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系统的结构
- 共3696题
如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简图,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四种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生物群落是由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组成的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所以图中甲、乙、丁共同构成生物群落,A错误;
B、已知丁代表分解者,可以是细菌或者真菌,其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B错误;
C、图中①表示生产者甲被消费者乙捕食,C错误;
D、丙代表无机环境,其中包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等,D正确.
故选:D.
如图表示A、B两个特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①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
②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
③若A和B中玉米的数量相同且能量传递效率都为10%,当A能养活10000人时,则B最多能养活1000人;
④若土壤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则A中的人类比 B中的人类体内污染物浓度低.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根据能量流动特点,如果A和B中玉米的能量相同,则理论上吃玉米的人(第二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定比吃牛肉的人(第三营养级)获得的能量多.但是他们各自摄取的食物的量如果不同,根据能量的流动传递规律,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不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①错误;
②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但是能量的传递效率的高低和营养级的高低没有关系,一般传递效率不变,都是10%-20%,②错误;
③若A和B中玉米的数量相同,A能养活10000人,则B最多能养活10000÷10%×10%×10%=1000人,③正确;
④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难降解的污染物积累越多,所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时,A中的人比B中的人体内污染物浓度低,④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有③④.
故选:D.
如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y值大小可作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A正确;
B、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关,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则抵抗力稳定性越强,y值小,恢复力稳定性越弱,x越大,B正确;
C、y的大小反映了抵抗力稳定性大小,x表示生态系统的恢复力高低,对于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y越大,抵抗力稳定性弱,则恢复到原来状态所需要的时间越短,C正确;
D、TS值是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偏离正常水平的程度,该值越小,则表示生态系统总稳定性越大,D错误.
故选:D.
(2015秋•衡阳县期末)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能量流动是从甲(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75+200+875=1250kJ,A正确;
B、乙的同化量为370kJ,丙的同化量为55kJ,因此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100%=15%,B正确;
C、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C正确;
D、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D错误.
故选:D.
(2015秋•咸阳校级月考)以下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于大象粪便是大象消化后没有吸收的能量,不属于大象同化的能量,所以一种专以大象粪为食蜣螂,不能从大象同化的能量中获取能量,其从大象粪便中获取的能量应该属于大象的上一营养级,A错误;
B、食物链是从生产者开始的,所以第一营养级的生物一定是生产者,而兔子应该属于第二营养级,所以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B错误;
C、使用粪便作肥料,其中的物质被分解后能可以流向农作物,而能量不能流向农作物,C错误;
D、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建造的人工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依赖性,因而会强烈干扰其它生态系统,D正确.
故选:D.
生态学家对某弃耕田的一条食物链中的能量流动进行研究,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是J/(hm2•a).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田鼠未同化的能量=摄入量-同化量=1.05×109-7.50×108=3.00×108 J/(hm2•a);故A正确.
B、田鼠到鼬的能量传递效率=2.25×107÷7.50×108×100%=3%;故B错误.
C、鼬同化量中用于生长、发育、繁殖=(2.25×107-2.18×107÷2.25×107×100%=3.1%;故C正确.
D、根据表格分析,食物链为植物→田鼠→鼬,各营养级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如田鼠多,则草少,草少则田鼠由于缺少食物而减少;故D正确.
故选B.
如图为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图解,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a).依据图回答问题:
(1)用表格的形式,将每一营养级上的能量“流入”和“输入后一营养级的能量”进行数据整理.
(2)计算输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占流入第一营养级能量的百分比______,计算输入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占流入第二营养级能量的百分比______.
(3)通过以上分析,你能总结出什么规律?______
(4)如果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的能量数值,按营养级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则可形成______图形,可更加形象地说明以上规律.
(5)该生态系统的群落物种丰富度越小,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______,恢复力稳定性越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已知生产者同化的能量是464.6 J/(cm2.a);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是62.8 J/(cm2.a);肉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是12.6 J/(cm2.a).设计表格将每一营养级上的能量“流入”和“输入后一营养级的能量”进行数据整理如下;
(2)输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占流入第一营养级能量的百分比为62.8÷464.6=13.52%,输入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占流入第二营养级能量的百分比为12.6÷62.8=20.06%.
