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本计算
- 共2137题
宏达公司运用标准成本系统计算产品成本,并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处理成本差异,有关资料如下:
(1)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5公斤×2元/公斤=10元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4小时×3元/小时=12元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4小时×2.5元/小时=10元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4小时×1元/小时=4元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l0+12+10+4=36元
(2)其他情况:
原材料:期初库存原材料100公斤,本期购入2000公斤,单价2.1元/公斤,耗用2050公斤。
在产品:期初在产品存货40件,原材料为陆续投入,完工程度50%;本月投产500件,完工入库480件;期末在产品60件,原材料为陆续投人,完工程度50%。产成品:期初产成品存货30件,本期完工入库480件,本期销售450件。
本期耗用直接人工2100小时,支付工资6620元,支付变动制造费用400元,支付固定制造费用1 900元;生产能量为2 000小时。
(3)成本计算账户设置
设置“原材料”、“产成品”、“生产成本”等存货账户,均按标准成本计价。成本差异账户设置9个:材料价格差异、材料数量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要求:
(1)计算产品标准成本差异(直接材料价格差异按耗用量计算,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按三因素分析法计算);
(2)编写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处理成本差异的分录;
(3)计算企业期末存货成本。
正确答案
(1)标准成本差异
材料价格差异=(2.1-2)×2050=205(元)
本月完成的约当产品为:480+60×50%-40×50%=490(件)
材料数量差异=(2 050-490×5)×2=-800(元)
人工工资率差异=(6 620/2100-3)×2100=320(元)
人工效率差异=(2 100-490×4)×3=420(元)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5 400/2100-2.5)×2100=150(元)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2100-490×4)×2.5=350(元)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900-2000×1=-100(元)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2000-2100)×1=-100(元)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2100-490×4)×1=140(元)
(2)结转成本差异
借:主营业务成本 585
材料数量差异 800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100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 100
贷:材料价格差异 205
人工工资率差异 320
人工效率差异 420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150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350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140
(3)期末存货成本
原材料期末成本=(100+2000-2050)×2=100(元)
在产品期末成本=60×50%×36=1080(元)
产成品期末成本=(30+480-450)×36=2160(元)
企业期末存货成本=100+1080+2160=3340(元)
解析
暂无解析
某工厂只生产一种产品,其单件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所示:
成本项目 标准成本 实际成本
用量 价格 用量 价格
直接材料 10千克/件 0.15元/千克 11千克/件 0.16元/千克
直接人工 0.5小时/件 4元/小时 0.45小时/件 4.2元/小时
变动制造费用 0.5小时/件 2元/小时 0.45小时/件 2.67元/小时
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5000元,实际发生额为5000元;预算产量 10000件,实际产量8000件。
要求:
(1)计算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差异;
(2)计算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差异;
(3)计算变动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差异;
(4)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差异(采用三因素分析法分析)。
正确答案
(1)直接材料总差异=0.16×(8000×11)-0.15×(8000×10)=14080-12000=2080(元)
其中: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0.16-0.15)×(8000×11)=880(元)
直接材料用量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用量-实际产量下标准用量)×标准价格=(8000×11-8000×10)×0.15=1200(元)
(2)直接人工总差异=4.2×(8000×0.45)-4×(8000×0.5)=15120-16000=-880(元)
其中: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人工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4.2-4)×(8000×0.45)=720(元)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人工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人工工时)×标准工资率=(8000×0.45-8000×0.5)×4=-1600(元)
(3)变动制造费用总差异=2.67×(8000×0.45)-2×(8000×0.5)=9612-8000=1612(元)
其中: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2.67-2)×(8000×0.45)=2412(元)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8000×0.45-8000×0.5)×2=-800(元)
(4)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串=5000/(10000×0.5)=1(元/每小时)
总差异=5000-(8000×0.5)×1=5000-4000=1000(元)
耗费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5000-5000=0效率差异=(实际产量下的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8000×0.45 -8000×0.5)×1=-400(元)
