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系统的结构
- 共3696题
某种甲虫通过分解土壤中的落叶获得养分,可推测这种甲虫(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
A、捕食关系是指种群之间的关系.故A错误.
B、某种甲虫通过分解土壤中的落叶获得养分,可知该甲虫是分解者.故B错误.
C、分解者分解动物植物的遗体、粪便等,最终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促进了物质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故C正确.
D、在能量金字塔中位于底部的是生产者.而甲虫是分解者.故D错误.
故选C.
如图是某陆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甲和戊为生产者,其它的为消费者,A正确;
B、从这两条食物链可看出:甲→丙→丁→辛、戊→丁→辛、丁和辛之间的关系为捕食,从甲→乙→辛、甲→丙→乙→辛、甲→丙→乙→丁→辛,丁和辛之间的关系为竟争关系,B正确;
C、辛 的食物来源有乙、丁、已,因此丙种群数量下降10%,辛种群不会发生明显变化,C正确;
D、食物链越长,顶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因而从食物链甲→丙→乙→丁→辛获得的能量最少,D错误.
故选:C.
如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a、b、c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根据图中数量关系可以判断a、b、c三者构成的捕食关系为c→b→a,a为次级消费者,A错误;
B、c→b→a构成一条食物链,B错误;
C、a与b、b与c为捕食关系,C正确;
D、a与c不存在竞争关系,D错误.
故选:C.
某湿地生态系统生存着多种动植物类群,对其中的动物类群进行解剖分析时,发现各类动物的消化道内容物如表(√表示有此类残骸).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除表所含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还应有______,这些组成成分通过______紧密联系,形成统一整体.
(2)表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蛇同化的能量流向:______、______.
(3)相关部门计划将该湿地开发为旅游景区,打算清除多种野生植物,并扩大荷花等观赏植物的种植面积,此举对该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______.
(4)该湿地是金线偶褶蛙的唯一产区,为了解这一物种在该区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标记重捕法进行取样研究,第一次捕获120只,测量并作标记后释放,两周后在相同区域再次捕获到不带有标记的85只,带有标记的15只,此环境中大约有金线偶褶蛙______只.若标记物易脱落,则该估算值可能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正确答案
解:(1)生态系统成分有非生物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还应有非生物和能量、分解者;这些组成成分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紧密联系,形成统一整体.
(2)表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即以植物为食的生物有蝗虫、沼虾、螺、鱼类;生物同化量中的能量流向:一是流向下一营养级;二是供给呼吸作用.
(3)扩大荷花等几种观赏植物的种植面积,此举破坏了物种多样性,对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不利的.
(4)根据标记重捕法知识,可得120÷=800只,若标记物易脱落,则该估算值可能偏大.
故答案为:(1)非生物和能量、分解者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2)下一营养级; 供给呼吸作用
(3)破坏了物种多样性,对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利
(4)800 偏大
解析
解:(1)生态系统成分有非生物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还应有非生物和能量、分解者;这些组成成分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紧密联系,形成统一整体.
(2)表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即以植物为食的生物有蝗虫、沼虾、螺、鱼类;生物同化量中的能量流向:一是流向下一营养级;二是供给呼吸作用.
(3)扩大荷花等几种观赏植物的种植面积,此举破坏了物种多样性,对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不利的.
(4)根据标记重捕法知识,可得120÷=800只,若标记物易脱落,则该估算值可能偏大.
故答案为:(1)非生物和能量、分解者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2)下一营养级; 供给呼吸作用
(3)破坏了物种多样性,对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利
(4)800 偏大
下列最可能用于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是( )
①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②消费者,自养生物 ③草食动物,异养生物
④自养生物,第一营养级 ⑤自养生物,初级消费者.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①正确;
②消费者都是异养型生物,②错误;
③草食动物属于消费者,是异养型生物,③正确;
④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④正确;
⑤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⑤错误.
故选:C.
有人研究了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后,画出了如图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在图Ⅰ所示食物网中,生产者是______(填写字母),E和H之间的关系是______.G占有哪几个营养级?______.若大量捕杀G,短时间内F的变化是______.
(2)图Ⅱ表示某人的体液各部分的关系,当此人感染了一种病毒痊愈后,会在其甲中发现______分化成的记忆细胞.此人在进行野外生存训练时,食用了馒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及时喝到水,随后他的血液中含量明显增多的激素可能有______和______.
(3)图Ⅲ表示碳循环,C表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在图Ⅰ所示食物网中,生产者是F,E和H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根据图中的4条食物链:F→G;F→E→G;F→E→H→G;F→H→G,可知G占第二、三、四营养级.若大量捕杀G,F由于缺少天敌短时间内F将增多.
(2)图Ⅱ表示某人的体液各部分的关系,当此人感染了一种病毒痊愈后,会在其甲血浆中发现T细胞和B细胞分化成的记忆细胞.此人在进行野外生存训练时,食用了馒头,血糖含量增加,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明显增多,从而降低血糖.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及时喝到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明显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
(3)图Ⅲ表示碳循环,D表示非生物成分,B表示生产者,C表示分解者,A表示消费者.
故答案为:
(1)F 捕食和竞争 第二、三、四 增多
(2)T细胞和B细胞 胰岛素 抗利尿激素
(3)分解者
解析
解:(1)在图Ⅰ所示食物网中,生产者是F,E和H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根据图中的4条食物链:F→G;F→E→G;F→E→H→G;F→H→G,可知G占第二、三、四营养级.若大量捕杀G,F由于缺少天敌短时间内F将增多.
