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I、(1)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问题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B.酒精灯洒漏少量酒精着火,用湿布盖灭

C.实验剩余的NaOH放回原试剂瓶

D.在容量瓶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加入浓硫酸,配置准确浓度的稀硫酸

E.知趣乙酸乙酯时,加热前应先向试管中加入碎瓷片

II、无水氯化铝为白色粉末,极易吸水,常压下182.7℃升华.学生甲拟选用如图所示仪器、装置(部分仪器连接的橡胶管或橡胶塞省略)和试剂制备无水氯化铝.

回答下列问题

(2)实验前,如何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______

(3)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从上列仪器中选取制备无水氯化铝的装置,各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

(5)装置G的作用是______

(6)学生乙提出另一种制备无水氯化铝的方案:将金属铝与足量盐酸反应后,将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的到无水氯化铝.请你评价该方案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______

正确答案

ABE

关闭A装置的止水夹和分液漏斗的旋塞,向分液漏斗中加水.然后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当少许水进入烧瓶后滴水停止,说明装置A不漏气

4HCl(浓)+MnO2 MnCl2+Cl2↑+2H2O

C

B

D

F

吸收多余的氯气,同事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到装置中使氯化铝水解

不可行,AlCl3在水中存在如下平衡:AlCl3+3H2O=Al(OH)3+3HCl,蒸干和灼烧过程中,HCl挥发,Al(OH)3分解:2Al(OH)3=Al2O3+3H2O↑,因此固体产物主要为Al2O3

解析

解:(1)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故A正确;

B.酒精灯中酒精洒出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火势不大,易于控制,对于液体酒精无法清除可燃物,又难以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所以运用隔绝氧气的原理,用湿抹布盖灭,故B正确;

C.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会污染药品,操作错误,故C错误;

D.容量瓶是用于定量的,不能用于浓硫酸的稀释,因为会放热,影响仪器精度甚至损坏仪器,故D错误;

E.加热液体时加入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故E正确.

故选ABE.

(2)关闭A装置的止水夹和分液漏斗的旋塞,向分液漏斗中加水.然后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当少许水进入烧瓶后滴水停止,说明装置A不漏气,故答案为:关闭A装置的止水夹和分液漏斗的旋塞,向分液漏斗中加水.然后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当少许水进入烧瓶后滴水停止,说明装置A不漏气;

(3)HCl(浓)与MnO2反应可用来制取氯气,故答案为:4HCl(浓)+MnO2 MnCl2+Cl2↑+2H2O;

(4)根据题意知,先制取氯气,制取氯气所用的药品的状态是固体和液体,条件是加热,所以选A;

制取氯气所用的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盐酸中的水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水蒸气,所以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要想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必须除去氯化氢和水蒸气,所以要进行净化和干燥氯气,所以选B、D;

制取的纯净、干燥的氯气和铝反应,条件是加热,且必须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以D;

因为AlCl3易升华,所以选取一个缓冲装置使其变成固态易保存,故选F;

氯气有毒,污染空气,所以不能直接排空,又因为空气中有水蒸汽,无水AlCl3极易与水作用而变质,所以选取G盛放碱石灰的干燥管,

故答案为:CBDF;

(5)因为空气中有水蒸汽,无水AlCl3极易与水作用而变质,且氯气有毒,

故答案为:吸收多余的氯气,同事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到装置中使氯化铝水解;

(6)AlCl3在水中存在如下平衡:AlCl3+3H2O=Al(OH)3+3HCl,蒸干和灼烧过程中,HCl挥发,

Al(OH)3分解:2Al(OH)3=Al2O3+3H2O↑,因此固体产物主要为Al2O3

故答案为:不可行,AlCl3在水中存在如下平衡:AlCl3+3H2O=Al(OH)3+3HCl,蒸干和灼烧过程中,HCl挥发,Al(OH)3分解:2Al(OH)3=Al2O3+3H2O↑,因此固体产物主要为Al2O3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对下列事故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金属钠着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洗发水流入眼内,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C不小心把250mL的小罐油漆引燃,立即用湿毛巾盖灭

D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干净的布轻轻拭去,并用大量的水冲洗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金属钠燃烧生成了过氧化钠,过氧化钠能够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使燃烧更剧烈,所以金属钠着火,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可以使用砂子灭火,故A错误;

