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为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直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地菜农在寒潮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最高值出现在盆地北部地区,最低值出现在太行山以东地区)。

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地形。

(2)水的热容量大,可减小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浙江省宁波鄞江的上游樟溪流在到达鄞江镇后,就呈一个"丫"字状形式分为两岔,一支流入鄞江,一支流入南塘河。鄞江是"江",而南塘河是"河"。南塘河水流经鄞西,既灌溉了这里的农业,又成了宁波市的饮用水源。

材料二:它山堰位于鄞江上游出山处的四明山与它山之间,是用条石砌筑的一座上、下各36级的拦河滚水坝。堰顶长42丈,用80块半条石板砌筑而成。堰身中空,用大木梁作支架。据记载,堰的设计可做到"涝则七分水入于江(奉化江),三分入于溪(南塘河),以泄暴流;旱则七分入溪,三分入江,以供灌溉"。它山堰灌渠示意如下图所示:

(1)宁波已被列入全国性的缺水城市之一,成为丰水地带的缺水型城市。试分析宁波缺水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鄞县,许多村镇名称大多带有堰、埭、锲、塘、墩、桥、汇、江、港、浦等历史痕迹。据此推断当地村落形态多呈______状,试分析当地聚落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它山堰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位于四川省与它山堰建设理念相似的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宁波市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季节性缺水严重;河流短小,河川径流量有限;经济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城市生产、生活污水造成了水污染,水质不断下降。(合理即可)

(2)线(带);主导因素为河流。原因:南方平原地区河网密布,河流为城市提供便利的水运条件和供水条件。

(3)排涝、灌溉;都江堰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请结合相关材料及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去年10月以来(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1月28日),华北、黄淮、江淮的北部降水量普遍在50毫米以下,其中山东大部、河北南部、河南北部不足10毫米。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江苏和安徽6省区域平均降水量仅44.2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53.2%,为1971年以来最少。华北东部和南部、黄淮等地存在中度以上气象干旱,河南大部、山东大部、苏皖北部达重旱或特旱等级。

材料二:

下图为2010年冬季我国北方干旱示意图

(1)试分析图示旱情严重区域冬季旱灾多发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旱灾造成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我们应怎么做才能在以后避免或减少类似的灾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自然原因:华北地区位于季风区;冬季为冷高压控制,干燥多风,降水少,蒸发量大;地处温带,冬季河流有结冰期,灌溉能力下降。

社会经济原因:水利设施缺乏、老化、损坏严重;人们缺乏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意识。

(2)开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开渠引水或修建输水管线;人工增雨;加强水库等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治理水污染、污水资源化。

节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利用效率。

生态保护措施:保护植被;植树造林。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民网2011年1月4日电:据来自波哥大的消息哥伦比亚南部的加莱拉斯火山(1.2°N,77.3°W)于星期六当地时间下午7点43分开始喷发,当局宣布那里处于红色警戒状态,已疏散8000多居民。加莱拉斯火山位于南部纳里尼奥省,是哥伦比亚较为活跃的火山之一,去年曾经喷发10次。

材料二:加莱拉斯火山位置图。

(1)结合材料分析加莱拉斯火山的活动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山喷发会带来哪些危害,你建议采取哪些有效减灾防灾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特点:(活动)活火山,喷发频繁。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板块的碰撞挤压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发生。

(2)危害:火山碎屑、熔岩流、火山灰会掩埋房屋,摧毁建筑,污染大气,(诱发次生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措施:建立长期有效的监测预警应急机制;做好相关防灾减灾知识宣传。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黄河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流域有丰富的能源,其上中游是“西电东送”北线的能源输出地,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上游

    提供的能源以__________为主;中游地区分布着丰富的___________资源;下游地区分布的主要能源是

    ___________。

(2)我国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08 年3月7日,该河的内蒙古段发生决堤险情,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奉命出动轰炸机,用轰炸的手

    段疏通河道。这种险情是因为

[     ]

    A、上游开河解冻,漂流的浮冰堵塞而成

    B、上游暴雨引发的洪水造成

    C、该段堤坝被白蚁破坏

    D、上游泥沙在此段淤积

(4)简述治理黄河洪涝灾害的主要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水能;煤炭;石油

(2)洪涝;干旱

(3)A

(4)防治中游黄土高原上的水土流失;兴修水库;加固堤坝;疏浚河道;防治凌汛等。(任答两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自然灾害与防治】(1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9年7月14日,台湾花莲附近海域发生6.7级地震。

【材料二】下图为台湾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示意图。

(1)台湾岛及其附近海域地震频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2分)

(2)在同一次自然灾害中,台湾岛的西部往往比东部灾情严重,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4分)

