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 共7173题
一个物体在地球表面所受的重力为G,则在距地面高度为地球半径的2倍时,所受的引力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设地球的质量为:M,半径为R,设万有引力常量为G′,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
则有:①
在距地面高度为地球半径的2倍时:
②
由①②联立得:
F=
故选:D
4月12日为国际航天日,现计划发射一颗距离地面高度为地球半径R的圆形轨道地球卫星,卫星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重合,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万有引力常量为G.
(1)求地球质量M;
(2)求卫星绕地心运动周期T;
(3)设地球自转周期为T0,该卫星绕地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则在赤道上某点的人能连续看到该卫星的时间是多少?(不考虑地球大气层的影响)
正确答案
解:(1)在地球表面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解得:
(2)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又因为
故解得:
(3)设赤道的人能连续看到卫星的时间为t,则:
所以
将(2)中T代入得:
答:(1)地球质量M为;
(2)卫星绕地心运动周期T为;
(3)在赤道上某点的人能连续看到该卫星的时间是.
解析
解:(1)在地球表面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解得:
(2)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又因为
故解得:
(3)设赤道的人能连续看到卫星的时间为t,则:
所以
将(2)中T代入得:
答:(1)地球质量M为;
(2)卫星绕地心运动周期T为;
(3)在赤道上某点的人能连续看到该卫星的时间是.
“嫦娥三号”飞船成功变轨,从100km的环月圆轨道I降低到椭圆轨道II(近月点15km、远月点100km),两轨道相交于点P,如图所示,关于“嫦娥三号”飞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
A、沿轨道Ⅰ运动至P时,制动减速,万有引力大于向心力做向心运动,才能进入轨道Ⅱ,故在轨道Ⅰ上运动到P点的速度比在轨道Ⅱ上运动到P点的速度大故A正确;
B、“嫦娥三号”在轨道I上万有引力完全提供圆周运动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等于万有引力产生的加速度,在轨道II上做近心运动,万有引力大于在P点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即向心加速度小于万有引力加速度,故可知在轨道I上向心加速度大于在轨道II的向心加速度,故B错误;
C、变轨的时候点火,发动机做功,从轨道Ⅰ进入轨道Ⅱ,发动机要做功使卫星减速,故在轨道Ⅰ上的势能与动能之和比在轨道Ⅱ上的势能与动能之和大,故C正确.
D、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为常数,可得半长轴a越大,运动周期越大,显然轨道Ⅰ的半长轴(半径)大于轨道Ⅱ的半长轴,故沿轨道Ⅱ运动的周期小于沿轨道І运动的周期,故D错误.
故选:AC.
(A选做) 宇航员登上某一星球并在该星球表面做实验,用一根不可伸缩的轻绳跨过轻质定滑轮,一端挂一吊椅,另一端被坐在吊椅上的宇航员拉住,如图所示.宇航员的质量m1=65kg,吊椅的质量m2=15kg,当宇航员与吊椅以a=1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时,宇航员对吊椅的压力为l75N.(忽略定滑轮摩擦)
(1)求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2)若该星球的半径6×105,地球半径6.4×106,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10m/s2,求该星球的平均密度与地球的平均密度之比.
正确答案
解:(1)设宇航员受到绳向上的拉力为F,由于跨过定滑轮的两段绳子拉力相等,吊椅受到绳的拉力也是F,对他和吊椅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则有:
2F-(m1+m2)g=(m1+m2)a
设吊椅对宇航员的支持力为FN,压力为F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FN=FN′.
对宇航员,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N-m1g=m1a
代入数据解得g=6m/s2.
(2)由星球密度和
得,
该星球的平均密度与地球的平均密度之比,
代入数值解得.
答:(1)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6m/s2.
(2)该星球的平均密度与地球的平均密度之比0.64.
解析
解:(1)设宇航员受到绳向上的拉力为F,由于跨过定滑轮的两段绳子拉力相等,吊椅受到绳的拉力也是F,对他和吊椅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则有:
2F-(m1+m2)g=(m1+m2)a
设吊椅对宇航员的支持力为FN,压力为F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FN=FN′.
对宇航员,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N-m1g=m1a
代入数据解得g=6m/s2.
(2)由星球密度和
得,
该星球的平均密度与地球的平均密度之比,
代入数值解得.
答:(1)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6m/s2.
(2)该星球的平均密度与地球的平均密度之比0.64.
(2014秋•南宁校级月考)一个物体在地球表面所受的引力为F,则在距地心的距离为地球半径的2倍时,所受引力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设地球的质量为M,半径为R,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得:
在地球表面有:F=G…①
在距地心的距离为地球半径的2倍时有:F′=G…②
由①②联立得:F′=
故选:B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