产量差异=(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的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10000×0.5 -8000×0.45)×1=1400(元)
解析
暂无解析
某公司本期生产甲产品500件,实际耗用工时为6000小时,实际固定制造费用48000元,
单位产品的工时耗用标准为11小时。本期预算固定制造费用为40600元,预计工时为 5800小时。
要求:分别按照两差异法和三差异法计算固定制造费用差异。
正确答案
本题的主要考核点是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40600÷5800=7(元)
固定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48000÷6000=8(元)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500×11×7=38500(元)
固定制造费用总差异=48000-38500≈9500(元)(不利差异)
(1)两差异法: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 =48000-40600=7400(元)(不利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预算产量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5800-500×11)×7=2100(元)(不利差异)
(2)三差异法: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48000-40600=7400(元)(不利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预算产量标准工时-实际产量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5800-6000)×7=-1400(元)(不利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产量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6000-500×11)×7=3500(元)(不利差异)。
解析
暂无解析
根据下面的资料回答问题:
内部审计主管正在复核某一审计的执行情况,这项审计是由三位进行轮岗任职的审计人员完成的,在审计部门工作六个月之后,他们就会回到原来岗位。他们每个人都有相当丰富的经验,而且很快能提升为原来岗位的高级管理人员。为了锻炼他们的分析性决策能力,审计主管抽取了一些旧的审计工作底稿,删除了相关的复核意见和评论,要求他们说明这些工作底稿中的证据违反了哪些证据标准。
在对该公司的房地产开发下属部门进行审计时,审计目标是确定资本化的土地改良支出已经平均分配给所有的已开发土地,内部审计师确认了以下信息:①对所有土地价值的独立评估;②类似小块土地的销售记录;⑧分析每块土地的市场价值。以下哪项信息标准有可能被违反
A.充分性和相关性。
B.可靠性和充分性。
C.相关性和可靠性。
D.没有违反标准。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 A.正确。内部审计师的结论违反了充分性与相关性标准。由于缺少成本分配的信息,因此违反了充分性标准;由于所确认的信息没有包含审计目标,因此违反了相关性标准。
B.不正确,没有违反可靠性标准,信息的可靠性是没有问题的。
C.不正确,参照题解B。
D.不正确,违反了充分性和相关性标准。
某企业采用标准成本法,A产品的正常生产能量为1000件,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如下:
直接材料=0.1×150=15元
直接人工=5×4=20元
制造费用: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15+20+6+5=46元
本月生产A产品800件,实际单位成本为:
直接材料=0.11×140=15.4元
直接人工=5.5×3.9=21.45元
制造费用:
单位产品实际成本=15.4+21.45+5+6.25=48.10元
要求:
1.计算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正确答案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二因素分析法):
生产能量=1000×5=5000(工时)
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5000(元)
实际产量标准工时=800×5=4000(元)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固定费用实际数-(固定费用标准分配率×生产能量)
=5000-(1×5000)
=0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生产能量-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费用标准分配率
=(5000-800×5)×1
=1000(元)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0+1000=1000(元)
由于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与预算数相同,发生该项费用的耗费差异为0;但因未能达到应有的生产能量,使固定制造费用发生闲置,损失额为1000元。
解析
暂无解析
某产品本月成本资料如下:
(4)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成本项目 用量标准 价格标准 标准成本
直接材料 50千克 9元/千克 450元/件
直接人工 A 4元/小时 B
变动制造费用 C D 135元/件
固定制造费用 E F 90元/件
合计 855元/件
本企业该产品预算产量的标准工时为1000小时,制造费用均按人工工时分配。
(2) 本月实际产量20件,实际耗用材料900千克,实际人工工时950小时,实际成本如下:
直接材料 9000元
直接人工 3325元
变动制造费用 2375元
固定制造费用 2850元
合计 17550元
要求:
(1) 填写标准成本卡中用字母表示的数据
(2) 计算本月产品成本差异总额
(3) 计算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和用量差异
(4) 计算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和工资率差异
(5) 计算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和效率差异
(6) 分别采用二差异法和三差异法计算固定制造费用差异
正确答案
B=855-450-135-90=180
A=180÷4=45小时
C=E=45小时
D=135÷45=3元/小时
E=90÷45=2元/小时
(2) 本月产品成本差异总额=17550-855×20=450元
(3)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
=(9000/900-9)×900=900
直接材料用量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用量-实际产量下标准用量)×标准价格=(900 -50×20)×9=-900
(4)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人工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
=(3325/950-4)×950=-475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人工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人工工时)×标准工资率=(950-45×20)×4=200
