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物理--选修3-5]

(1)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让一束单色光照射到大量处于基态(量子数n=1)的氢原子上,被激发的氢原子能自发地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色光,则照射氢原子的单色光的光子能量为______eV.用

这种光照射逸出功为4.54eV的金属表面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是______eV.

(2)镭(Ra)是历史上第一个被分离出来的放射性元素,已知Ra能自发地放出α粒子而变成新核Rn,已知Ra的质量为M1=3.7533×10-25kg,新核Rn的质量为M2=3.6867×10-25kg,α粒子的质量为m=6.6466×10-27kg,现有一个静止的Ra核发生α衰变,衰变后α粒子的速度为3.68×105m/s.则:(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①写出该核反应的方程式.

②此反应过程中放出的能量是多少?

③反应后新核Rn的速度是多大?

正确答案

(1)氢原子能自发地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色光,说明氢原子激发到n=3的轨道,则入射光子的能量为E=E3-E1=-1.51+13.6=12.09ev;

由公式EK=E-W=12.09-4.54=7.55ev

(2)①核反应方程式为Ra→He+Rn

②由质能方程知△E=△mc2=(M1-M2-m)c2=1.2×10-12J

③反应前后动量守恒M2υ2-mυ=0

∴υ2=mυ/M2=6.6×103m/s

答案为(1)12.09  7.55

(2)①Ra→He+Rn

②反应过程中放出的能量是1.2×10-12J

③反应后新核Rn的速度是6.6×103m/s.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A.(选修模块3-3)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显微镜下看到墨水中的炭粒的无规则运动是热运动

B.一定量100℃的水变成100℃的水蒸汽,其分子之间的势能增加

C.晶体所有的物理性质各向异性,非晶体所有的物理性质各向同性

D.分子a从远处趋近固定不动的分子b,它们间分子力一直变大

(2)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经过三个不同的过程a、b、c后又回到初始状态.在过程a中,若系统对外界做功400J,在过程c 中,若外界对系统做功200J,则b过程外界对气体做功______J,全过程中系统______热量(填“吸收”或“出”),其热量是______J.

(3)现在轿车已进入普通家庭,为保证驾乘人员人身安全,汽车增设了安全气囊,它会在汽车发生一定强度的碰撞时,利用叠氮化钠(NaN3)爆炸时产生气体(假设都是N2)充入气囊,以保护驾乘人员.若已知爆炸瞬间气囊容量为70L,氮气的密度ρ=1.25×102Kg/m3,氮气的平均摩尔质量M=0.028k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mol-1,试估算爆炸瞬间气囊中N2分子的总个数N(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C.(选修模块3-5)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β衰变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B.目前已建成的核电站的能量来自于重核裂变

C.一个氢原子从n=3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最多能产生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D.卢瑟福依据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散射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2)当具有5.0eV能量的光子照射到某金属表面后,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是1.5eV.为了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入射光子的最低能量为______

A.1.5eV         B.3.5eV           C.5.0eV           D.6.5eV

(3)总质量为M的火箭被飞机释放时的速度为v0,方向水平.释放后火箭立即向后以相对于地面的速率u喷出质量为m的燃气,则火箭相对于地面的速度变为______.

正确答案

A、(1)A、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做布朗运动,是对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故A错误

B、一定量100℃的水变成100℃的水蒸汽,吸收热量,内能增加,动能不变,所以其分子之间的势能增加,故B正确

C、单晶体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异性的,而多晶体和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故C错误

D、当分子之间距离大于r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随着分子间距减小,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分子之间距离小于r0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随着分子间距减小,分子力逐渐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2)b过程气体体积不变,外界对气体做功为零.在过程a中,若系统对外界做功400J,在过程c 中,若外界对系统做功200J,b过程外界对气体做功为零.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U=W+Q研究全过程

0=-400+200+Q

Q=200J

所以全过程中系统吸收热量,其热量是200J

(3)设N2气体摩尔数n,则 n=,气体分子数N=nNA  

代入数据得:n=2×1026

C、(1)A、β粒子是原子核衰变时由中子转化而来,不能说明原子核中含有电子.故A错误.

