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 共907题
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A正确;
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错误;
C、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手段、生物进化的动力,C正确;
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
故选:B.
对于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学说都正确的表述是( )
Ⅰ它们是进化的机制
Ⅱ它们完全是随机的过程
Ⅲ它们通常导致适应
Ⅳ它们改变了种群的遗传组成.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Ⅰ、它们是进化的机制,Ⅰ正确;
Ⅱ、遗传漂变具有随机的过程,自然选择是适者生存,不具有随机性,Ⅱ错误;
Ⅲ、自然选择是适者生存,通常导致适应;而遗传漂变具有随机性,不一定导致适应,Ⅲ错误;
Ⅳ、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都会改变种群的遗传组成,Ⅳ正确.
故选:D.
人类活动对物种造成的影响属于自然选择吗?______;自然选择作用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呢?______(是或否)
正确答案
解:人类活动会影响物种的生存,对物种造成的影响属于自然选择.变异不是定向的,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进化的方向.
故答案为:是 是
解析
解:人类活动会影响物种的生存,对物种造成的影响属于自然选择.变异不是定向的,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进化的方向.
故答案为:是 是
科学家发现一种蜣螂,不仅取食粪便,还取食包括蜈蚣在内的千足虫.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千足虫内脏;后腿较蜷曲,便于捕猎千足虫.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这种蜣螂与普通蜣螂之间在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上有差异,但没有研究它们之间能否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代是否可育,所以无法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
B、依据题干信息可知:蜣螂的结构已经发生变化,说明种群的基因库已发生改变,B错误;
C、由于这种蜣螂能吃粪便,属于分解者;还取食蜈蚣、千足虫等,属于消费者,C错误;
D、由于自然选择的定向选择作用,适者生存,所以该蜣螂头部和后腿结构发生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故选:D.
下列有关遗传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皮康霜可抑制病原体繁殖,但长期使用,抵抗力弱的病原体被杀灭,而抵抗力强的病原体存活下来,此过程使细菌种群基因库中抗药基因的基因频率上升,因此导致药效下降;故A错误.
B、含有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是单倍体,但是单倍体中不一定只含有1个染色体组,则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植株不一定是二倍体,也不一定是纯合体;故B错误.
C、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由于密码子的兼并等原因,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故C正确.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D正确.
故选AB.
下列说法符合拉马克进化观点的是( )
①食蚁兽的舌头变得细长,是由于食蚁兽长期舔食蚂蚁的结果
②比目鱼的双眼并列于向光的一面,是由于长期卧伏于海底的缘故
③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④鼹鼠由于长期生活于地下,眼睛萎缩、退化
⑤病菌抗药性的不断增强是由于抗生素对病菌的抗药性变异定向选择并逐渐积累的结果.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食蚁兽由于长期舔食蚂蚁而造成舌头细长为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①错误,符合拉马克进化观点;
②比目鱼的双眼并列于向光的一面,是由于长期卧伏于海底的缘故,强调环境的变化是物种产生变化的原因,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生物为了适应环境,某些器官由于经常使用而发达,并且传递给下一代,这是拉马克的“用进废退”观点,②错误,符合拉马克进化观点;
③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长颈鹿脖子会越来越长是用进废退的观点,是拉马克的进化观点,③错误,符合拉马克进化观点;
④鼹鼠由于长期生活在地下,眼睛萎缩、退化,强调环境的变化是物种产生变化的原因,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生物为了适应环境,某些器官由于不用而退化,并且传递给下一代,这是拉马克的“用进废退”观点,④错误,符合拉马克进化观点;
⑤病菌抗药性的不断增强是抗生素对病菌的抗药性变异定向选择并逐渐积累的结果,变异是不定向的,变异发生在自然选择之前,先有了各种类型的变异,才能自然选择出适应环境的变异,这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不符合拉马克进化观点.
故选:C.
某植物单株年产数百粒种子,共中大部分被鸟所食,或因气候、土壤、水分等原因不能在第二年长成成株,按达尔文的观点,这观象说明(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变异是不定方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方向的,即向着有利于适应环境的方向.“某植物单株年产数百粒种子,”可以看出该植物存在过度繁殖现象.“其中大部分被鸟所食,或因气候、土壤、水分等原因不能在第二年长成成株”说明要与不同类生物、环境之间进行生存斗争,然而“不能在第二年长成成株”说明不适者被淘汰.
故选:B
下列哪项不是达尔文的进化观点(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生物具有过度繁殖的能力,即生物能过度繁殖产生大量的个体,A正确;
B、生活条件有限会引起生存斗争,B正确;
C、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
D、生物存在遗传和变异,其中可遗传的变异使个体之间产生差异,D正确.
故选:C.
如图表示某地某种蝴蝶在1863年和1963年不同体色个体数量所占百分比.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于自然选择作用,深色个体和浅色个体不适应环境逐渐被淘汰,中间色个体保留下来,并不是深色和浅色进化成为中间色,A错误;
B、繁殖能力不一定下降,B错误;
C、深体色和浅体色类群能相互交配的,进行基因交流,不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
D、由图可知,1863到1963年蝴蝶深、浅体色个体逐渐被淘汰,中间体色个体适应环境,不容易被天敌发现,存活下来,对不同个体的选择作用是不同的,D正确.
故选:D
家鸡起源于原鸡,现家鸡的年产卵量可达260个以上,而原鸡年产卵量仅为12个.“先有(家)鸡,还是先有(家鸡)蛋?”下列与这一问题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原鸡和家鸡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只能确定原鸡和家鸡没有产生生殖隔离,不能确定原鸡到家鸡是否发生进化,A错误;
B、原鸡在食物充足的饲养条件下产卵多,该变异是由环境条件变化引起的不可遗传的变异,B错误;
C、现在的家鸡产卵量高,是由于原鸡产生了遗传物质变化的受精卵,孵化出产卵量高的鸡,被人工选择保留下来,C正确;
D、由原鸡到家鸡,是人工选择的结果,D错误.
故选: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