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大量的氯气泄漏时,用肥皂水浸湿软布蒙面,并迅速离开现场

B金属钠着火燃烧时,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用碳单质还原氧化镁制取金属镁

D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氯气有毒,属于酸性气体,能和弱碱性的肥皂水反应,故A正确;

B.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气,氢气是易燃物,钠燃料后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促进钠的燃烧,所以钠着火燃烧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应该用沙子灭火,故B错误;

C.碳与氧化镁不反应,制取金属镁应用电解氯化镁法,故C错误;

D.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布擦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故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溴苯时,将苯与浓溴水混合后加到有铁丝的反应容器中

B实验室制硝基苯时,将硝酸与苯混合后再滴加浓硫酸

C浓硫酸与溴化钠共热制取溴化氢

D苯不能使溴水因反应褪色,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分子中类似的碳碳双键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苯与溴水不反应,应用液溴,故A错误;

B.实验室制取硝基苯时,首先滴加浓硝酸,然后向硝酸中逐滴滴加浓硫酸,最后加苯,故B错误;

C.制取溴化氢时,由于溴化氢的还原性较强,能被浓硫酸氧化,故一般选取浓磷酸制取,故C错误;

D.苯使溴水褪色是苯萃取溴水的溴,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伊川县月考)下列操作或发生事故时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过滤时,用玻璃棒搅动漏斗内液体,使之过滤完全

B燃着的酒精灯打翻失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C配制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时,定容振荡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到刻度线

D浓硫酸不慎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5%的小苏打溶液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器中的液体可能将滤纸弄破,使实验失败,故A错误;

B、酒精与水互溶,应用抹布扑灭燃着的酒精灯,故B错误;

C、定容振荡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不需再加水,再加水到刻度线,导致所配浓度偏低,故C错误;

D、浓硫酸具有腐蚀性,不慎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5%的小苏打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化学实验设计和操作中必须十分重视安全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下列实验的设计或操作不合理的是(  )

①实验室用加热分解KClO3的方法制取O2,排水收集O2后,先停止加热,再拆除实验装置.

②实验结束后,应将固体残渣深埋人土壤中,废液倒入下水道排除

③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不时移动试管,以免暴沸伤人

④为检验CO气体的纯度,用排空气法收集一试管气体,然后移近酒精灯火焰点燃,听有无尖锐爆鸣声.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①实验室用加热分解KClO3的方法制取O2,排水收集O2后,应该先撤出导管,再停止加热,否则容易发生倒吸现象,故①错误;

②实验结束后,将固体残渣深埋人土壤中会污染土壤,废液倒入下水道会污染地下水,故②错误;

③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不时移动试管,使试管中液体受热均匀,以免暴沸伤人,故③正确;

④由于一氧化碳的相对分子量为28,空气的平均分子量为29,所以空气与一氧化碳的密度接近,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一氧化碳,应该用排水法收集,故④错误;

所以不合理的为①②④,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化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家中发生天然气泄漏,不能在室内用电话报警

B洁厕剂和漂白精不能混合使用,否则易产生有毒气体

C双氧水可用于杀菌、消毒、漂白

D明矾既可用于净水,又可杀菌消毒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遇明火会爆炸,所以家中发生天然气泄露时,不能使用室内电话报警,故A正确;

B.漂白精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洁厕精的主要成分是浓盐酸,两者相遇会产生有毒气体氯气,故B正确;

C.双氧水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漂白,故C正确;

D.明矾中的铝离子水解得到的氢氧化铝能净水,但是不具有杀菌作用,故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事故或药品的处理正确的是(  )

A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B当出现CO中毒时,应立即将中毒者抬到室外新鲜空气处

C制取并收集氧气结束后,应立即停止加热

D将含硫酸的废液倒入水槽,用水冲入下水道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浓硫酸溶于水并放热,且具有强腐蚀性,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应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最后涂上碳酸氢钠溶液,故A错误;

