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在下列( )情况下,购买者具备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

A.购买商相对集中并大量购买
B.从该行业购买的产品是无差别产品
C.购买商行业转换成本低
D.购买商相对分散,并小批量购买
E.买方掌握供应商的充分信息

正确答案

A,B,C,E

解析

[解析] 买方可能要求降低购买价格,要求高质量的商品和更多的优质服务。买方有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的情况包括:①买方相对集中并且大量购买;②购买的商品占买方全部费用和全部购买量中很大的比重;③从该行业购买的商品属标准化或无差别的商品;④买方的行业转换成本低;⑤买方的利润很低;⑥后向一体化;⑦供应商的商品对买方的商品质量或服务无关紧要;⑧买方掌握供应商的充分信息。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在标准成本差异分析中,材料价格差异是根据实际数量与价格脱离标准的差额计算的,其中实际数量是指材料的 ( ) 。

A.采购数量
B.入库数量
C.领用数量
D.耗用数量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 标准成本差异分析,是分析实际成本与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间的差异,所以这里的实际数量指材料的耗用数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企业计划生产A产品1200件,实际生产1500件。根据弹性预算,标准变动制造费用总额为120000元,实际发生的变动制造费用为132000元。预算固定制造费用为150000元,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为180000元,每件产品标准工时为10小时,每件产品实际工时为8小时。
要求:
(1)计算并分析单位产品变动制造费用差异。
(2)计算并使用二差异法分析固定制造费用差异。(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正确答案

(1)变动制造费用差异计算:
标准工时=1200×10=12000(小时)
实际工时=1500×8=12000(小时)
标准费用分配率=120000÷12000=10(元/小时)
实际费用分配率=132000÷12000=11(元/小时)
单位产品变动制造费用差异=132000÷1500-120000÷1200=-12(元)
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分析: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8-10)×10=-20(元)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1-10)×8=8(元)
单位A产品实际耗用工时低于标准工时,导致20元的变动制造费用效率节约差异;实际分配率高于标准分配率,导致8元的变动制造费用耗费的超支差异。效率差异和耗费差异综合结果,使得单位产品变动制造费用总成本差异为12元的节约差异。
(2)固定制造费用差异计算:
标准分配率=150000÷12000=12.5(元/小时)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180000-10×1500×12.5=-7500(元)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80000-150000=30000(元)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1200×10-1500×10)×12.5=-37500(元)
A产品实际产量下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高于预算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导致30000元的耗费差异的超支差异;由于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低于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导致37500元的能量差异的节约差异。能量差异和耗费差异综合结果,使得固定制造费用总成本差异为7500元的节约差异。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企业使用标准成本法,某一产品的正常生产能量为1000单位,标准成本为:
项 目 金额
直接材料 0.2吨×100元/吨 20元
直接人工 5小时×4元/小时 20元
变动制造费用 4000元/1000 4元
固定制造费用 6000元/1000 6元
标准单位成本 50元
本月份生产800单位产品,实际单位成本为:
项 目 金额
直接材料 0.22吨×90元/吨 19.80元
直接人工 5.5小时×3.9元/小时 21.45元
变动制造费用 4000元/800 5元
固定制造费用 6000元/800 7.5元
试对该产品进行成本差异分析(固定制造费用使用二因素法)。

正确答案

本题的主要考核点是成本差异的计算。
①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材料价格差异=0.22×800×(90-100)=-1760(元)
材料用量差异=(0.22×800-0.20×800)×100=1600(元)
即由于材料实际价格低于标准价格,使成本下降了1760元,但由于材料用量超过标准,使材料成本上升1600元,两者相抵,直接材料成本净下降160元。
②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工资率差异=5.5×800×(3.9-4)=-440(元)
效率差异=[(5.5×800)-(5×800)]×4=1600(元)
即由于实际工资率低于标准,使直接人工成本下降440元,但由于实际耗费工时高于标
准,使直接人工成本上升1600元。两者相抵,直接人工成本净上升1160元。
③ 变动制造费用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5.5×800)×[4000/(800×5.5)-(4/5)]=480(元)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5.5×800)-(800×5)]×[4000/(5×1000)]=320 (元)
即由于实际制造费用分配率高于标准,使变动制造费用上升480元,由于实际工时高于标准,使变动制造费用上升320元,两者相加,变动制造费用净上升800元。
④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6000-6000=0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1000×6-800×6=1200(元)
即未发生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但固定制造费用发生闲置,损失1200元。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可以进一步分解为( )。

