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RT-PCR是将mRNA逆转录(RT)和cDNA的聚合酶链式反应相结合的技术,具体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

(1)过程①需要加入缓冲液、原料、____________ 和引物A等.

(2)过程②首先要将反应体系的温度升高到95℃,其目的是______,该反应体系中所用的TaqDNA聚合酶至少应能耐受______℃高温.

(3)决定RT-PCR扩增片段的是______,要对图中单链cDNA进行n次循环的扩增,理论上至少需要______个引物B.

(4)利用RT-PCR技术可用于对某些微量RNA病毒的检测,并可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原因是______

(5)RT-PCR过程中主要通过对______的控制,影响酶的活性,从而使得化学反应高效有序地进行.

正确答案

解:(1)过程Ⅰ是由mRNA形成cDNA的过程,表示逆转录,需要加入缓冲液、原料、RNA提取物、逆转录酶和引物A等.

(2)过程Ⅱ首先要将反应体系的温度升高到95℃,其目的是让逆转录酶变性失活、使mRNA-cDNA杂合双链解开,该反应体系中所用的Taq酶至少应能耐受95℃高温.

(3)决定RT-PCR扩增片段的是引物;过程Ⅱ拟对单链cDNA进行n次循环的扩增,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可知,该过程理论上至少需要2n-1个引物B.

(4)利用RT-PCR技术对某些微量RNA病毒进行检测时可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原因是增加了待测RNA逆转录产生的DNA的数量(或浓度),便于检测.

(5)RT-PCR过程中主要借助对温度的控制,影响酶的活性,从而使得化学反应有序高效地进行.

故答案为:

(1)RNA提取物     逆转录酶

(2)让逆转录酶变性失活、使mRNA-cDNA杂合双链解开(答对一点即得分)   95℃

(3)引物    2n-1

(4)增加了待测RNA逆转录产生的DNA的数量(或浓度),便于检测

(5)温度

解析

解:(1)过程Ⅰ是由mRNA形成cDNA的过程,表示逆转录,需要加入缓冲液、原料、RNA提取物、逆转录酶和引物A等.

(2)过程Ⅱ首先要将反应体系的温度升高到95℃,其目的是让逆转录酶变性失活、使mRNA-cDNA杂合双链解开,该反应体系中所用的Taq酶至少应能耐受95℃高温.

(3)决定RT-PCR扩增片段的是引物;过程Ⅱ拟对单链cDNA进行n次循环的扩增,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可知,该过程理论上至少需要2n-1个引物B.

(4)利用RT-PCR技术对某些微量RNA病毒进行检测时可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原因是增加了待测RNA逆转录产生的DNA的数量(或浓度),便于检测.

(5)RT-PCR过程中主要借助对温度的控制,影响酶的活性,从而使得化学反应有序高效地进行.

故答案为:

(1)RNA提取物     逆转录酶

(2)让逆转录酶变性失活、使mRNA-cDNA杂合双链解开(答对一点即得分)   95℃

(3)引物    2n-1

(4)增加了待测RNA逆转录产生的DNA的数量(或浓度),便于检测

(5)温度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近10年来,PCR技术(多聚酶链式反应)成为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一种常规手段,其原理是利用DNA半保留复制,在试管中进行DNA的人工复制(如图),在很短的时间内,将DNA扩增几百万倍甚至几十亿倍,使实验室所需的遗传物质不再受限于活的生物体.

(1)加热使DNA双链打开,这一步是打开______键,称为______,在细胞中是在______酶的作用下进行的.

(2)当温度降低时,引物与模板末端结合,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引物沿模板延伸,最终合成2个DNA分子,此过程中的原料是______,遵循的原则是______

(3)PCR技术的必需条件,除了模板、原料、酶以外,至少还要三个条件,即:液体环境、适宜的____________

(4)通过PCR技术使DNA分子大量复制,若将一个用15N标记的DNA分子放入试管中,以14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连续复制4次之后,则15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链占全部脱氧核苷酸链总数的比例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加热使DNA双链打开,这一步是打开氢键,称为解旋,在细胞中是在解旋酶的作用下使此键断裂.

(2)当温度降低时,引物与模板3’端结合,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引物沿模板延伸,最终合成2个DNA分子,此过程中加入四种脱氧核苷三磷酸作为原料,遵循的原则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PCR技术的必要条件,除了模板、原料、ATP、酶以外,至少还需要三个条件.即:液体环境、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

(4)PCR技术利用了DNA复制的原理,由于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因此连续复制4次之后,将产生24=16个子代DNA分子,32条链,中有两个DNA分子中各有一条链含有15N标记,因此15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链占全部脱氧核苷酸链总数的比例为=

故答案为:

(1)氢   解旋  解旋

(2)四种脱氧核苷三磷酸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温度 酸碱度

(4)

解析

解:(1)加热使DNA双链打开,这一步是打开氢键,称为解旋,在细胞中是在解旋酶的作用下使此键断裂.