(5) 变动费用耗费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变动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费用标准分配率)=(2375/950/3)×950=-475
变动费用效率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950-45×20)×3=150
(6) 二差异法: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2850-2×1000=850
能量差异=(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1000-20×45)×2=200
三差异法: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850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产量下的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950-20×45)×2=100
固定制造费用产量差异(或能力差异)
=(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的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
=(1000-950)×2=100
解析
暂无解析
某企业采用标准成本法,A产品的正常生产能量为1000件,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如下:
直接材料=0.1×150=15元
直接人工=5×4=20元
制造费用: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15+20+6+5=46元
本月生产A产品800件,实际单位成本为:
直接材料=0.11×140=15.4元
直接人工=5.5×3.9=21.45元
制造费用:
单位产品实际成本=15.4+21.45+5+6.25=48.10元
要求:采用二因素法,计算固定制造费用差异。
正确答案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二因素分析法):
生产能量=1000×5=5000(工时)
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5000(元)
实际产量标准工时=800×5=4000(元)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固定费用实际数-(固定费用标准分配率×生产能量)
=5000-(1×5000)
=0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生产能量-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费用标准分配率
=(5000-800×5)×1
=1000(元)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0+1000=1000(元)
由于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与预算数相同,发生该项费用的耗费差异为0;但因未能达到应有的生产能量,使固定制造费用发生闲置,损失额为1000元。
解析
暂无解析
M公司生产制造A产品,本期共生产A产品400件。有关资料如下:
(1)需用甲、乙两种直接材料,标准价格分别为5元/千克、10元/千克,单位产品的标准用量分别为30千克/件、20千克/件;实际耗用甲材料11 000千克、乙材料9 000千克,甲、乙两种材料的实际价格分别为4.5元/千克、11元/千克。
(2)假设加工生产A产品,只需一个工种加工,实际耗用5 000工时,实际工资总额9 000元;标准工资率为2元/工时,单位产品的工时耗用标准为12工时。
(3)实际耗用人工工时5000工时,实际发生了变动制造费用20 000元,单位产品的工时耗用标准为12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为4.2元/工时。
(4)本期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为42 000元,预算最大生产能量为5 600工时,实际固定制造费用45 000元。
(5)假设“在产品”和“产成品”账户均无期初余额,本期投产的400件A产品均已全部完工,并已全部出售,每件售价为800元。
(6)该公司成本差异的处理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
要求:
(1)计算各项成本差异。
(2)编制领用材料、将直接人工工资、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的会计分录(购入材料以及实际支付以上各该项费用时的会计分录从略)。
(3)编制结转完工入库产品标准成本的会计分录。
(4)编制结转本期各项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
(1)各项成本差异计算如下:
①领用材料的差异:
直接材料的价格差异=11 000×(4.5-5)+9 000×(11-10)=3 500(元)
直接材料的数量差异=(11 000-30×400)×5+(9 000-20×400)×10=5 000(元)
②直接人工工资的差异:
(2)编制会计分录:
①借:生产成本 140 000
材料数量差异 5 000
材料价格差异 3 500
贷:原材料 148 500
②借:生产成本 9 600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400
贷:应付工资 9 000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1 000
③借:生产成本 20 160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840
贷:变动制造费用 20 000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1 000
④借:生产成本 36 000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 4 500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3 000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1 500
贷:固定制造费用 45 000
(3)结转完工入库产品标准成本的会计分录:
借:产成品 205 760
贷:生产成本 205 760
(4)编制结转本期各项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 16 740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1 000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1 000
贷: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3 500
直接材料数量差异 5 000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400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840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3 000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 4 500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1 500