B、目前已建成的核电站以铀为燃料,其能量来自于铀核的裂变.故B正确.

C、因为它是一个氢原子,一个氢原子最多从第三级跳到第二级,再跳到第一级,这样放出两条谱线.如果从第三级跳到第一级,这个氢原子就只放了一条谱线.故C错误.

D、卢瑟福依据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散射,认为只有原子的所有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中心,才能发生大角度偏转,从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D正确.

故选BD.

(2)由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具有最大的初动能是1.5eV.而入射光的能量为5.0eV.则该金属的逸出功为3.5eV.而不论入射光的能量如何变化,逸出功却不变.所以恰好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的能量最低为3.5eV.

故选:B

(3)根据整个火箭喷出质量为m的燃气前后动量守恒列出等式

Mv0=-mu+(M-m)v

v=

故答案为:A、(1)B

(2)0,吸收,200

(3)爆炸瞬间气囊中N2分子的总个数是2×1026

C、(1)BD

(2)B

(3)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若用能量为10.5eV的光子去照射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则氢原子______________;

A.能跃迁到n=2的激发态上去

B.能跃迁到n=3的激发态上去

C.能跃迁到n=4的激发态上去

D.不能跃迁到任何一个激发态

(2)质量为M=2.0kg的木块,从A点由静止起沿斜面下滑,斜面倾角为θ=37°,木块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0.50。开始下滑后1s末,一子弹以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初速度v0=900m/s,射入木块,经极短时间,以v1=100m/s的速度穿出木块,已知子弹的质量为m=0.015kg,取sin37°=0.6,cos37°=0.8,g=10m/s2,求子弹穿出后,木块在运动过程中到A点的最小距离。

正确答案

(1)D

(2)木块沿斜面下滑,由牛顿定律有:Mgsin37°-μMgcos37°=Ma

解得a=2m/s21s末速度v=at=2m/s,位移为:s=at2=1m

子弹射入木块,子弹与木块动量守恒,设沿斜面向上为正,则有:

mv0-Mv=mv1+Mv'

解得:v'=4m/s,方向沿斜面向上

当木块沿斜面上滑,由牛顿定律有:Mgsin37°+μMgcos37°=Ma'

解得a'=10m/s2子弹能上滑距离为s'=

代入数据解得:s'=0.8m

所以木块距A点的最小距离为Δs=s-s'=0.2m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附加题)氢原子基态的轨道半径为0.53×10-10m,基态能量为-13.6eV,将该原子置于静电场中使其电离,静电场场强大小至少为多少?静电场提供的能量至少为多少?

正确答案

该原子置于静电场中使其电离,其临界状态是电场力等于库仑引力.

eE=k

E=k=5×1011V/m

要使处于n=1的氢原子电离,照射光光子的能量应能使电子从第1能级跃迁到无限远处.

E-E1=0-(-13.6)eV=13.6Ev=2.2×10-18J

答:静电场场强大小至少为5×1011V/m,静电场提供的能量至少为2.2×10-18J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氢原子第n能级的能量为En=,其中E1是基态能量.而n=1,2,….若一氢原子发射能量为-E1的光子后处于比基态能量高出-E1的激发态,则氢原子发射光子前后分别处于第几能级?

(2)如图所示,竖直平行直线为匀强电场的电场线,电场方向未知,A,B是电场中的两点,AB两点的连线长为l且与电场线所夹的锐角为θ.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粒子以初速度v0从A点垂直进入电场,该带电粒子恰好能经过B点.不考虑带电粒子的重力大小.

根据你学过的物理学规律和题中所给的信息,对反映电场本身性质的物理量(例如电场强度),你能作出哪些定性判断和求得哪些定量结果?

正确答案

(1)设氢原子发射光子前后分别位于第l与第m能级,依题意有:-=-E1

-E1=-E1

解得:m=2

l=4

答:氢原子发射光子前后分别处于第4能级和第2能级.

(2)因粒子带负电且向下偏转,故电场力方向向下,所以电场方向竖直向上.

