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械能
- 共1183题
3.下列关于功和机械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或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知识点
9.质量不同的P、Q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敲击弹性金属片,使P球沿水平方向抛出,Q球同时被松开而自由下落.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AC、根据装置图可知,两球由相同高度同时运动,P做平抛运动,Q做自由落体运动,P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与Q相同,则两球同时落地,故AC错误;
B、落地时,P在竖直方向上分速度与Q相同,但是P有水平分速度,所以两球落地时速度大小不同,P球的速度大,但因质量的不同,因此落地时的动能可能相等,故B正确;
D、根据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变化,虽高度相等,但因质量的不同,则重力势能的变化也不相等,故D错误.
考查方向
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
解题思路
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抓住P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与Q的运动规律相同,结合等时性分析,并依据重力势能的变化等于重力做功,进行解答.
易错点
关键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
知识点
一水平放置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一小滑块接触,但不粘连;初始时滑块静止于水平气垫导轨上的O点,如图(a)所示,现利用此装置探究弹簧的弹性势能Ep与期其被压缩时长度的改变量x的关系,先推动小滑块压缩弹簧,用米尺测出x的数值;然后将小滑块从天静止释放。用计时器测出小滑块从O点运动至气垫导轨上另一固定点A所用的时间t。多次改变x,测得的x值及其对应的t值如下表所示。(表中的l/t值是根据t值计算得出的)。
(1)根据表中数据,在图(b)中的方格纸上作图线。
(2)回答下列问题:(不要求写出计算或推导过程)
①已知点(0,0)在(1/t)-x图线上,从(1/t)-x图线看, 1/t与x是什么关系?
②从理论上分析,小滑块刚脱离弹簧时的动能Ek与1/t是什么关系(不考虑摩擦力)
③当弹簧长度改变量为x时,弹性势能Ep与相应的Ek是什么关系?
④综合考虑以上分析,Ep与x是什么关系?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如图。
(2)①图线为经坐标原点的直线,因此与
成正比;
②OA距离一定,滑块离开弹簧时的速度
,则动能
,即
与
成正比;
③弹簧与滑块系统机械能守恒,因此=
;
④由于与
成正比,即滑块离开弹簧时的速度与
成正比,动能
则与
成正比,
=
,故
与
成正比。
知识点
7.一质量为m的物体被人用手由静止竖直向上以加速度匀加速提升高度h,重力加速度为g。关于此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质量为m的物体被人用手由静止竖直向上以加速度a匀加速提升,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mg=ma,所以:F=mg+maA、物体匀加速提升h,手对物体做功:W1=Fh=(mg+ma)h.故A正确;
B、D、物体上升h,物体克服重力做功:W=mgh.故BD错误.;
C、提升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增加量等于物体克服重力做功:W=mgh.故C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恒力做功,根据W=FS计算
易错点
属于简单题,不应该出错
知识点
7.如图所示,一半径为R,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直径POQ水平。轨道上的A点离PQ的距离为R,一质量为m的质点自P点上方某处由静止开始下落,从P点进入轨道后刚好能到达Q点并能再次返回经过N点。已知质点第一次滑到轨道最低点N时速率为v1,第一次到达A点时速率为v2,选定N点所在的水平面为重力势能的零势能面,则()
正确答案
解析
从Q到N摩擦力做功为WQN由动能定理得:mgR-WQN=0,即WQN= mgR,又因为速度减小摩减小,所以。出发点到P点的高h,从出发点到Q点:mgh-WPQ=0,即
,P点动能
。
AB、P到N点:mgR-WPN=1/2mv12-Ekp,即。同理
,所以v1 >
v2,A错误B正确;
CD、在N点有,又f=
N,所以速度减小摩擦力减小,速度增大摩擦力增大。N到P,摩擦力做功NA段大于AQ段,由动能定理知动能与势能相等的点在A点上方,同理可知从Q到N的过程中,动能与势能相等的点在A点下方。所以C正确,D错误。
故选BC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因为是曲线运动,所以应该根据动能定理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分析
易错点
在N点有,又f=
N,所以速度减小摩擦力减小,速度增大摩擦力增大。
知识点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小物块相连. 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物块位于O点(图中未标出). 物块的质量为m,AB =a,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现用水平向右的力将物块从O 点拉至A 点,拉力做的功为W. 撤去拉力后物块由静止向左运动, 经O点到达B点时速度为零. 重力加速度为g. 则上述过程中