解析
[解析] 材料价格差异的核算可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在购入材料时就计算其价格差异,将材料的标准成本记入“原材料”账户,而将其价格差异记入“材料价格差异”账户。在这种情况下,“材料价格差异”账户核算的是购入材料的价格差异。第二种方法是:购入材料时将其实际成本记入“原材料”账户,生产领用材料时才计算价格差异,将领用材料的标准成本由“原材料”账户转入“生产成本”账户,而将价格差异由“原材料”账户转入“材料价格差异”账户。在这种情况下,“材料价格差异”账户核算的是领用材料的价格差异。对于材料价格差异的核算教材采用第一种做法。
东方公司生产甲产品,2009年2月份生产甲产品50件,实际用工260小时,实际应付直接人工工资 1118元,直接人工效率差异为40元。该公司甲产品的标准成本卡如下:
甲产品的标准成本卡
成本项目 用量标准 价格标准 单位标准成本
直接材料 3千克 40元/千克 120元
直接人工 A 4元/小时 B
变动制造费用 C 2元/小时 D
固定制造费用 E 6元/小时 F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G
注: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均按人工工时分配。
要求:
(1)填充标准成本卡的空白部分(要求在表外保留计算过程);
(2)计算本月甲产品的标准成本总额;
(3)计算本月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4)计算本月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正确答案
(1)
甲产品的标准成本卡
成本项目 用量标准 价格标准 单位标准成本
直接材料 3千克 40元/千克 120元
直接人工 5小时 4元/小时 20元
变动制造费用 5小时 2元/小时 10元
固定制造费用 5小时 6元/小时 30元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180元
计算过程:
根据“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实际人工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人工工时)×标准工资率”有:40=(260-50×A)×4,解之得:A=5(小时)
B=5×4=20(元)
C=5(小时)
D=5×2=10(元)
E=5(小时)
F=5×6=30(元)
G=120+20+10+30=180(元)
(2)本月甲产品标准成本总额=50×180=9000(元)
(2)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1118-4×260=78(元)
(4)直接人工成本差异=40+78=118(元)或=1118-50×20=119(元)
解析
暂无解析
某公司本期生产甲产品500件,实际耗用工时为6000小时,实际固定制造费用48000元,
单位产品的工时耗用标准为11小时。本期预算固定制造费用为40600元,预计工时为 5800小时。
要求:分别按照两差异法和三差异法计算固定制造费用差异。
正确答案
本题的主要考核点是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40600÷5800=7(元)
固定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48000÷6000=8(元)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500×11×7=38500(元)
固定制造费用总差异=48000-38500≈9500(元)(不利差异)
(1)两差异法: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 =48000-40600=7400(元)(不利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预算产量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5800-500×11)×7=2100(元)(不利差异)
(2)三差异法: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48000-40600=7400(元)(不利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预算产量标准工时-实际产量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5800-6000)×7=-1400(元)(不利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产量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6000-500×11)×7=3500(元)(不利差异)。
解析
暂无解析
标准成本差异一般分为( )。
A.数量差异和质量差异
B.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
C.质量差异和价格差异
D.价格差异和费用差异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 标准成本差异一般分为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两种。在计算时,可分为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工资成本差异、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等。
M公司生产制造A产品,本期共生产A产品400件。有关资料如下:
(1)需用甲、乙两种直接材料,标准价格分别为5元/千克、10元/千克,单位产品的标准用量分别为30千克/件、20千克/件;实际耗用甲材料11 000千克、乙材料9 000千克,甲、乙两种材料的实际价格分别为4.5元/千克、11元/千克。
(2)假设加工生产A产品,只需一个工种加工,实际耗用5 000工时,实际工资总额9 000元;标准工资率为2元/工时,单位产品的工时耗用标准为12工时。
(3)实际耗用人工工时5000工时,实际发生了变动制造费用20 000元,单位产品的工时耗用标准为12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为4.2元/工时。
(4)本期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为42 000元,预算最大生产能量为5 600工时,实际固定制造费用45 000元。
(5)假设“在产品”和“产成品”账户均无期初余额,本期投产的400件A产品均已全部完工,并已全部出售,每件售价为800元。
(6)该公司成本差异的处理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
要求:
(1)计算各项成本差异。
(2)编制领用材料、将直接人工工资、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的会计分录(购入材料以及实际支付以上各该项费用时的会计分录从略)。
(3)编制结转完工入库产品标准成本的会计分录。
(4)编制结转本期各项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
(1)各项成本差异计算如下:
①领用材料的差异:
直接材料的价格差异=11 000×(4.5-5)+9 000×(11-10)=3 500(元)
直接材料的数量差异=(11 000-30×400)×5+(9 000-20×400)×10=5 000(元)
②直接人工工资的差异:
(2)编制会计分录:
①借:生产成本 140 000
材料数量差异 5 000
材料价格差异 3 500
