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电池
- 共33题
将洁净的金属片A、B、C、D分别放置在浸有食盐溶液的滤纸上面并压紧(如右图所示),在每次实验时,记录电压表指针的移动方向和电压表的读数如下:
已知:构成两电极的金属其活动性相差越大,电压表读数越大.依据表中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原电池中,电子流向和电流流向相反,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负极金属的活泼性一般要大于正极金属的.
A-Cu连接时,电子从A→Cu,所以A的金属性大于铜;
B-Cu连接时,电子从Cu→B,所以铜的金属性大于B;
C-Cu连接时,电子从C→Cu,所以C的金属性大于铜;
D-Cu连接时,电子从D→Cu,所以D的金属性大于铜;
所以最不活泼的是B,其次是Cu,根据A、C、D的电压数据,知道压出越大,金属的活泼性差距越大,所以活泼性:C>A>D.,即金属的活泼性顺序是:C>A>D>Cu>B.
A、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A>D>B,故A错误;
B、金属B的活泼性弱于铜,所以金属B不能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单质铜,故B正确;
C、放金属C时,金属C的活泼性强于Cu,所以C是负极,Cu是正极,正极铜片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O2+2H2O+4e-=4OH-,故C错误;
D、金属D的活泼性强于金属铜,D是负极,Cu是正极,金属D表面反应为D失电子的氧化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索铝电极在原电池中的作用,设计并进行了以下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根据上表中的实验现象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1、2的Al所作的电极分别是______.
A.负极,负极 B.正极,正极 C.负极,正极 D.正极,负极
(2)写出实验3中的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方程式.
铝______;石墨______;电池总反应:______.
(3)对比实验1和2,以及1和4中的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总结:在原电池中电极作正极还是负极受哪些因素影响:______,______.
(4)解释实验5中,电流计指针偏向铝的原因______.
正确答案
解:(1)金属与酸构成的原电池中,活泼金属作负极,则实验1中Mg的活泼性大于Al,所以Al作正极,而实验2中Al的活泼性大于Cu,所以Al作负极,所以实验1、2的Al所作的电极分别是:正极、负极,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实验3中Al为负极,电极反应为:2Al-6e-═2Al3+,
石墨为正极,其电极反应为:6H++6e-═3H2↑,
电池总反应为:2Al+6HCl═2AlCl3+3H2↑,
故答案为:2Al-6e-═2Al3+;6H++6e-═3H2↑;2Al+6HCl═2AlCl3+3H2↑;
(3)根据表中实验结果可知,在原电池中电极作正极还是负极,与两个电极的相等活泼性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有关,
故答案为:两个电极的相对活泼性,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
(4)实验5中Al遇浓硝酸发生钝化,发生Cu与浓硝酸的氧化还原反应,Cu作负极,Al作正极,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所以电流计指针偏向铝,
故答案为:Al遇浓硝酸发生钝化,发生Cu与浓硝酸的氧化还原反应,Cu作负极,Al作正极,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所以电流计指针偏向铝.
解析
解:(1)金属与酸构成的原电池中,活泼金属作负极,则实验1中Mg的活泼性大于Al,所以Al作正极,而实验2中Al的活泼性大于Cu,所以Al作负极,所以实验1、2的Al所作的电极分别是:正极、负极,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实验3中Al为负极,电极反应为:2Al-6e-═2Al3+,
石墨为正极,其电极反应为:6H++6e-═3H2↑,
电池总反应为:2Al+6HCl═2AlCl3+3H2↑,
故答案为:2Al-6e-═2Al3+;6H++6e-═3H2↑;2Al+6HCl═2AlCl3+3H2↑;
(3)根据表中实验结果可知,在原电池中电极作正极还是负极,与两个电极的相等活泼性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有关,
故答案为:两个电极的相对活泼性,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
(4)实验5中Al遇浓硝酸发生钝化,发生Cu与浓硝酸的氧化还原反应,Cu作负极,Al作正极,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所以电流计指针偏向铝,
故答案为:Al遇浓硝酸发生钝化,发生Cu与浓硝酸的氧化还原反应,Cu作负极,Al作正极,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所以电流计指针偏向铝.
为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和反应原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并记录了现象:
①向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中插入锌片,看到有气泡生成;
②向上述稀硫酸中插入铜片,没有看到有气泡生成;
③将锌片与铜片上端接触并捏住,一起插入稀硫酸中,看到铜片上有气泡生成,且生成气泡的速率比实验①中快;
④在锌片和铜片中间接上电流计,再将锌片和铜片插入稀硫酸中,发现电流计指针偏转.
下列关于以上实验设计及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①中能产生气体,说明锌能和稀硫酸反应,②中不产生气体,说明铜和稀硫酸不反应,同时说明锌的活泼性大于铜,故A正确;
B.③中锌、铜和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锌易失电子而作负极,生成气泡的速率加快,说明原电池能加快作负极金属被腐蚀,故B正确;
C.③中铜电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而不是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故C错误;
D.实验④说明有电流产生,易失电子的金属作负极,所以锌作负极,铜作正极,故D错误;
故选AB.
为了探究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分别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据图回答问题.
Ⅰ.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第一组实验时:
(1)在保证电极反应不变的情况下,不能替代Cu作电极的是______(填序号).