B.中毒者缺氧,应立即将中毒者抬到室外新鲜空气处,故B正确;

C.应先将导管取出,防止发生倒吸,故C错误;

D.含硫酸的废液没有经过处理后不能直接倒入水槽,应先导入废液缸中集中回收处理,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化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灾区用漂白粉消毒,是利用漂白粉溶液的碱性

B铝热反应是工业炼铁常用的方法

C生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其负极反应式为2H2O+02+4e-═4OH-

D实验室储存的钠着火时,可以用砂子盖灭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漂白粉中次氯酸盐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而杀菌消毒,故A错误;

B.铝热反应用来冶炼熔点高的金属,如钒、铬、锰等,而炼铁最常用的方法为热还原法,故B错误;

C.生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其负极反应式为:Fe=Fe2++2e-,故C错误;

D.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钠着火时不能用水灭火,可以用沙子隔绝空气盖灭,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下列事故处理不正确的是(  )

A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时,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B将一氧化碳中毒者移到通风处抢救

C眼睛里不慎溅进了药液,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并且用手揉眼睛

D不慎将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

正确答案

C,D

解析

解:A.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既隔绝了空气,又降低了温度,是一种很好的灭火方法,故A正确;

B.发现有人煤气中毒,迅速关紧煤气阀,打开门窗通风,降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快速移到通风处,再救治,故B正确;

C.万一药液溅到眼睛里,如果立即揉揉眼睛会加重药液对眼的腐蚀,故C错误;

D.不慎将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布拭去,再用水冲洗,涂上2%的碳酸氢钠溶液,故D错误.

故选:C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制取乙酸乙酯时,先将1体积的酒精倒入3体积的浓硫酸中

B配置银氨溶液时,将稀氨水滴加到硝酸银溶液中至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C实验室做钠与乙醇的实验时,余下的钠屑投入到废液缸中

D制硝基苯时,直接把盛有混合液的试管在酒精灯的外焰处加热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浓硫酸的密度大于酒精,应将浓硫酸倒入酒精中,否则会导致混合时产生的大量的热将液体溅出,引发安全事故,故A错误;

B.配制银氨溶液,最初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即可,则在一定量AgNO3溶液中,逐滴滴加稀氨水至沉淀恰好溶解为止,故B正确;

C.金属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极易和废液缸中的水发生剧烈反应,引发安全事故,故C错误;

D.制硝基苯时,需要水浴加热50℃~60℃,保证温度恒定,而不能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化学实验安全叙述错误的是(  )

A浓H2SO4沾到皮肤上,先用干抹布擦干,再用大量水冲洗

B实验室固体物质着火可以用细沙覆盖,液体物质着火可以用湿抹布扑盖

CH2还原金属氧化物时,需要先通H2,然后检验H2纯度,再加热金属氧化物

D闻气体气味时,用手在集气瓶口轻轻扇动,让少量气体飘进鼻孔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当皮肤上沾有浓H2SO4,应用干抹布擦去后再用大量的水冲洗,最后涂上碳酸氢钠溶液,故A错误;

B.沙子一般不燃烧,所以实验室固体物质着火可以用细沙覆盖;液体物质着火可以用湿抹布扑盖,使可燃液体因缺少氧气而熄灭,故B正确;

C.H2还原金属氧化物时,需要先通H2,将装置中空气排出,然后检验H2纯度,避免氢气纯度不足,加热容易发生不足,最后再加热金属氧化物,故C正确;

D.闻气体气味时,不能用鼻子直接闻,否则容易中毒,正确操作方法为:用手在集气瓶口轻轻扇动,让少量气体飘进鼻孔,故D正确;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化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同学们都要有安全意识,否则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

①将水沿着烧杯内壁缓缓加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②给试管里的液体药品加热时,应将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并集中在药品处加热

③使用金属钠或钾时,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原试剂瓶中  

④镁着火时使用二氧化碳扑灭

⑤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应立即开灯检查煤气泄漏的原因,并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⑥废旧电池应回收处理.