(2)当温度降低时,引物与模板3’端结合,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引物沿模板延伸,最终合成2个DNA分子,此过程中加入四种脱氧核苷三磷酸作为原料,遵循的原则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PCR技术的必要条件,除了模板、原料、ATP、酶以外,至少还需要三个条件.即:液体环境、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

(4)PCR技术利用了DNA复制的原理,由于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因此连续复制4次之后,将产生24=16个子代DNA分子,32条链,中有两个DNA分子中各有一条链含有15N标记,因此15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链占全部脱氧核苷酸链总数的比例为=

故答案为:

(1)氢   解旋  解旋

(2)四种脱氧核苷三磷酸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温度 酸碱度

(4)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某种酶(PG)开始合成并显著增加,促使果实变红变软.但不利于长途运输和长期保鲜.科学家利用反义RNA技术(见图解),可有效解决此问题.该技术的核心是,从番茄体细胞中获得指导PG合成的信使RNA,继而以该信使RNA为模板人工合成反义基因并将之导入离体番茄体细胞,经组织培养获得完整植株.新植株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反义基因经转录产生的反义RNA与细胞原有mRNA(靶mRNA)互补形或双链RNA,阻止靶mRNA进一步翻译形成PG,从而达到抑制果实成熟的目的.请结合图解回答.

(1)若要将人工合成的完整反义基因克隆出成百上千的反义基因,可用______(写出中文名称)技术实现体外快速扩增.

(2)假设PCR反应中的初始只有一个DNA作为模板,n轮循环的产物中含有模板DNA链的DNA分子有______个、含有人工合成的DNA引物的DNA分子有______个.若DNA分子中共含900个碱基对,碱基数量满足:,经5次循环,至少需要向试管中加入______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不考虑引物所对应的片段).

(3)PCR反应中所用到的酶是______,其具有______的特性.

(4)普通番茄细胞导入目的基因后,先要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上培养,脱分化后得到______,再转接到分化培养基上,诱导出试管苗,然后进一步培养成正常植株.

正确答案

解:(1)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

(2)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所以PCR反应中的初始只有一个DNA作为模板,n轮循环的产物中含有模板DNA链的DNA分子有2个,含有人工合成的DNA引物的DNA分子有2n个.若DNA分子中共含900个碱基对,碱基数量满足:,则A+T=900×2×=600,即A=T=300.经5次循环,至少需要向试管中加入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目为(25-1)×300=9300个.

(3)PCR反应是在高温下进行的,该过程中所用到的酶是Taq酶,具有耐高温的特性.

(4)将导入目的基因的普通番茄细胞培养成转基因植株,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重要的过程,而脱分化后得到的是愈伤组织,将愈伤组织再转接到分化培养基上,诱导出试管苗,然后进一步培养成正常植株.

故答案为:

(1)多聚酶链式反应

(2)2      2n    9300

(3)Taq酶     耐高温

(4)愈伤组织

解析

解:(1)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

(2)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所以PCR反应中的初始只有一个DNA作为模板,n轮循环的产物中含有模板DNA链的DNA分子有2个,含有人工合成的DNA引物的DNA分子有2n个.若DNA分子中共含900个碱基对,碱基数量满足:,则A+T=900×2×=600,即A=T=300.经5次循环,至少需要向试管中加入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目为(25-1)×300=9300个.

(3)PCR反应是在高温下进行的,该过程中所用到的酶是Taq酶,具有耐高温的特性.

(4)将导入目的基因的普通番茄细胞培养成转基因植株,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重要的过程,而脱分化后得到的是愈伤组织,将愈伤组织再转接到分化培养基上,诱导出试管苗,然后进一步培养成正常植株.

故答案为:

(1)多聚酶链式反应

(2)2      2n    9300

(3)Taq酶     耐高温

(4)愈伤组织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资料显示,近十年来,PCR技术(DNA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成为分子生物实验的一种常规手段,其原理是利用DNA半保留复制的特性,在试管中进行DNA的人工复制(如图),在很短的时间内,将DNA扩增几百万倍甚至几十亿倍,使分子生物实验所需的遗传物质不再受限于活的生物体.请据图回答:

(1)加热至94℃的目的是使DNA样品的______键断裂,这一过程在生物体细

胞内是通过______酶的作用来完成的.通过分析得出新合成的DNA分子中,A=T,C=G,这个事实说明DNA分子的合成遵循______

(2)通过PCR技术使DNA分子大量复制时,若将一个用15N标记的模板DNA分子(第一代)放入试管中,以14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连续复制到第五代时,含15N标记的DNA分子单链数占全部DNA总单链数的比例为______

(3)PCR技术不仅为遗传病的诊断带来了便利,而且改进了检测细菌和病毒的方法.若要检测一个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你认为可以用PCR扩增血液中的______

A.白细胞DNA   B.病毒蛋白质     C.血浆抗体    D.病毒核酸.

