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 共8899题
2010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下列情况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主题含义是改变生产发展方式、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减少碳的使用等思想.
A.“绿色化学”是从提高原料的利用率考查的,故A正确;
B.将工厂的烟囱造高,不能减少工厂周围的大气污染,故B错误;
C.该选项是从原料利用率考查的,故C正确;
D.该选项是从改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考查的,故D正确.
故选B.
每年4到10月份,尤其是夏季7、8月份,随着气温的上升,宁波大气首要污染物多为臭氧,下列有关臭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臭氧具有强氧化性,臭氧过量对人体有害,所以要尽量避免在阳光照射强烈(温度越高,臭氧浓度较高)的中午前后外出,故A正确;
B.臭氧具有强氧化性,臭氧过量对人体有害,所以要尽量避免长时间待在复印室,故B正确;
C.大气中的臭氧层可吸收紫外线,对地球上生物起保护作用,免受紫外线的照射,故C正确;
D.臭氧具有强氧化性,所以能杀菌消毒,但臭氧过量对人体有害,故D错误;
故选D.
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于一氧化碳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跟氧气结合,人因缺少氧气而窒息,甚至死亡.这个反应可表示如下:(血红蛋白-O2)+CO⇌(血红蛋白-CO)+O2,抢救中毒者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立即打开门窗通风,符合减小一氧化碳浓度,增大氧气浓度,故A正确;
B、将中毒者转移到空旷的地带,符合减小一氧化碳浓度,增大氧气浓度,故B正确;
C、打开排气扇将CO排出,效果太慢,而且并没有增大氧气的浓度,故C错误;
D、给危重病人及时输氧,增大氧气的浓度,故D正确;
故选:C;
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下列措施不符合节能减排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工业制硫酸时,硫酸生产过程中三个化学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反应放出的热能来降低生产成本,符合节能减排理念,故A正确;
B.开采更多的能源,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产生大量污染性气体,不利于推广低碳技术,不符合节能减排理念,故B错误;
C.化学反应中,固体表面积越大,则反应速率越大,锅炉燃煤时用鼓风机将煤粉吹起,成沸腾状燃烧,这样能使煤燃烧充分,从而提高燃料的利用率,符合节能减排理念,故C正确;
D.推广使用乙醇汽油有助于减轻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符合节能减排理念,故D正确;
故选B.
对汽车尾气的处理有人提出下列做法:在马路上铺设“光触媒”(如二氧化钛)物质,将空气中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在催化剂表面转化、分解成对人体、环境基本无害的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此法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氧化生成CO2,故A正确;
B.此法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在催化剂表面转化为N2或硝酸盐,不一定生成氮气,故B错误;
C.此法可将汽车尾气中的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故C错误;
D.此法不是解决城市空气污染的唯一途径,故D错误.
故选A.
环境问题的最终解决要依靠科技进步.下列关于保护生存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利用沉淀反应除去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减少重金属污染,利于保护环境,故A正确;
B、焚烧垃圾发电排出的烟气中会有二恶英等物质,也会带来污染,故B错误;
C、减少使用、加强回收和再利用塑料是治理“白色污染”的主要途径,故C正确;
D、可通过改进燃烧装置和燃烧技术,减少煤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污染,利用保护环境,故D正确;
故选B.
下列有关新闻事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盐与水不发生化学反应,盐溶液凝固点比较低,撒盐是为化开路面上的冰,便于交通,体现了盐的物理性质,故A错误;
B、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添加乙醇,不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是混合物,故B错误;
C、聚乳酸可降解,有效防止产生白色污染,故C正确;
D、氮化硅陶瓷制造新型柴油发动机主要是因为耐高温、耐腐蚀,故D错误.
故选C
减少室内空气污染,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芦荟吸收室内污染性气体,对人体健康有益,故A正确;
B.很多装修材料中含有大量的甲醛、苯等有害物质,不要随意对室内装饰,故B正确;
C.居室内经常产生一些有害气体,经常通风可降低有害气体的浓度,故C正确;
D.室内洒香水,不能减少有害气体的危害,是一种掩耳盗铃的做法,对减少有害气体无益,故D错误.
