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 共7173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首先根据小孔成像原理估测太阳半径,再利用万有引力定律估算太阳的密度.准备的器材有:①不透光圆筒,一端封上不透光的厚纸,其中心扎一小孔,另一端封上透光的薄纸;②毫米刻度尺.已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T,万有引力常量为G.要求:
(1)简述根据小孔成像原理估测太阳半径R的过程.
(2)利用万有引力定律推算太阳密度.
正确答案
解:(1)其过程如图所示,用不透光圆筒,把有小孔的一端对准太阳,调节圆筒到太阳的距离,在薄纸的另一端可以看到太阳的像.用毫米刻度尺测得太阳像的直径d,圆筒长为L.
设太阳的半径为R,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r.由
成像光路图可知:△ABO∽△CDO,则:,即
.
(2)地球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设太阳质量为M,地球质量为m,则:
由密度公式及球体体积公式
联立以上各式可得:
答:(1)根据小孔成像原理估测太阳半径R的过程如上所述.
(2)利用万有引力定律推算出太阳的密度为.
解析
解:(1)其过程如图所示,用不透光圆筒,把有小孔的一端对准太阳,调节圆筒到太阳的距离,在薄纸的另一端可以看到太阳的像.用毫米刻度尺测得太阳像的直径d,圆筒长为L.
设太阳的半径为R,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r.由
成像光路图可知:△ABO∽△CDO,则:,即
.
(2)地球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设太阳质量为M,地球质量为m,则:
由密度公式及球体体积公式
联立以上各式可得:
答:(1)根据小孔成像原理估测太阳半径R的过程如上所述.
(2)利用万有引力定律推算出太阳的密度为.
从天文望远镜中观察到银河系中有两颗行星绕某恒星运行,两行星的轨道均为椭圆,观察测量到它们的运转周期之比为8:1,则它们椭圆轨道的半长轴之比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得轨道半径R的三次方与运行周期T的平方之比为常数,即=k,
两行星的运转周期之比为8:1,
所以它们椭圆轨道的半长轴之比为4:1,
故选B.
宇航员驾驶质量为 m的航天器,绕某星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航天器距离星球表面的高度为 H,该航天器绕星球一周所用时间为 T,已知星球半径为 R,万有引力常量为G.若宇航员降落在星球表面后,在距离地面 h 高处(且 h<<H ),水平抛出一个重物,试求重物落到星球表面所用时间.
正确答案
解:航天器绕星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m
在星球表面的物体受的重力等于万有引
=mg,得GM=R2g
g=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得
h=gt2
解得:t=
答:重物落到星球表面所用时间是.
解析
解:航天器绕星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m
在星球表面的物体受的重力等于万有引
=mg,得GM=R2g
g=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得
h=gt2
解得:t=
答:重物落到星球表面所用时间是.
我国“玉兔号”月球车被顺利送抵月球表面,并发回大量图片和信息.若该月球车在地球表面的重力为G1,在月球表面的重力为G2.已知地球半径为R1,月球半径为R2,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玉兔号”月球车在地球表面与月球表面质量之比为______,地球的质量与月球的质量之比为______,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与月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______,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与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______.
正确答案
1:1
G1:G2
解析
解:质量是表示物体含物质多少的物理量,与引力无关,故“玉兔号”月球车在地球表面与月球表面质量之比为1:1;
重力加速度:g=,故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与月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G1:G2;
根据g=,有:M=
,故地球的质量与月球的质量之比为:
=
第一宇宙速度是近地卫星的环绕速度:v=,故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与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
=
=
故答案为:1:1,,G1:G2,
.
举世瞩目的“神舟”六号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显示了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已知地球的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设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则飞船在圆轨道上运行的速率为______,周期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研究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出等式:=
解得:v=,T=
故答案为:;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