正确答案

解:(1)加热至94℃的目的是使DNA样品的氢键断裂,这一过程在生物体细胞内是通过解旋酶的作用来完成的.DNA分子的合成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PCR技术利用了DNA复制的原理,由于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因此连续复制到第五代时即连续复制4次之后,将产生24=16个子代DNA分子,共32个脱氧核苷酸链,又一个由15N标记的DNA分子,共有2条脱氧核苷酸链,即其中含15N标记的DNA分子单链数为2,所以含15N标记的DNA分子单链数占全部DNA总单链数的比例为=

(3)PCR就是聚合酶链式反应,用于扩增DNA序列,所以可以用PCR扩增血液中病毒核酸便于检测.

故答案为:

(1)氢   解旋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    

(3)D

解析

解:(1)加热至94℃的目的是使DNA样品的氢键断裂,这一过程在生物体细胞内是通过解旋酶的作用来完成的.DNA分子的合成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PCR技术利用了DNA复制的原理,由于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因此连续复制到第五代时即连续复制4次之后,将产生24=16个子代DNA分子,共32个脱氧核苷酸链,又一个由15N标记的DNA分子,共有2条脱氧核苷酸链,即其中含15N标记的DNA分子单链数为2,所以含15N标记的DNA分子单链数占全部DNA总单链数的比例为=

(3)PCR就是聚合酶链式反应,用于扩增DNA序列,所以可以用PCR扩增血液中病毒核酸便于检测.

故答案为:

(1)氢   解旋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    

(3)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近十年来,PCR技术(多聚酶链式反应)成为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里的一种常规手段,其原理是利用DNA半保留复制,在试管中进行DNA的人工复制,在很短时间内,将DNA扩增几百万倍甚至几十亿倍,使实验室所需要的遗传物质不在受限于活的生物体.根据PCR技术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标准的PCR过程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步骤.

(2)引物是此过程中必须加入的物质,从化学本质上说,引物是一小段______

(3)当温度降低时,引物与模板______端结合,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引物沿着模板延伸,此过程中原料是______,遵循的原则是______

(4)如果把模板DNA的两条链用15N标记,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不作标记,控制“94℃-55℃-72℃”温度循环3次,则在形成的子代DNA中含有15N标记的DNA占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标准的PCR过程一般分为高温变性、低温复性和中温延伸三大步骤.

(2)PCR过程中,必须加入一小段DNA或RNA作为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

(3)当温度降低时,引物与模板3‘端结合,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引物沿着模板延伸,此过程中原料是四种脱氧核苷酸,遵循的原则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如果循环3次,则可形成8个DNA分子,其中含有15N标记的DNA分子为2个,占子代DNA的

故答案为:

(1)变性    复性    延伸

(2)DNA或RNA

(3)3'四种脱氧核苷酸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

解析

解:(1)标准的PCR过程一般分为高温变性、低温复性和中温延伸三大步骤.

(2)PCR过程中,必须加入一小段DNA或RNA作为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

(3)当温度降低时,引物与模板3‘端结合,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引物沿着模板延伸,此过程中原料是四种脱氧核苷酸,遵循的原则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如果循环3次,则可形成8个DNA分子,其中含有15N标记的DNA分子为2个,占子代DNA的

故答案为:

(1)变性    复性    延伸

(2)DNA或RNA

(3)3'四种脱氧核苷酸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近十年来,PCR技术(多聚酶链式反应)成为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里的一种常规手段,其原理是利用DNA半保留复制,在试管中进行DNA的人工复制(如图),在很短的时间内,将DNA扩增几百万倍甚至几十亿倍,使实验所需要的遗传物质不再受限于活的生物体.

(1)PCR技术能把某一DNA片段进行扩增,依据的原理是:______

(2)加热使DNA双链打开,这一步是打开______键,称为______,在细胞中是在______的作用下使此键断裂.

(3)当温度降低时,引物与模板______端结合,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引物沿模板延伸,最终合成2个DNA分子,此过程中加入四种脱氧核苷三磷酸的目的是______,遵循的原则是______

(4)PCR技术的必要条件,除了模板、原料、ATP、酶以外,至少还需要三个条件.即:液体环境、适宜的____________

(5)PCR一般要经历三十多次循环,每次循环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步骤.

