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一个物体在地球表面所受的重力为G.则物体在距地面2倍地球半径高度处,所受的引力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地球的质量为:M,半径为R,设万有引力常量为G′,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

则有:=G…①

在距地面高度为地球半径的2倍时:=F…②

由①②联立得:F=

故答案为: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昆明校级月考)关于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飞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已知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半径和它的周期,利用引力常量,就可以算出地球质量

B两颗人造地球卫星,只要它们的绕行速率相等,不论它们的质量、形状差别有多大,它们的绕行半径和绕行周期一定是相同的

C两颗人造卫星一前一后在同一轨道上沿同一方向绕行,若要后一卫星追上前面卫星并发生碰撞,只要将后者速率增大一些即可

D在绕地球飞行的宇宙飞船中,若宇航员从舱内慢慢走出,并离开飞船,宇航员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根据G=mr,解得M=.故A正确.

B、根据G=m知,速率相等,则轨道半径相等,则周期相同.故B正确.

C、在同一轨道沿同一方向绕行,加速后,万有引力不够提供向心力,飞离原轨道,不会与前面的卫星发生碰撞.故C错误.

D、根据G=m知,v=,与环绕天体的质量无关,故宇航员与飞船一起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有一地球卫星运行轨道与地球赤道共面,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该卫星的周期为T.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求:

(1)该卫星离地面高度h;

(2)如果某时刻该卫星恰好经过赤道上某设施A点正上空,若地球自转不能忽略,已知地球自转周期为T0.至少经多长时间卫星再次经过A点正上空?

正确答案

解:(1)在地球表面上,物体受到的万有引力与物体的重力近似相等,即:G=mg  ①

由卫星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可得 G=mr,r=R+h  ②

由①②解得:h=-R

(2)设至少经多长t时间卫星再次经过A点正上空,则 t-t=2π

解得 t=

答:

(1)卫星的运行轨道距离地面高度为-R.

(2)至少经时间卫星再次经过A点正上空.

解析

解:(1)在地球表面上,物体受到的万有引力与物体的重力近似相等,即:G=mg  ①

由卫星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可得 G=mr,r=R+h  ②

由①②解得:h=-R

(2)设至少经多长t时间卫星再次经过A点正上空,则 t-t=2π

解得 t=

答:

(1)卫星的运行轨道距离地面高度为-R.

(2)至少经时间卫星再次经过A点正上空.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已知火星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火星质量是地球质量的.如果地球上质量力60kg的人到火星上去,则可知此人在火星表面的质量是______kg.在地面上可举起质量为60kg杠铃的人,到火星上用同样的力可举起的质量是______kg.

正确答案

60

150

解析

解:1、质量物体的固有属性,无论何时何地质量都不变.

所以地球上质量力60kg的人到火星上去,在火星表面的质量也是60kg.

2、根据星球表面的万有引力等于重力知道

得出:

火星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火星质量是地球质量的

所以火星与地球上重力加速度g之比=

地球表面上可举起60kg杠铃的人,说明这个人能施加的最大力F=mg

到火星上用同样的力F=mg=m′g

所以

m′==150Kg,

即到火星上用同样的力可举起的质量是150Kg.

故答案为:60;150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空间站是能载人进行长期宇宙飞行的航天器,又称航天站或轨道站.假设“空间站”正在地球赤道平面内的圆周轨道上运行,其离地球表面的高度为同步卫星离地球表面高度的五分之一,且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空间站”运行的加速度等于其所在高度处的重力加速度

B“空间站”运行的速度等于同步卫星运行速度的100倍

C站在地球赤道上的人观察到它向东运动

D在“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因受到平衡力而在舱中悬浮或静止

正确答案

A,C

解析

解:A、根据=mg=ma,知“空间站”运行的加速度等于其所在高度处的重力加速度.故A正确.

    B、根据.知B错误.

    C、轨道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同步卫星和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所以空间站的角速度大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所以站在地球赤道上的人观察到空间站向东运动.故C正确.

    D、在“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处于完全失重状态,靠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做圆周运动.故D错误.

故选AC.

下一知识点 : 万有引力常量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