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 共907题
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产生了新物种,生物一定发生了进化,A错误;
B、三倍体无籽西瓜不可育,不是新物种,但它的培育属于多倍体育种,B正确;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错误;
D、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D错误.
故选:B.
杂交实验表明,桦尺蛾体色受到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浅色s为显性.在曼彻斯特地区,19世纪中期以前,种群中S基因频率很低,在5%以下,到20世纪则上升到95%以上.据题回答:
(1)从遗传的角度分析:
①最初的S基因是通过______出现的.除它外,还有______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②在杂交实验过程中S、s基因遵循的遗传定律是______.
(2)试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①19世纪,桦尺蛾的栖息地(树干)上长满了地衣,在此环境下,种群s基因频率变化趋势是______.
②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工业炼铜使地衣不能生长,树皮暴露,并被煤烟熏成黑褐色,在此环境条件下,种群S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
③上述事例说明,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______,经过长期的______,其中不利变异被不断______,有利的变异则逐渐积累,从而使种群的______发生______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缓慢地进化.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______决定的.
④这个种群是否形成了新的物种?为什么?______.
⑤若将一个濒临绝灭的种群迁移到一个新环境中,且该新环境食物充足,没有天敌,那么这个种群个体数一定会迅速增加吗?______.
正确答案
解:(1)①最初的S基因是通过基因突变出现的.除它外,还有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②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①19世纪,桦尺蛾的栖息地(树干)上长满了地衣,在此环境下,桦尺蛾体色浅的更易适应环境,故种群浅色基因s的基因频率变化趋势是增加(或上升).
②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工业炼铜使地衣不能生长,树皮暴露,并被煤烟熏成黑褐色,在此环境条件下,桦尺蛾体色深的更易适应环境,故种群深色基因S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是增加(或上升).
③上述事例说明,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其中不利变异被不断淘汰,有利的变异则逐渐积累,从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缓慢地进化.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
④因为没有出现生殖隔离,这个种群没有形成新的物种.
⑤若将一个濒临绝灭的种群迁移到一个新环境中,且该新环境食物充足,没有天敌,那么这个种群开始时大量繁殖,但由于没有天敌会造成种群退化.
故答案为:
(1)①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②基因的分离定律
(2)①增加(或上升)
②增加(或上升)
③不定向的 自然选择 淘汰 基因频率 定向 自然选择
④没有,因为没有出现生殖隔离
⑤不一定
解析
解:(1)①最初的S基因是通过基因突变出现的.除它外,还有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②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①19世纪,桦尺蛾的栖息地(树干)上长满了地衣,在此环境下,桦尺蛾体色浅的更易适应环境,故种群浅色基因s的基因频率变化趋势是增加(或上升).
②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工业炼铜使地衣不能生长,树皮暴露,并被煤烟熏成黑褐色,在此环境条件下,桦尺蛾体色深的更易适应环境,故种群深色基因S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是增加(或上升).
③上述事例说明,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其中不利变异被不断淘汰,有利的变异则逐渐积累,从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缓慢地进化.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
④因为没有出现生殖隔离,这个种群没有形成新的物种.
⑤若将一个濒临绝灭的种群迁移到一个新环境中,且该新环境食物充足,没有天敌,那么这个种群开始时大量繁殖,但由于没有天敌会造成种群退化.
故答案为:
(1)①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②基因的分离定律
(2)①增加(或上升)
②增加(或上升)
③不定向的 自然选择 淘汰 基因频率 定向 自然选择
④没有,因为没有出现生殖隔离
⑤不一定
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阐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生物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A正确;
B、基因库可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保持和发展,B错误;
C、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C正确;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
故选:B.
下列关于现代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A正确;
B、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确;
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
D、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D错误.
故选:D.
某昆虫种群产生了一次基因突变,使原浅体色群体中出现了少数深体色的个体,其基因频率变化如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大约在第10代发生了基因突变,产生了新的A基因,随后A的等位基因在自然选择中被逐渐淘汰,而A基因频率逐渐增加并无限接近1,A正确;
B、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由于环境的选择作用,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不断进化,B正确;
C、第24代时该种群的基因型频率为:AA10%,Aa20%,aa70%,A的基因频率为20%,a的基因频率为80%,由于环境的选择作用,下一代种群中a基因频率小于80%,C正确;
D、环境变黑有利于深色个体生存,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该种群基因库中A的基因频率逐渐上升,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但没有形成新物种,D错误.
故选:D.
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故A错误;
B、种群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集合体,故B正确;
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物种繁殖的基本单位,故C正确;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数量动态也是种群特有的特征,故D正确.
故选A.
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碗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n代自交,获得的子代中,Aa频率为()n,AA和aa的频率均为(
)[1-(
)n].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 )
①发生了隔离 ②发生了基因突变 ③发生了自然选择 ④发生了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⑤没有发生生物进化.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该种群没有发生隔离,故①错误;
②该种群中没有产生新基因,因此没有发生基因突变,故②错误;
③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可见没有发生自然选择,故③错误;
④连续n代自交,获得的子代中,Aa频率为(1/2)n,AA和aa的频率均为(1/2)[1一(1/2)n],可见基因型频率发生了改变,故④正确;
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该种群没有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说明生物没有发生进化,故⑤正确.
故选:D.
下列相关叙述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变异是不定向的,抗菌素不会使“耐药性”病菌发生定向变异,而是对不定向的变异起到了选择作用,A错误;
B、在生态系统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相互选择,共同进化,B正确;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错误;
D、若环境优良则种群数量长期处于稳定,说明该种群所处的生态系统达到平衡,但不能说明种群基因频率不变,D错误.
故选:B.
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A正确;
B、物种的形成,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但肯定经过生殖隔离,B错误;
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
D、可遗传的变异(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D正确.
故选:B.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来决定的,A错误;
B、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B正确;
C、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形成生殖隔离,C错误;
D、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错误.
故选:B.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