正确答案

解:(1)PCR技术能把某一DNA片段进行扩增,依据的原理是:DNA分子具有双螺旋结构和DNA分子中碱基的互补配对.

(2)加热使DNA双链打开,这一步是打开氢键,称为解旋,在细胞中是在解旋酶的作用下使此键断裂.

(3)当温度降低时,引物与模板3’端结合,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引物沿模板延伸,最终合成2个DNA分子,此过程中加入四种脱氧核苷三磷酸的目的是既是原料,又能提供能量,遵循的原则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PCR技术的必要条件,除了模板、原料、ATP、酶以外,至少还需要三个条件.即:液体环境、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

(5)PCR一般要经历三十多次循环,每次循环可分为变性、退火、延伸三个步骤.

故答案为:

(1)DNA分子具有双螺旋结构和DNA分子中碱基的互补配对

(2)氢    解旋    解旋酶

(3)3’既是原料,又能提供能量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温度    酸碱度

(5)变性、退火和延伸

解析

解:(1)PCR技术能把某一DNA片段进行扩增,依据的原理是:DNA分子具有双螺旋结构和DNA分子中碱基的互补配对.

(2)加热使DNA双链打开,这一步是打开氢键,称为解旋,在细胞中是在解旋酶的作用下使此键断裂.

(3)当温度降低时,引物与模板3’端结合,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引物沿模板延伸,最终合成2个DNA分子,此过程中加入四种脱氧核苷三磷酸的目的是既是原料,又能提供能量,遵循的原则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PCR技术的必要条件,除了模板、原料、ATP、酶以外,至少还需要三个条件.即:液体环境、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

(5)PCR一般要经历三十多次循环,每次循环可分为变性、退火、延伸三个步骤.

故答案为:

(1)DNA分子具有双螺旋结构和DNA分子中碱基的互补配对

(2)氢    解旋    解旋酶

(3)3’既是原料,又能提供能量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温度    酸碱度

(5)变性、退火和延伸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近十年来,PCR技术(多聚酶链式反应)成为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里的一种常规手段,其原理是利用DNA半保留复制,在试管中进行DNA的人工复制(如图),在很短的时间内,将DNA扩增几百万倍甚至几十亿倍,使实验所需要的遗传物质不再受限于活的生物体.

(1)加热使DNA双链打开,这一步是打开______键,在细胞中是在______的作用下使此键断裂.

(2)当温度降低时,引物与模板 3’端结合,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引物沿模板延伸,最终合成2个DNA分子,此过程中遵循的原则是______

(4)PCR技术的必要条件,除了模板、原料、ATP、酶以外,至少还需要三个条件.即:液体环境、适宜的温度和______

(5)PCR一般要经历三十多次循环,每次循环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步骤.

正确答案

解:(1)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而在细胞中,氢键是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断裂的.

(2)中温延伸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PCR技术的必要条件,除了模板、原料、ATP、酶以外,至少还需要三个条件.即:液体环境、适宜的温度和引物.

(5)PCR技术的标准过程分为高温变性、低温复性和中温延伸三个步骤.

故答案为:

(1)氢     解旋酶

(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引物

(4)变性、复性、延伸

解析

解:(1)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而在细胞中,氢键是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断裂的.

(2)中温延伸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PCR技术的必要条件,除了模板、原料、ATP、酶以外,至少还需要三个条件.即:液体环境、适宜的温度和引物.

(5)PCR技术的标准过程分为高温变性、低温复性和中温延伸三个步骤.

故答案为:

(1)氢     解旋酶

(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引物

(4)变性、复性、延伸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PCR技术是把某一DNA片段在酶的作用下,在体外合成许多相同片段的一种方法,利用它能快速而特异的扩增任何要求的目的基因或DNA分子片段;电泳技术则是在外电场作用下,利用分子携带的净电荷不同,把待测分子的混合物放在一定的介质(如琼脂糖凝胶)中进行分离和分析的实验技术,利用它可分离氨基酸、多肽、蛋白质、核苷酸、核酸等物质作亲子鉴定.图中是电泳装置及相应电泳结果.

(1)电泳和叶绿体色素分离采用的纸层析法比较,后者使用的介质是______,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在滤纸上彼此分离开的原因是______

(2)PCR技术能把某一DNA片段进行扩增,依据的原理是______.PCR实验步骤主要包括______

(3)图3是把含21个氨基酸的多肽进行水解,得到的氨基酸混合物进行电泳的结果,据图可推知该多肽由______种氨基酸构成.