(2)图Ⅱ表示某人的体液各部分的关系,当此人感染了一种病毒痊愈后,会在其甲血浆中发现T细胞和B细胞分化成的记忆细胞.此人在进行野外生存训练时,食用了馒头,血糖含量增加,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明显增多,从而降低血糖.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及时喝到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明显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
(3)图Ⅲ表示碳循环,D表示非生物成分,B表示生产者,C表示分解者,A表示消费者.
故答案为:
(1)F 捕食和竞争 第二、三、四 增多
(2)T细胞和B细胞 胰岛素 抗利尿激素
(3)分解者
如图为某池塘中部分食物网示意图.太阳鱼大多时间都在水底觅食,以摇蚊幼虫为主要食物.若在池塘里放养黑鲈鱼(以幼小太阳鱼为食),小太阳鱼大都转移到芦苇丛中捕食浮游动物,但生长迟缓,等生长到安全大小后再回到池底觅食.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随这季节的变化,水生植物的种类的数量会发生改变,导致摇蚊的数量发生改变,进而引起太太阳鱼的食物来源发生改变,故A错误;
B、由图可知:浮游动物与摇蚊的种间关系有竞争(竞争藻类)和捕食,故B正确;
C、能量随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递减.小太阳鱼大都转移到芦苇丛中捕食浮游动物,但生长迟缓,可能与获得能量较少有关,故C正确;
D、粪便的能量属于未同化的能量,仍属于上一个营养级,太阳鱼属于第三、第四营养级,其粪便中含有第二、第三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故D正确.
故选A.
请根据生态系统相关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共有______条食物链;鹰与蛇的关系:______,如果图中鹰a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则最多消耗植物______KJ.
(3)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______
(4)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非生命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5
捕食和竞争
1000a
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解析
解:(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命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四部分.
(2)图示食物网共含5条食物链.由于鹰捕食蛇,且都捕食鼠,所以鹰与蛇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如果图中鹰a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则最多消耗植物a÷10%÷10%÷10%=1000aKJ.
(3)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植物(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4)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故答案为:
(1)非生命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5 捕食和竞争 1000a
(3)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
(4)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回答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问题:
(1)Crooked湖是南极的淡水湖之一,该湖的主要生物以及这些生物的营养关系如图1所示.请回答:
①与我省洞庭湖相比,洞庭湖的自我调节能力较高,原因是______.
②鞭毛藻同化的能量最终有三个流向:一是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一部分;二是被下一营养级利用;三是______.
(2)图2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E表示牧草一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E1、E2、E3分别表示流人牲畜、昆虫、鼠的能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草原上的牧草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与牲畜、昆虫、鼠等生物进行着信息交流,其作用在于______.
②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③调查发现出现了有耐旱性状的牧草新物种,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原因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导致牧草的______发生定向改变,最终与其他种类的牧草产生了______.
正确答案
解:(1)①与我省洞庭湖相比,洞庭湖的自我调节能力较高,原因是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
②鞭毛藻同化的能量最终有三个流向:一是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一部分;二是被下一营养级利用;三是被分解者利用.
(2)①草原上的牧草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与牲畜、昆虫、鼠等生物进行着信息交流,其作用在于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②牧草是第一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为E,牲畜、昆虫、鼠同为第二营养级的生物,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为E1+E2+E3.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E1+E2+E3)/E.
③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因此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导致牧草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最终与其他种类的牧草产生了生殖隔离.
故答案为:
(1)①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
②被分解者利用
(2)①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②(E1+E2+E3)/E
③种群基因频率 生殖隔离
解析
解:(1)①与我省洞庭湖相比,洞庭湖的自我调节能力较高,原因是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
②鞭毛藻同化的能量最终有三个流向:一是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一部分;二是被下一营养级利用;三是被分解者利用.
(2)①草原上的牧草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与牲畜、昆虫、鼠等生物进行着信息交流,其作用在于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②牧草是第一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为E,牲畜、昆虫、鼠同为第二营养级的生物,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为E1+E2+E3.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E1+E2+E3)/E.
③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因此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导致牧草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最终与其他种类的牧草产生了生殖隔离.
故答案为:
(1)①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
②被分解者利用
(2)①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②(E1+E2+E3)/E
③种群基因频率 生殖隔离
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羊羔.第5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第6年,野兔种群暴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回答问题:
(1)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______,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2)画出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组成的食物网.
______
(3)人登岛后的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竞争强度______(增加、减小、不变).
(4)该岛屿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_和______.
(5)用样方法调查某种牧草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人可以捕食狐,同时两者竞争食物羊;兔瘟热病毒寄生于野兔细胞内.
(2)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由生产者开始,由最高级消费者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如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最高级消费者.
(3)人登岛以后,狐狸濒临灭亡,野兔数量大大增加,导致食物空间等竞争加剧,则竞争强度增加.
(4)该岛屿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5)用样方法调查某种牧草种群密度时,随机取样以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故答案为:
(1)竞争和捕食 寄生
(2)
(3)增加
(4)垂直结构水平结构
(5)随机取样
解析
解:(1)人可以捕食狐,同时两者竞争食物羊;兔瘟热病毒寄生于野兔细胞内.
(2)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由生产者开始,由最高级消费者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如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最高级消费者.
(3)人登岛以后,狐狸濒临灭亡,野兔数量大大增加,导致食物空间等竞争加剧,则竞争强度增加.
(4)该岛屿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5)用样方法调查某种牧草种群密度时,随机取样以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故答案为:
(1)竞争和捕食 寄生
(2)
(3)增加
(4)垂直结构水平结构
(5)随机取样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