(3)近30年来,地震中人员伤亡数量有减少趋势,但造成的经济损失却有加重趋势,为什么?(4分)

正确答案

(1)台湾岛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2分)

(2)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聚落众多。(4分)

(3)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防震、抗震设施趋于完善,抗震能力大幅度提高,使地震引发的死亡人数有减少的趋势,但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资产密度增大,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4分)

本题对地震的成因、影响等知识点进行考查,了解地震的危害和对策。

台湾岛及其附近海域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比较活跃,因此地震频发。在自然灾害发生的区域,人口越密集,致灾的可能性就越大,经济越发达,所示就可能越严重。经济损失的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关,近30年,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增加,经济损失增加。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甘肃民勤是我国沙尘暴多发地区之一。1998——2006年间平均每年发生11次。

请根据图文资料分析其春季沙尘暴频发的地理因素。(共计8分)

正确答案

民勤周围沙漠广布(沙源丰富,植被少);春季升温快、降水少、地表干燥,易起沙;

气旋与冷空气活动频繁(恰位于寒潮南下的路径上),多大风天气;

受地形影响(狭管效应),地面风速增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是世界上泥石流灾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泥石流分布图

 

材料二:中国泥石流成因地域差异

 

(1)说出我国泥石流的主要分布地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黄土高原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防治川滇山地频发的泥石流,列举人类正确的应对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西南地区

(2)夏季多暴雨;土质疏松;地表崎岖;植被覆盖率较低。

(3)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减少大型工程(如开矿、修路等)对山体的破坏;加强法制管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雷暴是指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性天气。美国是雷暴天气频发的国家,图4是美国年平均雷暴天气次数等值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试描述美国雷暴天气的空间分布规律。(3分)

⑵图中字母A处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并分析该地与附近地区雷暴次数发生差异的原因。(6分)

⑶图中显示美国发生雷暴天气最多的地方是佛罗里达半岛,试分析其雷暴天气多发的原因。(6分)

正确答案

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3分)

⑵50

⑶纬度低,蒸发旺盛,对流显著;半岛三面环海,受海洋影响大,水汽充足;飓风活动频繁;半岛周围水陆温度不均导致大气很不稳定;来自墨西哥湾与大西洋的气流在此相遇,加剧了大气的不稳定性等。(任答3点得6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我国山东地区1954—2002年气温与降水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黄河水文站不同时段径流量(亿m3

(1)根据材料,分析山东干旱加剧的主要原因。(6分)

(2)为了应对山东干旱加剧的状况、减轻旱灾,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4分)

正确答案

(1)降水量减少;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径流量逐年减少;气温偏高,蒸发量增加。(答对3点得6分)

(2)①建立“干旱监测预警服务系统”,及时向有关部门发出预警 ②人工增雨 ③加快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抗灾减灾能力 ④培育抗旱品种,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 ⑤跨流域调水 ⑥节约用水 ⑦修建水库等(答对4点得4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下表是山东省1951—2003年旱涝灾害统计资料,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我省旱涝灾害的特点,并说明其主要成因。(6分)

(2)为减轻旱灾的损失,应采取哪些措施?(4分)

正确答案

(1)发生频次高(2分),有些年份相对集中(周期性)(2分)。季风势力年际变化大(2分)。

(2)节约用水(1分),修建水利工程(1分),跨流域调水(1分),加强预报(或人工增雨或防治水污染或推广耐旱作物)(1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3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2007年6月29日以来,淮河上游及安徽省合肥市以北部分地区普降大到暴雨,致使淮河干支流水位迅猛上涨,同时,安徽沿淮河、淮北地区内涝严重,淮河抗灾救灾形势十分严峻,这是继2003年以来淮河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性洪水。

材料二2009年11月11日,该地区普降大雪,使河北部分区域积雪厚度达55厘米。大雪的侵袭使河北、北京、天津等地区的气温聚降达10℃以上。

(1)试分析造成此次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2分)

(2)治理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你有什么措施?(4分)

(3)在洪水危险区和多发区的个人和家庭,应如何做好防洪准备?(3分)

(4)根据材料二,简述此次雪灾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4分)

正确答案

(1)影响我国的锋面雨带在该地区停留时间较长(或受准静止锋的影响),导致降水量大,造成洪涝灾害的发生。(2分)

(2)非工程措施: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实行防洪保险,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拟建居民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2分)

工程措施: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保持水土。上游修水库,中游建设蓄洪、分洪工程,下游挖入海新河等。(2分)(其他答案合理酌情给分)

(3)关注汛期天气预报;学习逃生技能、逃生知识;准备逃生物资等。(答中其中1点得1分,共3分)