(4)图4通过提取某小孩和其母亲以及待测定的四位男性的DNA,分别由酶处理后,生成含有若干DNA片段,并进行扩增得到的混合物,然后进行电泳所得到的一组DNA指纹图谱.请分析:F1~F4中,谁是该小孩真正生物学上的父亲?为什么?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色素分离的原理是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

(2)PCR把某一DNA片段在酶的作用下在体外合成许多相同片段,原理是DNA分子复制.PCR扩增DNA的过程包括:高温变性、低温复性、中温延伸三个过程.

(3)某氨基酸混合物电泳后出现分离,共有6个区域,故6种.

(4)子代的DNA是亲代DNA复制一份传来的.子代与亲代DNA相同,故F2与C为父子关系.

故答案为:

(1)层析液       各种色素随层析液在滤液上的扩散速度不同

(2)DNA复制      高温变性,低温复性,中温延伸

(3)6

(4)F2;子代与亲代DNA相同,故F2与C为父子关系

解析

解:(1)色素分离的原理是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

(2)PCR把某一DNA片段在酶的作用下在体外合成许多相同片段,原理是DNA分子复制.PCR扩增DNA的过程包括:高温变性、低温复性、中温延伸三个过程.

(3)某氨基酸混合物电泳后出现分离,共有6个区域,故6种.

(4)子代的DNA是亲代DNA复制一份传来的.子代与亲代DNA相同,故F2与C为父子关系.

故答案为:

(1)层析液       各种色素随层析液在滤液上的扩散速度不同

(2)DNA复制      高温变性,低温复性,中温延伸

(3)6

(4)F2;子代与亲代DNA相同,故F2与C为父子关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它能以极少量的DNA为模板,在几个小时内复制出上百万份相同的DNA片段.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PCR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问题.

(1)在80~100℃时,DNA双螺旋结构将解体,双链分开,这个过程称为变性.当温度缓慢降低后,两条彼此分离的DNA链又会重新结合成双链,称为______.PCR利用DNA的______原理,通过控制______控制双链的结聚与结合.

(2)为了解决高温导致DNA聚合酶是失活的问题,促成PCR技术的自动化,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从水生耐热细菌Taq中分离得到了耐高温的______.实验室中微生物的筛选,是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用于筛选目的菌株的培养基称为______

(3)PCR反应的条件:稳定的缓冲液环境、______、分别与两条模板链结合的两种______、四种______、耐热的DNA聚合酶、能严格控制温度变化的温度设备.

(4)PCR一般要经历30多次循环,每次循环可以分为______三步.从第二次循环开始,上一次循环的产物也作为______参与反应.DNA聚合酶只能特异性地复制处于两个引物之间的DNA序列,使这段固定长度的序列呈指数扩增.如果在PCR反应中只有一个DNA片段,在6次循环后,反应体系中共有______个这样的DNA分子.

(5)简述目前PCR技术的具体应用(至少两点)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在PCR技术的过程中包括:高温变性(解链)→低温复性→中温延伸三个步骤,因此当温度缓慢降低后,两条彼此分离的DNA链又重新结合成双链,称为复性.由此看出PCR技术利用了DNA在高温下变性的原理,通过控制温度来控制双链的解聚与结合.

(2)PCR技术需要在高温下进行,所以需要耐高温的DNA聚合酶.用于筛选目的菌株的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

(3)PCR技术需要DNA作为模板、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还需要两种不同的引物以及耐热的DNA聚合酶.

(4)PCR的每次循环可以分为变性、复性和延伸三步;从第二次循环开始,上一次循环的产物也作为模板参与反应.一个DNA片段为模板在6次循后形成的DNA分子数是26=64个DNA分子.

(5)PCR技术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遗传疾病的诊断、刑侦破案、古生物学、基因克隆、DNA序列测定等方面.

故答案为:

(1)复性  热变性  温度

(2)DNA聚合酶  选择培养基

(3)DNA模板  引物  脱氧核苷酸

(4)变性、复性、延伸    模板    64

(5)遗传疾病的诊断、刑侦破案、古生物学、基因克隆、DNA序列测定

解析

解:(1)在PCR技术的过程中包括:高温变性(解链)→低温复性→中温延伸三个步骤,因此当温度缓慢降低后,两条彼此分离的DNA链又重新结合成双链,称为复性.由此看出PCR技术利用了DNA在高温下变性的原理,通过控制温度来控制双链的解聚与结合.

(2)PCR技术需要在高温下进行,所以需要耐高温的DNA聚合酶.用于筛选目的菌株的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

(3)PCR技术需要DNA作为模板、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还需要两种不同的引物以及耐热的DNA聚合酶.

