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实验走进化学
- 共709题
以下粉尘,不具有爆炸危险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面粉粉尘是可燃物,空气中含有氧气,面粉粉尘和氧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故A错误;
B.铝为活泼金属,一定条件下在空气中能够与氧气发生反应发生爆炸,故B错误;
C.石墨粉为主要成分为C,碳能够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发生爆炸,故C错误;
D.岩石是由矿物质组成的,性质稳定,不易燃烧,所以岩石粉尘不具有爆炸危险,故D正确;
故选D.
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以最大程度减小对眼睛的危害,不能用用稀NaOH溶液冲洗,NaOH有腐蚀性,会损伤眼睛,故A错误;
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故B正确;
C.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酒精燃烧时,用自来水灭火时不但不能灭火,而且能扩大燃烧面积,应该用湿抹布盖灭,故C错误;
D.量筒不能用来稀释溶液,配制稀硫酸时,先在烧杯内倒入蒸馏水,再沿烧杯内壁缓慢注入浓硫酸,并不断搅拌,防止液体飞溅,故D错误.
故选B.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浓硫酸具有腐蚀性,标签上应印有腐蚀品标记,故A正确;
B.锥形瓶可作为加热用的反应器,需要垫石棉网加热,故B错误;
C.二氧化氮与水反应仍会产生NO,污染环境,故C错误;
D.硫酸对皮肤有腐蚀作用,应先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故D错误.
故选A.
下列关于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钠易和氧气或水反应,和水反应时生成可燃性气体氢气,导致火势更大,所以钠着火时,不能用沾水的毛巾覆盖,应该用细沙覆盖,故A错误;
B、氯气有毒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如果大量氯气泄漏时,迅速离开现场,并尽量往高处去,故B正确;
C、水和酒精互溶,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用水扑火,只能稀释酒精但不能灭火,故C错误;
D、浓硫酸和氢氧化钠都具有强腐蚀性,所以在实验中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先用抹布拭去,然后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D错误;
故选B.
(2016•佛山模拟)下列处理不当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氯气密度比空气大,有毒,可用湿毛巾捂住嘴鼻往高处跑,故A正确;
B.氨气极易溶于水,喷洒水雾可吸收氨气,故B正确;
C.钠、钾能够与水反应,所以钠、钾着火时不可用水灭火,可以使用砂子灭火,故C错误;
D.被酸雨污染的湖泊可洒石灰石粉末,可以与酸雨中的酸反应,减轻了酸雨的危害,故D正确.
故选C.
下列有关实验安全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少量的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可以直接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小苏打,以便中和稀硫酸,该操作合理,故A正确;
B.取用化学药品时,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容器上的安全警示标志,做到安全第一,该说法合理,故B正确;
C.给锥形瓶、圆底烧瓶等玻璃仪器加热,都要加垫石棉网,以防仪器炸裂,但是有的玻璃仪器可以直接加热,如试管加热时不需要垫上石棉网,故C错误;
D.闻任何化学药品的气味都不能使鼻子凑近药品,避免出现中毒,正确方法为:用手轻轻在试剂瓶口煽动,让少量的药品气味进入鼻孔,故D正确;
故选C.
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易引起火灾,故A错误;
B.蒸馏时,温度计应在蒸馏烧瓶支管口附近,且冷却水的方向错误,故B错误;
C.过滤时要注意“一帖”、“二低”、“三靠”,本实验操作符合操作要求,故C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加入,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以防酸液飞溅,故D错误.
故选C.
下列有关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燃着的酒精灯打翻失火,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可以使酒精与氧气隔绝,故A错误;
B.用玻璃棒搅动漏斗里的液体,容易把滤纸弄破,起不到过滤的作用,故B错误;
C.蒸发溶液时,发生液滴飞溅时,应用玻璃棒进行搅拌,而不应加水进行冷却,故C错误;
实验结束要先撤导管后熄灭酒精灯,否则水会倒吸使试管炸裂,故C错误;
D.浓硫酸沾在皮肤上时,先用抹布擦拭,再用水冲洗,少量可直接用大量水冲洗,故D正确;
故选D.
