考察手术限时分类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