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实验走进化学
- 共709题
下列实验操作中和事故、药品的处理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在食盐溶液蒸发结晶的过程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用余温蒸干剩余的液体,故A正确;
B.少量的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该先用干抹布擦去,然后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稀的碳酸氢钠溶液,不能使用具有腐蚀性的氢氧化钠冲洗,故B错误;
C.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到玻璃容器中称量,故C错误;
D.酒精和水互溶,不能做萃取剂,故D错误.
故选A.
下列实验方法或对实验事故的处理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钠着火后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泡沫灭火器放出二氧化碳反应放出氧气,无法灭火,可以使用砂子灭火,故A错误;
B.根据强酸制取弱酸原理,可以使用硅酸钠与盐酸制取硅酸,故B正确;
C.浓硫酸溅到皮肤上,不能使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否则会对皮肤造成伤害,可以先用干抹布擦去,然后用大量的水冲洗,最后涂上稀的碳酸氢钠溶液,故C错误;
D.20g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5mol,但是氢氧化钠固体溶于500mL水中所得溶液体积不是500mL,溶液浓度不是1mol/L,故D错误;
故选B.
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中,做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以最大程度减小对眼睛的危害,故A正确;
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以中和碱液,故B正确;
C.不慎碰翻实验桌上燃着的酒精灯失火,马上用湿布扑灭,故C正确;
D.泡沫灭火器产生的二氧化碳能与钠燃烧后的产物过氧化钠产生氧气,氧气能助燃,故D错误.
故选D.
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CO中毒是CO结合了人体内的血红蛋白,故应将CO中毒者移至通风处抢救,故A正确;
B.氢氧化钠有腐蚀性,硫酸铜是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误食后可服用鸡蛋清解毒,故B错误;
C.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先用布擦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NaHCO3溶液,故C错误;
D.氢氧化钠浓溶液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不慎溅入眼中,应该用大量清水清洗,边洗边眨眼,不能用盐酸冲洗,以免烧伤眼睛,故D错误.
故选A.
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础,如图中所示的实验方法、装置或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故A错误;
B.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的液体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外焰加热,试管夹在据试管口三分之一处,故B正确;
C.天平称量时指针位于中间,不能偏向一边,故C错误;
D.为减少误差,量取9.5mL液体,应该用10mL的量筒,而不是100mL的量筒,故D错误.
故选B.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胶头滴管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内的液体,故A错误;
B.硫酸见光不分解,不需要用棕色试剂瓶保存,故B错误;
C.浓硫酸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布拭去,再用大量清水冲洗,然后涂上稀的碳酸氢钠溶液,故C正确;
D.温度计应该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用于测量蒸馏馏分温度,故D错误.
故选C.
以下储存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钠能够与乙醇反应,不能保存在乙醇中,根据钠的密度大于煤油,且不与煤油反应,少量的钠可以保存在煤油中,故A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能够与玻璃塞中的二氧化硅反应,所以保存时不能使用玻璃塞,需要使用橡皮塞,所以氢氧化钠溶液通常存放在带有橡皮塞的细口瓶中,故B正确;
C.硫能够溶于二硫化碳,所以硫磺不能保存在二硫化碳中,故C错误;
D.液溴能够氧化橡皮塞,所以液溴不能不存在带有橡皮塞的试剂瓶中,应该使用玻璃塞,故D错误;
故选B.
实验过程中要养成安全、环保意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硫酸有腐蚀性,浓碱飞溅到皮肤上应用大量水冲洗,最有涂上稀的硼酸溶液,故A错误;
B.钠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可燃性的氢气,因此金属钠着火,不能用水灭,应用沙子盖灭,故B错误;
C.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操作正确,故C正确;
D.氯气有毒,应用氢氧化钠吸收,故D错误.
故选C.
下列关于实验安全的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化学实验中也有发生火灾的危险,所以化学实验室也要有防火器材,故A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且不断搅拌,故B正确;
C.任何条件下易燃易爆物都不可跟其他物质混存,故C错误;
D.化学实验中产生有毒气体,可以采取封闭式体系进行,故D错误.
故选B.
(2015秋•醴陵市校级期中)关于实验事故或药品的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浓硫酸和氢氧化钠都具有强腐蚀性,所以在实验中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先用抹布拭去,然后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A错误;
B.碎瓷片能防止暴沸,应向烧瓶内加入几片碎瓷片,故B正确;
C.量筒不能用于配制溶液,应改为烧杯中进行,故C错误;
D.酒精易溶于水,用水不能扑灭,应用湿抹布盖灭,故D错误.
故选B.
下列突发事故的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二氧化碳不能维持人的呼吸,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进入含大量二氧化碳的洞中救人,非但遇难者不能得救还会使救人者同样遇难,故A错误;
B.大量煤气泄露与空气充分混合,遇电器开关产生的火花会产生爆炸,因此发现泄露时不能打开抽油烟机排气,关闭气阀是正确的选择.此项应急措施注意到了这两点,故B正确;
C.如遇到电线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因为这样容易造成安全事故,故C错误;
D.图书档案起火,为更好保护图书档案,若使用水灭火会使大量图书档案浸水而损坏,故D错误.
故选B.
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中,正确的做法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金属银和硫酸不反应,不能用硫酸来洗附有银的试管,可以采用硝酸来洗去,故A错误;
B、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测定的实验中,为了保证结晶水全部失去,称量操作至少需要四次,直至连续两次称量的差不超过0.1 g为止,故B正确;
C、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以中和碱液,故C错误;
D、使用烧杯时,为了防止搅拌时液体溅出或液体溢出,烧杯所盛液体不得超过它的容积的2/3,也就是说,250mL烧杯在配制溶液时最多可以装166.7mL水,故D错误.
故选B.
下列实验事故的处理,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故A错误;
B.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以最大程度减小对眼睛的危害,故B正确;
C.不慎将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故C正确;
D.用湿布压灭火焰、脱去衣服或躺在地上打几个滚属于窒息法和隔离法,故D正确.
故选A.
遇到下列情况,处理不当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浓硫酸溶于水并放热,且具有强腐蚀性,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应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最后涂上碳酸氢钠溶液,故A错误;
B.皮肤上沾有碱液要先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硼酸溶液,故B正确;
C.用剩的药品要放在指定的容器内,不可放回原瓶,防止污染药品,故C错误;
D.连接并组装仪器时,一般按由下而上、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故D正确.
故选AC.
用点燃的火柴在液化气钢瓶口检验是否漏气______.(判断对错)
正确答案
×
解析
解:若液化气泄漏会形成与空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时易发生爆炸,故答案为:×.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