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各种气象气候灾害中分布最为广泛的是____________。

(2)我国华南地区虽然纬度较低,但有时也会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干旱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我国华北地区的旱情以______季最为突出,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4)台风是我国夏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但它在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有益的影响,其主要表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减轻上述各种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不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A、修建水库和分洪工程B、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C、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D、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

正确答案

(1)干旱

(2)冷空气势力强(或春季阴雨多);农事活动早

(3)春;气温回升快,多大风天气,蒸发强,而降水少;春季是农作物播种和生长时期,需水量大。

(4)带来丰富降水,缓解旱情降温解暑。

(5)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台风灾害强度分布图。

材料二:福建是台风登陆的前沿地区之一,2010 年福建相继遭受特大暴雨洪水袭击和5次台风正面袭击。气象部门准确预测、及时预警,政府及相关部门超前防御,逾110万人次安全转移,19多万艘次渔船回港避险,使得多个台风正面登陆均未造成重大损失,3个台风造成了零伤亡,政府对气象服务的满意度达100%。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台风灾害空间分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为了实时监测台风灾害的形成、发展过程,应该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0年福建遭受多次台风袭击但灾害损失较小,其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台风能带来哪些灾害?怎样辩证地看待台风灾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沿海地区、南方地区强度大

(2)RS(遥感技术)

(3)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防灾、抗灾能力不断提高;科技水平不断提高,防灾减灾技术不断进步;人们的防、抗灾意识不断加强。

(4)台风造成的灾害主要有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任答两项即可)台风是一种典型的灾害性天气,它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破坏性的影响,但台风带来的强降雨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华南和华东等地的伏旱,暂时消除酷暑。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为登陆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某台风路径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台风过境A地前后,该地气压和风速有何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台风在A、B两地引发的主要次生灾害有何不同?说明B地预防这些次生灾害的工程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气压先降低后升高;风速先增大后减小。

(2)A地:风暴潮; B地:滑坡、崩塌、泥石流。护坡固坡、植树种草。(答对防治滑坡、崩塌、泥石流具体措施的亦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为2010年第11号台风“凡比亚”移动路径预报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凡比亚”移动路径预报图时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我国,杭州湾以南的台风发生频次_______(高或低)于杭州湾以北地区。

(3)一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会引发其他自然灾害。在台风即将到来时,福建、浙江、广东等地的气象部门可能提醒居民注意的其他自然灾害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减轻台风灾害对沿海地区的影响,应采取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

(2)高

(3)洪水,泥石流(滑坡),暴雨。(两点即可)

(4)加强对台风的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大力营造沿海防护林,特别是红树林;开展对沿海地区人们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两点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进入2008年5月下旬以来,我国江南、华南和西南东部发生大范围持续性强降雨过程,一些地区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南方强降雨致55人死亡、25人失踪。来自湖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 的最新消息,截至2008年5月28 日上午9时,全省连降三日的暴雨已造成7人死亡,失踪11人,农作物受损面积7万亩,400多栋2100间房屋倒塌,道路交通中断5条,毁坏路基47公里。沅陵县、龙山县、古丈县等九县市35个乡镇受灾严重。2008年5月25日至27日,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毕节地区织金县等17个县市遭受洪涝风暴灾害袭击,已造成18人死亡,12人失踪,166人受伤,4600多人被紧急转移安置

(1)读图说明我国雨涝区的分布规律,并从地形与降水的特点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地区为多涝区,试从人为因素方面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B地区为湿润地区,但又是干旱频发区,试从地形地势方面解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我国雨涝分布大体是从东南向西北减少。原因:我国的降水量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多平原,排水不畅。

(2)原因:长江上游地区乱砍滥伐,陡坡开荒;中游围湖造田。措施:上游地区植树种草,退耕还林;修建水库(三峡工程);退耕还湖,裁弯取直。

(3)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区,虽然降水充沛,但是由于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大量地表水渗入地下;地表崎岖,落差大,水流急,水分的存留时间短。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涝渍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下图是我国涝渍灾害主要分布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示涝渍灾害空间分布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有效预防涝渍灾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主要位于平原地区,地势低洼,受季风气候影响,暴雨集中;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受灾较重。

(2)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建立完善的排涝系统。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4年8月12日20时,台风“云娜”在B地(属浙江省)登陆。13日,该台风减弱并向江西省移去(如图)。我国气象部门利用气象卫星、多普勒雷达站与自动气象站网组成气象综合探测系统。跟踪“云娜”自生成至消亡的全过程,并做出了及时、准确的预报。政府部门根据台风预报,对受“云娜”影响的危险地区,实施人员撤离等应急措施。“云娜”是此前半个世纪在浙江登陆的最强台风,造成的人员伤亡远少于以往各次强台风所造成的人员伤亡。