(3)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能量越来越少,所以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如果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的能量数值,按营养级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则可形成能量金字塔图形,可更加形象地说明以上规律.
(5)该生态系统的群落物种丰富度越小,营养结构越简单,则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低,而恢复力稳定性反而越高.
故答案是:
(1)赛达伯格湖各营养级能量传递统计表
(2)13.52% 20.06%
(3)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4)能量金字塔
(5)低 高
解析
解:(1)已知生产者同化的能量是464.6 J/(cm2.a);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是62.8 J/(cm2.a);肉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是12.6 J/(cm2.a).设计表格将每一营养级上的能量“流入”和“输入后一营养级的能量”进行数据整理如下;
(2)输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占流入第一营养级能量的百分比为62.8÷464.6=13.52%,输入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占流入第二营养级能量的百分比为12.6÷62.8=20.06%.
(3)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能量越来越少,所以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如果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的能量数值,按营养级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则可形成能量金字塔图形,可更加形象地说明以上规律.
(5)该生态系统的群落物种丰富度越小,营养结构越简单,则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低,而恢复力稳定性反而越高.
故答案是:
(1)赛达伯格湖各营养级能量传递统计表
(2)13.52% 20.06%
(3)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4)能量金字塔
(5)低 高
(2016•南通)关于碳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A错误;
B、生物群落中的碳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B错误;
C、光合作用能将CO2固定为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碳,碳元素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群落,C正确;
D、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而碳循环是循环往复,反复利用,具有全球性的特点,D错误.
故选:C.
如图是松花江哈尔滨段生态系统在一年之内的能量流动情况资料(能量流动单位:103kJ/m2•y).据图回答: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能量值.
(2)能量传递效率较低,是因为大部分能量______,另有一部分能量流向了______.从上图可以看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除能量流动外,生态系统其他的功能是______.
(3)从生产者到顶级肉食动物,碳元素主要以______形式传递.按图中能量传递效率,若顶级肉食动物获得1kJ能量,则小型肉食动物需具有______kJ能量.(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4)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2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______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1320+100+324+227+38+58+14=2081×103kJ/m2•y;
(2)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是因为大部分能量通过该营养级生物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掉,还有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信息传递、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3)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之间以有机物形式传递;能量传递效率为=(3.6+1.1+0.3)÷38=13.2%,若顶级肉食动物获得1kJ能量,小型肉食动物需能量=1÷13.2%=7.6;
(4)设种群数量为x,则40÷x=15÷30,x=80.故密度为80÷2=40;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捕捉的实际数值比理论数值少,导致种群密度估算偏大;
故答案为:
(1)2081×103kJ/m2•y
(2)通过该营养级生物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掉 分解者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信息传递、物质循环
(3)有机物 7.6
(4)40 偏大
解析
解:(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1320+100+324+227+38+58+14=2081×103kJ/m2•y;
(2)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是因为大部分能量通过该营养级生物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掉,还有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信息传递、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3)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之间以有机物形式传递;能量传递效率为=(3.6+1.1+0.3)÷38=13.2%,若顶级肉食动物获得1kJ能量,小型肉食动物需能量=1÷13.2%=7.6;
(4)设种群数量为x,则40÷x=15÷30,x=80.故密度为80÷2=40;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捕捉的实际数值比理论数值少,导致种群密度估算偏大;
故答案为:
(1)2081×103kJ/m2•y
(2)通过该营养级生物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掉 分解者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信息传递、物质循环
(3)有机物 7.6
(4)40 偏大
下表选项中,甲、乙、丙三者关系能用如图表示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如该图代表碳元素的流向,甲、丙都指向乙,乙为CO2库,生产者光合作用能固定CO2,所以丙为生产者,甲为消费者;A正确;
B、如该图代表内环境成分中,血浆和组织液可相互渗透,且淋巴只能进入血浆,所以乙为血浆,丙为组织液,甲为淋巴; B错误;
C、如该图代表能量流动,能量流动为单向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能量都可流向分解者,所以丙不可能是分解者,也不可能有相互流动; C错误;
D、如该图代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中,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释放相应激素,所以丙为甲状腺,D错误.
故选:A.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