(4)PCR的每次循环可以分为变性、复性和延伸三步;从第二次循环开始,上一次循环的产物也作为模板参与反应.一个DNA片段为模板在6次循后形成的DNA分子数是26=64个DNA分子.

(5)PCR技术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遗传疾病的诊断、刑侦破案、古生物学、基因克隆、DNA序列测定等方面.

故答案为:

(1)复性  热变性  温度

(2)DNA聚合酶  选择培养基

(3)DNA模板  引物  脱氧核苷酸

(4)变性、复性、延伸    模板    64

(5)遗传疾病的诊断、刑侦破案、古生物学、基因克隆、DNA序列测定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使目的基因上特定的碱基发生替换,从而产生定向变异以获得性 能更优异的蛋白质,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

(1)参照PCR技术,可用______方法使质粒DNA双链解开,甲过程中加入的一定长度的核苷酸链,其中一个位置碱基C替代了碱基A,其它的序列与目的基因的一条链互补,该多核苷酸链在质粒DNA复制中作为______

(2)乙过程是表示在DNA聚合酶作用下DNA链延伸,要形成闭合环状DNA分子,还需要______酶的参与

(3)丙和丁过程表示质粒分别导入目的细胞,进行增殖并______,多代繁殖后,能指导突变蛋白质产生的质粒占总数的______

正确答案

解:(1)PCR反应过程中,通过高温破坏DNA分子双链之间的氢键,进而使DNA双链解开,因此可用加热方法使质粒DNA双链解开;甲过程中加人的一定长度的核苷酸链,其中一个位置碱基C替代了碱基A,其它的序列与目的基因的一条链互补,该多核苷酸链在质粒DNA复制中作为引物.

(2)连接DNA之间的磷酸二酯键需要DNA连接酶的参与.

(3)丙和丁过程表示质粒分别导入目的细胞,进行增殖及表达(转录和翻译).由图示可知,乙过程中形成的闭合环状DNA分子中有一条链是原来正常的核苷酸链,另一条链是发生特定的碱基替换的核苷酸链,由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因此经多代繁殖后,能指导突变蛋白质产生的质粒占总数的

故答案为:

(1)加热    引物

(2)DNA连接酶

(3)表达   

解析

解:(1)PCR反应过程中,通过高温破坏DNA分子双链之间的氢键,进而使DNA双链解开,因此可用加热方法使质粒DNA双链解开;甲过程中加人的一定长度的核苷酸链,其中一个位置碱基C替代了碱基A,其它的序列与目的基因的一条链互补,该多核苷酸链在质粒DNA复制中作为引物.

(2)连接DNA之间的磷酸二酯键需要DNA连接酶的参与.

(3)丙和丁过程表示质粒分别导入目的细胞,进行增殖及表达(转录和翻译).由图示可知,乙过程中形成的闭合环状DNA分子中有一条链是原来正常的核苷酸链,另一条链是发生特定的碱基替换的核苷酸链,由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因此经多代繁殖后,能指导突变蛋白质产生的质粒占总数的

故答案为:

(1)加热    引物

(2)DNA连接酶

(3)表达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生物一选修l生物技术实践】

请回答下列生物技术有关问题:

(1)DNA变性后,当温度缓慢降低后,两条彼此分离的DNA链又重新结合成双链,称为,PCR技术利用了DNA的______原理,通过控制温度来控制双链的解聚与结合.

(2)在大肠杆菌培养过程中,除考虑营养条件外,还要考虑温度、____________等条件,使用过的培养基及其培养物必须经过______处理后才能丢弃,以防止培养物的扩散.

(3)在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过程中,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要冷却至室温,才能加入已活化的酵母菌,目的是防止______.如果在CaCI2溶液中形成的凝胶珠颜色过浅,说明固定的酵母细胞数目______

(4)若用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则应选择花粉发育至______期的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

正确答案

解:(1)在PCR技术的过程中包括:高温变性(解链)→低温复性→中温延伸三个步骤,因此当温度缓慢降低后,两条彼此分离的DNA链又重新结合成双链,称为复性.由此看出PCR技术利用了DNA在高温下变性的原理,通过控制温度来控制双链的解聚与结合.

(2)在微生物培养时,除考虑营养条件外,还要考虑pH、温度和渗透压等条件,并且还要保持无杂菌环境.为了防止大肠杆菌对环境的污染,使用过的培养基及其培养物必须经过灭菌处理后才能丢弃.

(3)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溶液温度较高,为了防止高温杀死酵母菌,需将海藻酸钠溶液要冷却至室温,才能加入已活化的酵母菌.如果在CaCI2溶液中形成的凝胶珠颜色过浅,说明固定的酵母细胞数目较少.