水平方向匀速运动,有:lsinθ=v0t                       

竖直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有lcosθ=at2

则加速度:a=

由qE=ma,得电场强度大小:E==

B点的电势高于A点的电势,有A、B两点间的电势差为:

UAB=-Elcosθ=-=-cot2θ

答:B点的电势高于A点的电势,有A、B两点间的电势差为-cot2θ.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在氢原子光谱中,电子从较高能级跃迁到n=2能级发出的谱线属于巴耳末线系.若-群氢原子自发跃迁时发出的谱线中只有2条属于巴耳束线系,则这群氢原子自发跃迁时最多可发出______条不同频率的谱线.

(2)一个物体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外面扣-质量为M的盒子,如图1所示.现给盒子一初速度v0,此后,盒子运动的v-t图象呈周期性变化,如图2所示.请据此求盒内物体的质量.

正确答案

(1)氢原子光谱中只有两条巴耳末系,即是从n=3,n=4轨道跃迁到n=2轨道,故电子的较高能级应该是在n=4的能级上.然后从n=4向n=3,n=2,n=1跃迁,从n=3向n=2,n=1,从n=2向n=1跃迁,,故这群氢原子自发跃迁时最大能发出=6条不同频率的谱线.

(2)设物体的质量为m,t0时刻受盒于碰撞获得的速度v,

由于系统放置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故系统水平向动量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Mv0=mv

3t0时刻物体与盒子右壁碰撞使盒子速度又变为v0,说明该碰撞是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系统动能守恒

M=mv2

联立以上两式解得:

m=M

故盒内物体的质量为M.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物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分布只与物体温度和辐射波的波长有关

B、对于同一种金属来说,其截止频率恒定,与入射光的频率及光的强度均无关

C、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角超过了900,表明原子中带正电的物质体积很小

D、玻尔的能级原子模型虽然使用了定态、跃迁、量子等概念但保留“轨道”是其缺陷

E、光衍射现象中,产生暗条纹的地方光子出现的概率低,这是波粒二象性的观点

F、做示踪原子的物质尽可能选用半衰期长一些的放射性元素

G、核力具有饱和性和短程性,原子核为了稳定,故重核在形成时其中子数多于质子数

H、比结合能小的原子核结合成或分解成比结合能大的原子核时一定释放核能

(2)如图所示,一个有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0.50T,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MN是磁场的左边界.在距磁场左边界MN的1.0m处有一个放射源A,内装放射物质22688Ra (镭),22688Ra发生α衰变生成新核Rn (氡).放在MN左侧的粒子接收器接收到垂直于边界.MN方向射出的质量较小的粒子,此时接收器位置距直线OA的距离为1.0m.

(1)试写出Ra的衰变方程;

(2)求衰变后α粒子的速率;

(3)求一个静止镭核衰变释放的能量.

(设核能全部转化为动能,取1u=1.6×10-27kg,电子电量e=1.6×10-19C)

正确答案

(1)

A、物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分布只与物体温度和辐射波的波长有关.故A正确.

B、截止频率由金属本身因素决定,与入射光的频率和强度无关.故B正确.

C、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角超过了90°,表面原子的中央集中了全部的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故C错误.

D、玻尔的能级原子模型虽然使用了定态、跃迁、量子等概念但保留“轨道”是其缺陷.故D正确.

E、光衍射现象中,产生明条纹的地方光子出现的概率高.故E错误.

F、做示踪原子的物质尽可能选用半衰期长一些的放射性元素.故F正确.

G、核力具有饱和性和短程性,重核在形成时其中子数多于质子数.故G正确.

H、比结合能小的原子核结合成或分解成比结合能大的原子核时有质量亏损,释放核能.故H正确.

故选ABDFGH

(2)衰变方程为:Ra→Rn+ He.

对α粒子,qvαB=m

则vα=

代入数据,解得:vα=2.5×107m/s

(3)

由动量守恒得,0=mvα-Mv

v=vα==m/s=4.5×105m/s.

则核衰变释放的能量E=Mv2+m

代入数据,解得:E=12.7×10-13J

答:(1)衰变方程为:Ra→Rn+ He.

(2)衰变后α粒子的速率为2.5×107m/s.

