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实验走进化学
- 共709题
要将桌上燃着的酒精扑灭,宜采取的措施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酒精即使加入了水,仍然可以燃烧,比如日 常生活中饮用的白酒含30%-65%的水分,仍能够燃烧,所以不能用水来熄灭酒精燃烧的火灾,故A错误;
B.投入冰块可以降温,但冰不是常备物品,故B错误;
C.酒精燃烧时如果用扇子扇会越烧越旺,故C错误;
D.湿布或沙子灭火则可以有效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D正确.
故选D.
下列各项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对化学实验剩余药品,大多是不可以放回原瓶的,但是极少数例外,如金属钠切下一小块后可放回原瓶,切忌随意扔到垃圾筒中,故A错误;
B、蒸发氯化钠溶液是要用玻璃棒来搅拌加速蒸发,故B错误;
C、过滤时为了防止将滤纸倒破,切忌使用玻璃棒来搅拌,故C错误;
D、容量瓶漏水,可在玻璃塞上涂凡士林,故D正确.
故选D.
在实验室和生产生活中,安全都是避免伤害和事故的保障.下列安全问题的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钠燃烧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促进钠燃烧,为防止钠燃烧,则应该用大量沙子隔绝空气来扑灭,故A正确;
B.化学药品不能倒入下水道,会污染下水道中的水,故B错误;
C.浓硫酸溶于水并放热,且具有强腐蚀性,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应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最后涂上碳酸氢钠溶液,故C正确;
D.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不能用点燃的火柴去检查是否漏气,应用涂肥皂水的方法判断,故D正确.
故选B.
(2015秋•安阳月考)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钠的燃烧产物过氧化钠都能够与水反应,不能用水灭火,可以用沙子灭火,故A错误;
B.湿抹布中含有水分,能隔绝空气,且使周围温度降低,导致酒精无法燃烧,所以酒精灯碰倒洒出酒精着火,迅速用湿抹布扑盖,故B正确;
C.蒸发中利用余热加热,不能蒸干,当有大量晶体出现时可停止加热,故C错误;
D.氧化剂能与易燃易爆物品反应,放在一起会引发爆炸,故D错误.
故选B.
遇有下列情况,处理不当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浓硫酸溶于水并放热,且具有强腐蚀性,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应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最后涂上碳酸氢钠溶液,故A错误;
B.酒精没有腐蚀性,苯酚易溶于酒精,可用酒精洗去皮肤上的苯酚,故B正确;
C.重金属盐遇到牛奶或生鸡蛋清会使之发生变性,而缓解与人体蛋白质结合,所以喝牛奶或生鸡蛋清能解毒,故C正确;
D.钠着火生成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都反应,则不能用二氧化碳、水灭火,加入沙子可掩盖钠,隔绝空气,可起到灭火的作用,故D正确.
故选A.
实验操作的规范是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实验室中闻气体气味时,不能直接用鼻子凑到集气瓶瓶口闻,应该用手轻轻在集气瓶瓶口轻轻煽动,使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图示操作合理,故A正确;
B.点燃酒精灯时,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个酒精灯,应该用火柴点燃,故B错误;
C.过滤时,应该沿着玻璃棒向漏斗中转移溶液,不能直接倒入,避免液体流到漏斗以外,故C错误;
D.蒸发操作中,移动这蒸发皿应该用坩埚钳,不能用手拿,故D错误;
故选A.
在实验室中,对下列事故或药品的处理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次氯酸的酸性小于碳酸,所以次氯酸钠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所以漂白粉不能长期放置在烧杯中,故A错误;
B.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气,氢气是易燃物,钠燃料后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促进钠的燃烧,所以钠着火燃烧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应该用沙子灭火,故B正确;
C.次氯酸见光易分解,所以应避光保存,应存放在棕色试剂瓶中,故C错误;
D.因钠活泼,易与水、氧气反应,如在实验室随意丢弃,可引起火灾,实验时剩余的钠粒可放回原试剂瓶中,故D错误;
故选B.