A.石墨 B.镁 C.银 D.铂
(2)实验过程中,SO42-______(填“从左向右”“从右向左”或“不”)移动,当滤纸上产生112mL气体时,通过隔膜的SO4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 mol.
Ⅱ.该小组同学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第二组实验时发现,两极均有气体产生,且Y极溶液逐渐变成紫红色;停止实验观察到铁电极明显变细,电解液仍然澄清.查阅资料知,高铁酸根(Fe)在溶液中呈紫红色.请根据实验现象及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3)电解过程中,X极溶液的pH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电解过程中,Y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4OH--4e-=2H2O+O2↑和______.
(5)电解进行一段时间后,若在X极收集到896mL气体,Y电极(铁电极)质量减小0.56g,则在Y极收集到气体为______ mL(均已折算为标准状况时气体体积).
正确答案
解:Ⅰ、(1)在保证电极反应不变的情况下,仍然是锌作负极,则正极材料必须是不如锌活泼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镁是比锌活泼的金属,所以不能代替铜,故选:B;
(2)原电池放电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硫酸根从右向左移动,电解池中,阴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当滤纸上产生112mL即0.05mol气体时,通过隔膜的SO42-的物质的量为0.05mol,故答案为:从右向左;0.05;
Ⅱ、(1)电解的过程中,阴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则阴极附近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氢离子溶液,溶液呈碱性,溶液的pH增大,故答案为:增大;
(2)铁是活泼金属,电解池工作时,阳极上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氢氧根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Fe-6e-+8OH-═FeO42-+4H2O和4OH--4e-═2H2O+O2↑,
故答案为:Fe-6e-+8OH-═FeO42-+4H2O;
(3)X电极上析出的是氢气,2H++2e-═H2↑,当收集到896mL气体,即物质的量==0.04mol气体时,转移电子的量是0.08mol,Y电极铁的质量减小0.56g,即0.01molFe转移电子是0.02mol,所以产生氧气转移电子是0.04-0.02=0.02mol,根据电极反应式:4OH--4e-═2H2O+O2↑,转移电子0.02mol生成氧气是0.005mol,体积是0.005mol×22.4L/mol=0.112L=112mL,故答案为:112.
解析
解:Ⅰ、(1)在保证电极反应不变的情况下,仍然是锌作负极,则正极材料必须是不如锌活泼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镁是比锌活泼的金属,所以不能代替铜,故选:B;
(2)原电池放电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硫酸根从右向左移动,电解池中,阴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当滤纸上产生112mL即0.05mol气体时,通过隔膜的SO42-的物质的量为0.05mol,故答案为:从右向左;0.05;
Ⅱ、(1)电解的过程中,阴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则阴极附近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氢离子溶液,溶液呈碱性,溶液的pH增大,故答案为:增大;
(2)铁是活泼金属,电解池工作时,阳极上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氢氧根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Fe-6e-+8OH-═FeO42-+4H2O和4OH--4e-═2H2O+O2↑,
故答案为:Fe-6e-+8OH-═FeO42-+4H2O;
(3)X电极上析出的是氢气,2H++2e-═H2↑,当收集到896mL气体,即物质的量==0.04mol气体时,转移电子的量是0.08mol,Y电极铁的质量减小0.56g,即0.01molFe转移电子是0.02mol,所以产生氧气转移电子是0.04-0.02=0.02mol,根据电极反应式:4OH--4e-═2H2O+O2↑,转移电子0.02mol生成氧气是0.005mol,体积是0.005mol×22.4L/mol=0.112L=112mL,故答案为:112.
有甲、乙两位同学均想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两人均使用镁片和铝片作电极,但甲同学将电极放入6mol/LH2SO4溶液中,乙同学将电极放入6mol/LNaOH溶液中,如图:
(1)写出甲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
(2)写出乙池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
(3)如果甲和乙同学均认为,“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如果都是金属,则构成负极材料的金属应比构成正极材料的金属活泼”,则甲会判断出______活动性更强,而乙会判断出______活动性更强.
(4)由此实验,可得到如下哪些正确结论:______
A、利用原电池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介质
B、镁的金属性不一定比铝的金属性强
C、该实验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已过时,已没有实用价值
D、该实验说明化学研究对象复杂,反应受条件影响较大,因此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正确答案
2H++2e-=H2↑
Mg-2e-=Mg2+
Al+4OH--3e-=AlO2-+2H2O
Mg
Al
AD
解析
解:(1)甲中镁易失电子作负极、Al作正极,负极上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氢离子发生还原反应,正极反应为2H++2e-=H2↑,负极反应为Mg-2e-=Mg2+,故答案为:2H++2e-=H2↑;Mg-2e-=Mg2+;
(2)乙池中铝易失电子作负极、镁作正极,负极上铝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Al+4OH--3e-=AlO2-+2H2O,故答案为:Al+4OH--3e-=AlO2-+2H2O;
(3)甲中镁作负极、乙中铝作负极,根据作负极的金属活泼性强判断,甲中镁活动性强、乙中铝活动性强,故答案为:Mg;Al;
(4)A、根据甲、乙中电极反应式知,原电池正负极与电解质溶液有关,故正确;
B、镁的金属性大于铝,但失电子难易程度与电解质溶液有关,故错误;
C、该实验对研究物质的性质有实用价值,故错误;
D、该实验说明化学研究对象复杂,反应与条件有关,电极材料相同其反应条件不同导致其产物不同,所以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正确;
故选A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