(1)说明该台风造成人员伤亡较少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04年8月12日下午,A、B两地的风向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该台风对涉及区域造成的重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运用现代技术,进行了准确预报:政府组织得力,采取了防范、避险措施,效果显著。

(2)西南(偏南、偏西);东北(偏北、偏东);不利影响:强风暴雨、洪涝灾害、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造成严重损失。有利影响:丰沛降雨量,可大大缓解此时南方地区伏旱造成的旱情。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为我国滑坡、泥石流多发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区冬春季沙尘暴频繁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图中B地区多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防治川滇山地频发的泥石流,列举人类正确的应对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冬春季节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距沙源地近;植被覆盖率低。

(2)地质活动频繁,岩石破碎;地表崎岖;夏季多暴雨;植被覆盖率较低。

(3)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减少大型工程(如开矿、修路等)对山体的破坏;加强管理;环境保护。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为登陆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某台风路径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台风过境A地前后,该地气压和风速有何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台风在A、B两地引发的主要次生灾害有何不同?说明B地预防这些次生灾害的工程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气压先降低后升高;风速先增大后减小。

(2)A地:风暴潮;B地:滑坡、崩塌、泥石流。护坡同坡、植树种草。(答对防治滑坡、崩塌、泥石流具体措施的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新华网北京12月26日电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北纬3.9度、东经96度)发生8.7级地震。震中距海岸约30公里。地震引发强大的海啸,给印度洋北岸国家造成了罕见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

根据以上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地震发生时,处于震中海面上的轮船上的乘客

[     ]

    A、只感觉到上下颠簸

    B、先感觉到上下颠簸,后感觉到左右晃动

    C、只感觉到左右晃动

    D、先感觉到左右晃动,后感觉到上下颠簸

(2)中国救援队到达灾区后,看到的以下情形,哪些是真实的?

[     ]

    A、去印尼的救援队说灾民们饥寒交迫,蜷缩在凌厉的寒风里

    B、去泰国的救援队说看到许多着黄色佛袍的僧侣

    C、去马尔代夫的救援队说这儿地势低平,有许多的岛礁

    D、去印度东部沿海的救援队说这儿雨水太多,经常阴雨连绵

(3)受本次海啸袭击严重的印度东部沿海(图中字母C带)农业发达,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_________,

    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孟加拉湾沿岸地区经常遭受飓风、海啸和风暴潮的袭击,请简要说明其自然原因。人类可采取哪些

    措施减少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国与A、B半岛上的国家开展经济合作时,提出了合作建设泛亚铁路和合作开发澜沧江流域的意向

    或方案,请根据所学有关地理知识在建设泛亚铁路和开发澜沧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协调开发

    和环境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A

(2)BC

(3)水稻种植业;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

    低

(4)位于板块交界处,海洋地火山、地震频繁,这些地质灾害经常产生海啸;夏季风(西南季风)的影

    响;孟加拉湾为向南敞开的喇叭形海湾。加强火山、地震的监测预报;利用气象卫星加强气象预报;

    建立气象灾害、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系统。

(5)在建设泛亚铁路和开发澜沧江时,应注意该区域为地质灾害多发区,要注意防止地震、滑坡、泥石

    流的危害,注意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好生态环境。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列材料及1998年长江洪水淹没范围图,完成下列各题。

1998年全国共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24个县(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尤其是长江发生了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

其主要特点表现为:①洪水发生早、来势猛;②洪峰次数多、水位高;③洪水持续时闻长。

(1)写出长江的主要支流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长江洪水的三大来源: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中提到的“洪水发生早、来势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会出现“洪峰次数多、水位高,洪水持续时间长”的局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998年,长江流域的降水量并未达历史最高水平,为何洪水水位却创了历史新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对缓解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有何重要意义?自然资源利用将有什么新的

         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湘江;汉江;赣江

(2)①宜昌以上的干支流;②北岸的汉江水系;③南岸的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水系

(3)5月中旬至6月中旬,长江支流、干流相继进入汛期,长江中下游大范围降雨,江河水位迅猛上涨。

         洞庭湖与鄱阳湖基本蓄满,初步形成了中下游的高水位与长江上游来水相互顶托之势。

(4)洪峰次数多、水位高,持续时间长的局面与长江的流域特征、支流南北对称分布和多次暴雨有关;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锋面雨带停留时间长、雨量多。

