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灾与减灾
- 共647题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读“我国两种自然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所示的自然灾害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分析图甲中①、②两区域灾害严重的共同原因。(6分)
正确答案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1)干旱 洪涝(4分)
(2)地处东部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发达,用水量大;水污染、浪费严重。(任答3点,6分)
试题分析:
(1)观察图可知该灾害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图甲中灾害分布广为干旱,图乙更集中分布在沿海,为洪涝。
(2)①为珠三角,②为长三角,图甲为干旱,干旱因水少,从自然和人为因素分析;因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降水少的月份易出现干旱现象,加上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量大和浪费严重,干旱严重。
读图回答下列问厨。(10分)
(1)进入2010年以来,在我国图示地区干旱范围不断扩大,逐步从_________省扩展到____、贵州以及广西等省区。(2分)
(2)结合甲城市气候资料统计表,分析该城市在降水、气温方面与常年(同期)的不同及其所反映的此次干旱的突出特点。(3分)
(3)干旱不仅危及农业生产,还会促使生态环境发生恶化,同时也会引发其他自然灾害的发生。就以上三方面,简要说明此次旱灾给图示地区带来的影响。(3分)
(4)干旱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监测干旱的主要技术手段是__________。该技术在灾害监测中的优势是________。(2分)
正确答案
(1)云南 四川(2分)
(2)降水大幅减少;气温偏高 持续时间长(3分)
(3)农业生产:导致当地农作物生长缺水,甚至死亡(牲畜饮水困难)
生态环境:植物枯萎甚至死亡;造成湖泊、河流水位下降,部分干涸和断流
自然灾害:容易引发森林火灾等(3分)
(4)遥感技术 探测范围大,获得资料速度快,受自然条件制约少,成本低,效益大(2分)
(1)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图示:干旱范围从云南省扩展到四川省、贵州以及广西等省区。
(2)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表格数据分析: 降水大幅减少;气温偏高 持续时间长。
(3)本题考查干旱的危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导致当地农作物生长缺水,甚至死亡。对生态环境影响是植物枯萎甚至死亡;造成湖泊、河流水位下降,部分干涸和断流。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是容易引发森林火灾等。
(4)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监测干旱的主要技术手段是RS,RS具有探测范围大,获得资料速度快,受自然条件制约少,成本低,效益大。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下图为某年8月6日至8日内的某强台风系统的大风实况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6日至8日内该台风系统的大致运动状况。
(2)说明风力达12级地区的分布南方地区为什么比北方地区多的原因。
正确答案
(1)该台风系统中心始终位于我国东部海域,总体上向北移动。
(2)(受大陆轮廓和该台风系统移动轨迹影响,)南方沿海地区距离该台风系统中心较近,北方沿海地区距离该台风系统中心较远。同时,该台风系统向北移动的过程中,势力逐渐减弱,风力相应减小。
略
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每题2分,共10分)
材料一 新华网北京2004年12月26日电;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北海域当地时间26日上午8时(东七区)发生里氏8.9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东南亚和南亚数个国家受波及,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
材料二 新华网消息:国际救援组织和一些医疗专家28日表示,海啸摧毁了当地所有医疗设施和疏散系统,加上疫病流行,在今后几天里,如果救援工作延误,印度洋海啸造成受灾死亡人数可能突破20万人。
材料三 灾害地区图
小题1:当这一悲剧发生的时候,全球许多地方正处在圣诞节的欢乐之中,其中全球处于圣诞节这一天的国家有( )
小题2:简述本次地震发生的区域多地震的原因。
小题3:从材料二可以看出,造成人员伤亡的原因既有地震、海啸直接造成的,也有疫病流行造成的,这说明地质灾害具有______________性。
小题4:专家认为,如果这个地区有像太平洋预警系统一样的设施,就可大大减少死亡人数。能及时、全面、迅速监测海啸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是( )
小题5:某自然灾害临测站将其灾害预报信息,及时传递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最佳途径是( )
正确答案
小题1:AC
小题2: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接地带,地壳不稳定
小题3:关联
小题4:A
小题5:C
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地震发生的时间当地时间26日上午8时(东七区)判读,全球位于25日的经度范围为:西一区向西到180°经线。全球处于圣诞节这一天的国家有美国和巴西。所以本题选择AC选项。