B、洗发水流入眼内,容易刺激眼睛,可以立即用大量水冲洗,降低洗发水对眼睛的伤害,故B正确;

C、油漆燃烧,可以用湿毛巾盖灭,使燃烧因缺少氧气而熄灭,故C正确;

D、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若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该先立即用干净的布轻轻拭去,然后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稀的碳酸氢钠溶液,故D正确;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近日来,全国安全事故频发,折射出人们对化学品与安全知识的极度缺乏,下列有关化学品与安全的说法或操作错误的是(  )

A运液氯可用钢瓶装,车上应贴  标志.装运浓硫酸可用铝槽罐车,应贴标志

B冬天严禁在窗门紧闭的室内用煤饼炉取暖,因为生成的CO、SO2等容易引起中毒

C用铝锅煮菜一般在起锅之前才放盐,既减少加碘盐的损耗,又能增加铝锅的使用寿命

D严禁在写作业时将铅笔放入口中啃咬,否则会引起铅中毒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氯气有毒,应贴 标志,浓硫酸有腐蚀性,应贴标志,故A错误;

B.煤中含有硫元素,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煤不完全燃烧生成CO,CO、SO2等容易引起中毒,故B错误;

C.加碘食盐中加入含碘元素物质是KIO3,高温下易分解,所以使用碘盐时不宜高温煎炒,应起锅之前才放盐,故C错误;

D.铅笔芯的主要成分为碳,不是铅,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对事故的处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如遇到电线着火,应该先关掉电闸

B发现实验室中有大量的可燃性气体泄漏时,应立即开窗通风

C不慎将稀盐酸溅到眼睛里,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D不慎将少量浓碱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然后涂上3%的稀盐酸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如遇到电线着火,为了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再用水去灭火,故A正确;

B、实验室中有大量的可燃性气体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这样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可以降低气体的温度减小可燃性气体的浓度,使混合气体达不到着火点和爆炸极限,故B正确;

C、不慎将稀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以最大程度减小对眼睛的危害,故C正确;

D、不慎将少量浓碱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然后再涂上硼酸溶液,不能用硫酸或盐酸冲洗,硫酸和盐酸也有腐蚀性,会造成二次伤害,故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进行化学实验时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将盛满氯气的集气瓶口对着鼻子闻氯气的气味

B在点燃H2、CH4等易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

C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液体的体积可超过试管体积的

D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氯气是有刺激性气味且有毒的气体所以在闻时要打开毛玻璃,然后用手轻轻扇动瓶口,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子即可,故A错误;

B.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否则会发生爆炸,故B正确;

C.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C错误;

D.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当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布擦去,并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碳酸氢钠,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进行化学实验时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②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③不慎将浓盐酸洒在桌面上,应立即用浓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④配制稀硫酸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⑤酒精灯着火时可用水扑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全部.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①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故①正确;

②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故②正确;

③浓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③错误;

④稀释浓硫酸时放热将影响量筒的准确度甚至发生炸裂,量筒不能用来配制溶液,配制稀硫酸时,应先在烧杯中加一定量的水,再向水中加入浓硫酸,边加边搅拌,故④错误;

⑤水的密度大于酒精,若用水灭火则酒精在水的上层会继续燃烧,酒精着火应用沙子或湿布盖灭(隔绝空气),故⑤错误;

故选:C.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中,正确的做法是______

A.银镜反应实验后附有银的试管,可用氨水清洗

B.在粗盐的提纯实验中,溶解、过滤、蒸发都用到了玻璃棒

C.不慎将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NaOH溶液冲洗

D.配制FeCl3溶液时,将FeCl3固体溶于较浓盐酸中,然后再用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

E.在250ml烧杯中加入216mL水和24g NaOH固体,配制质量分数为10%NaOH溶液

F.发生急性硫化氢中毒,应迅速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对患者实行人工呼吸,并迅速送医院救治.

G.用结晶法可以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

H.为了测定某溶液的pH,将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浸入到待测溶液中,过一会取出,与标准比色卡进行对比

I.配制500mL某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可用两只250mL的容量瓶.