A.耗费差异和能量差异
B.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
C.闲置能量差异和耗费差异
D.闲置能量差异和效率差异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是指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与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差额,它反映未能充分利用现有生产能量而造成的损失。闲置能量差异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一部分是实际工时未达到标准能量而形成的闲置能量差异,另一部分是实际工时脱离标准工时而形成的效率差异。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资料:
(1)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本企业该产品正常生产能力为1000小时,制造费用均按人工工时分配。
(2)本月实际产量20件,实际耗用材料900千克,实际人工工时950小时,实际成本如下: 要求:
(1)填写标准成本卡中用字母表示的数据;
(2)计算本月产品成本差异总额;
(3)计算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和用量差异;
(4)计算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和工资率差异;
(5)计算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和效率差异;
(6)按两差异法计算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7)按三差异法计算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正确答案

(1)填写用字母表示的数据:
(F)=855-450-135-90=180(元/件)
(A)=180/4=45(小时)
(B)=(C)=(A)=45(小时)
(D)=135/45=3(元/小时)
(E)=90/45=2(元/小时)
(2)本月产品成本差异总额=17550-855×20=450(元)
(3)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9000/900-9)×900=900(元)
直接材料用量差异=(实际用量-标准用量)×标准价格=(900-50×20)×9=-900(元)
(4)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950-20×45)×4=200(元)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
=(3325/950-4)×950=-475(元)
(5)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
=(2375/950-3)×950=-475(元)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950-45×20)×3=150(元)
(6)按两差异法计算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2850-2×1000=850(元)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1000-20×45)×2=200(元)
(7)按三差异法计算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850(元)
固定制造费用产量差异=(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的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
=(1000-950)×2=100(元)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产量下的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950-20×45)×2=100(元)
验算:直接材料差异=900-900=0(元)
直接人工差异=200-475=-275(元)
变动制造费用差异=150-475=-325(元)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850+100+100=1050(元)
合计=0-275-325+1050=450(元)
与第二问相吻合。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关于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有( )。

A.能量差异=(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B.产量差异=(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的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
C.效率差异=(实际产量下的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D.标准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实际产量标准总工时

正确答案

A,B,C

解析

[解析]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预算产量标准总工时,所以选项D的说法不正确。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可以进一步分解为( )。

A.耗费差异和能量差异
B.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
C.闲置能量差异和耗费差异
D.闲置能量差异和效率差异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是指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与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差额,它反映未能充分利用现有生产能量而造成的损失。闲置能量差异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实际工时未达到标准能量而形成的闲置能量差异,二是实际工时脱离标准工时而形成的效率差异。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期末标准成本差异的下列处理中,错误的是( )。