小题2:本次地震发生的区域多地震的原因: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接地带,地壳不稳定。
小题3:从材料二可以看出,造成人员伤亡的原因既有地震、海啸直接造成的,也有疫病流行造成的,这说明地质灾害具有关联性。
小题4:专家认为,如果这个地区有像太平洋预警系统一样的设施,就可大大减少死亡人数。能及时、全面、迅速监测海啸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是RS技术,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5:某自然灾害临测站将其灾害预报信息,及时传递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最佳途径是通过互联网,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点评: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
2007年8月2日16时30分许,杭州市发生钱塘江潮水卷人事件,30余人被潮水卷走,其中22名随后被救起,12人遇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钱塘潮被称为“天下第一潮”,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小题2:你认为当地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正确答案
小题1:杭州湾是三角形海湾,口大内小,海潮涌起时,海水由外海进入湾中,潮位堆高,潮差可达10米;夏秋季节夏季风盛行,加剧了潮势。
小题2:划定游人禁止进入游玩的区域;树立宣传牌,向游客宣传观赏钱塘潮的注意事项及钱塘潮可能产生的危害;大潮来时及时提醒游客等。
试题分析:
小题1:钱塘潮被称为“天下第一潮”的原因:杭州湾是三角形海湾,口大内小,海潮涌起时,海水由外海进入湾中,潮位堆高,潮差可达10米;夏秋季节夏季风盛行,加剧了潮势。
小题2:可以采取:划定游人禁止进入游玩的区域;树立宣传牌,向游客宣传观赏钱塘潮的注意事项及钱塘潮可能产生的危害;大潮来时及时提醒游客等。
点评:钱塘江大潮是潮汐和风浪共同作用的结果。
材料一:冷冻灾害是指气温骤降在0℃以上的相对于农作物的低温而形成的冷害和气温骤降在0℃以下造成冻害等两大类灾害的总称。
材料二:1954年~2008年我国冷冻灾害频次分布图(图13)。
(1)据图写出我国冷冻灾害空间分布的总体特点。(4分)
(2)应对冷冻灾害,可采取哪些防灾减灾的措施?(6分)
正确答案
(1)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且南方多于北方。(4分)
(2)建立预警机制;培养耐低温的农作物品种;发展温室(塑料大棚)农业等。(每个要点2分.答出两点即得6分)
略
(10分)(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淮河流域出现了自1991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为缓解水位上涨压力,政府启用安徽省境内部分蓄洪区实行分洪,安全搬迁群众4.6万人;还启用了怀洪新河分洪等措施(图10)。完成下列要求。
小题1:说明形成这次大洪水的主要原因。(4分)
小题2:说明蓄洪区分洪的作用及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怀洪新河的主要功能。(6分)
正确答案
小题1:淮河流域受副热带高压北缘响,导致主要雨带转入江淮流域,或江淮流域汛期。或梅雨季节季或出现持续强降雨。淮河干支流水位普遍上涨。)多雨(梅雨)季节(2分).持续强降雨(分)。
小题2:蓄洪区分洪是为了削减淮河洪峰对下游地影响。(或减少下游人民生命财产所受损失)(2分)。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提高了淮河中下游防洪能力。(或几乎控制了淮河干流在其以上的全部洪水)(2分)。怀洪新河:分洪、除涝、灌溉、航运等(2分)。
略
水资源短缺容易出现旱灾。2009年秋冬以来,持续多日的少雨天气,已造成我国西南地区出现特大旱灾。北京所处的华北地区有“春雨贵如油”、“十年九旱”的谚语。依据图,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京地区多春旱的主要原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解决春旱的主要措施。
正确答案
自然:(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春季降水少,3—5月降水最多时月雨量达150毫米,最少时无降水,(平均在10—30毫米之间);3—5月是一年中风速最大的时期;加之该时期气温上升较快,月均蒸发量迅速增加(从100毫米增加到近300毫米),导致易出现春旱。
人为:北京地区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的供给小于需求,易出现春旱。
措施:节水—利用科技,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农业广泛采用滴灌技术;生活中一水多用;使用节水龙头和其他节水设施;减少水的跑冒滴漏;修建水利工程;跨流域调水
略
(14分)2008年8月6日中央气象台发布东南沿海强台风警报,浙江省政府要求各级领导和防汛台责任人按预案及时进岗到位,要及时对人员转移、沿海防风、水库保安、小流域山洪与地质灾害等作出部署,落实船只避风措施。要重点对各类风景区游客特别是散客情况全面排查,适时关闭景点;科学调度,落实水利工程保安措施;认真做好小流域山洪和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台风强降雨诱发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哪些?
⑵除台风强降雨外,在我国诱发这类地质灾害的因素还有哪些?你认为哪些地方应该重点做好防范措施?