正确答案

B、D、F、G

解析

解:A.银镜反应实验后附有银,银和氨水不反应,银镜反应实验后附有银的试管,可以用硝酸来洗,故A错误;

B.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在“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速度;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在蒸发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体飞溅.故B正确;

C.浓H2SO4沾在皮肤上,先用抹布擦,再用大量的水冲洗,最后用碳酸氢钠溶液中和残留的酸液;如果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清洗,酸碱中和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灼伤皮肤,且NaOH溶液有腐蚀性,用氢氧化钠溶液会加重伤势,故C错误;

D.Fe3+易水解,水解生成H+,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Fe(OH)3+3H+,配制溶液时,将FeCl3固体溶于较浓盐酸中抑制FeCl3水解,然后再用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

,故D正确;

E.使用烧杯时,为了防止搅拌时液体溅出或液体溢出,烧杯所盛液体不得超过它的容积的,也就是说,250mL烧杯在配制溶液时最多可以装166.7mL水,故E错误;

F.硫化氢为无色气体.具有臭蛋味,易溶于水的有毒气体.硫化氢经粘膜吸收快,人吸入硫化氢会出现呼吸道及眼刺激症状;会发生肺水肿、支气管炎及肺炎,出现头晕、头痛、步态不稳、恶心、呕吐症状,所以发生急性硫化氢中毒,应迅速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对患者实行人工呼吸,并迅速送医院救治,故F正确;

G.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大而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用结晶法可以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故G正确;

H.pH试纸先用水润湿再浸入待测,这样的操作会使溶液变稀,是测量的数据不准确,故H错误;

I.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专用仪器,500mL溶液不能用两个250mL容量瓶配制,只能配制500mL溶液,故I错误;

故答案为:B、D、F、G.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对下列事故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金属钠起火时,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少量的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水冲洗,再涂上浓NaOH溶液

C液氨不慎泄漏,用蘸有盐酸的毛巾捂住口鼻向高处撤离

D贮氯罐意外泄漏,组织附近人员沿逆风向疏散,并向空中喷洒稀NaOH溶液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金属钠化学性质活泼,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能够与泡沫灭火器产生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所以不能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可以使用砂子灭火,故A错误;

B、氢氧化钠能够腐蚀皮肤,少量的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该先用干抹布擦去,然后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稀碳酸氢钠溶液,故B错误;

C、盐酸能够腐蚀人的皮肤,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使用水湿润毛巾,然后向地处撤离,故C错误;

D、氯气有毒,密度大于空气,氯气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以贮氯罐意外泄漏,组织附近人员沿逆风向疏散,并向空中喷洒稀NaOH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事故或药品的处理正确的是(  )

A不慎将浓盐酸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浓碱溶液冲洗、

B点燃H2前要检验氢气的纯度,以免发生爆炸

C不慎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大量水扑灭

D处理CO尾气时可以直接将其排入空气中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浓盐酸沾到皮肤上,应用大量的水冲洗,故A错误;

B.氢气不纯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点燃氢气前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以免发生爆炸,故B正确;

C.实验桌上的酒精灯倾倒燃烧,马上用湿抹布覆盖扑灭,故C错误;

D.一氧化碳有毒,不能直接将其排入空气中,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化学实验中必须注意安全操作.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中正确的是.(  )

①在点燃H2、CO、CH4等易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

②在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③浓碱对皮肤有腐蚀作用,如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④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⑤点燃添满酒精的酒精灯.

A仅①②

B仅①②③

C仅①②③④

D全部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①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所以在点燃H2、CO、CH4等易燃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故①正确;

②稀释浓硫酸时,要考虑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密度比水大,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如果把水倒入浓硫酸中,水会浮在上面,放出的热足以使水沸腾,从而造成液滴飞溅,导致事故发生,所以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使热量快速扩撒,故②正确;

③浓碱对皮肤有腐蚀性,如不慎溅到皮肤上,应用较多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硼酸溶液,故③正确;

④给液体加热注意事项: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故④正确;

⑤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一般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不少于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一,点燃添满酒精的酒精灯易发生事故,故⑤错误;故选C.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在实验室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

A.实验室剩余的药品不要随意丢弃,可拿回家继续做实验

B.实验完毕,要及时洗净器皿,整理好实验用品,擦净桌面,清理水槽

C.可将废酸液和废碱液互相混合,混合后测其pH约为7,再用水稀释后即可排放

D.用双氧水制氧气后的废液需要回收,然后集中静置、过滤、晾干,获得的二氧化锰固体可供下次实验使用

E.对某些药品,可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一闻气味或尝一下药品的味道

F.打碎的玻璃仪器,要用一只专门的废物箱盛装,集满一箱后,送到废品收购站.