A.结转成本差异的时间可以是月末,也可以是年末
B.本期差异全部由本期损益负担
C.本期差异按比例分配给期末产成品成本和期末在产品成本
D.本期差异按比例分配给已销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 各成本差异账户的累计发生额,反映了本期成本控制、的业绩。在月末(或年末)对成本差异的处理方法有两种,于是结转本期损益法,按照这种方法,在会计期末将所有差异转入“利润”账户,或者先将差异转入“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再随同已销产品的标准成本一起转至“利润”账户;二是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按照这种方法,在会计期末将成本差异按比例分配至已销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标准成本系统“期末成本差异处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的依据是确信只有标准成本才是真正的正常成本
B.同一会计期间对各种成本差异的处理方法要保持一致性
C.期末差异处理完毕,各差异账户期末余额应为零
D.在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下,闲置能量差异全部作为当期费用处理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 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的依据是确信标准成本是真正的正常成本,成本差异是不正常的低效率和浪费造成的,应当直接体现在本期损益之中,使利润能体现本期工作成绩的好坏,因此选项A的说法正确。 成本差异的处理方法选择要考虑许多因素,包括差异的类型(材料、人工或制造费用)、差异的大小、差异的原因、差异的时间(如季节性变动引起的非常性差异)等。因此,可以对各种成本差异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如材料价格差异多采用销货成本与存货法,闲置能量差异多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其他差异则可由企业具体情况而定。因此选项B的说法错误。 在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下,本期发生的成本差异,应由存货和销货成本共同负担,属于应该调整存货成本的,并不结转计入相应的“存货”类账户,而是保留在成本差异账户中,与下期发生的成本差异一同计算。因此,选项C和D的说法错误。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下列关于标准成本系统“期末成本差异处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A.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的依据是确信只有标准成本才是真正的正常成本
B.同一会计期间对各种成本差异的处理方法要保持一致性
C.期末差异处理完毕,各差异账户期末余额应为零
D.在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下,闲置能量差异全部作为当期费用处理

正确答案

B, C, D

解析

[解析] 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的依据是确信标准成本是真正的正常成本,成本差异是不正常的低效率和浪费造成的,应当直接体现在本期损益之中,使利润能体现本期工作成绩的好坏,由此可知,选项A的说法正确;成本差异的处理方法选择要考虑许多因素,包括差异的类型(材料、人工或制造费用)、差异的大小、差异的原因、差异的时间(如季节性变动引起的非常性差异)等。因此,可以对各种成本差异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如材料价格差异多采用销货成本与存货法,闲置能量差异多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其他差异则可因企业具体情况而定。由此可知,选项B的说法不正确(注意:教材中的“差异处理的方法要保持一贯性”是针对前后期之间而言的,并不是针对“同一会计期间”而言的);在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下,本期发生的成本差异,应由存货和销货成本共同负担(由此可知,选项D的说法不正确),属于应该调整存货成本的,并不结转计入相应的“存货”类账户,而是保留在成本差异账户中,与下期发生的成本差异—同计算。因此,选项C的说法不正确。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在标准成本制度中,其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差异的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和直接材料数量差异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

A.直接材料价格差异=∑(某种材料的实际成本-该种材料实际耗用量×材料标准单价)
B.直接材料价格差异=∑(材料实际单价-材料标准单价)×材料实际购入数量
C.直接材料数量差异=∑(某种材料的实际耗用量×材料标准单价-该种材料标准成本)
D.直接材料数量差异=∑(材料实际耗用数量-材料标准耗用数量)×材料标准单价
E.直接材料数量差异=∑(某种材料的实际耗用量×材料标准单价-该种材料实际成本)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已知某公司采用标准成本制度核算产品成本,期末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处理成本差异。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其他成本费用陆续发生。在产品成本按照约当产量法计算,约当产量系数为0.5。月初结存原材料30000千克,本月购入原材料40000千克,实际成本为25000元,本月生产领用原材料50000千克。本月消耗实际工时2000小时,实际工资额为13600元。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发生额为6500元,固定制造费用1200元。本月月初在产品数量为80件,本月投产数量为300件,本月完工入库数量为250件,本月销售150件(期初产成品数量为0)。甲公司对该产品的产能为2020小时/月。
标准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 要求:
(1)计算直接人工工资率和效率差异。
(2)计算固定成本项目的成本差异(采用三因素法)。
(3)计算期末产成品的标准成本。