A全部

B①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①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将沿着烧杯内壁缓缓加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存在安全隐患,故①选;

②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应将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角,应该先进行预热,再集中在药品处加热,防止试管局部受热而炸裂,存在安全隐患,故②选;

③钠和钾为贵重药品,且不会对原试剂造成污染,可以放回原瓶,该操作正确,不存在安全隐患,故③不选;

④二氧化碳能够支持镁燃烧,镁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扑灭,存在安全隐患,故④选;

⑤可燃性气体和空气混合遇火花可能会引起爆炸,存在安全隐患,故⑤选;

⑥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离子,应回收处理,该处理方法正确,不存在安全隐患,故⑥不选;

故选B.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在实验室中,对下列事故或药品的处理正确的是(  )

A漂白粉长期放置在烧杯中

B金属钠着火燃烧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应该用沙子灭火

C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D有大量的氯气泄漏时,用碳酸钠溶液浸湿软布蒙面,并迅速离开现场

正确答案

B,D

解析

解:A.次氯酸的酸性小于碳酸,所以次氯酸钠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所以漂白粉不能长期放置在烧杯中,故A错误;

B.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气,氢气是易燃物,钠燃料后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促进钠的燃烧,所以钠着火燃烧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应该用沙子灭火,故B正确;

C.少量的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该先用干抹布擦去,然后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稀的碳酸氢钠溶液,不能使用具有腐蚀性的氢氧化钠冲洗,故C错误;

D.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可与氯气反应,故D正确;

故选B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年8月12日位于天津滨海新区某一危险品仓库发生大爆炸,人员和财产损失严重.为此我们应做好各类安全预案.下列行为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金属钠着火时,立即用水灭火

B配制稀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C用点燃的火柴在液化气钢瓶口检验是否漏气

D大量氯气泄漏时,迅速离开现场并尽量往高处走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钠、过氧化钠都能够与水反应,用水无法灭火,可以使用沙子灭火,故A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由于稀释过程放出大量的热,且浓硫酸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应该将浓硫酸缓缓加入水中,顺序不能颠倒,故B错误;

C.液化气遇到灭火容易发生爆炸,所以不能用点燃的火柴在液化气钢瓶口检验是否漏气,可以使用肥皂水检验,故C错误;

D.氯气密度大于空气,低处氯气含量较大,所以大量氯气泄漏时,迅速离开现场并尽量往高处去,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用手接触药品

B用嘴吹熄酒精灯火焰

C实验后,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

D将带有溶液的滴管平放在实验台上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实验室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即“不拿、不闻、不尝”,不能用受手,防止被腐蚀,故A错误;

B、酒精等不能用嘴吹,应该用灯帽盖灭,故B错误;

C、实验室做实验剩余的药品,“三不一要”:不拿出实验室,不拿随意丢弃,不能放回原瓶,要放在指定的容器内,故C正确;

D、滴瓶上的滴管用过后放到桌面上会污染药品,应直接放回滴瓶,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中,做法正确的是(  )

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B不慎碰翻实验桌上燃着的酒精灯失火,马上用湿布扑灭

C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纯碱溶液

D配制硫酸溶液时,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边搅拌边慢慢加入浓硫酸

正确答案

A,B

解析

解:A.若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以最大程度减小对眼睛的危害,故A正确;

B.不慎碰翻实验桌上燃着的酒精灯失火,可以马上用湿布扑灭,故B正确;

C.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浓碱溶液具有腐蚀性,所以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以中和碱液,由于碳酸钠溶液不与碱溶液不反应,不能使用涂上碳酸钠溶液,故C错误;

D.配制浓硫酸时,应该将浓硫酸缓缓加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进行稀释,不能在量筒中稀释浓硫酸,故D错误;

故选AB.

下一知识点 : 物质的获取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从实验走进化学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