(3)核衰变释放的能量为12.7×10-13J.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所示,当氢原子从n=4向n=2的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光子照射在某金属上,刚好能发生光电效应,则该金属的逸出功为________eV。现有一群处于n=5的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在辐射出的各种频率的光子中,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频率共有__________种。

正确答案

2.55,6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已知金属钨的逸出功W=4.54 eV,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所示。有一群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用辐射出的最大频率的光子照射金属钨,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是多少?

正确答案

解: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辐射出最大频率的光子能量E=E3-E1解得E=12.09 eV

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k,则E=W+Ek

解得Ek=7.55 eV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用波长为0.33μm的紫外线照射某金属,发生了光电效应.利用电场对光电子的减速作用,测出了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2.7×10-19J.取普朗克常量h=6.6×10-34J•s.

(1)求该金属的逸出功.

(2)至少用多大频率的光照射该金属才能发生光电效应?

正确答案

(1)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mv2=hν-W①

其中ν=

得W=3.3×10-19J       ③

(2)W=hν0           ④

ν0=5×1014Hz      ⑤

答:①该金属的逸出功为3.3×10-19J.

②至少用5×1014Hz 频率的光照射该金属才能发生光电效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氢原子处于基态时,原子能量E1=-13.6eV,已知电子电量e=1.6×10-19C,电子质量m=0.91×10-30kg,氢的核外电子的第一条可能轨道的半径为r1=0.53×10-10m。

(1)若要使处于n=3的氢原子电离,至少要用频率多大的光子照射氢原子?

(2)氢原子核外电子的绕核运动可等效为一环形电流,则氢原子处于n=3的定态时,核外电子运动的等效电流多大?

(3)若已知钠的极限频率为6.00×1014Hz,今用一群处于n=5的激发态的氢原子发射的光谱照射钠,试通过计算说明有哪几条谱线可使钠发生光电效应?

正确答案

解:(1)要使处于n=3的氢原子电离,照射光光子的能量应能使电子从第3能级跃迁到无限远处,最小频率的电磁波的光子能量应为:

得v=3.65×1016Hz

(2)氢原子核外电子绕核做匀速圆周运动,库伦力作向心力,有 ①,其中r3=9r1

根据电流强度的定义

由①②得

将数据代入③得I=3.85×10-5A

(3)由于钠的极限频率为6.00×1014Hz,则使钠发生光电效应的光子的能量至少为

eV=2.486 eV

一群处于n=5的激发态的氢原子发射的光子,要使钠发生光电效应,应使跃迁时两能级的差,所以在10条光谱线中有E51、E52、E41、E31、E21、E426条谱线可使钠发生光电效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自然界,“氮.4”的原子核有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称为玻色子;而“氦-3”只有一个中子,称为费米子-“氦-3”是一种目前已被世界公认的高效、滴洁、安全、廉价的核聚变发电燃料.

(1)质子数与中子数互换的核互为“镜像核”,例如 2 3He和 1 3H的“镜像核”,同样 1 3H也是 2 3He的“镜像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7 15N和 8 16O互为“镜像核”

B. 7 13N和 6 13C互为“镜像核”

C.β衰变的本质是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同时放出一个电子

D.核反应 1 2H+ 1 3H→ 2 4He+ 0 1n的生成物中有α粒子,该反应是α衰变

(2)围绕一不稳定原子核轨道的电子可被原子核俘获,使原子序数发生变化(例如从离原子核最近的K层电子中俘获电子,叫“K俘获”),发生这一过程后,新原子核______

A.带负电    B.与原来的原子不是同位素

C.比原来的原子核多一个质子  D.比原来的原子核多一个中子

(3)宇宙射线每时每刻都在地球上引起核反应.自然界的14C大部分是宇宙射线中的中子轰击“氮-14”产生的,核反应方程式为 7 14N+ 0 1n→ 6 14C+ 1 1h.若中子的速度为v1=8×l06m/s,反应前“氮-14”的速度认为等于零.反应后生成的14C粒子的速度为v2=2.0×l05m/s,其方向与反应前中子的运动方向相同.