故选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废旧电池中含重金属,焚烧无法除掉,应回收处理,故A错误;
B.防腐剂过量食用对人体有害,应合理添加,故B错误;
C.84消毒液是一种以次氯酸钠(NaClO)为主的高效消毒剂,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故C正确;
D.臭氧有强氧化性,对人体有害,故D错误.
故选C.
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主要原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废旧电池中含有汞、镉和铅等重金属元素,能污染土壤和水体,对人体有害,不能随意丢弃,而石墨电极、金属外壳等回收的价值不是很大,主要考虑污染问题,故选:B;
2022年北京-张家口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三大理念是“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为了可持续发展,下列环保建议中,你认为不能采纳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用天然气代替汽油和柴油作发动机燃料,减少污染的排放,保护环境,故A正确;
B.开发新能源,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故B错误;
C.禁止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可防止水污染,故C正确;
D.大量使用农药能污染水资源,所以不能大量使用农药以提高粮食产量,故D正确;
故选D.
(2011秋•徐州月考)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同时也会导致土壤污染,故A错误;
B.用CO2合成可降解塑料-聚碳酸酯,是由许多二氧化碳小分子聚合而成的大分子,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分解,实现“碳”的循环利用,故B正确;
C.碳纤维是由有机纤维经碳化及石墨化处理而得到的微晶石墨材料,不属于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故C错误;
D.添加食品添加剂时,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标准适量加入,过量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有害,故D错误;
故选B.
环保部门每天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以污染物浓度为标准确定空气质量的信息.这些污染物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环保部门报告的空气质量信息中,因空气中的CO2不属于大气污染物,故不在报告之列,而SO3、NH3因量极少而不予报告,《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方案中,提到的多种污染物前三项分别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悬浮颗粒物.
故选A.
(2015秋•淮安校级期中)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球的共识.
①下列措施不利于改善环境质量的是______(填字母).
A.利用太阳能、潮汐能、风力发电,以获取清洁能源
B.将废电池深埋,以减少重金属的污染
C.利用二氧化碳等原料合成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代替聚乙烯
②向煤中加入石灰石作为脱硫剂可以减少SO2的排放,生成CaSO4.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③天然水中含有的细小悬浮颗粒可以用______(填名称)作混凝剂进行净化处理.
正确答案
解:①A.利用太阳能、潮汐能、风力发电,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故A正确;
B.废电池中含有重金属,将废电池深埋,会造成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故B错误;
C.利用二氧化碳等原料合成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代替聚乙烯,减少白色污染,故C正确;
故答案为:B;
②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吸收SO2生成CaSO4,配平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2SO2+O2═2CaSO4+2CO2↑,故答案为:2CaCO3+2SO2+O2═2CaSO4+2CO2↑
③明矾作混凝剂进行净水,是因为能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可吸附水中含有的细小悬浮颗粒而生成沉淀,故答案为:明矾.
解析
解:①A.利用太阳能、潮汐能、风力发电,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故A正确;
B.废电池中含有重金属,将废电池深埋,会造成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故B错误;
C.利用二氧化碳等原料合成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代替聚乙烯,减少白色污染,故C正确;
故答案为:B;
②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吸收SO2生成CaSO4,配平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2SO2+O2═2CaSO4+2CO2↑,故答案为:2CaCO3+2SO2+O2═2CaSO4+2CO2↑
③明矾作混凝剂进行净水,是因为能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可吸附水中含有的细小悬浮颗粒而生成沉淀,故答案为:明矾.
2012年4月22日是第43个“世界地球日”,其主题为“绿色梦想,低碳行动”.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①开发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能源;
②大量开采地下水,以满足生产、生活的需求;
③在含硫的煤中加入适量生石灰;
④利用苯、甲苯等有机物代替水作溶剂;
⑤利用可降解的“玉米塑料”生产一次性饭盒.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绿色梦想,低碳行动”就是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因此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故①③⑤符合这一主题;
故选A.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