(4)一般来说,在单核期,细胞核由中央移向细胞一侧的时期,花药培养的成功率最高.而选择单核期以前的花药接种,质地幼嫩,极易破碎;选择单核期之后的花药接种,花瓣已有松动,又给材料的消毒带来困难,且难以挑选到单核期的花药.

故答案为:

(l)复性  热变性  

(2)酸碱度    渗透压    灭菌 

(3)高温杀死酵母菌     较少   

(4)单核

解析

解:(1)在PCR技术的过程中包括:高温变性(解链)→低温复性→中温延伸三个步骤,因此当温度缓慢降低后,两条彼此分离的DNA链又重新结合成双链,称为复性.由此看出PCR技术利用了DNA在高温下变性的原理,通过控制温度来控制双链的解聚与结合.

(2)在微生物培养时,除考虑营养条件外,还要考虑pH、温度和渗透压等条件,并且还要保持无杂菌环境.为了防止大肠杆菌对环境的污染,使用过的培养基及其培养物必须经过灭菌处理后才能丢弃.

(3)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溶液温度较高,为了防止高温杀死酵母菌,需将海藻酸钠溶液要冷却至室温,才能加入已活化的酵母菌.如果在CaCI2溶液中形成的凝胶珠颜色过浅,说明固定的酵母细胞数目较少.

(4)一般来说,在单核期,细胞核由中央移向细胞一侧的时期,花药培养的成功率最高.而选择单核期以前的花药接种,质地幼嫩,极易破碎;选择单核期之后的花药接种,花瓣已有松动,又给材料的消毒带来困难,且难以挑选到单核期的花药.

故答案为:

(l)复性  热变性  

(2)酸碱度    渗透压    灭菌 

(3)高温杀死酵母菌     较少   

(4)单核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已知二倍体番茄红果(A)对黄果(a)为显性,双子房(B)对多子房(b)为显性,高蔓(C)对矮蔓(c)为显性。现有三个纯系品种:Ⅰ(黄色、多子房、高蔓),Ⅱ(黄色、双子房、矮蔓),Ⅲ(红色、双子房、高蔓),为了快速获取红色、多子房、矮蔓纯系新品种。

(1)请完善以下实验步骤。

第一步:Ⅰ×Ⅱ→获得植株Ⅳ,让Ⅳ自交,从子代中选取黄色、多子房、矮蔓植株Ⅴ。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上述植株V的离体细胞与Ⅲ的离体细胞融合,形成杂种细胞。

①.促进融合时常采用的化学诱导剂是________。

②.请画出该融合细胞中控制红色与黄色这对性状的染色体组成图,并标明相关基因。

(3)据报道,番茄红素具有一定防癌效果。科学家将含有酵母S—腺苷基蛋氨酸脱羧酶基因(简称S基因)cDNA片断导入普通番茄植株,培育了番茄红素高的新品种。

①.获取cDNA片段的方法是_________。

②.假设S基因的一条链A和T的总量为2400个,占该片段总碱基的60%,用PCR扩增该基因,该基因复制n次共要dGTP__________个。

③.为确保S基因在番茄中表达,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应插入特定的____________。

④.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番茄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和___________等。

正确答案

(1)第二步:Ⅴ×Ⅲ→植株Ⅵ

第三步:取Ⅵ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即可获得红色、多子房、矮蔓纯系新品种

(2)①.聚乙二醇(PEG) 

②.

(3)①.逆转录法

②.1600×(2n-1)

③.启动子 

④.花粉管通道法(基因枪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近十年来,PCR技术(多聚酶链式反应)成为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里的一种常规手段,其原理是利用DNA半保留复制,在试管中进行DNA的人工复制(如下图所示),在很短的时间内,将DNA扩增几百万倍甚至几十亿倍,使实验室所需要的遗传物质不再受限于活的生物体。

(1)加热使DNA双链打开,这一步是打开______键,称为______,细胞中氢键是在_____的作用下断裂的。

(2)当温度降低时,引物与模板末端结合,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引物沿模板延伸,最终合成2条DNA分子,此过程中原料是___________,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

(3)PCR技术的必要条件,除了模板、原料、ATP、酶以外,至少还需要三个条件,即:液体环境、适宜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通过PCR技术使DNA分子大量复制,若将一个用15N标记的DNA分子放入试管中,以14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连续复制四次后,则15N标记的DNA分子占全部DNA总数的比例为_______。