贷:原材料 148 500
②借:生产成本 9 600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400
贷:应付工资 9 000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1 000
③借:生产成本 20 160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840
贷:变动制造费用 20 000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1 000
④借:生产成本 36 000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 4 500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3 000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1 500
贷:固定制造费用 45 000
(3)结转完工入库产品标准成本的会计分录:
借:产成品 205 760
贷:生产成本 205 760
(4)编制结转本期各项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 16 740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1 000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1 000
贷: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3 500
直接材料数量差异 5 000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400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840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3 000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 4 500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1 500
解析
[解析] 材料价格差异的核算可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在购入材料时就计算其价格差异,将材料的标准成本记入“原材料”账户,而将其价格差异记入“材料价格差异”账户。在这种情况下,“材料价格差异”账户核算的是购入材料的价格差异。第二种方法是:购入材料时将其实际成本记入“原材料”账户,生产领用材料时才计算价格差异,将领用材料的标准成本由“原材料”账户转入“生产成本”账户,而将价格差异由“原材料”账户转入“材料价格差异”账户。在这种情况下,“材料价格差异”账户核算的是领用材料的价格差异。对于材料价格差异的核算教材采用第一种做法。
下列关于标准成本系统“期末成本差异处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的依据是确信只有标准成本才是真正的正常成本
B.同一会计期间对各种成本差异的处理方法要保持一致性
C.期末差异处理完毕,各差异账户期末余额应为零
D.在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下,闲置能量差异全部作为当期费用处理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 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的依据是确信标准成本是真正的正常成本,成本差异是不正常的低效率和浪费造成的,应当直接体现在本期损益之中,使利润能体现本期工作成绩的好坏,由此可知,选项A的说法正确;成本差异的处理方法选择要考虑许多因素,包括差异的类型(材料、人工或制造费用)、差异的大小、差异的原因、差异的时间(如季节性变动引起的非常性差异)等。因此,可以对各种成本差异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如材料价格差异多采用销货成本与存货法,闲置能量差异多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其他差异则可因企业具体情况而定。由此可知,选项B的说法不正确(注意:教材中的“差异处理的方法要保持一贯性”是针对前后期之间而言的,并不是针对“同一会计期间”而言的);在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下,本期发生的成本差异,应由存货和销货成本共同负担(由此可知,选项D的说法不正确),属于应该调整存货成本的,并不结转计入相应的“存货”类账户,而是保留在成本差异账户中,与下期发生的成本差异一同计算。因此,选项C的说法不正确。
企业进行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时可以使用三因素分析法。下列关于三因素分析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成本-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B.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生产能量-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C.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D.三因素分析法中的闲置能量差异与二因素分析法中的能量差异相同
正确答案
B
解析
[考点]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
[解析]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所以,选项A不正确;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生产能量-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生产能量-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所以选项B正确,选项D不正确;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选项C不正确。
关于固定制造费用差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定制造费用的能量差异是指实际产量标准工时未能达到生产能量而形成的差异
B.固定制造费用的闲置能量差异是指实际工时未达到生产能量而形成的差异
C.固定制造费用的能量差异是指实际工时脱离标准工时而形成的差异
D.固定制造费用的能量差异是指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金额脱离预算金额而形成的差异
正确答案
A,B
解析
[解析]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是指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与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它反映实际产量标准工时未能达到生产能量而造成的损失;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是指实际工时未达到生产能量而形成的差异;实际工时脱离标准工时而形成的差异是指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金额脱离预算金额而形成的差异是指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