(4)有利影响:有利于抑制病虫害;(1分)有利于缓解旱情。(1分)

不利影响:农业设施受损(如对大棚温室造成损失);(1分)蔬菜等农作物、牲畜、林业(或果树)、渔业等遭受冻害。(1分)(其他答案合理酌情给分)

(1)淮河上游及安徽省合肥市以北部分地区普降大到暴雨,是形成洪涝灾害的成因。降水形成的原因为或受准静止锋的影响,导致降水事件长,降水量大。

(2)洪涝灾害的防治应加强监测和预报。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非工程措施: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实行防洪保险,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拟建居民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工程措施: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保持水土。上游修水库,中游建设蓄洪、分洪工程,下游挖入海新河等。

(3)位于洪水危险区居民应关注汛期天气预报;学习逃生技能、逃生知识;准备逃生物资等。

(4)此次雪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向进行考虑。有利影响:有利于抑制病虫害;有利于缓解旱情。

不利影响:农业设施受损;蔬菜等农作物、牲畜、林业、渔业等遭受冻害。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读下面材料和图,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__中新网2009年2月5日电综合消息,自去年入冬以来,北方大部分地区旱情持续发展,目前,华北、黄淮、江淮、江汉等地普遍达到中到重度干旱,部分地区达到特重程度。面对特大干旱,农业部启动抗旱一级应急响应,国家防总也启动Ⅱ级抗旱应急响应。

(1)图中①②③表示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其中①是__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__,③是____________。(3分)

(2)从位置上看,旱灾严重区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受灾粮食作物主要是____________。为解决该地区水资源紧张状况,我国实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是_________________。(3分)

(3)图中②自然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治理的根本措施是____________。(2分)

(4)从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和治理来看,A地区的重要任务是____________,B地区的重要任务是____________。(2分)

正确答案

(1)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或青藏高原区、青藏地区)(3分)

(2)华北   小麦(冬小麦)  南水北调(3分)

(3)土地荒漠化   恢复植被(植树种草)(2分)

(4)综合治理环境污染(防污)   整治江河湖泊,防治水患(治涝)(2分)

(1)本题考查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位置和范围。根据图示:①是东部季风区,②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③是青藏高寒区。

(2)根据图例:从位置上看,旱灾严重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华北地区的粮食作物为小麦。为解决该地区水资源紧张状况,我国实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是南水北调。

(3)西北地区气候干旱,主要的生态问题是土地的荒漠化,治理的根本措施是恢复植被。

(4)A位于长江流域的下游河段,长江下游地区,工农业生产发达,所以水体大气污染严重;B地区位于长江中游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应整治江河湖泊,防治水患。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自然灾害与防治】

下图为京津冀地区泥石流灾害风险等级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地泥石流灾害高风险区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自然原因。(6分)

(2)说出为防范泥石流灾害应采取的措施。(4分)

正确答案

(1)分布特点:西部、北部山区 (2分)。原因:西部、北部多山地、沟谷发育、地形起伏大;岩石较破碎;夏季多暴雨;地表植被覆盖率较低。(理由答出其中两项即可得4分) 

(2)加强灾害监测与预报;制定防灾应急预案;修建避难场所等工程性防御设施;进行防灾教育和培训;植树造林恢复植被等。(答出其中两项即可得4分,每项 2分)

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图例可以判断出分布在西部、北部山区。从自然环境分析,西部、北部多山地、沟谷发育、地形起伏大。山区岩石较破碎,京津冀地区夏季多暴雨,地表植被覆盖率较低,所以对土壤的冲刷能力强。所以多泥石流灾害。

(2)对泥石流灾害的防御措施,主要是加强灾害监测与预报,制定防灾应急预案。修建避难场所等工程性防御设施,进行防灾教育和培训。植树造林恢复植被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14分)

材料  新华网东京6月24日电 日本政府2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3·11”大地震给基础设施等带来的直接损失约为16.9万亿日元,是1995年阪神大地震损失的1.8倍。日本政府称“3-11”震灾直接损失2097亿美元

(1)试分析日本“311”地震损失大的原因(10分)

(2)分析亚洲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4分)

正确答案

(1)(10分)震级大(2分);震源浅(2分);地震诱发海啸(2分)、核泄漏(2分);经济发达(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沿海|沿海人口稠密)(2分) ;日本缺少能源,能源依赖核电(2分)地质构造不稳定(2分) (答任 5条即满分,其它合理的可酌情给分,满分不超10分)

(2)面积大;海陆兼备;季风气候(季风不稳定|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板块交界地带(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地处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人口稠密,且灾害分布在人口(4分,任意4项,或合理即得分)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防灾与减灾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