正确答案

(1)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一标准价格=25000-40000×0.6=1000(元)
材料数量差异=(50000-300×250)×0.6=-15000(元)
期末在产品数量=60+300-250=110(件)
本月完成的约当产量=250+110×0.5-60×0.5=275(件)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13600-2000×6=1600(元)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2000-275×5)×6=3750(元)
(2)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200-2000×1=-800(元)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2020-2000)×1=20(元)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2000-275×5)×1=625(元)
(3)期末产成品标准成本=(250-150)×225=22500(元)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甲公司采用标准成本制度核算产品成本,期末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处理成本差异。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其他成本费用陆续发生。在产品成本按照约当产量法计算,约当产量系数为0.5。
月初结存原材料20000千克;本月购入原材料32000千克,其实际成本为20000元;本月生产领用原材料48000千克。
本月消耗实际工时1500小时,实际工资额为12600元。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发生额为6450元,固定制造费用为1020元。
本月月初在产品数量为60件,本月投产数量为250件,本月完工入库数量为200件,本月销售100件(期初产成品数量为零)。甲公司对该产品的产能为1520小时/月。
产品标准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 要求:
(1)计算变动成本项目的成本差异。
(2)计算固定成本项目的成本差异(采用三因素法)。
(3)分别计算期末在产品和期末产成品的标准成本。

正确答案

(1)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20000-32000×0.6=800(元)
材料数量差异=(48000-250×200)×0.6=-1200(元)
期末在产品数量=60+250-200=110(件)
本月完成的约当产量=200+110×0.5-60×0.5=225(件)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12600-1500×8=600(元)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1500-225×5)×8=3000(元)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1500-225×5)×4=1500(元)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6450-1500×4=450(元)
(2)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020-1520×1=-500(元)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1520-1500)×1=20(元)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1500-225×5)×1=375(元)
(3)期末在产品标准成本=110×120+110×0.5×(40+20+5)=16775(元)
期末产成品标准成本=(200-100)×185=18500(元)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D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采用标准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期末对材料价格差异采用“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进行处理,将材料价格差异按照数量比例分配至已销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对其他标准成本差异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进行处理。7月份有关资料如下:
(1)公司生产能量为1000小时/月,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如下:
直接材料(6千克×26元/千克) 156元
直接人工(2小时×12元/小时) 24元
变动制造费用(2小时×6元/小时) 12元
固定制造费用(2小时×4元/小时) 8元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200元
(2)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其他成本费用陆续发生。公司采用约当产量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生产费用,月初、月末在产品的平均完工程度均为50%。
(3)月初在产品存货40件,本月投产470件,本月完工450件并转入产成品库;月初产成品存货60件,本月销售480件。
(4)本月耗用直接材料2850千克,实际成本79800元;使用直接人工950小时,支付工资11590元;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5605元,固定制造费用3895元。
(5)月初在产品存货应负担的材料价格差异为420元,月初产成品存货应负担的材料价格差异为465元。
要求:
(1)计算7月末在产品存货的标准成本、产成品存货的标准成本。
(2)计算7月份的各项标准成本差异(其中固定制造费用按三因素分析法计算)。
(3)计算7月末结转标准成本差异后的在产品存货成本、产成品存货成本(提示:需要结转到存货成本的成本差异应分两步进行分配,首先在本月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存货之间进行分配,然后在本月销售产品和期末产成品存货之间进行分配)。

正确答案

(1)月末在产品:40+470-450=60(件)
在产品存货的标准成本=60×156+60×50%×(24+12+8)=10680(元)
月末产成品存货=60+450-480=30(件)
产成品存货的标准成本=200×30=6000(元)
(2)材料价差=(79800/2850-26)×2850=5700(元)
材料量差=(2850-6×470)×26=780(元)
实际生产约当量=450+60×50%-40×50%=460(件)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11590/950-12)×950=190(元)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950-2×460)×12=360(元)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5605/950-6)×950=-95(元)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950-2×460)×6=180(元)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3895-1000×4=-105(元)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1000×4-950×4=200(元)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950×4-2×460×4=120(元)
(3)待分配在产品存货与完工产品的材料价格差异=420+5700=6120(元)
完工与在产品间的差异分配率=6120/(450+60)=12(元)
完工产品分配的差异=12×450=5400(元)
月末在产品分配的差异=12×60=720(元)
待分配的产成品存货与已销存货的材料价格差异=(465+5400)/(30+480)=11.5(元)
月末产成品承担的差异=11.5×30=345(元)
月末在产品存货的成本=10680+720=11400(元)
期末产成品存货的成本=6000+345=6345(元)

解析

暂无解析

下一知识点 : 管理会计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