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理学
- 共290题
关于血栓的叙述,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静脉血栓多为混合血栓。
对于血小板的聚集起重要作用的物质是
正确答案
解析
血小板之间的相互粘附叫做聚集。ADP、肾上腺素、凝血酶和胶原等都是血小板的致聚剂。不同的致聚剂引起的聚集过程表现有所不同。如加入ADP可直接引起血小板聚集,而聚集的血小板释放的ADP可以再次引起新的血小板聚集。从而可以出现两个聚集波。胶原本身不能直接引起血小板聚集,只能在诱导血小板释放ADP后引起。聚集发生的机制至今已知有花生四烯酸途径,致密颗粒途径和血小板激活因子途径,已知不少因素如Ca2+和纤维蛋白原都与血小板的聚集有关。激活的血小板中,血小板膜里的花生四烯酸游离出来,最后在不同酶的作用下,形成血栓烷A2。
体位性低血压恢复正常时,心率加快的原因是
正确答案
解析
体位性低血压发生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牵张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减少,延髓心血管中枢中缩血管区兴奋,心迷走中枢抑制,使心交感神经冲动增多,心迷走神经冲动减少,引起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同时交感缩血管纤维冲动增多,外周阻力增大,回心血量增多,血压恢复正常。因此,该题答案为A。
临床按颈动脉窦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直接作用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按压颈动脉窦使窦神经传入冲动增多,延髓心血管中枢缩血管区抑制,心迷走中枢兴奋,使心交感神经冲动减少,心迷走神经冲动增多,以后者效应为主,心率降低,达到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目的。因此,该题答案为C。窦神经冲动增多为感受器变化,不是该治疗方法的直接作用。
下列情况中,血浆D-二聚体测定结果正常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原发性纤溶亢进症时,纤维蛋白原在没有大量转化成纤维蛋白之前即被降解,D-二聚体为阴性或不升高;继发性纤溶亢进症,如血栓性疾病、DIC等,由于疾病前期凝血机制增强,纤维蛋白大量生成,继而引起纤溶亢进,因此D-二聚体阳性或显著升高。
下列凝血因子中,不属于维生素K依赖性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记忆题,II、VII、IX、X的生成需要维生素K的参与,故它们均称为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
患者,女,18岁,5天来左膝关节肿胀。自幼于外伤后易出血不止。查体:皮肤黏膜未见出血及紫癜,出血时间2分钟,凝血时间30分钟,凝血酶原时间正常,疾病分类应为
正确答案
解析
该18岁女孩有关节出血,既往史中有自幼于外伤后出血不止史,查体未见皮肤黏膜出血和紫癜。因此出血不是血管壁或血小板异常所致,而符合凝血机制障碍的出血表现。化验凝血时间延长,而凝血酶原时间正常,支持内源性凝血途径的第一阶段异常,最可能的诊断是血友病,所以应是凝血活酶生成障碍。
微血栓的主要成分是
正确答案
解析
微血栓是在微循环的血管中由血小板、白细胞或纤维蛋白互相粘集而成的一种均质无结构的微小血栓。
上述病原体中,血浆凝固酶(+)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葡萄球菌为革兰染色阳性球菌,可分为凝固酶阳性的葡萄球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及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如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等)。
下列哪种凝血因子的合成不依赖维生素K?
正确答案
解析
维生素K是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Ⅹ不可缺少的物质,这些凝血因子称为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
颈动脉窦灌注压升高时诱发降压反射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体位性低血压恢复时,交感神经兴奋收缩血管,血压上升,心率加快。按摩颈动脉窦治疗室上速的机刺是心迷走神经兴奋增多,对心脏是负性作用,导致心率减慢。血压高的时候,颈动脉窦交感舒血管纤维冲动增多,导致血管舒张降压。
在心动周期中,心室充盈主要依靠
正确答案
解析
心室充盈期分快速充盈期(心室压力低于心房压力),和减慢充盈期(心房收缩)。前者占2/3。
Allen试验主要用于检查
正确答案
解析
Allen试验主要用于检查手部的血液供应,桡动脉与尺动脉之间的吻合情况。
某患者突起畏寒、寒战,体温39℃,这种体温升高是由于
正确答案
解析
处于体温上升期,体温调点上移,产热增加、散热减少,皮肤血管收缩 。
体循环中血流阻力主要来自
正确答案
解析
体循环中血流阻力的大致分配:主动脉及大动脉约占9%,小动脉及其分支约占16%,微动脉约占41%,毛细血管约占27%,静脉系统约占7%,所以体循环中血流阻力主要来自小动脉和微动脉。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