下列实验操作与安全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干粉(含NaHCO3)灭火剂产生的二氧化碳能与钠燃烧生成的过氧化钠反应,所以不能使用,故A错误;
B.在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测定的实验中,至少需要称量硫酸铜晶体结晶水的质量、灼烧后硫酸铜的质量、第二次硫酸铜的质量且与第一次质量相同,故B错误;
C.溴水氧化二氧化硫,故能够吸收多余的气体,故C正确;
D.使用烧杯时,为了防止搅拌时液体溅出或液体溢出,烧杯所盛液体不得超过它的容积的,也就是说,250mL烧杯在配制溶液时最多可以装166.7mL水,故D错误;
故选C.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是主要从安全因素考虑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外壁干燥后再预热,防止试管炸裂,是处于安全考虑,故A错误;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约45℃),外壁干燥后再预热,防止试管炸裂,是处于安全考虑,故B错误;
C.使用蒸发皿加热结束后,要用坩埚钳夹持取下蒸发皿,不要用手拿,以防烫伤手,故C错误;
D.盛装浓硫酸的铁桶,用水冲洗后变成稀硫酸,稀硫酸与铁反应生成氢气,氢气遇到明火发生爆炸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在实验室中,对下列事故或药品的处理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氯气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所以有大量的氯气泄漏时,可在现场喷洒NaOH溶液,故A正确;
B、由于二氧化碳能够与过氧化钠反应,所以金属钠着火燃烧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可以使用砂子灭火,故B错误;
C、氢氧化钠溶液具有腐蚀性,所以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应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最后涂上稀的碳酸氢钠溶液,故C错误;
D、硫酸具有腐蚀性,所以含硫酸的废液应该倒入废液缸,不能倒入水槽,用水冲入下水道,否则会腐蚀地下管道、污染地下水,故D错误;
故选A.
在实验室中,对下列事故或药品的处理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氯气有毒,属于酸性气体,能和弱碱性的肥皂水反应,故A正确;
B.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气,氢气是易燃物,钠燃料后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促进钠的燃烧,所以钠着火燃烧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应该用沙子灭火,故B错误;
C.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布擦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故C错误;
D.萃取剂的选取原则是两种溶剂互不相溶,酒精易溶于水,故D错误.
故选A.
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几种处理事故的方法正确的是( )
①浓H2SO4滴到皮肤上,先用水冲洗,再用布擦干
②酒精不小心洒在实验桌上,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水扑灭
③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④镁带着火应用干粉灭火器灭火,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⑤实验时不慎被玻璃划破手指,引起轻微流血时,用三氯化铁溶液涂抹止血
⑥实验室取用少量白磷时,可将白磷取出,在空气中用小刀切割
⑦可在耐高温的石英坩埚中进行熔化氢氧化钠固体的实验.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浓硫酸溶于水并放热,且具有强腐蚀性,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应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最后涂上碳酸氢钠溶液,故①错误;
②酒精易溶于水,用水不能扑灭,应用湿抹布盖灭,故②错误;
③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以最大程度减小对眼睛的危害,故③正确;
④由点燃的镁条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生成碳单质和氧化镁,不能用干粉灭火器灭火,故④错误;
⑤血液和氢氧化铁胶体都是胶体,带相反电荷的胶体能发生聚沉,故⑤正确;
⑥燃烧的条件是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实验室取用少量白磷时,可将白磷取出,在空气中用小刀切割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很容易自燃,故⑥错误;
⑦石英的成分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不能在耐高温的石英坩埚中进行熔化氢氧化钠固体的实验,故⑦错误;
故选C.
中学化学实验中使用的玻璃、陶瓷等仪器,在实验操作中若不能承受温度的急剧变化,会引起安全事故.下列实验操作不是基于上述原因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取黄豆粒大小的钠是为了防止钠过大反应剧烈,不是温度的急剧变化引起安全事故,故A正确;
B.在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氯气时,在加入二氧化锰后应先加入浓盐酸,然后再点燃酒精灯,以防止反应容器直接受热引起温度的急剧变化,易炸裂,故B错误;
C.若不冷却会由于温度的急剧变化而炸裂,故C错误;
D.若先熄灭酒精灯易造成倒吸,从而使反应容器因温度的急剧变化炸裂,故D错误;
故选A.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强氧化剂为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氧化剂,在有火源的地方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就可以燃烧,所以易燃试剂与强氧化性试剂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故A正确;
B.向偏铝酸钠或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氢氧化铝或硅酸沉淀生成,故B错误;
C.酸式滴定管可精确到0.01,可量取25.00 mL KMnO4溶液,故C正确;
D.氢氧化铁胶体加热蒸干得到氢氧化铁沉淀,沉淀灼烧得到氧化铁,故D正确.
故选B.
在实验室中,对下列事故或药品的处理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水银易挥发,有毒,应密封保存,汞可与硫单质反应生成难挥发的硫化汞,故A正确;
B.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而不是用嘴吹灭,故B错误;
C.浓硫酸溶于水并放热,且具有强腐蚀性,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应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最后涂上碳酸氢钠溶液,故C错误;
D.含硫酸的废液没有经过处理后不能直接倒入水槽,应集中回收处理,故D错误.
故选A.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