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火星是位于地球轨道外侧的第一颗行星,它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直径约为地球直径的.公转周期约为地球公转周期的2倍.在2013年出现火星离地球最近、发射火星探测器最佳的时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可认为地球与火星都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  )

A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0.4倍

B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约是地球第一宇宙速度的

C火星公转轨道半径约是地球公转轨道半径的2倍

D下一个最佳发射期,最早要到2017年

正确答案

A,B

解析

解:A、根据g=,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与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之比为:=0.4,故A正确;

B、根据v==,故B正确;

C、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G

解得:T=2π

,故C错误;

D、当地球与火星最近时,是最佳发射期,两次最佳发射期间隔中地球多转动一圈,故:

解得:t==2年,

在2013年出现火星离地球最近、发射火星探测器最佳的时段,故下一个最佳发射期,最早要到2015年,故D错误;

故选:A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天体的质量和半径分别约为地球的,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该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约为(  )

A0.2g

B0.4g

C2.5g

D5g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根据星球表面的万有引力等于重力知道

  G=mg得出:g=  

某天体的质量和半径分别约为地球的

所以某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g=0.4g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我国“嫦娥二号”探月卫星于2010年10月1日发射升空,在太空中飞行5天后于6日上午成功变轨,使卫星从地月转移轨道进入椭圆绕月轨道,之后经过多次变轨进入圆形环月轨道,如果把“嫦娥二号”探月卫星绕月球运行看作是同一轨道上的匀速圆周运动,假设探月卫星测得自己绕月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距月球表面的高度为H,且已知月球半径为R,万有引力恒量为G,根据上述条件你能计算出哪些与月球相关的物理量?并写出计算的过程和结果.(至少求出2个相关的物理量)

正确答案

解:(1)能求出月球的质量M;

    

解得:M=           

(2)能求出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得 g=     

(3)能算出月球的密度

由ρ=       

解得:ρ= 

答:月球的质量,表面重力加速度,及月球的密度

解析

解:(1)能求出月球的质量M;

    

解得:M=           

(2)能求出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得 g=     

(3)能算出月球的密度

由ρ=       

解得:ρ= 

答:月球的质量,表面重力加速度,及月球的密度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已知火星的半径为3.43×106m,密度为3.95×103kg/m3,试问火星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g有多大?若在火星表面发射卫星,其环绕速度多大?

正确答案

解:火星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

g===≈3.78m/s2

若在火星表面发射卫星,其环绕速度为:

v=≈3601m/s

答:火星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g为,若在火星表面发射卫星3.78m/s2,其环绕速度为3601m/s.

解析

解:火星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

g===≈3.78m/s2

若在火星表面发射卫星,其环绕速度为:

v=≈3601m/s

答:火星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g为,若在火星表面发射卫星3.78m/s2,其环绕速度为3601m/s.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一球形人造卫星,其最大横截面积为A、质量为m,在轨道半径为R的高空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由于受到稀薄空气阻力的作用,导致卫星运行的轨道半径逐渐变小.卫星在绕地球运转很多圈之后,其轨道的高度下降了△H,由于△H<<R,所以可以将卫星绕地球运动的每一圈均视为匀速圆周运动.设地球可看成质量为M的均匀球体,万有引力常量为G.取无穷远处为零势能点,当卫星的运行轨道半径为r时,卫星与地球组成的系统具有的势能可表示EP=

(1)求人造卫星在轨道半径为R的高空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

(2)某同学为估算稀薄空气对卫星的阻力大小,做出了如下假设:卫星运行轨道范围内稀薄空气的密度为ρ,且为恒量;稀薄空气可看成是由彼此不发生相互作用的颗粒组成的,所有的颗粒原来都静止,它们与人造卫星在很短时间内发生碰撞后都具有与卫星相同的速度,在与这些颗粒碰撞的前后,卫星的速度可认为保持不变.在满足上述假设的条件下,请推导:

①估算空气颗粒对卫星在半径为R轨道上运行时,所受阻力F大小的表达式;

②估算人造卫星由半径为R的轨道降低到半径为R-△H的轨道的过程中,卫星绕地球运动圈数n的表达式.

正确答案

解:(1)设卫星在R轨道运行的周期为T,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有:=MR

解得:T=

(2)①如图所示,最大横截面积为A的卫星,经过时间△t从图中的实线位置运动到了图中的虚线位置,该空间区域的稀薄空气颗粒的质量为:△m=ρAv△t

以这部分稀薄空气颗粒为研究对象,碰撞后它们都获得了速度v,设飞船给这部分稀薄空气颗粒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F,根据动量定理有:F△t=△mv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有:=M

解得:F=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卫星所受的阻力大小为:F′=F=

②设卫星在R轨道运行时的速度为v1、动能为Ek1、势能为Ep1、机械能为E1

根据牛顿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有:=m

卫星的动能为:EK1=M,势能为:EP1=-

解得:E1=-

卫星高度下降△H,在半径为(R-△H)轨道上运行,

同理可知其机械为:E2=-

卫星轨道高度下降△H,其机械能的改变量为:△E=--

卫星机械能减少是因为克服空气阻力做了功.设卫星在沿半径为R的轨道运行一周过程中稀薄空气颗粒作用于卫星的阻力做的功为W0

利用小量累积的方法可知W0=-F×2πR=-2πρAGM上式表明卫星在绕不同轨道运行一周,稀薄空气颗粒所施加的阻力做的功是一恒量,与轨道半径无关.则△E=nW0

解得:n=

答:(1)人造卫星在轨道半径为R的高空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

(2)①阻力F大小的表达式为F=

②卫星绕地球运动圈数n的表达式为n=

解析

解:(1)设卫星在R轨道运行的周期为T,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有:=MR

解得:T=

(2)①如图所示,最大横截面积为A的卫星,经过时间△t从图中的实线位置运动到了图中的虚线位置,该空间区域的稀薄空气颗粒的质量为:△m=ρAv△t

以这部分稀薄空气颗粒为研究对象,碰撞后它们都获得了速度v,设飞船给这部分稀薄空气颗粒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F,根据动量定理有:F△t=△mv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有:=M

解得:F=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卫星所受的阻力大小为:F′=F=

②设卫星在R轨道运行时的速度为v1、动能为Ek1、势能为Ep1、机械能为E1

根据牛顿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有:=m

卫星的动能为:EK1=M,势能为:EP1=-

解得:E1=-

卫星高度下降△H,在半径为(R-△H)轨道上运行,

同理可知其机械为:E2=-

卫星轨道高度下降△H,其机械能的改变量为:△E=--

卫星机械能减少是因为克服空气阻力做了功.设卫星在沿半径为R的轨道运行一周过程中稀薄空气颗粒作用于卫星的阻力做的功为W0

利用小量累积的方法可知W0=-F×2πR=-2πρAGM上式表明卫星在绕不同轨道运行一周,稀薄空气颗粒所施加的阻力做的功是一恒量,与轨道半径无关.则△E=nW0

解得:n=

答:(1)人造卫星在轨道半径为R的高空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

(2)①阻力F大小的表达式为F=

②卫星绕地球运动圈数n的表达式为n=

下一知识点 : 万有引力常量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