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 共907题
有关生物进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A错误;
B、正常情况下,种群的基因库在种群中通过交配而传给子代,不会随个体的死亡而逐渐变小,更加不会消失,B错误;
C、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但不是生物进化的本质,生物进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C错误;
D、达尔文进化理论认为生物的进化是渐变的,所有的生物都来自共同的祖先,因此不能正确解释“寒武纪大爆发”等现象,D正确.
故选:D.
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看,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缺陷主要是( )
①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
②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③自然选择学说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④自然选择学说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此为自然选择学说的优点,①错误.
②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现代生物进化论则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②正确.
③由于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自然选择学说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③正确.
④自然选择学说中生物进化是长期渐变的结果,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④正确.
故答案为:D.
达尔文进化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达尔文进化学说认为自然选择使有利变异个体生存,有利变异逐代积累,生物不断进化出新类型.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决定着进化的方向.
故选:B.
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原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病菌的变异本身就存在,是抗生素的使用让有抗药性的病菌存活下来,A错误;
B、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在病菌中存在抗药性强的个体,也存在抗药性弱的个体,抗菌素起到选择作用,淘汰了抗药性弱的个体,所以药物对病菌的抗药性状进行定向选择,B正确;
C、药物能抑制病菌的繁殖,并不能诱导病菌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C错误;
D、生物变异的方向是不定的,D错误.
故选:B.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文中对生物的进化历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达尔文没有科学的解释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本质,A正确;
B、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其中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B正确;
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正确;
D、共同进化指的是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和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错误.
故选:D.
(2015秋•德州校级月考)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自然选择通过直接作用于不同个体的表现型而发挥作用.
故选:C.
自然选择是指(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哪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故选:C.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会因基因突变等内因而发生变化,A错误;
B、显性基因频率的改变由自然选择决定,B错误;
C、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
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表现型,间接作用的是基因型,D正确.
故选:D.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A错误;
B、物种是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指的是同一种生物.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B正确;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正确;
D、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正确.
故选:A.
下列用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对病菌的抗生素抗性不断增强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抗生素的剂量不断加大,抗药能力强的病菌适应下来,抗药能力弱的病菌被淘汰,A错误;
BC、抗生素对病菌进行自然选择,导致有抗药能力的病菌生存下来,没有抗药性的个体被淘汰,B错误、C正确;
D、病菌中原来就有抗药性强和抗药性弱的个体,使用抗生素后选择了抗药性强的病菌,D错误.
故选: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