(5)由于流域内生态环境的破坏,如中上游地区植被的破坏,洞庭湖等地的围湖开垦,使得河水含沙

         量陡增,河道淤塞,河湖对洪水的调控能力大大削弱。

(6)三峡水坝的筑成,有效地锁住了来自宜昌以上的上游洪水,大大地缓解了长江洪涝的灾情,起到

         了拦蓄洪水、调节洪峰的作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江中下游部分省市分布图

材料二:洞庭湖年输沙量和洞庭湖面积与容积的演变(资料来源:长江水利网)

(1)长江在A河段被称为什么?该河段的河道特征是什么?请解释该河道特点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长江带给洞庭湖的泥沙比其他四条支流的泥沙还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长江在季节输入洞庭湖的泥沙最多,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分析洞庭湖面积与容积缩小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分析三峡工程建成后对洞庭湖和荆江地区生态的有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被称为荆江,河道弯曲,有“九曲回肠”之称;部分河段形成地上河长江在流经该地区时,由于地势低平,水流变缓,流速降低,排水不畅,携带的泥沙沉积(流水沉积),为了防止洪涝灾害,人们不断加固堤坝,久而久之形成地上河。

(2)因为长江的水量、含沙量比其他四条水系大得多。

(3)夏秋此时长江流域降水量大,长江水位高于洞庭湖水位,长江水流入洞庭湖,将大量泥沙带入洞庭湖沉积下来。

(4)围湖造田和泥沙淤积洞庭湖面积与容积缩小,使其调蓄洪水的功能减弱,导致长江中下游及湘江等流域洪涝灾害出现的次数(频率)和强度增加。

(5)减轻洪水对该地区生态和环境的破坏;有利于血吸虫病的防治;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的淤积;改善了枯水期的流量和水质;减轻大气污染和酸雨的危害。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入侵我国寒潮的源地和路径图,回答相关问题。

(1)西路寒潮源地是北冰洋,先后途经我国____________盆地、河西走廊、__________高原东侧南下。中路寒潮源地是C区域一带,从贝加尔湖西侧南下,先后经我国内蒙古高原______________山脉___________高原华北平原,到达我国长江流域和华南。

(2)说明我国A、B地形区受寒潮影响较小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寒潮对我国农作物危害最大主要在什么季节?哪些措施可以减轻寒潮灾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区域为北半球的寒冷中心,试分析其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准噶尔;青藏;阴山;黄土

(2)(A、B分别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拔高,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

(3)春秋季(初春秋末);加强气象监测预报;做好防寒准备工作(如:人造烟雾增加大气逆辐射。答案合理即可)。

(4)C区域纬度较高,冬季日照时间短,太阳辐射弱;地处西伯利亚高原,海拔较高;深居内陆,大陆性气候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面的海浪警报示意图,回答问题。

(1)海水的主要运动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洋流等。

(2)巨浪形成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为什么多台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防范巨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海浪;潮汐

(2)海洋面积辽阔;稳定的大风

(3)我国东南沿海处于太平洋的西北部,太平洋的西北部菲律宾以东洋面是台风的高发源地,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台风会有向西、向西北、向北等几种移动路线,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处在向西北和向北的台风移动路线上,所以多台风。

(4)①建立完善的海洋灾害观测网络,开展海洋灾害预警和评估业务;②建立海上搜救中心和沿岸防灾应急系统;③加固沿海堤坝;④提高全民的防灾减灾意识;⑤保护红树林和珊瑚礁等。(3点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19世纪20年代阿根廷宣布独立起,在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下同)的主权问题上阿根廷就与英国存在争议。1982年,阿根廷与英国就该岛主权问题爆发战争,最后阿根廷战败。但此后阿根廷一直没有放弃对马岛主权的要求。2010年2 月初,英国政府允许石油公司在马岛附近海域勘探和开采石油,引起阿根廷政府的强烈抗议。

材料二:下图为马尔维纳斯群岛位置示意图。

(1)马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丰富的___________资源和_____________资源。

(2)马岛之争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之争。

(3)海啸是智利西部海域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为了减轻灾害的损失,请您提出几点防御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马岛的重要战略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油气;渔业

(2)资源

(3)建立海洋灾害预警预报和评估系统;加强沿海工程设施建设;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与自救能力等。

(4)马岛是南大西洋经麦哲伦海峡通往太平洋的海上交通要冲,同时也是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前哨阵地和后方物资补给中转站。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防灾与减灾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