化学实验安全为先,下列操作与安全无关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稀释浓硫酸时,沿烧杯内壁将浓硫酸缓缓加入水中,边加边搅拌,防止液体飞溅,故A错误;
B.不纯的气体点燃可发生爆炸,故需验纯,故B错误;
C.如果酒精灯内酒精超过三分之二,就有可能使酒精溢出从而引燃酒精,故C错误;
D.加碎泡沫塑料或碎纸条的目的是保温,防止热量损失,故D正确.
故选D.
(2015秋•天水校级月考)下列事故处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金属钠着火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所以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可以使用砂子灭火,故A错误;
B.不慎将稀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以最大程度减小对眼睛的危害,故B正确;
C.强氧化剂为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氧化剂,在有火源的地方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就可以燃烧,所以易燃试剂与强氧化性试剂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故C正确;
D.氢气易燃,不纯时燃烧易产生爆炸,所以氢气点燃前要验纯,故D正确.
故选A.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滴加少量液体选用胶头滴管,故A正确;
B.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使用药匙,故B正确;
C.试管中液体药品的体积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以防在加热过程中或液体沸腾时有液体药品从试管中逸出,故C错误;
D.倾倒液体时为防止标签被污染,试剂瓶标签向手心,故D正确;
故选C.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量筒不能用于配制溶液,应改为烧杯中进行,故A错误;
B.酒精的密度比水小,应用湿抹布盖灭,故B错误;
C.实验室制氧气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加入药品,故C正确;
D.粗盐溶液过滤后如滤液仍浑浊,应再过滤一次,故D错误.
故选C.
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正确( )
①酒精着火,可用水扑灭
②金属钠着火,可用沙子扑灭
③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浓溶液冲洗
④氢氧化钠浓溶液溅入眼中,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稀盐酸冲洗
⑤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⑥点燃乙烯气体需要验纯
⑦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硫.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酒精可溶于水,且酒精的密度比水小,不能用水灭火,故①错误;
②根据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可知少量金属钠着火,可以用沙子盖灭,故②正确;
③浓硫酸溶于水并放热,且具有强腐蚀性,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应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最后涂上碳酸氢钠溶液,故③错误;
④不慎将氢氧化钠浓溶液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以最大程度减小对眼睛的危害,故④错误;
⑤稀释浓硫酸时,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如果把水倒入浓硫酸中,水会浮在上面,放出的热足以使水沸腾,从而造成液滴飞溅,导致事故发生,所以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故⑤正确;
⑥可燃性气体点燃之前必须验纯,不纯可能发生爆炸,故⑥正确;
⑦二氧化硫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⑦错误;
故选B.
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稀释浓硫酸不能在量筒中进行,要在烧杯中进行,故A错误;
B.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用布擦拭干净再用水冲洗,再涂3%~5%NaHCO3溶液,故B错误;
C.油或酒精的密度比水小,如果油或酒精着火时用水扑灭,油或酒精会浮上来,使燃烧更旺,所以如果酒精灯不慎碰倒起火时,可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水扑灭,不能用水泼灭,故C正确;
D.碱溶液不慎洒在皮肤上,用水冲洗后,再涂上硼酸溶液,故D正确.
故选AB.
(2014秋•无为县校级期中)下列有关化学实验安全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少量的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可以迅速用干布擦拭,再用大量的水冲洗,该操作合理,故A正确;
B.取用化学药品时,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容器上的安全警示标志,做到安全第一,该说法合理,故B正确;
C.给锥形瓶、圆底烧瓶等玻璃仪器加热,都要加垫石棉网,以防仪器炸裂,但是有的玻璃仪器可以直接加热,如试管加热时不需要垫上石棉网,故C错误;
D.闻任何化学药品的气味都不能使鼻子凑近药品,避免出现中毒,正确方法为:用手轻轻在试剂瓶口煽动,让少量的药品气味进入鼻孔,故D正确;
故选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