正确答案

(1)氢   解旋   解旋酶

(2)脱氧核苷酸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温度   酸碱度

(4)1/8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Ⅰ.家蚕结的茧有黄色的,也有白色的。将结白茧的雌雄个体杂交,得到的子一代全结黄茧,把子一代结黄茧的家蚕相互杂交,多次实验结果均表现为子二代结黄茧与结白茧的比例为9:6。等位基因用A与a、B与b表示(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请画出该对亲本杂交直到产生F2的遗传图解(图解中要有简要的文字说明)。

Ⅱ.养蚕人喜欢多养雄蚕,是因为雄蚕比雌蚕产丝量多,而消耗的桑叶又比雌蚕少。有人设想将海蜇的一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导入雌蚕体内,这样在幼虫刚从卵中孵化出时即可选出雄性幼虫来饲养,从而提高蚕丝产量。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

(1)假定已经得到少量海蜇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并知道该基因两端的一部分核苷酸序列,则可以利用____________技术来扩增并获取该基因。该项技术中需要用到的酶是___________。

(2)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导入雌蚕体内的基本过程是:

①.用同一种__________酶同时处理运载体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②.采用_____________技术将基因表达载体转入到从雌蚕体内获取的一个体细胞核中,再通过细胞核_____________获取含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且全能性好的重组细胞(相当于受精卵);

③.重组细胞经过培育获得能育的在紫外线下发出绿色荧光的雌蚕。为了在家蚕的后代中能较快的区分出雌雄虫,应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导入并整合到__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蚕的性别决定类型为ZW型,即雌蚕的性染色体为ZW,雄蚕的性染色体为ZZ)。

正确答案

Ⅰ.

从上图可知:F2基因型有9A_B:3A bb:3aaB_:1aabb

表现型依次是黄茧,白茧,白茧  (该基因型不能发育成个体)

比例9:6

Ⅱ.(1)PCR   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或DNA聚合酶)

(2)限制性内切   显微注射   移植   W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为了实现燃料供应来源多样化,发展长期替代化石燃料的产品如燃料酒精、生物柴油、沼气等已经列入我国未来10年的发展计划。

  广东省是我国甘蔗主产区之一。甘蔗是一种高光效的C4植物,单位面积产量很高,种植面积日益扩大,目前已成为南方地区燃料酒精生产的重要原料。利用甘蔗生产燃料酒精的一般工艺流程为:甘蔗→榨汁(蔗糖)→酵母菌发酵→蒸馏→成品(燃料酒精)。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甘蔗大规模快速繁殖技术的过程。

(2)具有耐高糖和耐酸特性的酵母菌是理想的酒精发酵菌种,对野生酵母菌进行诱变后通过筛选可以得到具有这些特性的突变菌,诱变及筛选过程如下:

步骤1:野生酵母菌液体培养一段时间后接受紫外线照射做诱变处理。

步骤2:制备选择培养基。在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注意_____和_____,加琼脂后灭菌,制成固体平板。

步骤3:将紫外线照射后的菌液稀释涂布平板。

步骤4:根据___________筛选出突变菌。

(3)上述步骤2、3和4的依据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4)利用获得的突变菌和蔗糖进行酒精发酵实验,除了将培养基灭菌、保持空间洁净外,发酵过程中防止外来杂菌入侵还有哪些可行方法?(列举两种)

(5)甘蔗榨汁以后还有大量的蔗渣废弃物,主要成分为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但是酵母菌无法直接利用,原因是___________。请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列举两种方法)

(6)突变菌往往带有一些特殊的基因。在获得这些基因的过程中,PCR技术相当重要。PCR扩增反应中加入引物和DNA聚合酶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1)选取甘蔗外植体,通过诱导脱分化产生愈伤组织,然后调整植物激素比例,再分化形成芽和根,获得大量试管苗(或通过诱导大量形成胚状体,制成人工种子,适宜条件下萌发长成幼苗)。

(2)添加高浓度蔗糖(葡萄糖)       调低pH值        是否能在选择培养基上生长

(3)提供高糖和酸性的筛选环境;获得单菌落;能生长代表该菌落具有耐高糖和耐酸的特性

(4)①.利用突变菌的耐酸特性,降低培养基的pH值,达到抑菌的日的;②.利用突变菌的耐高糖特性,通过高渗环境达到抑菌目的;③.保持厌氧环境,达到抑菌目的;④.在培养基中添加一些抑制物如特殊的抗生素,达到抑菌目的。

(5)缺乏相应分解酶系(或缺乏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酶)       在酵母菌中转入分解酶系相关基因,利用酶或微生物分解蔗渣;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分解蔗渣;将酵母菌与其他能分解蔗渣的微生物混合发酵。

(6)引物的作用是结合在模板DNA上,提供DNA延伸起始位点;DNA聚合酶的作用是从引物的3′端开始催化DNA链的延伸。

下一知识点 : 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DNA和蛋白质技术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