①求反应中生成的另一粒子的速度:

②假设此反应中放出的能量为0.9MeV,求质量亏损.

正确答案

(1)A、N和O不是互为“镜像核”,故A错误;

B、N和C互为“镜像核”,故B正确;

C、β衰变的本质是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同时放出一个电子,故C正确;

D、核反应H+H→He+n是核聚变,生成物中虽然有α粒子,但该反应不是α衰变,故D错误;

(2)A、原子核带正电,故A错误;

B、原子核俘获一个电子后,一个质子变成中子,质子数减少一,中子数多一个,

新原子核的质子数发生变化,新原子与原来的原子不变同位素,故B正确,C错误,D正确;

故选BD;

(3)①轰击前后系统动量守恒,选中子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1v1=m1v1′+m2v2′,

解得,氢核速度v2′=5.2×106m/s,方向与中子原速度方向相同;

②由质能方程△E=△mc2,得△m==≈9.66×10-4u;

故答案为:(1)BC;(2)BD;(3)①粒子的速度是5.2×106m/s;②质量亏损是9.66×10-4u.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氢原子第n能级的能量为,其中E1是基态能量,而n=1,2……若一氢原子发射能量为的光子后处于比基态能量高出的激发态,则氢原子发射光子前后分别处于第几能级?

(2)一速度为v的高速α粒子与同方向运动的氖核发生弹性正碰,碰后α粒子恰好静止。求碰撞前后氖核的速度。(不计相对论修正)

正确答案

解:(1)设氢原子发射光子前后分别位于第l与第m能级,则依题意有

 ①

由②式解得m=2 ③

由①③式得l=4 ④

(2)设α粒子与氖核的质量分别为mα和mNe,氖核在碰撞前后的速度分别为vNe与vNe',由动量守恒与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mαv+mNevNe=mNevNe' ①

解得③,

已知

将⑤式代入③④式得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951年物理学家发现了“电子偶数”,所谓“电子偶数”,就是同一个负电子和一个正电子绕它们的质量中心旋转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已知正、负电子的质量均为m,普朗克常量为h,静电力常量为k。

(1)若正、负电子是由一个光子和核场相互作用产生的,且相互作用过程中核场不提供能量,则此光子的频率必须大于临界值,临界值为多大?

(2)假设“电子偶数”中,正、负电子绕它们质量中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r、运动速度v及电子的质量满足玻尔的轨道量子化理论:2mevr=nh/2π,n=l,2,…“电子偶数”的能量为正、负电子运动的动能和系统的电势能之和,已知两正、负电子相距为L时系统的电势能为。试求n=1时“电子偶数”的能量。

(3)“电子偶数”由第一激发态跃迁到基态发出光子的波长为多大?

正确答案

解:(1)设光子频率的临界值为v0,则

 

(2)由于正、负电子质量相等,故两电子的轨道半径相等,设为r,则正、负电子间距为2r,速度均为v,则

电子偶数能量

电子偶数基态能量为

(3)电子偶数处于第一激发态时能量设电子偶数从第一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发出光子的波长为λ,则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已知氢原子的电子轨道半径为r1=0.528×10-10 m,量子数为n的能级值为

(1)求电子在基态轨道上运动时的动能。

(2)有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n=3的激发态,画出能级图,并在图上用箭头标明这些氢原子能发出哪几条光谱线。

(3)计算这几条光谱线中波长最短的一条的波长。

(静电力常量k=-9×109 N·m/C2,电子电荷量e=1.6×10-19 C,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真空中光速c=3.00×108 m/s)

正确答案

解:由,可计算出电子在任意轨道上运动的动能,并由此计算出相应的电势能Epn,且Ekn=|En|,Epn=2En(1)核外电子绕核做匀速圆周运动,静电引力提供向心力,则

又知,故电子在基态轨道的动能为:

13.6 eV

(2)当n=1时,能量级为

当n=2时,能量级为

当n=3时,能量级为

能发出光谱线分别为3→2,2→1,3→1共三种,能级见下图

(3)由E3向E1跃迁时发出的光子频率最大,波长最短

hv=Em-En,又知,则有

下一知识点 : 放射性与原子核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光源与激光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