正确答案

BCDF

解析

解:A.实验室剩余的药品不要随意丢弃,也不能带出实验室,如拿回家继续做实验等,故A错误;

B.实验完毕后,不能直接离开实验室,需要及时洗净器皿,整理好实验用品,擦净桌面,清理水槽,故B正确;

C.实验室中可将废酸液和废碱液互相混合,混合后测其pH约为7,此时废液不具有腐蚀性,再用水稀释后即可排放,故C正确;

D.由于二氧化锰在反应中只起到催化剂作用,且二氧化锰为固体,可以重复反应,故D正确;

E.很多化学药品有毒,不能直接闻气体味道或者品尝药品,避免发生中毒事故,故E错误;

F.打碎的玻璃仪器,不能随处乱扔,需要用一只专门的废物箱盛装,集满一箱后,送到废品收购站回收利用,故F正确;

故选BCDF.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中,做法不正确的是(  )

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C不慎碰翻实验桌上燃着的酒精灯失火,马上用湿布扑灭

D配制硫酸溶液时,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边搅拌边慢慢加入浓硫酸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以最大程度减小对眼睛的危害,故A正确;

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以中和碱液,故B正确;

C.不慎碰翻实验桌上燃着的酒精灯失火,马上用湿布扑灭,故C正确;

D.不能在量筒中稀释浓硫酸,故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翻失火,应该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B用电子天平称量化学药品时,必须先称小烧杯的质量,再称量加入试剂后的总质量,两者之差即为药品的质量

C制备摩尔盐的过程中,洗涤硫酸亚铁铵晶体时,应用少量酒精洗去晶体表面附着的水分

D在适量氯化钴的乙醇溶液中,逐滴加入水至溶液恰好呈粉红色,加热该溶液,结果依次呈现紫色、蓝紫色、蓝色的变化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或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都能灭火,湿布扑盖既可以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又可隔绝空气,故A正确;

B、使用电子天平称量药品时,不使用烧杯,故B错误;

C、用酒精洗涤晶体,酒精挥发能带走晶体表面的水分且能减少晶体的溶解,故C正确;

D、CoCl2•6H2O(粉红色)CoCl2•2H2O(紫色)CoCl2•H2O(蓝紫色)CoCl2(蓝色),故D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与安全事故处理错误的是(  )

A用试管夹从试管底由下往上夹住距离管口约三分之一处,手持试管夹长柄末端,进行加热

B制备乙酸乙酯时,将乙醇和乙酸依次加入到浓硫酸中

C把玻璃管插入橡胶塞孔时,用厚布护手,紧握用水湿润的玻璃管插入端,缓慢旋进塞孔中

D实验时不慎打破温度计水银球,用滴管将水银吸出放入水封的小瓶中,残破的温度计插入装有硫粉的广口瓶中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试管夹从试管底由下往上夹住距试管口约三分之一处,手持试管夹长柄末端,故A正确;

B.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且密度比水大,为防止酸液飞溅,应先在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然后慢慢加入浓硫酸,边加边振荡,顺序不能颠倒,故B错误;

C.把玻管插入橡胶塞孔时,用厚布护手,紧握用水湿润的玻管插入端,缓慢旋进塞孔中,故C正确;

D.水银易挥发,有毒,应密封保存,汞可与硫单质反应生成难挥发的硫化汞,故D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受热后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并放在石棉网上冷却

B稀释浓硫酸时,应在量筒中先加入一定量水,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并用玻璃棒搅拌

C过滤时,为了加速溶液透过滤纸,可以用玻璃棒末端轻轻搅拌滤纸上的混合物

D分液时,先将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然后换一个烧杯再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受热后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并放在石棉网上冷却,故A正确;

B.应在烧杯中稀释浓硫酸,不能在量筒中稀释浓硫酸,故B错误;

C.过滤时,应静置过滤,故C错误;

D.分液时,应将分液漏斗上层液体从上口放出,故D错误;

故选A.

下一知识点 : 物质的获取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从实验走进化学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