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理学
- 共290题
循环系统实现体温调节的主要途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机体通过改变皮肤血流量的方式调节体温,在炎热环境中,皮肤血流量大大增加,有较多的体热从机体深部被带到表层,使皮肤温度升高,故散热量增加。反之,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散热量也大大减少。
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散热器官主要是皮肤,另外还有其他排泄器官(如肾)借排泄活动散发少部分热量。
皮肤的物理辐射散热速度决定
正确答案
解析
皮肤温度和环境温度相差越大,辐射散热越多。
高温环境中体温调节障碍的主要标志是
正确答案
解析
体温调节(thermoregulation)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体温调节的目的在于维持体温在正常范围。
女,41岁。上腹胀痛十余年。常伴恶心,多在餐后约1小时发作,1-2小时可自行缓解,秋冬及冬春季症状明显。胃镜下黏膜活检组织Warthin-Starry银染色阳性,提示细菌感染。这种致病菌的特点不包括
正确答案
解析
患者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革兰阴性杆菌,革兰染色阴性。
炎热环境中(30℃以上),机体维持体热平衡是通过
正确答案
解析
机体在正常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热和散热,使散热量和产热量达到平衡,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炎热环境中(30℃以上),机体是通过发汗及增加皮肤血流量来维持热平衡,以保证机体各器官组织执行正常的生理功能。
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内波动1℃,这种热型为
正确答案
解析
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内波动范围<1℃,是稽留热的热型特征。
男,70岁。高热、咳嗽、咳脓血痰1周,糖尿病病史10年。查体:T 39. 5℃,精神差,双肺底可闻及湿性啰音,胸部X线片见双下肺斑片状影,多发小气囊腔,血 WBC 18.2× 109/L,N 0.92。该患者最可能感染的病原体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患者可能为葡萄球菌肺炎,病原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女,40岁。右上腹胀痛伴胃寒,发热2天,巩膜黄染1天。查体:T39℃,P100次/分,右上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明显,肝区叩击痛阳性。血WBC 18.2 X109/L, N0.85。B超示胆囊及胆总管结石。该患者最可能感染的致病菌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致病菌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最常见。
成年人受到持续寒冷刺激时,产热量大为增加的主要方式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成年人受到持续寒冷刺激,骨骼肌代谢明显增强,使产热量大为增加。寒冷首先刺激骨骼肌,且骨骼肌收缩时产生的热量比其他选项更早更大。
甲状腺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正确答案
解析
甲状腺激素促进脂肪分解和利用。
皮肤的物理辐射散射速度决定于
正确答案
解析
皮肤温度和环境温度相差越大,辐射散热越多。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正确答案
解析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在一昼夜中,体温最低的时间是
正确答案
解析
体温在以昼夜中有周期的波动,清晨2-6小时体温最低,午后1-6小时最高。
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的激素是
正确答案
解析
促甲状腺激素(TSH)是腺垂体分泌的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和机能的激素。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