正确答案
解析
借助弹簧振子的平衡位置的思想,假定AB的中点为C,则因为物体从A到B想做运动的过程中,摩擦力一直做负功,则过O点弹簧的压缩量一直小于OA,即O点在C的左侧,OA>OB,且OA>.所以物体在A点的弹性势能等于W-
,小于W-
,故A错,同理可知BC正确,物体的最大动能在物体从A到B运动的过程中,当向左的弹力等于摩擦力时,此时物体还没有到达O点;而由于弹簧的性质和弹力做功的具体情况不明,所欲不能判断与物体到达B点的弹性势能大小比较。
知识点
某同学利用下述装置对轻质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一轻质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小球接触而不固连:弹簧处于原长时,小球恰好在桌面边缘,如图(甲)所示。向左推小球,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后由静止释放:小球离开桌面后落到水平地面。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
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可认为,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Ep与小球抛出时的动能Ek相等。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为求得Ek,至少需要测量下列物理量中的 (填正确答案标号)。
a.小球的质量m
b.小球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s
c.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
d.弹簧的压缩量△x
e.弹簧原长L0
(2)用所选取的测量量和已知量表示Ek,得Ek= 。
(3)图(乙)中的直线是实验测量得到的s-△x图线。从理论上可推出,如果h不变.m增加,s—△x图线的斜率会(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如果m不变,h增加,s—△x图线的斜率会(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由图(b)中给出的直线关系和Ek的表达式可知,Ep与△x的 次方成正比。
正确答案
答案:(1)abc
(2)
(3)减小 增大 2
解析
(2)由(1)问所述可知,联立以上各式可得
。
(3),则
,故s—△x图线的斜率与
成正比。若h不变m增加,则斜率减小;若m不变h增加,则斜率增大。由于s—△x图线为直线,故
。
知识点
蹦床比赛分成预备运动和比赛动作。最初,运动员静止站在蹦床上在预备运动阶段,他经过若干次蹦跳,逐渐增加上升高度,最终达到完成比赛动作所需的高度;此后,进入比赛动作阶段。
把蹦床简化为一个竖直放置的轻弹簧,弹力大小F=kx (x为床面下沉的距离,k为常量)。质量m=50kg的运动员静止站在蹦床上,床面下沉x0=0.10m;在预备运动中,家丁运动员所做的总共W全部用于其机械能;在比赛动作中,把该运动员视作质点,其每次离开床面做竖直上抛运动的腾空时间均为△t=2.0s,设运动员每次落下使床面压缩的最大深度均为xl。取重力加速度g=I0m/s2,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
(1)求常量k,并在图中画出弹力F随x变化的示意图;
(2)求在比赛动作中,运动员离开床面后上升的最大高度hm;
(3)借助F-x 图像可以确定弹性做功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求 x1 和W的值
正确答案
答案:见解析
解析
(1)床面下沉m时,运动员受力平衡,
有,解得
N/m,
F-x图线如图所示。
(2)运动员从x=0处离开床面,开始腾空,由运动的对称性知其上升、下落的时间相等,
,解得
5.0m。
(3)参照由速度时间图线求位移的方法可知F-x图线下的面积等于弹力做的功,从x处到x=0处,弹力做的功,
运动员从处上升到最大高度
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可得
,解得
=1.1m
对整个预备运动过程分析,由题设条件以及功和能的关系,有
解得W=2525J.
知识点
5.如图所示,固定的竖直光滑长杆上套有质量为m的小圆环,圆环与水平状态的轻质弹簧一端连接,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墙上,并且处于原长状态,现让圆环由静止开始下滑,已知弹簧原长为L,圆环下滑到最大距离时弹簧的长度变为2L(未超过弹性限度),则在圆环下滑到最大距离的过程中(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3.如图所示,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一个物块,弹簧质量不计。物块(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 m,在水平桌面上沿 x 轴运动,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µ。以弹簧原长时物块的位置为坐标原点 O,当弹簧的伸长量为 x 时,物块所受弹簧 弹力大小为 F=kx,k 为常量。
(1)请画出 F 随 x 变化的示意图;并根据 F-x 的图像求物块沿 x 轴从 O 点运动到位置 x 的 过程中弹力所做的功。
a. 求弹力所做的功.并据此求弹性势能的变化量;
b. 求滑动摩擦力所做的功;并与弹力做功比较,说明为什么不存在与摩擦力对应的“摩擦力势能”的概念。
正确答案
(1)
(2)
因为摩擦力做功与路程成正比,而非像弹簧弹力做功一样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有关,所以无“摩擦势能”的概念。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