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系统的结构
- 共3696题
绿色植物体内的下列哪一项代谢活动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没有直接的关系?(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变为有机物中的碳,A错误;
B、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散失到环境中,与碳循环无直接关系,B正确;
C、有氧呼吸是植物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C错误;
D、无氧呼吸是植物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D错误.
故选:B.
如图是北方某草原生态系统模式图(数字代表某一时期统计的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下列有关该生态系统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甲、乙、丙和丁组成生物群落,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A正确;
B、甲到乙的传递效率是200÷1300×100%=15%,乙到丙的传递效率是20÷200×100%=10%,B正确;
C、各营养级的生物输出能量之和与输入该营养级能量之差,用于有机物积累,如乙输入200,输出112+20+28=160,则输出能量之和约为输入该营养级能量的80%,而能量流动传递效率为10-20%,C错误;
D、各营养级之间存在的信息传递能调整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使得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C.
下列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逐级递减的原因是每个营养级都要呼吸作用消耗,都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分解等,一部分能量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繁殖不是逐级递减的原因,A错误;
B、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少的能量,B正确;
C、最高营养级没有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C错误;
D、自然生态系统中,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且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故生产者获得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D错误.
故选:B.
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图乙为某植食性动物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速率变化曲线;图丙表示该草原引入外来物种野兔,研究人员根据调查了f年间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绘制的入值变化曲线.
(1)图甲中各种组成成分,通过______紧密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甲图中代表生产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字母依次是______.
(2)在该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假如某动物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该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为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则该动物同化的能量为______.若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400kJ,则次级消费者最多可得到能量______.
(3)图甲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
(4)图乙中,在第t1年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植食性动物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60只全部标志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未标志的80只,标志的20只.估算该植食性动物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是______只.
(5)丙图中d-e年,野兔种群数量______(增加、降低或不变),其年龄组成是______;种群呈“J”型增长时间段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甲中各种组成成分,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紧密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甲图中代表生产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字母依次是E、D、C.
(2)某一营养级的摄入量=粪便中的能量(未同化的能量)+同化的能量.已知某动物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该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为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则该动物同化的能量为n-36%n=64%n.若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400kJ,则次级消费者最多可得到能量=400×20%×20%=16KJ.
(3)由于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从图中曲线可知,第t1年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为.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60=(80+20):20,N=300只,即
=300只,所以K值为600只.
(5)丙图中d-e年,λ值小于1,所以野兔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种群呈“J”型增长时间段为a-b,此段时间内,λ>1,野兔种群数量持续增加.
故答案为:
(1)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E、D、C
(2)64%n 16KJ
(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600
(5)下降 衰退型 a-b
解析
解:(1)图甲中各种组成成分,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紧密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甲图中代表生产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字母依次是E、D、C.
(2)某一营养级的摄入量=粪便中的能量(未同化的能量)+同化的能量.已知某动物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该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为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则该动物同化的能量为n-36%n=64%n.若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400kJ,则次级消费者最多可得到能量=400×20%×20%=16KJ.
(3)由于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从图中曲线可知,第t1年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为.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60=(80+20):20,N=300只,即
=300只,所以K值为600只.
(5)丙图中d-e年,λ值小于1,所以野兔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种群呈“J”型增长时间段为a-b,此段时间内,λ>1,野兔种群数量持续增加.
故答案为:
(1)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E、D、C
(2)64%n 16KJ
(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600
(5)下降 衰退型 a-b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kJ).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丙的能量是来自于乙能量的一小部分,乙的能量是来自于甲能量的一小部分,两者之和与甲固定的能量不等,A错误;
B、在两个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之间,乙具有能量越多的时候,进入丙体内的能量就会越多,B错误;
C、图中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200,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32,因此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32÷200×100%=16%,C正确;
D、并不是营养级越低,生物数量就越多,如在食物链为:松树→松毛虫→鸟中,树的数量会少于松毛虫,D错误.
故选:C.
某农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中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
(1)此地形成的群落是______演替的结果.如果该农田由于经营不善而被废弃,则之后的群落演替将在______和______上与人工经营时存在很大不同.
(2)流经该农田的总能量______(大于/等于/小于)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3)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______,鼬同化的能量中______%用于生长发育繁殖.
(4)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调节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正确答案
解:(1)弃耕地上原有土壤条件、植物种子和其他繁殖体保留,因此该演替为次生演替.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2)由表中摄入量和同化量的具体数据可知,流经该农田的总能量大于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3)根据表格计算能量从田鼠到鼬的能量传递效率是2.25╳108÷7.50╳109=3%.鼬同化的能量中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比例为(2.25╳108-2.18×108)÷2.25╳108≈3.1%.
(4)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故答案为:
(1)次生 速度 方向
(2)大于
(3)3% 3.1%
(4)种间关系
解析
解:(1)弃耕地上原有土壤条件、植物种子和其他繁殖体保留,因此该演替为次生演替.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2)由表中摄入量和同化量的具体数据可知,流经该农田的总能量大于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3)根据表格计算能量从田鼠到鼬的能量传递效率是2.25╳108÷7.50╳109=3%.鼬同化的能量中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比例为(2.25╳108-2.18×108)÷2.25╳108≈3.1%.
(4)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故答案为:
(1)次生 速度 方向
(2)大于
(3)3% 3.1%
(4)种间关系
研究某水域生态系统中藻类(假设是唯一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状况,可先把藻类从已知水体中过滤出来,测定藻类的生物量,并据此推算出该生态系统中藻类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生态系统在光照强度适宜时,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增多,但不会提高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A错误;
B、藻类细胞中所含色素的种类和比例与水域深度有关,色素中的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而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又水域深度越小,光照越多,B错误;
C、藻类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将固定的太阳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所以藻类固定太阳能的同时伴随着物质循环,C错误;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取决于藻类所固定的太阳能,D正确.
故选D.
下图为生态学家对某弃耕地的一条捕食食物链(植物→鼠→鼬)进行能量流动研究的结果[单位为×107J/(hm2•a)].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分析题图,总初级生产量为25000×107J/(hm2•a),流向鼠的只有105×107J/(hm2•a),且被同化的只有75×107J/(hm2•a),所以该弃耕地以腐食食物链为主,A正确;
B、弃耕地上原有土壤条件、植物种子和其他繁殖体保留,因此该演替为次生演替,B正确;
C、生物量是指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活的有机物质(干重)(包括生物体内所存食物的重量)总量,所以鼠种群的生物量小于3.5×107(75-71.5)J/hm2•a,C错误;
D、鼬同化的能量中有少部分用于其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大部分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D正确.
故选:C.
澳洲草原广阔,但千万头牛的粪便覆盖草场使牧草大量枯死,后从亚洲引进专以牛粪为食的蜣螂.据测定牛吃100kg牧草,能使体重增加10kg,若按这种能量传递效率计算,则从牛体内流入蜣螂体内的能量传递效率,以及牛的同化量转变为蜣螂的同化量分别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蜣螂是分解者,不属于营养级的结构,所以流入蜣螂体内的能量传递效率,以及牛的同化量转变为蜣螂的同化量均为0,故选项D正确.
故选:D.
在自然界,圆褐固氮菌与根瘤菌相比(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圆褐固氮菌与根瘤菌的固氮产物都是NH3,A错误;
B、圆褐固氮菌与根瘤菌的繁殖方式都是二分裂,B错误;
C、圆褐固氮菌与根瘤菌的代谢类型异养需氧型,C错误;
D、圆褐固氮菌与根瘤菌的固氮总量不同,D正确.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