⑶台风可能产生的正面影响有哪些?
正确答案
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2011年1月25日,巴西里约热内卢州山区洪水引发的泥石流灾害已造成806人死亡,500 多人失踪。
材料二:下图为山区泥石流发生示意图。
(1)泥石流形成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泥石流发生时,正确的逃生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
(3)此次巴西泥石流损失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出预防泥石流灾害的具体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大量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降水
(2)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或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跑
(3)巴西泥石流发生地区主要地形为山地,坡度大;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强暴雨为泥石流发生提供动力条件;该处人口、建筑物集中,人类活动密集;相关部门没有及时做好灾害预报和预警工作。(任答3点即可)
(4)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准确发布灾害信息;提高建筑物的抗灾能力,建设护坡工程;在山区植树造林,加固地表;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增强民众的防灾减灾能力,加强防御灾害的宣传教育。(任答3点即可)
读下图,回答问题。
(1)此自然灾害主要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但它是一种自然现象,说明自然灾害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其防治即要依靠自然科学和_____________,也要依靠___________和人的思想观念的进步。
(2)图中所示地区的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主要是_____(填选项)
A、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
B、不合理的灌溉
C、过度开采地下水
D、过度樵采和乱垦滥牧
(3)下列灾害中,可能是地面沉降引起的是____(填选项)
A、海水倒灌,水质变差
B、降水增多,形成洪涝
C、气候变干,干旱加剧
D、地壳活跃,地震增加
正确答案
(1)自然和社会的双重性;工程技术;社会科学
(2)C
(3)A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将洪涝、台风、暴雨等填入A、B、C三个方框内。
(2)说明该图所反映出的自然灾害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然灾害能否避免?人类应采取什么措施进行防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用图中的例子,说出人类对气象的监测手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A:台风B:暴雨C:洪涝
(2)图中的三种灾害形成了灾害链,说明自然灾害具有联系性;自然灾害可监测、可防御,具有可减轻性。
(3)自然灾害不可避免;人类可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及早发出灾害预报和警报,然后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防御。
(4)利用气象卫星对台风、洪涝灾害进行监测。
下图为我国2007年7月主要天气气候事件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分布最广泛的是什么灾害?分析说明我国夏季各种气象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继济南市暴雨洪水之后,重庆洪水也造成了严重的损失,防洪成为城乡居民都要面对的问题。个人应怎样做好防洪准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暴雨。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深受季风影响,夏季降水量大且集中,易形成暴雨灾害;夏季气温高,大气对流强,易形成冰雹、雷暴、龙卷风等天气;季风不稳定,大气环流异常易使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多发。
(2)关注天气预报;学习并具备游泳等技能,准备逃生物资。
涝渍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下图是我国涝渍灾害主要分布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示涝渍灾害空间分布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有效预防涝渍灾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主要位于平原地区,地势低洼;受季风气候影响,暴雨集中;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受灾较重。
(2)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建立完善的排涝系统
读下列材料及赣州古城图,回答问题。
史料记载,在宋朝之前赣州城常饱受水患。如上图,北宋刘彝任知州期间,修建了坚固的城墙,同时根据街道布局和城市地形的高差特点,采取分甚排水丛原则和自然流向的办法,建成了地下排水干道系统,使城市的雨水、污水自然排入江中。雨季,当江水上涨超过出水口,也会出现江水倒灌入城的情况,于是,刘彝又根据水力学原理,在出水口处"造水窗十二",每当江水水位低于水窗时,即借下水道水力将水窗冲开排水,反之,当江水水位高于水窗时,则借江水水力将水窗自外紧闭,以防倒灌。赣州城内有数百口水塘,刘彝又差人将地下排水管道与城内的水塘连通起来。时至今日,这些措施仍能使赣州古城免受洪涝灾害危害。
(1)从自然条件说明,宋朝以前的赣州城为什么容易遭受洪涝灾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地理角度说明,刘彝采用的几项措施在使赣州城免受洪涝灾害危害上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赣州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多暴雨;赣州城位于两江汇合处,几乎四面环水,汛期时极易遭受洪水侵袭。
(2)坚固的城墙如同防洪大堤,可以抵御(贡江、章水两江)洪水对城市的侵袭;依据地势修建的地下排水管道,能在暴雨初期将水排人河流中;当江面洪水水位高于排水口时,水窗能防止江水倒灌;城内的水塘与地下排水管道连接,具有调蓄作用,防止城市内涝。(任答3点即可)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